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杀耕牛

闲散的逛街总是让人心情愉悦的,没脑子的在南门大街上溜达,曹婆婆家的肉饼依旧是香酥可口,猪肉已经是最普及的食物,原本被称为浊肉的猪肉在大宋的地位直线上升。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赵祯对猪肉并不排斥,而且蔡记的厨子总能做出美味的猪肉来,红烧肉,红烧排骨,肋条,糖醋排骨,香酥肉,等等几乎成为大宋百姓耳熟能详的美食,不光酒楼有买,百姓自己在家也会制作。

猪肉只要处理得好,只会留下肉味的香浓而没有其他的腥臭,而且猪肉是市面上最便宜的肉,比羊肉和牛肉都要便宜。

在大宋羊肉依旧是占据了高端食材的行列,官员们自然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在公共场合都是要吃羊肉的,他们觉得羊肉是最清洁的食物,因为羊吃草料,不像猪什么都吃。

当然他们在家中依旧会吃猪肉,毕竟羊肉的价格要比猪肉高得多,谁家要是天天吃羊肉,检察院的御史定然要参奏其奢靡之风,官员就没有不爱惜自己名声的。

至于牛肉,在大宋的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这在原先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开始出现的是耗牛肉,耗牛在大宋不算耕牛,来自川陕四路以及青海路的耗牛肉干在大宋最受欢迎。

原本的肉干没有太多味道,而且僵硬,可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只要是在肉干中加入香料,并且经过特殊的腌制和晾晒烘烤之后,那味道和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耗牛肉干在大宋一下收到热捧,并且成为了当地经济崛起的一大优势,耗牛肉干易于保存,方便运输和存储。

这只是开始,耗牛肉干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牛肉并非那么排斥,北方的土地多,但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粮食,面积广大的草场适合放牧,除了马匹,羊群之外,养牛也是极好的。

放牧的牧人发现,牛的价格在大宋相当高,甚至超过了羊的价格,于是便开始大规模养牛,利益驱使之下,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市面上交易的耕牛数量远远超过了需求,毕竟大宋的北方对粮食的需求和对耕牛的需求不成正比。

大量的耕牛出现使得放牧的牧民血本无归,因为耕牛到了市面上根本就无法买卖,供过于求之下,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大量的牛群运到州府之中消耗极大,而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再运回去,那便是“血亏”,没人愿意做这种事情,无奈之下只能宰杀耕牛。

大宋的官员自然是勃然大怒的,牛是农耕社会的财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光属于牧民,还属于国家。

赵祯正吃着可口的肉饼,街面上却出现巨大喧嚣声,三才脸色一变,暗骂贾昌朝维持市面的不利,还好死不死的被官家撞见。

看热闹是华夏百姓的业余爱好,八卦之心自然是没人都有,在神都城只要发生了热闹的事情便会聚集一大群人。

更何况还能听到契丹人哇啦啦的叫喊声,以及官员的呵斥声,监察御史在大宋虽然官职不高,只有正八品,但却是是实实在在的权利人物。

他们拥有监察百官以及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的权利。

最关键的是这些监察御史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有些甚至是穷苦人家的子弟,赵祯挑选他们为的就是这些人知道百姓的疾苦,知道惩恶扬善的重要。

当然这也是一柄双刃剑,穷苦人家出来的监察御史心中对富人天生便有一种“歧视”,为富不仁不算犯法,但在监察御史的眼中却算是不德。

至于外族在他们眼中也算是大宋百姓,这是赵祯早早就规定下的事情,必须对外族包括契丹人,党项人甚至是归附大宋的蕃人一视同仁。

所以契丹人当众宰杀耕牛的行为自然是违反朝廷法度的,监察御史哪里能够视而不见?

wωω★Tтkā n★¢O

虽然前因后果他们知晓了,可律法就是律法,虽然法理不外乎人情,但终究是影响恶劣,不能宽恕。

事情闹得不小,连管理南门大街的三司官员都出现了,站在三司的角度上来看,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毕竟大宋也有保护个人财务的律法。

在一定范围内,这些牛算是人家契丹牧民自己的财物,运回去很可能就是彻底赔本破产,甚至会家破人亡。

在这种情况下宰杀耕牛,那就是活命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不该治罪这些契丹人,三司的官员以维护市场秩序为主。

这下好了,契丹人宰杀耕牛,三司和监察御史之间出现了矛盾,热闹可不就大了?!

百姓聚集在一起围观,赵祯自然是要瞧热闹的,但四周的亲卫紧紧的护着,只能让三才进去打探消息。

三才三两下便如滑溜的泥鳅挤进了人群,而待他出来之后所禀告的消息却让赵祯有些头疼,下意识的就准备“跑路”。

事情并不复杂,契丹在没有得到官衙的公文前宰杀耕牛,那可是重罪,神都城中宰杀耕牛的情况被监察院的御史盯上,而买卖耕牛的人不光是契丹人,还是萧挞里的族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外戚。

外戚在大宋的地位可算是尴尬的要死,虽然身份上算是高贵了些,是贵妃娘娘的亲戚,但这在监察御史的面前还不如一般的百姓。

即便是得到赵祯青睐,而且还有文资在身的蔡伯俙见到监察御史都要夹着尾巴做人,何况是身为契丹皇妃的外戚族人?

三才瞧见赵祯的模样心中偷笑,他可是知道官家最怕这种麻烦的家事,在边上小声道:“官家您可不易出面,这事可大可小,不如让人传话给皇妃娘娘?”

赵祯摆了摆手:“不行,这样一来监察御史可就……让人转告皇后,让她拿个主意便是。”

三才敢准备派人前往皇宫通报此事,却被赵祯叫住,因为赵祯看到了三司副使之一的王安石出现在了这里。

王安石作为大宋经济改革的先锋人物,赵祯对他的才能还是颇为满意的,王安石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他有着一种天然的政治天真,理想主义过甚,认为这世间非黑即白。

但在经济上却有着不相符的灵活和头脑。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国,大宋的海东第两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将第两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两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来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两千四百二十八章东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铁骑第两千二百九十一章赵祯的“恶趣”第两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岁第两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三十八章土法炼钢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两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来的太突然第十八章丁谓的阴谋第两千四百二十五章遗忘的“角落”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谜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内外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门的美人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阴谋第一百五十章十万贯的女奴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谈?没有可能!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来了!第两千零六十七章国朝之患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书从此无倭国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气歌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缕东风去第二百八十四章谁是大忽悠?第五百八十四章风正烈,行军急第两千三百八十三章赵祯的“霉运”第两千零三十九章封驳缴诏第两千二百九十八章赵祯眼中的“固有领土”第两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绝情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伟大还是疯狂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四十章太子奏对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无奈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个目标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与檄文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击第两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卫”的作用第九百零二章疯狂的“盛宴”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无不可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垒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发的敦良第两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们的“公平”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将法第两千四百五十五章泸州的酒和火锅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对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与帝王对话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气歌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间的明争暗斗第二百九十章战争机器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两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万贯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赛马第两千零一十八章败军之将何以言勇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声东击西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战养战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第两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厮罗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宫中行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两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坏的帝王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与塞尔柱第两千二百六十四章强大的错觉第四十八章思念通达第二百八十四章谁是大忽悠?第两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宝库对话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说书第两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马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第两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执法”第一百七十四章硕大无比的贞节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变成活佛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轻重缓急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门”的拆分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九十七章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