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

随着东城豪门折卖货物的开始,东京城进入了繁忙的高潮,大量的货物货物出现在了货运的车站和码头,西水门的千斤闸这段时间就没有落下过。

马车,不断的往来进出于东京城,这段时间谁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东城勋贵们的商号终于撑不下去了,这对东京城的百姓来说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

谁都知道官营买卖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已经降了两次的价格,勋贵们的商号却并不降价,相反孩子囤积货物,这不是自己给自家挖坑吗?

从一开始许多人便不看好勋贵们的商号,因为他们的物价本就比官营买卖的要贵,还一直不降价,这当然引起了百姓们的不爽,不得民心在商业上同样是致命的缺陷。

即便是东城豪门的商号降价出售也会受到百姓的抵制,也幸好是官营买卖大量折买,否则东城豪门将会血本无归。

事实上这也是赵祯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东城豪门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虽然放弃了原本的财富,但同样也没有大规模的负债。

东城豪门的没落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但他们的货物卖给了官营买卖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

官营买卖吃下大笔的货物后便开始从东京城往外运了,有的在往南方泉州,杭州方向运,有的则是在往北面运。

没人关系货物的去向,人们关心的只是物价是否产生变动,但东京城的物价还是没有多少的改变,甚至略微提升了一点。

东京城是大宋的货运中心,这里的物价也决定了整个大宋的物价,没有太大的变动便是好事。

若是物价降低,倒霉的不是别人而是南来北往的商人,这些商人都是从东京城进货的,一旦亏本后果不堪设想,甚至会动摇大宋眼下来之不易的经济繁荣。

眼下好了,大量的货物被军队所稀释,这是朝廷在兜底,是赵祯在为东城豪门兜底,他们在经济学上放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蔡伯俙和田况两人不断的查验账册,军中所需一样也不能少,一大帮的官吏在用算盘不断的查验,生怕出现什么问题。

一件毛衣,一块铁锭都不能少,否则三司将会严惩。

这些官员都是审计官,他们是拿着朝廷俸禄和贴补的官员,通过类似于科举的数术考试而获得官位,有自己的官印和腰牌。

查验账册之后要在账册上盖上自己的官印,以确保不会有错,一旦发生错误还要为此负责,罪责严重的甚至要坐牢,自然不可小觑。

薛奎最主要的作用便是掩护,他要把这些货物的交割掩护起来,让别人发现不了这是在提供军中所用。

三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半年的物资可不是小数目,庞大的运输很快就会被有心人发现,薛奎别看是一个开封府的知府事,但他却能控制开封府的通关文牒和交通要道。

何况物资庞大,在东京城内必须要由专人守卫和护送,东进城外的工厂每日生产货物万巨之多,要是连这个都做不好,薛奎也不用做这开封府的知府了。

шшш ⊕t tkan ⊕C○

勋贵商号的货物用了整整一个月才运完,而此时神都城的朝堂上也整整商议了一个月,赵祯也打算离开东京城继续向南方前进。

这一个月不断的有秘奏发往东京城,三才几乎每日都能接到十七八封的秘奏。

开始的时候还是来自中枢院的相公秘奏,在往后便是六部的秘奏,尤其是包拯,几乎每天都要发上三封以上的秘奏来“骚扰”赵祯。

所秘奏的内容只有一个,关于东城勋贵偷税漏税的事情,朝堂之中的老臣没有糊涂的,即便是包拯这般年岁大了的人都是精明的紧。

别说是六部相公,便是一些朝臣也知晓其中的隐秘,东城勋贵的“破产”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御史们甚至上疏批评东城勋贵有辱开国勋贵的名头。

这些都不算什么,但真的要治罪的时候,朝臣们又开始犹豫起来,毕竟是开国的勋贵之家,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便让他们获得了捞取财富的机会。

就算是偷税漏税,只要把税款补上,多少也能免去罪责,这便是勋贵阶级的特权,自从大宋立国开始便拥有的特权。

眼下朝堂上分为两派,一派上疏要求严惩偷税漏税的勋贵,另一派则是有些犹豫,最关键的便是太子赵旭的态度,而他这段时间却对这件事置之不理。

无论朝堂上吵成什么样,他都是漠不关心,如此便让人怀疑起赵祯的态度,显然太子的一举一动和皇帝是脱不开干系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赵祯并没有授意赵旭该如何去做,相反之前赵旭也曾经秘奏过赵祯,对于儿子的秘奏,赵祯的回复很简单,让他自己决定。

这是锻炼赵旭的一次绝好机会,赵祯不会再给他提供“学步”的机会,作为总揽大政的储君,赵旭是时候该自己站起来了。

而赵旭的作法很简单,把这件事搁置在一边,赵祯心中感叹,赵旭这孩子终于长大了,不急不躁才是处理东城勋贵的最好办法。

此时若是治罪他们,必然会有薄情寡义的声音出现,若是不治罪,那依法治国还要不要?大宋的律法还算不算数?

其实从赵旭的态度看来应该是很明确的,这件事不是不处理,也不是现在处理…………

“冷处理”有时比激烈的发难更加高明,效果也更好,谁都知道东城勋贵根基深厚,有不少朝臣都牵连其中。

政治上的处理会使得牵连出一大片的人,到时便是朝局动荡。

看来赵旭明白,其中的利害,赵祯也就不担心了,毕竟杨怀玉和石元孙都是朝中的高价武将,一旦出事军中会不会传出不一样的声音?

赵祯这段时间一直在积攒实力准备对吐蕃用兵,这一点赵旭清楚,此时的大宋来不得一点动荡,尤其是军队。

仁青东再次出现在赵祯的车厢中,只不过这一次赵祯却面色严肃:“朕在成都府开设榷场,是被你康巴人通商的机会,是让你们康巴人有好日子过,但却不是让你康巴人从中赚取不义之财的,你们利用地利向吐蕃出售大宋的货物,是不是觉得大宋的榷场没有限定交易的数量是个漏洞?”

仁青东脸色大变,他没想到部族中有人在做这件事,也没想到大宋皇帝这么快便会知晓。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气吞苍宇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无罪……我蛮夷也!第三百五十章板甲问世第两千三百二十四章战争的序幕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气文章第两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两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迹的重要性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个屁……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卫军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楼塌了!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个都护府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恒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认!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恶魔出现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两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强盗第两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导的战场第两千一百二十二章贾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衮的末日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无盟友第十八章丁谓的阴谋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开放性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百三十一章闯宫!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亲戚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处?第二章草地上,小会议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第四百零九章波澜起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国事家事第七百三十九章大庆殿中不见君!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两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红利太大了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该上路了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狝之礼第一千三百章困兽之斗第两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两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风起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贬官,赵祯的心思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坚如磐石,动如潮海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绝望的苦战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辽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将心不附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来自大宋皇帝的威胁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萧挞里的掠夺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窥豹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四百九十九章阴谋的盛宴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来第两千二百三十六章赌徒理论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才刚刚开始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张俭使宋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与毕世杰第两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六百二十八章东京城的暗流第两千四百二十一章华夏西土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与庶民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萧挞里的目标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两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则的救赎第两千一百六十三章围观大理寺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六百八十二章赵祯的阳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卫军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九百八十二章宋辽之间的心思第两千三百五十三章何为“有道”?何为“无道”?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上)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阁来“客”第两千五百八十八章罗马人民的国王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丽的困局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热火朝天的皇城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乱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长亭,风云际会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传?第七百章表里山河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二百四十四章赵祯的腰第两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