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京

“不可以!”

对于陈浖的要求,萧天成十分简单利落的拒绝了。

太子已经死了,皇太孙耶律延禧是国本所在,盯着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前面耶律延禧已经胡闹,萧天成是断然不会允许宋人再次接触的。

陈浖并没有强求,与萧天成谈论着‘李夏’、‘互市’、‘撤兵’、‘互设使馆’等话题,边走边出宫。

辽人太过警惕,这些话题几乎没有什么进展,陈浖也没有太过心急,回到驿站,就想方设法的联络在上京的情报网,以探查清楚更多消息。

只是到了当天晚上,辽人就派兵,要‘护送’陈浖离开上京。

马车上,陈浖面沉如水,心思浮动。

他本能的感觉到,上京似乎要发生什么,但他没办法,被辽人看的太紧,得不到重要消息。

直到出了上京城,在一处驿站休息,才有一张纸条传到他手里。

‘夺嫡,辽臣分做两派,辽帝默不作声,情势胶着’。

只有短短的这么一句话,足以让陈浖解惑。

他坐在椅子上,左思右想,忽然拿起笔,写了一封信,然后递给‘护送’他的辽兵,道:“请转交给萧尚书,告诉他,随时欢迎他来我大宋做客。”

辽兵看了看信封,没有拆开,道:“我会原封不动转达。”

萧天成是辽国兵部尚书,这些兵是他派的。

陈浖近乎无功而返,离开上京,出了辽国,便原班人马返回开封城。

这个时候,赵煦也动身,准备回京了。

坐在銮驾上,四周是禁卫,以及各路人马,包括文武大臣,林林总总高达数万人!

随着赵煦动身回京,开封城里陡然热闹起来。

原本被压制的‘大胜’消息,再次成为开封城的‘热点’,无数人热情期盼。

皇宫内,八个月肚子的孟皇后,此刻正在加紧准备,作为中宫皇后,她原本不应当出现在迎接队伍中的,但章惇提议,就没人反对了。

朝廷就更是如此,太多事情在加速处理,准备以‘全新京城’,迎接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归来的赵煦。

十月初九。

赵煦的銮驾准时出现在开封城北门,门外,迎接队伍非常的庞大。

孟皇后为首,政事堂的章惇,蔡卞随后两边,接着是枢密院,六部五寺,勋贵公卿,以及众多的百姓!

开封城不大,北门更小,已经被挤满了。

孟皇后挺着大肚子,静静的立在最前面。

陪在她身侧的,还有老九赵佖,老十三赵似。

再后面的章惇,蔡卞抱手而立,静默不语。

接着的是各部尚书,他们自不会说话,内心是焦急又期待。

再后面的人群就少了很多顾忌,一直在嗡嗡嗡,叽叽喳喳。

“官家终于回京了!”

“大败李夏五十万大军,更是拿下了灵州,灭夏指日可待!官家真的是做到了历代先帝没有做到的事情!”

“我皇圣明啊,功高盖世!”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皇之无功,亘古未有!”

一群大小官吏,激动不已,大声吆喝着,似乎怕别人听不见。

不远处的百姓就更为直接,翘首以盼。

“官家回京了……”

“我听说,官家大获全胜,不止收复了故地,还缴获有无数的战利品!”

“政事堂以及户部那边有大动作,据说要有更大规模减税!”

“不止是这样,我听说朝廷还要搞一个‘保金’,就是对那些没有收入的人,提供一些钱粮,确保他们衣食无忧……”

“真的是圣皇在世,我们有福了……”

……

议论声逐渐增大,以至于刚才还保持‘威仪’的勋贵公卿,高官们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交头接耳,此起彼伏。

章惇与蔡卞倒是没有加入,只是平静的等待着。

十月了,离过年没多久,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准备。

开封府知府曹政站在六部尚书后面,此刻却有些紧张。开封府的改革,并没有那么尽如人意,各种阻碍层出不穷。

与他相似的,还有工部尚书王存。

纵然他入政事堂的风声已经板上钉钉,但他四周的麻烦同样不少,拜相看似风光,实则也是危机重重。

最前面的孟皇后在两个婢女扶持下,静静的站着,她的肚子已经八个多月了,随时都可能临产。

在错综复杂的朝局中,她这个皇后娘娘也不轻松。

在一众人的复杂心思中,赵煦的銮驾终于到了。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文成武德,千秋不朽!”

文臣武将,如同排练过一般,齐齐抬手躬身,朗声而贺。

如同潮水一般,接着就是后面的大小官吏,勋贵公卿,然后才是无数的百姓。

声浪如波涛般起伏涌动,人头更是乌泱泱的一大片,看不到边际。

赵煦坐着銮驾上,看着这一幕,右手紧紧握了握把守,暗自吸口气,笑着慢慢站起来,来到前面,环顾一圈,大声道:“众卿平身,所有人免礼!”

“谢陛下!”一众人大声的回应,收手肃立。

人群太多,声浪断断续续,直起身也是或慢或快,用了好长时间。

这些人仰着头,看着銮驾上的赵煦,等待着他说些什么。

但在迎接队伍渐渐平静下来之后,众人看到了令他们意外又似乎理所应当的一幕——只见大宋年轻官家忽然从銮驾上下来,拉着皇后娘娘的手,又走回銮驾上。

于是,銮驾上站了两个人,赵煦,挺着大肚子的孟皇后。

孟皇后起先还很紧张,但感觉着赵煦握着她的手有力、温暖,心里忽然变得安定,微笑着的立在边上,俯视着群臣与百姓。

赵煦一眼扫过茫茫人头,笑着大声道:“此番大胜,非朕之功,赖武将用命,浴血奋战,大败叛臣,收复故土,护我大宋军民,扬我大宋国威!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所有人的安定日子,你们说,他们,当不当重赏!?”

“重赏!”

人群中不知道谁突然喊了一句,接着山呼海啸般的‘重赏’。如同浪涛一般,在开封城北门惊涛拍岸,久久不息。

章楶,折可适,郭成等人立在銮驾后侧,听着倒是还算冷静。

种师中,王恩等人则激动不已,看着銮驾上的背影,热血冲头,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君命所出,赴汤蹈火!

赵煦见着,十分满意,拉着孟皇后坐回銮驾。

銮驾随即慢慢挪动,向前走去。

章惇与蔡卞等人对视一眼,本来还以为赵煦会长篇大论讲一些。

不过旋即他们暗自了然,这样简单的两句话,或许比长篇大论更起作用。

第四百八十二章 行事如风第四百六十七章 牌序第六百六十八章 父子约定第五百九十五章 旧人新事第两百三十九章 高俅第六十七章 喝骂第一百二十九章 沉沦与奋起的抉择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击第两百四十四章 申斥第七百零八章 诡异更新问题以及祭天第十九章 查封康和宫第四百二十三章 灵州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变化第七百零一章 眼睛嘴巴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军中要有魂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调第四百二十七章 极限压迫第四百一十四章 凝结如冰第一百六十一章 围堵皇宫第三百一十八章 居心叵测第三百九十二章 梁太后死第两百四十八章 打入冷宫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五百三十章 边境第十三章 杀第五百二十九章 坚定意志第七百二十章 聪明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谣言误我第六百六十九章 讨伐不臣第五百二十五章 养不起的读书人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六百六十一章 糊弄第两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两百九十二章 利益不一致(求订阅)第一百八十章 讳莫如深(第三更~)第六十章 暗潮(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血腥色第三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大相公第六百零二章 南来北往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个皇后娘娘第一百八十七章 赵煦之威第五百零二章 大赦不赦第两百章 人人自危了第九十一章 还得再快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期而遇的挚友第一百二十九章 沉沦与奋起的抉择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结第五百五十九章 死水第七百零六章 掩人耳目第三百三十三章 朕要减你们的薪了第六百零一章 千丝万缕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个皇后娘娘第四百六十章 黑锅第两百七十七章 政事堂内两两对决(为暖百万白银盟加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道第两百二十二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三百七十二章 临战第六百六十三章 读书人的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议立太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行军第四十五章 周到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比例第两百六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三章 愚蠢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来袭第一百九十七章 高太后出手了第两百五十章 赶尽杀绝第三百二十六章 想不透的曾布(求订阅)第七百三十六章 可能第四百四十三章 平衡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的天子亲军(求订阅)第七百六十二章 江南西路第八十三章 请官家正身第两百八十七章 朕是大恶人?第四十章 天子垂堂第两百零九章 屈服(求订阅~)第五百三十八章 初雪未晴第两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号第七百一十三章 联姻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能放他们走第两百八十章 人心叵测啊第五百一十一章 岂有意乎第两百零八章 于平淡中杀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荣宠第一百六十章 天地间的一把刀第三百七十一章 重修旧好第两百一十章 弟弟还小第五百八十四章 靴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心第两百七十九章 狗皇帝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第四百八十章 套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击第三章 愚蠢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