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

神都城中的混乱已经消失,街面上的大大小小的帮派几乎被包拯连根拔起,事实上不光是这些帮派消失了,还有大量的闲散人员也消失了。

最大的收益者是大宋的百姓,一时间神都城的街面上陷入了一种别样的祥和景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帮派的消失后,街面上的小偷小摸,欺行霸市之徒也消失的一干二净。

包拯的雷霆手段已经把整个神都城的人都给吓到了,百姓们不敢相信平日里看似最为温和的龙图阁大学士,三司使包拯居然在这个时候毫不犹豫的开始杀人。

没人知道神都城死了多少人,只是看见了一辆辆拖尸体的板车从早到晚的往城外运尸体,城外的焚烧大坑直到现在还冒着黑烟,住在城墙附近的人家每天早上起来都能看见屋顶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灰白色粉末。

谁也不敢说什么,顶多是胆大的闲汉念叨一句:“包阎罗太狠了些,这么多的尸体怕是不下万人……”

皇宫变得极为安静,那一夜不光是神都城中进行了一场屠杀,皇宫同样也进行了一场大清洗,所有的宫人都被逐一排查。

这不是包拯插手的事情,完全是皇后一手主导,她早就觉得皇宫之中有人窥伺,禁中的消息有时候比旨意或是公文的速度还要快。

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后宫之中尽量减少内侍的人数,前朝谁也在皇宫但完全没有必要内侍传递文书之类。

赵祯不再,后宫以及皇宫中的杂事自然由皇后说的算,她的旨意在一定程度上比太子赵旭的还要有效。

并且朝臣们对皇后的尊重也是极高的,他们知道这位皇后看似久居后宫,可她的手腕和魄力却是一般男人也比不上的。

皇宫中的内侍人数越少越好,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有减少这些内侍的存在就能最大程度上的杜绝禁中被窥探。

这是王语嫣从各种史料中发现的,当然她自己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宫女一般都比较胆小,不敢随意碰触这些事情。

二来宫女和内侍不同,她们不是一辈子呆在皇宫之中,她们在皇宫中呆上五年之后便可出宫嫁人,只要是从大宋皇宫中外放出去的宫女,在大宋都是极为抢手的。

而且赵祯规定,宫女年满二十五便可出宫,这是一条自赵祯朝开始出现的规定,有盼头的女人可要比内侍好的多,她们老实本分,知道轻重,不会为了一些小利把未来给葬送掉。

宫女有未来,内侍没有,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所谓皇后非常精明的看透了这一点,其实女人不必男人要愚笨,在宫中的女人有几个是没脑子的?

无论是包拯还是范仲淹,亦或是六部的其他相公都是在这时候对皇后的手段佩服的五体投地,内侍的减少乃是一项善举,现在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谁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宫中当宦官?

随着内侍人数的减少,以后应该能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内侍泄漏禁中消息的可能,毕竟人数少,查起来也方便…………

神都城之乱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好事,眼下神都城中的黑恶势力消失一空,街面上连小偷小摸的都消失了,同时皇宫也被严厉的整顿一次,内侍省从上到下的把宦官重新核查的清清楚楚,还真的有不少的收获。

内侍省的手段从未有人知晓,毕竟是宫中之事,此次由三位老内侍负责调查,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便把宫中三十六名不干净的内侍全部找了出来。

其中二十三人是手脚不干净的,这些内侍贪图钱财,从宫中坐盗财物,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每年皇宫中都会查出一部分这样的内侍或是宫女来。

但这几年人数比较少,一来天家待内侍较为宽容,薪俸也是不低,待遇极好,自然少了偷盗之事,而来内侍在乎名声,一旦名声不好他们也要被逐出宫去,只不过和宫女相比,被逐出宫的内侍可就没活路了。

谁都知道天家宽容,既然被如此宽容的天家逐出皇宫,那必然是有大问题的。

于是乎内侍就更加胆小,一般不会盗窃宫中财物以免因小失大,这抓到的内侍大多是因为宫外有人开出高价收购,只要是宫中的财物便能获取几倍的利润,于是终究有一部分内侍忍不住了。

剩下的十三个人中有十个是渎职懈怠,看守不严。

宫门处皆配有内侍官女官,他们负责探查内侍宫女,同时也负责封禁流言蜚语,宫中财物失窃,自然与他们分不开干系。

而最后三个的罪名则是祸害宫中太庙,且对太祖灵位不敬…………

这个罪名很大,毕竟天家的家庙乃是重地,是一国之根本,祭祀的是太祖太宗之类的伟大人物,是国朝的信仰所在。

对于臣子来说,能配享太庙都是臣子的无上荣耀,谁对太庙不敬不光是对天家的不敬,更是对大宋的臣子以及天下百姓的不敬。

这是杀头的大罪过,所以皇后毫不犹豫的就下令其夷三族,但旨意到了中枢之后就被封驳的回去,理由也很简单,罪责可以定,但夷三族的旨意必须是圣旨。

后宫之中的王语嫣并不在意,她只是为了表达态度而已,天家是仁慈的,是宽容的,但却不是没有雷霆手段!

这么多年来皇宫之中从未出现过历朝历代都有的骇事,难道天下都忘了这里才是规矩最森严的地方?

什么时候来了外面的宵小之徒也敢窥伺皇宫了?

王语嫣点了点头,虽然之前赵祯并没有交代她什么,但这段时间的所有事情都让她察觉了问题,其间两人互有书信来往,她这才知道原来大宋已经出现了比吐蕃更为严重的问题。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两场婚礼第两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卫”的作用第两千四百一十九章节利益交换第四百三十章立宪第八百九十五章老农贺礼价千金第六百三十章赵允让第四百七十章隐藏的战火第两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约!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与皇帝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琼林宴第两千两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两千三百三十八章战争即是国力第两千一百九十章清贵和勋贵之间的对立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宝库对话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噗南币”第九百零三章辽朝忍不住了第两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后院第两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两千零一十八章败军之将何以言勇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斩龙”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车的作用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头的女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无奈第八百四十三章没藏讹庞的激将法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两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谍头子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县,华夏正朔第两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两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两千三百一十一章断裂的“圆环”第两千五百零三章后宫的稳定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强宋不需要解释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刘涣的心路(上)第两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内禅第八百三十二章谋事在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内外第两千五百八十六章来自东方的算计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话隋唐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将门无孬种第一百一十八章传国玉玺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转道青塘第两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第两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护府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线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逻些城旧事第二百九十一章风十里,锐士行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后之人第两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两千五百四十二章赵仁的未来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鱼肉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辽人第两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闪光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赵昀的初战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两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罗马第两千一百二十三章贾昌朝与吕夷简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无奈……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杀令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华夏数千年之未有!第两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战损比第四百八十四章赵祯的决心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宝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两千四百七十六章东方帝国的帮助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场如战场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战车第一千一百零三章乌古乃的野心第五十五章地狱的开始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九十章寇准访东宫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乱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第二百零一章灾民如潮第两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铁鞭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赵祯的昭勋阁第两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讲”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与可笑之处第两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狝依旧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报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乌古乃的野心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风吹,战鼓擂第两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抠门”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虚虚实实,敌莫辨之第十九章太子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