第八百二十二章

虽然徐良和折彦质矛盾日益加深,两人从最初的貌合神离渐渐发展到公开对立,但诚如徐卫所想,他两个毕竟还都是主战派大臣,尽管互相之间龌龊不断,但在抗金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共识。。。

他两个都提出了今后对金的军事方针,大臣们也为之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继续加强军备。军备怎么来加强?无非就是整编、训练、充实粮草军械,广选良将军官这之类。

谈到整编,就不能不提一下现在大宋军队的情况。众所周知,大宋拥有五十万精兵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好些年了,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情况,详细是怎样,谁也清楚。尤其是西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朝廷一直不知道准确数字。

而且,南方的宋军部队都按照朝廷的指示进行了整编,依次是折家所辖的神武前军、刘家所辖神武左军、赵鼎所辖神武中军、以及韩岳所辖神武后军,只有西军仍以某路经略安抚司所部称之。

折彦质提出,宜命西军改编为神武右军,并派员前往西军中协助整编,并带回军籍本册。其实他的用意非常清楚,那就是要摸清西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掂掂徐家军到底几斤几两。徐六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却也无法反对,南方诸军都整编了,独留了一个神武右军的番号,其实就是给西军准备的。

当初朝廷之所以要整编全**队,就是为了统一号令,让全国的军队都听从朝廷的节制。为此,特意设立了“御营司”,作为全国最高军事统辖机关。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又不是这么一回事。无论是西军,还是南军,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和派系,统兵官也是各有山头,要整合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几支军队分驻各地,一旦打起仗来,哪容中央从容的调动布置?

所以,御营司只是一个摆设,后来“御营使”一职干脆长期空缺。折彦质在提出让西军整编的同时,也建议重设御营司,在五支军队的番号前面都加“御前”二字,以示天下之军俱为王师。

对于这个意见,赵谨的态度很暧昧。在他看来,弄也行,不弄也行,无非就是给西军一个正式番号而已。至于御营司,你就是设了又怎地?几路宣抚使大多带“便宜行事”权,御营司怎么节制指挥?

但是,在朝中赞同此议的大臣却不少。在这些文臣看来,折相此时提出此议,是非常及时的。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渐趋太平,估计是没什么大仗要打了,这既然不打仗,当年一些权宜之计就应该拨乱反正。挑明了吧,昔年为了抗金,不得已,扩充武臣的权力,抬高武臣的地位。现在不打仗了,是不是应该一切恢复原样?

他们认为,麟王此议,是要准备整顿军队,消除特权,所以大力赞同。但反对者同样很多,他们极力反驳了今后不打仗这个说法,且不说宋与金,宋与辽之间关系微妙,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单说河北还在女真人占领之下,这战争就不能说结束!

注意,他们反对的,是认为“天下太平”这种说法,并非反对整编军队。而作为次相的徐良,在此事上也不好表态,因为西军领袖是他堂弟。最后这事还是定了下来,因为徐六考虑到,只是改个番号而已,清点兵力而已,并不会影响到徐卫什么。

只是在派谁去川陕传达诏命,协助清点这件事上,两位宰相分歧很大。徐良打算派知谏院孙式前往,孙式就是当初的武康知县,太上皇赵桓昔年在黄潜善等人的谋划下,企图复辟,徐良从葛岭逃脱之后一路向北,进入武康县境,得此人帮助,方才顺利抵达赵鼎的宣抚司。事态平息,徐良高升之后,也提拔于他,自然,他就成了徐良的人。

而折彦质打算派兵部员外郎杨复前往,杨复之前是军器监,在折彦质还作枢密使时关系就很好,麟王拜相,他自然而然地投归麾下。

双方相持不下,徐良都打算让步了,因为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往兴元府走一遭,传达个命令。九弟在川陕经营多年,你就算是个钦命大臣又能怎样?老九还能让你牵着鼻子走?

这一天,散朝之后,皇帝把首相次相都召到“勤政堂”,徐良正打算向皇帝提出,就派兵部员外郎杨复前往川陕,却听皇帝道:“近日朝中为派员前往川陕协助整编一事争执不下,两位贤卿所提人选,本来也无不可。只是知谏院孙式性情耿直,处事难免不够稳妥。这太原郡王是国家干城,倘若派他去,万一言语上有什么冲突和误会,岂不生事?”

“这兵部员外郎杨复,之前是军器监,军旅事本也熟悉,但他品秩过低,若使为钦命,亦恐太原王不快。朕思前想后,有个人选,两位卿家听听如何?”

折徐二相听了这话,心中狐疑,又不好当面说,便都点头,请皇帝示下。

“翰林学士范同,是政和年间的进士,又曾出使过金国,阅历丰富,处事沉稳有章法,派他去,必能圆满。”皇帝笑道。

范同?一听这个名字,首相次相心里雪亮。范同既不是徐良这边的,也没有追随折彦质,但是他在朝的官却当得稳稳当当,而且屡有提升,之前还在太常寺供职,一转眼地都成翰林学士了。

这要得益于他走对了门路。当年,刘延庆还在世时,曾经作过御营使,当时范同在他衙门里作幕僚,因此有旧。后来刘家崛起,他的行情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皇帝莫名其妙地提出这么一个人选,恐非出自圣意,估计是刘皇后吹了枕边风。

徐六突然想起,之前朝中为争论是不是该休改大政方针,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和金国议和,这位范同就曾经力主和议。

第426章 来之不易的胜利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61章 无胆鼠辈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610章 马扩归来第594章 联络西辽第773章 兵临东京第428章 矢志复仇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619章 白玛达娃第305章 坐地起价第572章 旗开得胜第366章 民变第51章 风将第766章 背水而战第619章 白玛达娃第582章 长期围困第826章 选秀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555章 铩羽而还第455章 激战江北第393章 雷厉风行第484章 本来面目第361章 交底第575章 金军内讧第281章 重返陕西第78章 进军第368章 谁是大爷第310章 冰释前嫌第705章 割据川陕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665章 兵临杭州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122章 冠礼第394章 开刀环庆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249章 活见鬼了第八百六十六章第382章 乐极生悲第四百一十八章第443章 狼烟再起第330章 兵临鄜州第342章 又一个秦桧第379章 万年围歼第32章 天仙还是狐仙第763章 决战前夕第372章 决定退兵第四百一十七章第296章 最年轻的帅臣第522章 稳扎稳打第四百一十二章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99章 金腰带第651章 政变苗头第487章 权臣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521章 接见降将第217章 咬牙坚持第791章 唱双簧宋辽威武第101章 问婚第482章 激烈争夺第424章 钢铁雄师第497章 阴云密布第110章 冲突第453章 总管诸军第302章 粘罕第783章 折家搅屎棍第123章 意外收获第八百五十一章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药第483章 军阀第437章 大刀阔斧第685章 势如破竹第310章 冰释前嫌第532章 最年轻的节度使第103章 无拘无束第342章 又一个秦桧第68章 美女第555章 铩羽而还第368章 谁是大爷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622章 莫望西军第651章 政变苗头第602章 父子大战第259章 战前誓师第451章 小徐的郁闷第471章 哀兵必胜第28章 阎王与小鬼第291章 大军凯旋第342章 又一个秦桧第591章 全境收复第778章 无限荣耀第134章 徐家将第827章 天伦第89章 劝降第182章 纠结第633章 说话要硬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