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

中京道的战事愈发的胶着起来,小股的义军几乎全部消失,而四支数十万人的义军也开始分崩离析,不过还好有两支义军已经处于武烈军的范围之内,只需要南下便可,剩下的两支义军武烈军实在没法援助,距离太远了一些。

不过南下的两支义军一路上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辽朝的汉民更多的是对辽朝这个国家的恐惧而加入了义军,一来是之前耶律洪基推行的血腥政策,二来是他们发现,这政策远远没有结束。

虽然契丹军队不再屠杀汉民了,可总有一些村落的人被他们以叛军同党的罪名变为奴隶,这和烧杀抢掠有何区别,女子为奴往往失去贞洁,男子为奴性命堪忧,甚至连老人和孩子都不过放过。

孩子中样貌稍好些的便会被买入妓馆,而老人则是日夜不停的干活,直至累死。

这样的消息在中京道乃至整个辽朝传来,身居于此的汉民岂不恐慌,看不见希望的只能胆战心惊的度日,祈祷自己的附近不要出现契丹人的大军,而那些距离大宋较近的,或是遇见南下义军的就会悄然投靠。

武烈军的主将刘振此时却皱紧眉头,他手中拿着的乃是一份发自朝堂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官家授意并由枢密院发出的公文。

这寥寥百字的公文轻如鸿毛,但在刘振的手中却重如泰山,他已经反复看了数遍,确认这不会是一份矫诏,但他还是无法相信公文的内容。

一旁的行军司马张凌醒也是如此,他仿若拉磨的驴坐立不安的在营帐中转了数圈,看的刘振都有些头晕,随即喝到:“你怎生如此?莫不是这凳子上有刺做不下来?!”

“将军,官家的意思是让我等致数十万归义汉民于不顾,一旦我等回去,如何对得起那些北地之上苦苦相待的忠义之人?”

瞧他的模样刘振微微摇头:“你这酸儒,莫不是读书读傻了?这些汉民早为何不归义大宋?偏偏是眼下归义?还不是在辽朝呆不下去了?之前的机会可是大把的,是他们自己不走又怪得了谁?”

张凌醒稍稍一顿,确实是这个道理,但若是就这样一走了之,心中的堪总是过不起:“咱们能否再想想别的办法?”

刘振抖了抖手中的公文:“还能想什么办法?这朝廷的文书在此,上面可是有官家的御批,你敢不尊?既然官家让我等掩护义军南归,总不能抗旨不尊吧?这可是天大的干系,再说,咱们兵力有限,能把眼下这两支义军队伍送入大宋之内已经是极难的了,再来两支咱们也无能为力。”

张凌醒微微叹息,他也知道这是事实,可放着那数十万义军与不顾,他实在是做不到,也觉得可惜,若是这些人能回到大宋,那是多少的壮劳力?

可从来没有机会从天而降如此多的百姓啊!

无奈归无奈,可惜归可惜,但官家的旨意终究是要执行的,张凌醒微微抬头道:“有心无力,如是而已!将军定下个章程吧!事不宜迟今夜便走。”

刘振摇了摇头,指着舆图道:“斥候已经探明,辽军主力已倾巢而出,不仅仅是北安州的守军,还有泽州乃至中京道之兵,大有东西夹击我等之势,此刻义军不是战力,而是我武烈军的累赘,于其让他们相随,不如让他们先行南下。”

“嗯,果然如此,我等垫后虽不能立克契丹人,但最少能拖延时间,将军好计策!”

入夜,与武烈军驻扎不远的义军队伍便开始了撤退,速度很快,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刘振已经交代过义军的首领,让他们务必全速前进,义军和武烈军不同,他们当中老弱病残都有且携带较多,有些人家甚至连木器都用车拖来了。

刘振下令除了包袱细软之外,其他的东西一律不得随军而带,并且派人一一检查,军士把道理先和他们说透了,若是还不听从的,便会恐吓警告,掉队的时候可没人会等你,这不是迁徙,而是逃命!

义军连夜开拔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之中,明亮皎洁的月光成了他们唯一的指引光源,除此之外,一点火光也没有。

送走义军的刘振和张凌醒微微松了一口气,对视一眼苦笑相望,接下来的苦战才刚刚开始,他们要坚持最少十天,十天之后才能撤离此地。

而在这十天的时间里,辽军不知会如何的疯狂,两人都知道,辽人之所以敢倾巢而出,一定是得知了大宋的底牌,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不过他们已经把奏疏整理好发往北平府,相信官家会看到。

相对于已经离开的义军,他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还,这时候大军已经开始修筑工事,这是宋军在被动防御时必做的功课,这些最原始的土木工事可以帮助他们抵挡辽军的进攻。

同样的,武烈军也要依托这些工事让辽军不得南下一步,也意味着武烈军将放弃很大一部分的机动能力,但在防御上,宋军又是出于一种独特的境界。

华夏千百年来对抗外族侵略或是侵略外族的历史中,所沉淀下来的军事知识其实相当丰富,兵法自然不用说,而在防守上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赵祯主持军武院之后,大宋的军事理论体系得以发展,并且在实践中逐步成形,眼下武烈军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虽然丧失机动能力的他们有些吃亏,但防守作战的他们拥有敌人的进攻路线和意图,以及相对充裕的时间。

十天的时间是刘振和张凌醒算好的,义军就算再慢,十天的时间也足够他们撤离到大宋边境上去了,只要到达大宋的边境,便会有驻扎的边军帮助他们南下,速度自然更快。

而十天的时间,无论有多少南下的辽军,他们都要阻挡在这里,健全的防御工事是他们最大的仪仗当然他们还有大量的军械帮助,但这一切才只是一个开始。

契丹人对武烈军的阵地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进攻,这是一场连刘振和张凌醒都没想象到的苦战………………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弃第两千零五章角厮罗的解释第两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风起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乌古部的萨满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计划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双脚的抉择第一千二百零六章辽东之贵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关之乱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国皇帝第二百章真相第两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四百一十三章辽皇春猎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后事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两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库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百五十四章骤变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触即发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阳城的早晨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两千四百九十五章华庭饮宴第六十四章锋芒毕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二百零二章辽朝的柱石第四百四十九章唇舌之战第两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护府第两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哒措的选择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国沙文主义第六百七十九章斩衰之服第两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气第九十八章东宫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钦桑波的折磨第两千零九十七章国丈与包拯第两千两百一十章赎罪第两千零六十四章不耻的手段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宫中行第两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们的“公平”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军心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报为先第二白九十七章困兽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垒第九百五十九章归于王化第两千零二十五章汉家的通病第一千零九十九章历史的答案?第两千二百二十六章敌人还是朋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础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乱的皇位第两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边军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忧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么能取代十六卫?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厮罗值不值得信任?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缘无份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传承第六百二十二章奉圣州战事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两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国资本的力量第两千五百四十七章亚父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请求第两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铁鹞子第两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骑红尘帝王怒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六百四十四章禅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两千二百九十九章汉家变了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帼不让须眉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将法第九百七十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第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宏图第两千三百五十八章来自逻些城的消息第六百四十三章无形张开的网第七百八十二章开源节流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风”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灭第两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纵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两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处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丽人眼中的大宋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话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诚与背叛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营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灵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诏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华灯初上第两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动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罢市第一百一十一章将门的手段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种品格第两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七百四十四章“独夫民贼”第四百六十章一箭双雕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