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零八章豪门崛起

贾昌朝还看到了另一点,那就是弥勒教并不是善类,这个白云寺以智慧和尚与惠因和尚宣扬的弥勒教就是邪教,无论他王则如何的帮助商贾帮助这些豪门也改变不了弥勒教邪教的本质。

从史书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个教派的发展靠的就是蛊惑人心,靠的就是恐吓之言,并且宣扬以暴制暴,以言语乱人心,以合药毁人性。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贾昌朝相信自己能看清这一点那些豪门同样也能看清这一点,只不过他们在利用弥勒教的理念。

这种邪教想要和大宋开国便存在的豪门大族玩阴谋和手段简直是异想天开。

现在还能容忍他们,是因为弥勒教还有用处,并且他们也没有谋反,坐在马车中的贾昌朝忽然笑了,多么辛辣的讽刺,这些制造神都城动荡的家族其实是最依靠大宋,最依靠天家的家族。

他们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大宋的基础上,建立在官家的统治之下,他们没有能力改朝换代,也从未想过改朝换代,虽然官家对他们极为忌惮,可并没有到下死手的程度。

这些家族为何要支持弥勒教造反?

弥勒教的教义就是要造反作乱,这是贾昌朝在了解弥勒教之后所得到的答案,若是弥勒教不这么做,最后的结果要么便是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信众,要么便是被所在的王朝所消灭。

与其被毁灭,不如直接起事,推翻王朝自己作为主人,但这样的难度实在太大了些,尤其是在眼下的大宋,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分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弥勒教可以利用,但却绝不能和他们捆绑在一起,那些豪门大族也应该清楚这一点。

大宋没有世家,世家早已经被消灭了,现在只存有豪门和大族,除了源远流长的姓氏之外,其他的几乎都是开国才出现的后起之秀,越是发迹的晚越聪明,越理智。

贾昌朝相信这样的家族中也会很快有自己家的一席之地,眼下的大宋如同魏晋之风,不是风流而是门阀崛起。

门阀之家可不是随意乱说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家族,眼下这些豪门大族已经在官场中拥有许多人脉,而在大宋也掌握了大量的财富。

原本的财富在土地上,各家以手中掌握土地多寡来衡量财富和实力,而现在却是以手中的商号大小,占据多少渠道和垄断多少产业来衡量财富。

贾昌朝当然知道眼下大宋的情况,站在官员的角度上他并不觉得这是好事,商贾的理念太过强大不算什么,但这些豪门商贾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大族!

让他们把握大宋的命脉简直就是对皇权乃至传统士大夫阶级的最大威胁。

但现在越来越的的士大夫和他们盘根错节的联系在一起,关系之庞大,利益之纠缠是贾昌朝没有想到的。

越是如此越要进入其中,极少有人能进入这些人的核心,而自己就是一个,神都城的动荡成为他最好的契机,得以有如此完美的机会成为这些豪门中的一员。

可有一点贾昌朝不明白,为何如此大的威胁官家却不用雷霆手段收拾危局?以贾昌朝的分析很可能是因为现在这些豪门商贾已经庞大到尾大不掉的程度,连官家也要在这个时候进行妥协。

对于贾昌朝来说这是好事,他熟读史书,太了解王朝与强大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虽然皇权至高无上,但只要这些势力足够强大,那双方之间就能达成微妙的平衡。

自己无法企及皇权这种天下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却能够进入豪门之列,真定府不光有曹家,还有鹿县贾家,自己的家族虽然在大宋的豪门面前不算什么,但只要进入豪门的行列之中,被这些人所认同,那距离飞黄腾达就不远了。

现在自己的身份旁人还不知道,秘密的和这些豪门之人搭上关系,以后自己在朝中的路就更加好走了。

官家原本还有的选择,可以用科举挑选寒门子弟来对士大夫进行冲击,不光如此制衡的手段还有很多。

但现在,即便是有寒门子弟考上科举入朝为官,那也和这些豪门脱不开关系,待选官,京朝官都几乎都是出自豪门的手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官家根本就没得选。

吏部中也有豪门的人,他们不会太过火,但依旧能够给予这些人以最佳的路走,而且无论是豪门大族还是他们在礼部的“友人”都会挑选政绩好,有能力的人上位,如此就非常难得了。

证明这些人不光是为了利益纠缠在一起,还在选贤任能,他们也知道大宋越好,他们的日子便越好过,而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贾昌朝坐在马车中稍稍有些兴奋,也有些庆幸,自己没有赶上天禧元年丁巳科,但却在那一年因为歌颂真宗皇帝的东封西祀而得到同进士出身。

虽然步入官场,但这样的身份却不是他的助力而是污点,朝中的臣子有多少对自己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趋炎附势,谄媚罔上才得的用进士出身。

若不是当年禁中侍读大儒孙奭以老辞,推荐自己诏试中书,也不会有今天入主北平府的机会。

只不过自己这个堂堂北平府知府居然连一个龙图阁直学士的头衔也没有,这实在是让人耻笑的事情,想到这里贾昌朝便感觉心中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这是打算告御状啊!贾昌朝的脸上浮现出笑意,那些人的谋划果然成功了………………

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两千两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两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输出?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厂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为零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四十八章思念通达第三十四章父与子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东南第一州第九百八十三章粮食十万石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谓辞官,人才济济第两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两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岁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权第两千四百五十七章旧漕新运第两千两百零五章蔡石的选择第九百七十二章来自辽朝的冤大头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项人的阴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第两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学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两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宫请罪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于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遥远的地方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二百三十四章绝地反击第两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击石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一十六章远隔重洋的会师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恒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战争开始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启示录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与韩琦第一千零九章高丽使者觐见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毙第四百一十一章黄雀的利益第一百七十二章灵前夜话九百六十三章殿试与祭天第两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难逃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赵祯与草原骑兵第两千一百一十一章门阀是怎样炼成的第两千五百七十六帝王会面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开国伯与长城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宫中的一场火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与包拯第两千零九十九章机要司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风暴过后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报为先第八百四十六章取舍之道第两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亲第九百四十三章辽朝使者觐见!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两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下)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开都护府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虏营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战起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头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国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飞地就再飞一会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论格物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华夏数千年之未有!第两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第两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对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戏成真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论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会无赖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恋”的帝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药第两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对视”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戏做全套第四百六十五章辽朝风云第两千二百六十二章断尾求生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与关白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礼包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两千一百二十二章贾昌朝的作用第九章赵恒的心思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与“今天”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诛第两千零三十九章封驳缴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