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一十一章门阀是怎样炼成的

要想毁灭一件必须存在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另一件东西替代他们,赵祯要毁灭豪门,消除这些强大利益集团对大宋的威胁同时也不能摧毁大宋的基础经济。

赵祯发现自己现在根本就无法动手,这是一种帝王的无奈,以前的赵祯都是以大张旗鼓的改革来带动大宋,但现在他不这么激进了,眼下的大宋也不需要这般激进。

帝王术其实就是一种维系之法,在乱时用猛药大乱大治,在和平安定的时候就要用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手段来好生调理。

想要对付这些豪门,并且不损害大宋的经济,最稳妥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帝王的权利进行针对性的经济打击。

而恰恰这一点是他并没有准备的,赵祯是人不是神,无法处处兼顾,而且这些豪门商贾的手段太过隐秘,若是轻易被人发现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这些豪门商贾其实就是门阀之家的雏形,他们在走门阀的老路。

所谓的门阀其实就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最为有名的便是晋国六卿: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晋时期有特殊地位。

他们既是地主也是东汉的累世公卿,他们的前期乃是经学世家等豪强世家,而大宋现在的门阀雏形不是地方豪强也不是经学世家而是商贾和旧勋贵,甚至还有宗室。

现在的大宋和魏晋时期不同,经学世家之所以形成门阀最主要的原因是九品中正制,虽说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但事实上他不过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游戏规则”并没有改变,依旧把人选官的范围限制在了特殊的阶级之中。

而现在的大宋科举经过数代帝王的努力已经打破了这个游戏规则,科举乃是国家的基础,也是打破官员垄断的最好手段。

但事实上大宋的豪门依旧在走这条老路,魏晋的门阀占据看大量的土地,因而有了经济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确实培养出了人才,只有保证了物质基础才能满足精神上的追求。

虽然有悖道德,但事实上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即便是到现在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瞧瞧朝中的官员就知道,有几个是从寒门之中出来的?

即便是家道中落,可背后的家族依旧是拥有寒门无法比拟的明晚,旁人一提起总能是把先祖,先考之类的赞扬一番。

门阀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朝廷之中的官员联姻,各家之间的利益分配,等等诸多因素成为一种制度,也成为门第之间相互利益交换的筹码。

而现在大宋的豪门也在走这条老路,之所以东城的豪门如此团结,联姻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亲戚之后互相之间的利益交换就更加方便了。

事实上门阀自从唐末的动荡之后便已经消失的差不多,黄巢的起义造成大量世族人士的伤亡。

穷人起义的时候对富人的仇恨达到了顶点,这时候就没有什么还坏之分,仇富的心理才不会去管什么善财。

于是门阀手中的富饶家园与产业惨遭破坏,而华北世族引以为傲的贯册祖谱也流失,世族衰落,最终与庶民再无区别,世族的地位由地主绅士所取代。

地主绅士和门阀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大小,而是在沉淀,门阀之家拥有数百年的积累,不光是财富上的积累还有知识文化上的积累。

后者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的东西,而就是这些积累成为他们垄断士大夫阶级的能力,那时候的门阀便等同于士大夫阶级。

眼下大宋的科举制度彻底击碎了这种可能,但架不住人家拥有大量的资源,一般的地主绅士没有这样的资源,毕竟他们有钱也请不到最好的教书先生或是儒学大家。

但豪门不同,他们的名望本就不低,而且拥有的钱财和势力更是地主绅士无法比拟的。

豪门开设的书院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教书的先生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就是经学大儒,无论是对儒家典籍的理解还是自己的知识都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书院。

这样的精英式教育怎么能培养不出人才?

这样的书院培养出的人才怎么能不出众?优势就是这样如同环境理论似得,越干净的便越干净,这些豪门书院出的官员多,得到的人才便越多,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进入这些书院。

白鹿洞书院,嵩山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这四座大宋的最好书院全部是豪门的资助的书院,人才辈出天下仰望。

最要命的是这些书院还与时俱进,一点也不迂腐,赵祯在科举中增加格物,他们也请来最好的格物学者,赵祯提倡百花齐放,于是这些书院便开始钻研别的学问。

想要根治这些问题,必须要从别的地方入手,彻底解决这种垄断,但赵祯知道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后世也存在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象,在这个时代就更不可能解决了。

消灭豪门的最好办法便是群起而攻之,即便是再强大的家族在暴力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最后的问题还是在善后问题,一旦豪门被连根拔起,最终的后果便是动荡大宋的商业经济以及民心。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辽朝的柱石第三百三十一章税,国之本也第九百七十二章来自辽朝的冤大头第三百二十章雪灾中的柳三变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择佳木而栖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摊上事了第两千二百五十六章开张大吉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熏门门头刘三虎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虚虚实实,敌莫辨之第九百七十四章“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鞑靼之秋”第两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远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积极防守的开始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战告捷第两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阗献土第六百六十八章迁都之谋第两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产力”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换一条路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灭第两千六百四十五章终章(一)第七百零一章党项人的动向第两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两千五百九十九章认同感,从军队开始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制造彩虹的帝王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项来使第九百五十六章宁夏是非多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弹是怎么出现的?第九百五十一章驸马府炸了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变成活佛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会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与塞尔柱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两千四百七十九章汉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义第两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牵绊第二百八十章大宋军工第二百零九章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萝卜带出泥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三百七十六章眼见为实第九百六十四章阴差阳错第五百七十一章杀机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梦想第两千二百五十四章东京来客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亲审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辽营的快乐第两千一百零七章贾昌朝的野心第两千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四百一十章密谋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换第两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来第两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六百九十二章墙倒众人推第两千二百二十九章长老齐聚第两千三百二十章仁青东的恐惧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简单的女人第九百六十一章善与恶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个屁……第四百零五章辽朝赵安仁第一百三十二章斗法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弹是怎么出现的?第七百四十八章年关(下)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宫大内第一千三百九十章买一赠一的买卖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来了!第两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七百六十章倭国使者的请求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两千一百六十六章谖草的“秘密”第二十二章殿前铁板烧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结党营私,国之祸事第七百四十九章华夏的可怖历史第三百五十四锋芒!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扑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百八十二章报复第六百七十九章斩衰之服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运动的开始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蛊之术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踪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虚虚实实,敌莫辨之第两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复利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尔柱的外交手段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两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四百四十九章唇舌之战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争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七百八十一章没占到便宜就是吃亏第六百零四章今军无事,就使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