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

事实上和范仲淹一样想法先进的人不止他一个,大宋有很多人现在的想法都变得开明起开,随着格物学的不断发展,大宋百姓的求知欲也开始增加。

这就是一种学术氛围,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思想中的东西,原本的百姓需要整日的养家糊口,即便如此依旧有大量的人群挣扎在温饱线下。

而随着大宋的国力强盛,商业繁荣,工厂林立,商号众多,寻常百姓几乎都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生活,即便是无法和后世比拟,但相比之前的时代却要好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人开始变得理性,因为他们知道钱是怎么赚来的,有了钱和稳定的生活后,人们总是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

求知是可贵的,同时也是可怕的,知识改变命运在这个时代便已经被奉为金科玉律,民智的开启也意味着时代的改变。

连寻常百姓都是如此,朝中生活稳定的“高收入”官员们便更加思想开放。

这其中便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范仲淹所担忧的,他担心人的思想过于解放,担心朝廷的统治会出现问题。

于是这位大宋的宰执相公向赵祯请教了一个官员政权与皇权之间的问题:“官家,若是您传位太子之后,大宋便是两位国君,依照官家的谋划,这样一来可避免国朝动荡,亦可在官家有生之年把太子变成一位合格的君王,可如此一来,是否会让人猜想,国朝不仅仅可以有两位帝王…………”

赵祯被范仲淹的话问的一呆,自己为了大宋而打造了二元政治但同时也打破了人的思维桎梏,两位君主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既然如此可否会出现三个君主,甚至更多的猜想?

君权神授这个问题是汉家王朝延续千百年所打造的统一标准,而现在自己正在慢慢打破这个标准,这个汉家王朝维系千百年的标准。

“朕还是那个意思,两位国君并不会对大宋产生多大影响,百姓们的生活也不会改变,现在的大宋可不是赵国,国泰民安之下,即便是有所思虑也是正常的,总不能因噎废食。”

范仲淹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礼法问题,但在赵祯看来却是一个政治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思想也会发生改变,二元政治的好与不好,皆需要时间去论证,而是不是靠着凭空猜测。

但有一个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大宋的后继之君该怎么办?若是有一天大宋成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霸主,完全没有敌手的时候,二元政治的意义何在?

单纯的把太子送上皇位进行教育?还是为了避免天家的子嗣争夺皇位而出现骨肉相残?

若是太子威望足够高,若是太上皇不够贤明,会不会出现天下支持皇帝而厌弃太上皇的事情发生,到时候又该如何?

随着范仲淹的话,赵祯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但现在的赵祯也没有准确的答案,这是一个未知数。

看着范仲淹期待答案的脸,赵祯苦笑道:“朕没有办法为你解惑,大宋和历朝历代都不相同,不光商贾繁荣,国力强大,更是民智大盛。这些从何而来?”

赵祯的话把范仲淹给问住了,皱眉思索一会后,震惊的开口道:“官家的意思是这些都是从民智初开之中得来的?!”

啪!

赵祯猛然拍了一下巴掌激动的说道:“正是如此,朕之前也在寻找答案,但没有收获的,直到有一天朕在南门大街的脚店之中发现,大宋的百姓畅谈国事,还在讨论格物,科举,朕这才知道,原来民智初开之后,国力强盛乃是必然!是朕缔造了大宋的初开民智的环境,同样也是民智初开后缔造了大宋的强盛!”

赵祯的话让范仲淹吃了一惊,但随即想想却便是这个道理。

官家的许多举措让大宋国内安定,百姓衣食无忧,而这也促使大宋的文教变得不同以往。

还有便是科举改革,百姓也都有了读书入仕的机会,经商不再是一种败坏门风的行为,发家致富成为人们渴求的东西。

赵祯的话让范仲淹有了重新认识大宋以及改革的心态,官家从一开始便已经给了大宋以不一样的东西,官家的改革是在推动民智的开启,民智的开启同时又在反哺大宋的改革,让大宋的发展越来越强大。

相比那些看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强大的,范仲淹的心神大震,他发现自己像是第一次认识官家一般。

这是一次秉烛夜谈,赵祯发现和范仲淹谈话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大宋的宰执相公总是能有独到的见解,并且给出合理的方案来。

当然,这么多年来赵祯已经习惯了范仲淹出色的办事能力,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处理朝政,而是简单的谈话,一次畅谈…………

崇文院中的小内侍把院中的灯笼一个个的点燃,庞大的崇文院共有灯笼七十二盏,单单全部点燃的时间就需要小半个时辰。

而这也是神都城华灯初上的时候,在最中央的秘阁之中,赵祯看着一副巨大的沙盘默不作声,而边上的范仲淹则是不住地的吸着凉气,因为这巨大的沙盘已经不再是大宋的舆图,而是一张范仲淹从未见过的舆图。

至于北方却是一片叫“罗斯国”的地方,西北还有三座岛屿组成的国家号曰“撒克逊”,此时的范仲淹才知道,为何官家如此固执的要现在传位太子了。

官家比谁看的都远,比谁看的都要清楚,除了大宋之外,这世上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和一个又一个王朝。

官家所要做的就是让大宋在这诸多王朝中占据绝对优势,同时也要让大宋成为最为繁荣和富庶的存在。

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语决人生死第两千零七十章最强大的要塞第两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渐浮上水面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场如战场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烂陀寺第四十章太子奏对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国的窝囊皇帝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艺术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围猎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计策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锅端第两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责任三百七十六章眼见为实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论格物第两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铁鹞子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认!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强者不屑阴谋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关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经略东汗第两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围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跃然纸上的王安石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谁之过?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丽王薨第两千零四十六章蜜月与仇恨第两千四百五十九章历史的车轮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长的一天第两千五百五十四章扎根西北的柳永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东南第一州第两千六百零三章赵仁的造神计划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决死之心第两千二百七十二章后宫家宴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两千三百二十四章战争的序幕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积石山下的拖延战术第两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罗马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诚相待第两千四百六十一章另类的封建时代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军的崛起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节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舆图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两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脱的噶日哒措第四百六十章一箭双雕的皇帝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气吞苍宇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六百九十六章商业的作用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两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担忧第六十二章太子驾到!第两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国资本的力量第两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见第两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会审第两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压之下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彻底打碎的枷锁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辽人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杀令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六百章血战辽阳城外第两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两千三百三十八章战争即是国力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四百九十六章该死的塔利班第七百一十二章狼与羊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义举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围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为公的公路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两千四百三十章时代的灵魂第两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试探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两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将第两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学问第一百一十四章给朕炸死他!第七百三十五章东京城第七百八十三章胜邪?败邪!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结束的战争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杀人第七百四十九章华夏的可怖历史第两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视察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测风云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状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与高丽第两千一百四十章惊人的巧合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灭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百一十三章怒发冲冠凭栏处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时代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准则第四百三十章立宪第二百零二章神医王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