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国之四京

当赵祯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昏昏沉沉的起身只觉得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冒烟了,坐在床边稍稍回了会神大脑才开始运转,这里应该是燕子城的临时行宫。

大抵是听到了屋内有动静,一个内侍低头推门进来,端着洗漱的东西恭敬的站在赵祯面前道:“官家请用。”

试了一下水温果然是自己喜欢的热水,伸手拿了毛巾沁入热水中,滚烫的毛巾敷脸最能使人舒坦,稍稍敷了一会赵祯开口道:“朕回来几天了?”

内侍小声答道:“官家睡了整整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嘞!御膳已经准备好了,夏参政特意嘱咐用小米粥给官家养胃……”

赵祯放下毛巾,没想到眼前的内侍居然还很健谈,微微点头道:“把小米粥端到前厅,朕自己走去。”

内侍还要多言但看到赵祯起身便不再说话,端着洗漱的东西出去了,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奉上一支鸡舌香,这是去除口中异味的佳品,既方便又有效。

赵祯微微点头,这内侍怕是夏竦从析津府辽朝的皇宫找来的,中规中矩的,一点也不比大宋的内侍差,鸡舌香含入口中,微微清香中带有一点苦涩,但这苦涩的口感却并不让人难受反而让人头脑清醒,呼吸之间这股清香便流散出来,让人舒泰。

赵祯习惯与每日刷牙漱口,对于这种去除口气的新法子还是相当满意的,自己这下也算是体验到了什么叫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鸡舌香不光有除去口中异味的作用,还能清醒头脑,待他来到正厅便觉得两日睡觉的疲惫尽数除去,他已经许久没有睡的这么舒坦了。

迈入正厅的赵祯便瞧见俩个最不想见到的人,夏竦和包拯两人就像一对喜公喜婆的似得站在正厅之中,脸上的喜意无以言表,看来这几天好消息不断,但最让赵祯不爽的是他们怀中堆积如山的奏疏……

一碗小米粥对于三天滴水未进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够,但夏竦坚决不让赵祯吃饱:“陛下三日滴水未进,肠胃已然受不住,凡是当循序渐进方好。”

一旁的包拯自然是附和他的话连连点头,一副我们是为你好的样子,赵祯稍稍无奈的放下小碗,他也知道不该多吃,可实在是太饿了些。

“狄青大军进展如何?”

一谈到兵事,夏竦包拯二人便浑身精神焕发,目光灼灼的望着赵祯,整理了一下身上并未散乱的公服躬身道:“启奏官家,狄青率领的十万大军一路上掩杀辽人无数,如今以西进大同府!”

¸тt kan¸C O

赵祯微微点头,这在自己的预料之中,狄青毕竟是狄青,自己已经定下了大方向,至于如何用兵便是他的强项,转头对原本是监军的包拯问道:“战况如何?”

包拯古板的脸上难得露出笑意:“启奏官家,狄青所部以克怀安,顺圣,继而用一日之功便拿下了大同重镇弘州,这是狄青的前线奏报。”

赵祯从内侍的手中接过奏疏看了看,奏疏上的内容自然是更加详细的,狄青的奏疏连兵员折损,伤兵后勤等等情况都详细陈情,没有一点欺瞒的意思在其中,赵祯身为皇帝已经阅奏疏无数,一眼变了个看出奏疏中是否有夸大虚假。

狄青的奏疏内容详实,数据准确,让人一目了然自是不会有假,赵祯点头笑道:“包拯,这狄青的奏疏可是赶上你这监军了,身为将帅能亲笔所书战况实属不易啊!”

包拯和夏竦对视一眼,他们知道这是官家在说他们的不是,但此时依然要据理力争:“官家,监军只用并非只是监管粮草多少,将士折损多少,而是监察出征之将。”

赵祯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监军自是不可少,但这次便免了,一来狄青不比别人,他出自朕的军武院,算得上是天子门生,二来用兵大同府乃是收复燕云的关键,对他自然要信任,这才能让他能大展拳脚,三来……你们觉得收复燕云这么大的功劳他狄青敢懈怠?”

赵祯的话让夏竦和包拯二人连连称是,没错,收复燕云乃是大宋无上的荣耀,别人小心翼翼还来不及,谁还会懈怠甚至用这个机会谋反,即便是他狄青敢,他手下将士也不答应啊!

阳光穿过正厅的雕花木门洒在地砖上,赵祯忍不住带着夏竦和包拯在院子中渡步,这里虽不如东京城中的御花园,但也算得上是别有趣味,燕子城是奉圣州的中心,但说是个城其实只不过是规模稍大的镇子而已,只不过在镇子外围陇上了一人高的低矮城墙。

正跟随赵祯散步的两人突然听到官家的话:“朕打算在野狐岭以南断云岭以北修筑一城,以武城县县城为基向外拓展,筑高墙,设重兵,镇草原。”

夏竦眼睛一亮道:“难道官家打算恢复秦时之代郡?此法大善,代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其中,实属防守要地,亦是地上天险!”

赵祯点头道:“没错,因地势险要隋时东为涿郡,西属雁门郡。唐时北属突厥地桑干都督府,既然到了朕的手中,那便要让它永世不丢……便叫垣城如何!”

垣城?夏竦和包拯一惊,垣之一字的意思原是指墙,后引申为城,但这里的城指的是护卫之城,多用在都城周围的护城……

而这里距离东京城甚远,哪里用得上垣城定名?夏竦稍显忐忑的说道:“官家,垣城之名是否不妥了些,毕竟在燕云还未有大宋陪都。”

赵祯笑道:“无妨,既然没有那便选取一地设为北京如何?两位卿家皆是朝中的参知政事,以为何处当为我大宋之北都?!”

包拯脸色难看的说道:“我大宋已有北京大名府,官家突然要在燕云选取一地定为北京,是否不妥?官家可想过此举对大名府的变动有多大的影响?”

赵祯明白包拯脸色难看的原因,国之四京乃是镇守四方的重镇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且说到底和当地的发展生产利益关系脱不开,早已是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的存在,一旦妄动必会乱象丛生。

现在自己要把大宋四京之一的北京大定府抹去,重新在燕云选取,对当地的冲击不可谓是不大,难怪擅长地方吏治的包拯第一个反对。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风”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扑火的飞蛾第两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坏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将星升起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二百三十四章扬帆,起航!第两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关第两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弹是怎么出现的?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归,难归……第四百二十九章人与法第两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图(上)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计划”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华夏!第一百六十六章两老者辩天第两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权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战争是最赚钱的买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两千二百九十一章赵祯的“恶趣”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楼塌了!第两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产力”第六百零二章剑走偏锋的援军第两千一百一十六章能与谁人说?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关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战(中)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计茶中来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四十八章思念通达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该上路了第四百四十九章唇舌之战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势第两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担心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两千三百八十章角厮罗的警觉第两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两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宝库对话第两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万世之法!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权的遮羞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为进第四百八十四章赵祯的决心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七章刘娥的眼神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三十七章艰难的抉择第两千零四章宁可御敌于战场,不可怠敌于萧墙!第两千四百五十九章历史的车轮第两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儿子等出了麻烦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药”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四百六十六章骤起的波澜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八百二十四章结案与未来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驾到第两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围猎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鸽带来的惊天猛料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种战争形势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阴谋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贾的梦想第两千四百五十五章泸州的酒和火锅第八十二章苏小卿与王语嫣第两千两百零四章离京的驸马和公主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监国第八百三十四章饿殍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商业更盛于掠夺第三十四章父与子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两千一百四十一章弥勒教的背后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东南第一州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毙第两千一百九十章清贵和勋贵之间的对立第两千零七章君臣对奏第三百八十二章辽皇驾崩的于波第两千四百五十一章读史(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杨怀玉的桎梏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节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时代改变真理不变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么能取代十六卫?第十二章无知之幕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机遇,遍地黄金第两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两千四百二十章节东方一直在改变着西方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择佳木而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