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阗的归附与自治

赵祯算是听明白了,于阗国和黑汗国之间的信仰战争持续了四十年之久,期间和大宋之间产生了许多误会,或者说是黑汗国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

黑汗进攻于阗的时候正好是大宋刚刚建国的时候,根本无限顾及西域,而且在之后的时间里,西夏逐渐崛起,大宋对西域的干涉越来越力不从心。

同时黑汗国的一系列外交手段,让于阗国和大宋之间不再如同往昔,这个一直归附中原的西域之国最终放弃了和中原王朝的联系,其实若是在十年前,于阗国便向大宋求助,赵祯为了眼下这步棋也很有可能出兵西域。

但很可惜,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后悔药。

当于阗国主尉迟临风抱着渺茫希望向大宋派出使者之后,使者自己都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大宋皇帝的召见,甚至是盛情的款待!

一来是大宋体现天朝上国的气度,二来是对这个和中原同宗同源的小国有着天然的好感,这个小国在最繁华以及最艰苦的时候都想到了大宋,赵祯觉得这已久是相当不错的了。

富贵的时候能想到大宋那是因为他的仁义,艰苦的时候想到大宋那是因为他的需要。别说是国家,即便是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于阗的使者得到了赵祯明确的答复,尤其是看到他带有乞怜之意的眼神,赵祯更难拒绝,当然他的出发点也是在对大宋有利的一面,于阗国世代追随中原王朝,从无叛逆之心,更无劫掠之意。

可以完全的掌控,赵祯甚至可以给尉迟临风正式的敕封,在这一点上赵祯觉得是没问题的,但很快他便计上心来,与其如此费事,不如……让于阗国成为大宋的一部分,给予尉迟临风自治权。

这是一种类似与黑水军的制度,但在形势上又完全不同,更加类似于后世的自治区。

当然这样的自治区完全能成为大宋管理的全新探索,事实上赵祯早已发现一个问题,疆域的广阔和稳定性并不一定矛盾,不是说越远的地方越不稳定,而是在看大宋自己的实力。

只要一个王朝的实力强大,足以威胁边疆的时候,那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只要是大宋的领土都将稳定,说到底这还是要看国朝的强大与否。

所以对于赵祯来说于阗只要承认归属大宋,是大宋的一部分,可以在其中驻军,自治也不是不可能!

与其帮助于阗复国,不如让他成为华夏的一部分,于阗所在的地方对于大宋来说也很重要,昆仑山脉以北,刚好在吐蕃的北方。

黄头回鹘和于阗已经成为了一体,虽然在黑汗的侵略下于阗不断的缩减,但也逼着它向黄头回鹘的所在进行移动,也越来越靠近大宋。

黄头回鹘基本上就是一群沙漠民族所驻扎的地方,没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只有零散的部族组成的,土地贫瘠,遍布黄沙,也只有这片土地才不会有人打他的主意,因为这里实在太穷了。

以于阗国仅剩的力量征服这里并不算困难,甚至轻而易举,但却无法穿越浩瀚的沙海抵达大宋,只能从西州的大屯城经过抵达伊州。

赵祯可以想象一路上于阗国使者经历的艰辛与苦难。

但他不会毫无意义的发动战争帮助于阗国复国,只能以相对亏损的代价让于阗在大宋的兵甲之下自治,这已经是相当宽松的条件了。

于阗将获得独立的政权,但它没有兵权,大宋会在于阗国内驻兵,以达到稳定于阗治安,并且镇守的效果。

当然王鹤不可能把话说的这么锐利,毕竟是对待一个一心希望得到大宋认可的同宗同源之国,王鹤对于阗使者说的相当含蓄:“汝之兵甲不及大宋之万一,有如此青壮不如投入生产,于阗国主只需治国而不需用兵,于阗与宋已久是一国之制也,岂不妙哉?!”

使者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虽然他没有离开过于阗,但大宋的商贾早已把赵祯的事迹传播天下,大宋对番邦臣属,态度都算是强硬,但对于阗已经宽松许多。

这是在独揽兵权而不干涉政权,可一旦失去兵权,于阗的政权还不是大宋说的算?

躬身一礼,使者向王鹤问到:“不知皇宋之国如何保我于阗自治?如何保我于阗王族血脉延续?”

王鹤笑道:“这便不用担心,我皇自有妙法,可保于阗之自治国事。皇宋乃天朝,帝王之言岂能朝令夕改儿戏为之?”

这话让使者稍稍安定,他的眼睛转了转,稍稍一想便再度开口道:“此事还需商议……”

他的话还没说完,王鹤便摆了摆手道:“不急,不急。”

待他走后,使者四周的陪同立刻上前,义愤填膺道:“王上!切莫相信宋人之言,一旦失去兵权,我于阗宛如刀俎之鱼肉矣!”

所谓的使者其实就是于阗国主尉迟临风,他也是没有办法才亲自前往大宋求援的,但没曾想却是眼下这种结果,他思虑再三之后,最终决定按大宋说的来办。

因为他已经没有选择。

眼下的状况对于于阗来说很不利,黑汗对于阗的侵略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于阗不灭,黑汗之心便不死,而大宋是于阗唯一的助力,就像是一个快渴死的人遇到一杯毒酒,喝了会死,不喝也会死。

相对于被灭族来说,成为大宋的臣属,允许大宋驻兵,自己保留自治的政权,这已经是最好的接过,若是宋人信守承诺,若是大宋皇帝遵守诺言,那这件事对于于阗国来说也不算坏,至少自己不用担心用兵的问题。

最终尉迟临风还是决定把于阗国和大宋捆绑在一起,他自认为自己就是华夏的一部分,成为大宋的附属也没什么,失去原本的兵权也没什么,他相信赵祯,相信赵祯会信守承诺…………因为除此之外他别无办法。

最少他能保留于阗的称号,也不会被邪恶的黑汗人所屠杀,与黑汗相比大宋实在是好的太多。

于是他便在第二天,在宋军的白虎节堂之中,在赵祯以及众人目瞪口呆之下,递出了于阗国国主玺印,之上乃是“大宝于阗国王”。

第两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来了!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与包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阴谋”第五百二十章不可尽信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两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练兵”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变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状的结果第两千三百八十六章阴谋又起第六百九十四章战场上的生意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来自远方的消息第两千四百二十章节东方一直在改变着西方第两千四百二十九章新兴之城第三百零五章战争带来的财富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会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长的一天第两千零四章宁可御敌于战场,不可怠敌于萧墙!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与高丽第两千零四十三章骑兵与骑兵的较量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挣扎中的天竺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虚虚实实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四百七十四章剑指南海第两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战损比第三百八十五章剑指菲律宾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两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三百七十章辽朝兵力有几何?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变第两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国寺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两千零二十八章阶级改变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军中对第八百一十四章战争奏鸣曲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为天和第七百四十五章后苑传出的消息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实的谎言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与恶魔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气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三百七十五章辽朝的担忧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萧挞里的计划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两端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动的西域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颗仇恨的种子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会三两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关系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两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项来使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变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诫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态度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两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渊源第九百二十一章来啊!互相伤害啊!第两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七百八十三章胜邪?败邪!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来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两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线尽头的龙旗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无辜的赵祯第两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无知己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识时务者”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见智第二十三章父爱如山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两千五百六十六章抵达阿母城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场如战场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张俭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归宿第一千零一十三章华夏的“狗皮膏药”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虏勋章第两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价值观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五十三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八十章谁都不干净!第两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两千六百二十六章赵祯的兴京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台之对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两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两千一百八十一章“执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