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

辽军的速度非常快,攻城作战虽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事情,但南京道的丢失已经让他们恨的发狂,岂能轻易就算了?虽然不擅长但却不是不会。

耶律宗真认为,契丹男儿上马能驰骋,下马能步战,又不是说下马之后的契丹人就比不上宋人……何况他的手中还有数支步战军队,五京州县汉军、渤海军,熟女真等等都是善于步战的。

此次为了收回燕云,耶律宗真做的准备也不少,单单是招募的女真人就足有五万之众,这大概是熟女真中八成的壮劳力了,为此耶律宗真不惜下达了招募令,这是一种血腥的招募规矩,凡有不从者屠其一族,以震慑人心!

而辽朝规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这适用于辽境内的各族民户。但和人数众多的汉人契丹人不同,渤海人以及女真人的人数实在太少,按照规定招募的士兵都是一家的壮劳力,少了他们,身处苦寒之地的熟女真就基本上只能等死。

这条血腥的征兵规则在于一旦战事吃紧,及丁男子,因为皆隶兵籍,可以悉征无遗。

男人是这个时代的顶梁柱,一旦战死疆场,一个家庭就很有可能为之破灭,尤其是辽朝这样由多个蕃部组成的国家,渤海人,熟女真都已经承受不住这样的压榨,更何出壮丁的同时,他们还要负担这些壮丁的武器装备等等。

驰兵于民是最基本的,部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战士,平日里过着马逐水草,人仰湩酪的生活,繁茂草原滋养的牲畜为牧民的衣食服用之源。

弓箭、马匹平日是打猎的工具,战时就是军事装备。遇有征发,部族军自备衣粮器械,每正军一人,自备马三匹,必备的还有弓四、箭四百、长短枪、骨朵、斧钺、小旗、锤锥、火刀石、马盂、炒一斗,沙袋、搭钩毡伞各一,縻马绳二百尺等等。

这些还不算完,谁都不希望自己家的男人死在战场上,必要的防护也是有的,如人铁甲九事、马鞯辔、马甲皮铁等则视其力而定。

这些都是背负在辽朝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没有战事的时候还好些,只单单应付税收便可,但现在大辽的西征刚刚以失败告终,西夏一战并没有掠夺回多少财富反哺百姓,大辽便又要出征燕云,这对一般的辽朝家庭来说宛如噩耗。

原本契丹还以“打草谷”和“犒军钱”作为战时补充军需的手段,军队中还专备“打草谷骑”勾取粮草,这种以战养战的方法开始的时候还奏效,可惜大宋深知辽人的作战风格,并且以西夏一战为例,坚壁清野,广设堡寨,藏粮与深山旷野,虽人死不漏一粮。

这些都是探马打探来的,所以耶律宗真又下令全国供给粮草与大定府,沿着归化,北安州向南跟随大军运输,以防再次出现西征的错误。

但这一举措无疑给辽朝百姓雪上加霜,战争不是简单的率军厮杀,其中包涵的学问方方面面,同时战争打的也是国力和金钱。

辽朝现在是既没钱又没兵,只能从百姓的头上剥削,但这种剥削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百姓承受的底线,内忧外患国破家亡就在眼前!

张俭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弊端,向耶律宗真多次谏言:“陛下,此时当以大宋皇帝驾崩的消息以安民心军心,否则大军未至燕云而民心军心乱矣!”

说实话耶律宗真也不希望这样做,但是又实在没办法,听到张俭的建议后心中大动,微微点头道:“也好,让将士和百姓知道此次我大辽必胜,收回烟云之后必有犒赏,也好让他们安心作战……”

张俭来了句:“陛下圣明!”便走出皇宫,马上就要进行发兵之前的最后准备,出兵伐罪,必立誓命之文,乃是日常的流程,陛下待会就要宣读檄文,自然要稍作修改。

每凡出兵,大辽的皇帝都要率领蕃汉文武臣僚,宰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日神,并分命近臣祭祀太祖以下诸陵及木叶山神。

皇帝御驾亲征更要身着戎装祭祀先帝宫庙,或者主祭先帝、道路、军旅三神。

军行前,须用一对牝牡麃祭祀。攻城略地取胜,要及时宰杀黑白羊祭天地。班师之际,要用掳获的牡马、牛各一祭天地。而且在出师、还师的时候都要举行“射鬼箭”,即将死囚或俘虏绑在柱子上,众军士向着军行的方向将其乱箭射死。

一些列的仪式下来,谁还不知道大军即将出征的消息?连辽朝都是如此,大宋的规矩就更加的繁琐了,这也是为何赵祯以军演之名为幌,突然发兵燕云的原因,为了节省时间和冗长的礼节……

一边是防守,一边是进攻,大宋显然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样,而辽朝的进攻实在有些仓促和迫不得已,耶律宗真已经没有办法,国内的经济低迷已经使得大辽很难恢复元气,如果连南京道这块宝地也失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还好,大宋皇帝死在了耶律簇绒的毒箭之下,否则他真的不知道用什么鼓舞军心。

但是耶律真宗不好自己说出大宋皇帝驾崩的话,毕竟是个都会联想到他的身上,即便是他没指使别人也不会相信,刺杀这种事情乃是皇者不屑为之的旁门左道,如果把他放在自己的身上,难免让人觉得大辽的皇帝不择手段。

消息自然从某些渠道“意外”的泄露出去,在繁琐的仪式进行之后,大军中便流传着大宋皇帝驾崩的消息,而且连刺杀的过程都描述的极为详细,就像是亲眼看到一般,让人忍不住觉得这是真的。

普通士兵自然要向军官打听,而军官则会神神秘秘的说出这消息是来源于析津府的密探,于是耶律簇绒的“大名”便在军中传开,许多人一下明白为何陛下会在这个时候挥兵南下了!

士兵们在听到消息后自然的把耶律真宗和刺杀这件事分开,因为陛下也是“意外”得知这一消息的,听说为此陛下还在宫帐里设了衣冠冢以祭奠大宋的皇帝……

但祭奠归祭奠,南京道还是要收回来的,毕竟这里是燕云的门户,也是燕云最为富庶的地方,上至皇帝下至兵卒都了解它的重要性,随着三声号角,沉重悠扬的声音提醒每个人,南下的征途开始了。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狈为奸第六十章权利的欲望第两千一百七十一章临走前的反击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两大帝国之间的利益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贾禁绝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阗之危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游上京城第八百二十六章坚守待援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两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渐浮上水面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两千两百一十一章祁国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击根源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赞普和论逋第两千三百六十四章“输不起”的王朝第二百九十一章风十里,锐士行第两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八百一十二章祸不单行第两千零三十章万国咸通第九百六十一章善与恶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惧流言日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离开神都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祸第两千五百四十二章赵仁的未来第两千五百零五章西方与东方第两千二百九十八章赵祯眼中的“固有领土”第六百零三章压缩军粮的威力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张俭就是个笑话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尔柱使者的恐惧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敌袭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第两千五百五十二章贵女王柔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办法(下)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两千零六十二章辖骑满街才是祸第两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七百四十八章年关(下)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画中走出的帝王第两千两百零八章祁国公府的“丑闻”第两千六百二十九章论“人才”重要性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辩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骤至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与毕世杰第五百四十章破阵杀敌第五百七十一章杀机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条老路第两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堑”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宝藏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八百八十七章赵祯的密谋第一百一十三章怒发冲冠凭栏处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巩第两千三百三十七章残酷的道理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较量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关系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热带无强国第二百三十四章绝地反击第一千零一十六章远隔重洋的会师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国博弈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积石山下的拖延战术第一百六十六章两老者辩天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乱第两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种子第五百三十四章宋军突至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华夏的智慧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毙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第两千零八十二章问题所在第八百一十章复仇者联盟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观第四百九十三章驸马府中的猛士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关系三百八十章党项求放过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百零八章采薇与卓然第七百六十章倭国使者的请求第一千八百五十章为何忠心?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琼林宴第八百一十二章祸不单行第两千零四十三章骑兵与骑兵的较量第二百四十七章琼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举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围西夏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谁动了皇权?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逻些城之围(下)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机者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两千一百六十三章围观大理寺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卖”大宋第一千章科举之危第九百一十章铁骑绕龙城第两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