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还是毁灭

现在的草原几乎改天换日,唯一让大宋稍稍不舒服的就剩下契丹了,这个曾经大宋最大的威胁即便是蜷缩一隅,大宋的朝臣和百姓都不安心,这不是一种恐惧,而是对历史的不安。

曾经作为对手的契丹王朝即便是在遥远的北方也没有消除宋人的担心,只要契丹一日不灭,这份担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当年契丹人挥兵南下,即便是东京汴梁城也危在旦夕,就这份恐惧也会让大宋的每一个人记忆犹新,这是一种刻进大宋骨子里的耻辱,若是不能洗刷,心中便不会踏实。

北伐一直是大宋的理想主题,从太祖太宗开始就已经为这个远大的目标,到了真宗皇帝的时候已经出现逆转的迹象,而到了赵祯手中,大宋已经开始了高歌猛进。

眼下以这种状况还不能把契丹消灭,大宋的信心必然受到打击,当然这里的消灭不是彻底灭掉,也不是屠杀掉所有人,只是和当年太祖对待柴家一般……

这段时间赵祯一直在考虑对契丹的安排,大宋夺取契丹是势在必得十拿九稳的事,但对于如何安排契丹,却要慎重考虑。

毕竟契丹也是能在史书中留下一笔的正统王朝,无论结果如何,大宋都必须承认它的合礼,合法地位。

当然,善后的事情也要安排好,既然是正统王朝,就必须对他们有所尊重,这里的尊重不是尊重契丹的强大,而是尊重皇权和国鼎。

大宋不是蛮夷,赵祯不是暴君,这就是强大所要付出的代价,在华夏文明的意识形态中真正的强者要胜不骄败不馁,现在的契丹虽然是大宋的心结,但却要以不在乎的态度对待他们,以显示大宋的强大。

赵祯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契丹剩下的人全部内迁,如此一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了解决后患,又能给契丹人体面。

自然要内迁就要划归专门的区域,在大宋境内土地还是富裕的,尤其是荒地有很多,赵祯不期望他们能安分守己,但却一定要把契丹人放在大宋的内部。

这怕是最为安全的作法,只要他们稍有异动,大宋便能迅速出兵,永除后患。

时间一长,他们便会忘记曾经的历史,何况草原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文献之类的赵祯会尽量的收缴起来,为以后编篡《辽史》做准备。

多少的文献记载,在大宋的文化包围之下,契丹的历史就会被改变,曾经的一切都会化为尘埃。

坐在巨大的宫帐之中,赵祯提起御笔在宣白纸上写下章程,如何安置契丹人,如何让他们在大宋之内安稳老实,这些都是要记下的,若是不考虑周全就用兵,必然会难以解决安置问题,到时间朝臣们提出的各种建议都将会成为麻烦。

不远处的行宫已经开始了修建,这座宫殿将是草原上最大的建筑,也是大宋最北方的宫殿,赵祯要把这里打造成草原的政治。

但不会把这里变成军事中心,因为还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就在土兀刺河边乌孤山下,这里是一片位置极佳的地方,但因为正好在乌古部的边上,又是镇州的最外沿,所以在契丹统治的时候并没有利用起来。

赵祯可不会在乎这些,因为这个地方是时候著名的草原之都乌兰巴托,不过赵祯定名为大库伦,意思是大寺庙,因为这里不光是大宋的军事重镇,更是大宋向草原传播宗教文化的地方。

三才在边上仔细的研墨,赵祯敲了敲砚台,三才便从边上拿出一个特制的圆筒,抽出绢纸用镇纸压好。

虽然没有一句话,但多年伺候赵祯他已经习惯,做什么都行云流水,只需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就能明白赵祯的意思,这也是为何皇帝喜欢常用宦官的原因,无他,唯顺手尔。

提笔良久,赵祯却写不下一个字,无奈的苦笑一声,扔下毛笔瘫在御座上,这已经不知是写给萧挞里的第几封信了,但她一封也没有回。

这说明她已经下定决心为契丹死战到底,绝不向大宋妥协,即便是巨母城和静边城已经支撑不了多久,而另一边茶扎刺部的临阵反水,使得她彻底绝望。

赵祯收到兵报,契丹已经对茶扎刺部三次用兵,茶扎刺部损失惨重,大宋派出的援军也在半路被契丹人拦截,契丹人疯了似得阻挡宋军前进的脚步,不断的袭扰拖延,滑溜的就像是一条泥鳅。

而另一边契丹人却加大对茶扎刺部的攻伐力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彻底消灭他们,原因赵祯知道,为的是向天下人证明契丹还有力量,不是什么部族都能轻易背叛的。

但这又有什么用?不过是徒劳罢了,契丹已经丢了十之八九的疆土,大宋已经开始经略草原,在天下人眼中,契丹不过是最后的挣扎。

草原诸部样本都属于契丹,但现在全部脱离归附大宋,此时此刻没人比赵祯更理解萧挞里的心情,明知契丹已经完了,但却要苦苦支撑,却要死命的挣扎,眼睁睁的看着它沉入深渊,这是萧挞里最绝望的事情。

所有的退路都被大宋堵死,再也没有任何希望,连西迁都不可能实现,放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条出路,向大宋投降……

赵祯望着高高的帐篷顶部,双龙戏珠的彩绘栩栩如生,他开始换位思考,劝降萧挞里不成的同时,萧挞里才最为煎熬吧?

毕竟自己是不想用兵攻伐契丹,而萧挞里却是陷入两难的挣扎,赵祯不禁喃喃自语:“降还是不降,这是个问题,是漠然忍受大宋的攻伐,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奴婢不知……”

三才在边上酝酿了半天嘟囔出一句话,差点每把赵祯噎死,哈哈大笑的指了指三才:“你倒是接的挺恰时。不过朕这话是替契丹女皇说的,她此时此刻心中应该是这种意境。”

三才拎起边上的青花长嘴壶给桌上的碗中放入一把炒米,然后倒上暖暖的马奶茶:“官家,咱们殚精竭虑的为契丹考虑什么,降则最好,免得我大宋好男儿战死疆场。”

赵祯摇头苦笑,哪有那么简单否则自己的书信也不会石沉大海。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罗王朝的震荡第两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第两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静夜思第两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动员第两千三百六十九章恶火第两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梁换柱第两千五百九十六章搅动西方风云(下)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战第六百四十三章无形张开的网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连脸皮都舍去了!第三百五十四锋芒!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围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会无赖第两千零九十四章死骑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五百七十八章经筵日讲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驾到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聪明的两个人结盟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六章拜见父皇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祸第两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关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从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第两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会审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后事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第两千零七十五章不寻常的械斗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战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觉第八百二十八章复仇之军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贾禁绝第四百一十三章辽皇春猎第两千五百四十四章远攻近交?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门岛演变史第两千一百三十三章弥勒从未降世第两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贡品第两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复利第三百七十章羽林卫第七百八十章北国风光第两千五百二十章赵祯的先见之明第两千五百六十四章国家的“黑暗面”第两千两百章尘埃落定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两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绝情第二百零一章灾民如潮三百七十九章萧惠的恐惧第六十二章太子驾到!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四十五章离别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第四百九十五章客来欧罗巴第两千一百四十章惊人的巧合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与苏轼第一千九百零六章圣城之灾第三百一十三章恶客北方来第一百三十一章闯宫!第两千一百二十三章贾昌朝与吕夷简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两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两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两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时代宁静的鸣笛(上)第四百七十九章液体黄金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战争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两千四百三十章时代的灵魂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礼物第两千三百四十七章论“间谍战”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约(下)第两千六百零六章后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五百三十二章细细的红线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战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阁来“客”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读书人更狠第八百三十七章华夏先哲的伟大第两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两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现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纵火焚宫殿第十五章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决死之心第两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战争的人第两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两千四百五十章史书中的两面性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