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踉跄一百零三章登闻鼓声

神都城的“社”有上百种,五花八门,什么社都有,只要你能拉到几位同好,就可以成立一个“社”,如此行为谓之结社。

演杂剧的结成“绯绿社”,蹴球的有“齐云社”,唱曲的有“遏云社”,喜欢相扑的“角抵社”,喜欢射弩的可结成“锦标社”,喜欢纹身花绣的有“锦体社”,使棒的有“英略社”,说书的有“雄辩社”,表演皮影戏的有“绘革社”,剃头的师傅也可以组成“净发社”,变戏法的有“云机社”,热爱慈善的有“放生会”,写诗的可以组织“诗社”,连妓女们也可以成立一个“翠锦社”……各种结社应有尽有,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

这些社才是倒霉的存在,他们大多数也是妥当的,但这些社中却最容易出厉害的狠角色,城狐社鼠,偷盗小贼,闲汉花胳膊聚集在一起也都结社。

当然在这个时代,规矩是一等一的重要,即便是这碗饭不吃了,也不能坏了规矩,否则这世道就容不下你了,除了远窜他乡外留在神都城将毫无生路。

这就是地下世界的生存法则,几乎所有的黑恶势力都在遵守,所以无论是团行还是结社,两者之间的黑白实力划分非常清楚。

双方之间也是互不打扰,唯一的交集还都是“正规”的业务办理,只要你有能力,有手段,能帮助商贾摆平麻烦事,一般的民事纠纷和小偷小摸都不会找到你的头上。

因为小偷小摸也结社,只要你交了保护费,在你们店里丢掉的东西,无论是客人丢的还是主人丢的,管保能给你寻回来,当然这例钱也是不少的。

包拯的打击几乎是不分好坏的,只要在街面上出现的帮派全部被清剿一空,老实本分的团行和结社都不会在动荡的时候出现在神都城的街面上。

所以在赵祯眼中处死的人中没有无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当赵祯的皇驾抵达神都城的时候,登闻鼓振聋发聩的声音传遍全城。

由于神都城的规模空前,赵祯为了保证民怨得以有效的申诉,于是便把登闻鼓变成联动机制,在神都城中置一十二处登闻鼓院,但凡一地敲响,则四周相近之处皆要敲响,直至帝王出宫审案。

这是最有效的上访机制,一旦登闻鼓被敲响,冤情谁也瞒不住,整个神都城都会被鼓声所告知,有冤情。

当然没有天大的冤情敲响登闻鼓是要被治罪的,没人会冒着被流放甚至是杀头的罪过去欺瞒皇帝。

只不过这次登闻鼓敲响的时候赵祯有些意外,有人把指向欧阳修身上的矛头调转了方向指向了包拯。

神都城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人们已经对欧阳修做的扒灰事不感兴趣了,无论这事是真是假,都和大家没有关系。

毕竟是没有证据的事情,以莫须有定罪岂不是有些不妥?

而且官家不在神都城中,这些事闹不起来,毕竟没有一个合适的主审之人,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了这次神都城的动荡之上。

华夏百姓就是这样容易想起也容易遗忘,当神都城的动荡平息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忘记了欧阳修家的“私事”,就算是真的扒灰,以欧阳修在官家心中的地位也不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私德有亏的情况下朝廷不会做出太多的反应,而当事人却要自请出外远窜偏远的州府。

所以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把目光集中到了这次神都城的动荡上,眼前的这一切不可能是神都城帮派之间搞起来的事情。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能有这般的力量搅动整个神都?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帮派即便是力量再大,也无法演变成一场祸及全城的暴力事件。

其幕后一定有人在捣鬼,所有人都在向朝廷询问,准确的说是在向包拯所在的卫戍司询问,幕后黑手抓到没有。

这是包拯最难解答的疑问,毕竟死了那么多人,最后却不能给百姓以交代,这让正直如兰的包拯备受煎熬。

大宋神都城中的报纸每天都在刊登有关这场动荡的详情,死了多少无辜人,都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等等,还告诉百姓应该去什么地方讨回公道。

直到现在,战死的巡城虞侯家属还披麻戴孝的跪在卫戍司衙门的门口,同时还有一些无辜惨死的百姓家属不断的前来申冤,向来执法无情的铁林卫都无法硬下心肠驱赶她们,都是些老弱妇孺如何驱赶?

百姓们常常前来声援这些死难者的家属,送来热汤饭给他们吃喝,同时请包阎罗给神都城百姓们一个交代。

这就是民心,这就是民情,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告诉他们详情,包拯是极为无奈的。

所有的这一切终究导致一个问题的发生,登闻鼓被敲响了,敲响登闻鼓的是死难者的家属以及神都城中的百万民众,他们忍无可忍…………

巨大的鼓声一直没有停歇,一直在神都城中回荡,因为皇帝没有出来审理这个案件,同时太子也没有出现代替皇帝行使这个权利。

登闻鼓院有一个定死的规定,一旦登闻鼓被敲响,除非皇帝出来下旨审理案件,否则鼓声不得停歇,为的是督促皇帝,也是为了提醒百姓。

巨大的鼓声不断的回荡,如同催促的鼓点,敲打登闻鼓的差人已经不知换了多少个,可依旧没有接到来自朝廷的旨意。

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处处万岁声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舆图第两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五百四十四章辽朝来使第两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红利太大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义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见的打击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动,动,则国灭第二百四十八章寇准的背叛第两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护府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厮罗的计划第两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图格鲁克的直觉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后之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号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击根源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第两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宫门第两千五百零五章西方与东方第两千二百七十八章贤觉与赞普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个拿起“石斧”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军刺与破甲锥第两千零九十九章机要司第两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圣城第两千零三十二章巫玛的索求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东进的恶魔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坟墓第九百章兴庆府的动荡(下)第两千二百五十六章开张大吉第两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两千五百九十一章宋军的远征第一战第两千零八章狄汉臣的长进第六百九十二章墙倒众人推第两千一百三十三章弥勒从未降世第两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两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导的战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两千三百七十三章没有天堑能够阻挡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战之前,思动的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国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两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两千两百一十三章圣旨执行不得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丽王薨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与智者第两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谁在乎?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章博物馆惊魂夜第六百第二十章颠倒黑白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伟大还是疯狂第一千六百章血战辽阳城外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还未起的万仭宫墙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筑城第两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担心第五百零八章独醒的张俭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驾亲征的意义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梦想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击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归,难归……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风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报复第两千一百九十章清贵和勋贵之间的对立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围魏救赵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辽营的快乐第两千一百八十二章该来的还是来了第两千三百零二章东京城的作用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欲望”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胁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关城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七百零三章辽朝乱局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五百五十八章汉人的敬天法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资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诏书第十六章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两千三百五十一章“诱饵”第两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价第两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两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为诱饵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两千一百六十章甚嚣尘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开都护府第二百三十八章当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两千两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两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离开神都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宝库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