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

章惇的讲课,说实话,着实是枯燥,乏味,一板一眼,即便他延生讲出来的,也是他的学说观点,刚直笔直,没有丝毫转圜。

学生们,更喜欢正课后的‘请教’环节,章大相公固然不会事事都讲,但足够真诚,讲出来的没有假话。

章惇是惜字如金的人,很少会跟人长篇大论,一口气说这么多。

他说完,课堂内很是安静,本来还想继续问的学生,此刻面色认真的思索着章惇的话。

有聪明人明显的感觉到,这位大相公,将‘百姓’与‘士绅’划作了两个对立面,言语中,不乏对士绅的愤怒与不屑。

章惇坐在他的讲桌前,见下面一片安静,似乎觉得问题问完了,便起身道:“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

说着,章惇便拿起他亲手做的教案,离开这间屋子。

李清臣,沈括也不管刚刚惊醒,似乎还想再问的学生,起身跟上了章惇。

章惇手里拿着书,脚步有些快,在他的贴身禁卫护送下,准备离开太学,返回青瓦房。

见李清臣,沈括跟上来,便道:“太学的生员都很不错,问题还是在课纲上,要进一步细化。官家的谕旨要深入贯彻,你们的课纲,还是过于粗浅,很多事情没有讲,没有讲透。今年的恩科还是照旧,但三年后的科举,要使用课纲内容。”

课纲,在赵煦的要求下,‘文化’在课纲的占比不足一半,算数,工艺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并且还增加了器械,农业,历史,地理等系统性科目。

很显然,章惇对国子监以及太学整理出的课纲不满意。

沈括作为教育的一把手,听着章惇的话,抬起手,沉吟着道:“大相公,课纲一事,在朝野非议巨大,若是继续完善,下官担心太学会成为众矢之的,不利于学政的变革。”

章惇脚步不停,道:“众矢之的?还不轮不到你,也轮不到国子监与太学,认真去做吧。邦直,恩科的考卷,礼部做好了?”

邦直,李清臣的字。

李清臣瞥了眼沈括,道:“我与沈祭酒就一些题目还有些不同想法,大体准备好了。”

同僚之间有分歧是十分正常的,章惇没有干预,道:“尽快吧,没有多少时间了。对了,大议之上,你来宣读诏书。”

李清臣道:“我是礼部尚书,理当我来。”

章惇走着,忽然停下脚步,道:“元度二月去北方三路,子中二月要去江南西路,文彦博年纪大了不能轻动,许相公专注于军队的裁减,全都走不开,你走一趟成都府路?”

元度,蔡卞的字。子中,林希的字。

李清臣仔细想了想,道:“我将手头上的重要事情处理好,其他的,还请政事堂盯一盯。成都府路,吕惠卿……应该可以担任的,大相公是担心什么?”

章惇看向皇宫方向,神色严肃,道:“吕惠卿态度反复,其心难以琢磨,几经沉浮,又与异族接壤,你去之后,注意一下成都府路的‘绍圣新政’准备与推行情况,也观察一下吕惠卿的态度,朝廷也好有所准备。”

沈括仿佛没有听到,立在一旁,犹自在思索着课纲与恩科考题的事。

李清臣听懂了,道:“好,我走一趟。除了礼部的事,我还担心另一件事,苏子瞻的工部,固执己见,不肯变通,我找他聊了几次都聊不通。”

苏轼经过赵煦的谈话后,态度软话,但在工部的‘以工代赈’的要求下的各种工程,还是倾向于最基础的农田的整顿,灌溉,农民的补贴等等,只是对于工部原本的计划,进行了两年的维持。

这种折中,自然不能让政事堂满意。

但作为工部尚书,他是具体执行人,章惇等人除非免了他,换人上任,否则没有多少手段贯彻意志。

章惇倒是从容不迫,道:“我来处理。临行前,你再进宫一次,见见皇后娘娘,将孟唐带在身边。”

李清臣微怔,稍稍揣测一番,便道:“好。”

沈括还是充耳不闻,面若有思。

章惇说完这些,回头看了眼沈括,淡淡道:“沈祭酒,学政的改革要继续,加快速度,配套的政策,我都给你了,钱粮,我也挤出了两百万贯,在国库这样的情况下,我能给你这么多,你应该知晓轻重。”

沈括立即肃色,抬手沉声道:“下官明白。”

章惇不再多言,抬脚向前走。

当朝大相公,就这样离开太学,步行向北。

李清臣与沈括简单交谈几句,便各自分头行事。

垂拱殿内。

赵煦埋头处理着政务。

现在的政务,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赵煦尽可能在梳理,握着线头,一个个的处理。

他要审阅,批阅的内容太多,往往一道公文,就能耗费他小半天的时间。

过了不知道多久,赵煦缓缓抬起头,合上手里的公文,先是闭着眼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才看向坐在下面的赵佖,道:“你是来说,户部找你借钱的事?”

赵佖连忙起身,听声辩位的躬身向赵煦,道:“是。不止是户部,蔡相公,甚至是大相公都找过臣弟,他们想要一千万贯。”

赵煦不意外,他对国库情况知道的一清二楚,笑着道:“三年一千万贯,不多,给他们。”

赵佖犹豫了下,道:“他们今年就要。”

赵煦本来已经伸手端茶,闻言眉头狠狠一挑,盯着赵佖道:“你是说,朝廷每年要一千万贯?”

赵佖虽然看不到赵煦的目光,还是从赵煦惊讶的语气听出来,躬着身,道:“是,大概是三年,每年估计先还一半,再一千万。”

赵煦茶杯端到近前,一边拨弄着茶水,一边笑着道:“一年一千万贯,朝廷还真是好大的魄力。”

一千万贯铜钱,差不多就是一千万两白银,这可是巨额的,历史上的寻常王朝,一年都没这么多收入。

“给他。”

赵煦喝了口茶说道。皇家票号的储备十分充足,三年拿出三千万贯是足够的。

“是。”赵佖应着。

赵煦见赵佖立着没动,道:“还有事?”

赵佖神色犹豫,道:“官家,诸位弟弟都没有爵位,臣,希望与诸位弟弟一起。”

按照‘宗室法’,宗室子弟十六岁以前是不封爵的,赵佖恰好到,而且还是宗人府宗正。

第两百九十一章 严厉回应(求订阅~)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涡第四百四十六章 憨第四十八章 后进之路第三百零三章 火烧翰林院(第一更)第三百零三章 火烧翰林院(第一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合第六百二十一章 险阻第三百三十一章 散财童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参谋军事第六百一十章 未有第七百六十八章 没有终点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变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始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零八章 邀天下民心第两百零七章 二十万大军第两百九十八章 以德导行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阶段的开始第六百一十一章 稳乱第七百二十四章 苏州府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票号运作第两百零二章 剖开你们的心肝脾肺(求订阅~)第七百一十章 诛心第四百九十一章效果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变第两百二十章 官家三问第一百三十六章 泼皮第三百八十六章 求和信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阴似箭第四百九十六章 标签第三百五十七章 章惇的人头第三百八十五章 亡国之厄第一百二十九章 沉沦与奋起的抉择第六百八十二章 蛔虫第两百七十一章 坐镇青瓦房第三百三十七章 宣告着失败第四百零一章 潮起潮涌第五百六十三章 哑然第三百八十六章 求和信第两百六十五章 眼里不揉沙第三十八章 无所动第两百二十七章 冬天里的熊熊烈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学问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置信第两百八十章 人心叵测啊第一百六十二章 狗胆包天第两百二十八章 针对第三百零八章 邀天下民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钓鱼第六百二十六章 合流第三百二十八章 牌面第六百八十八章 进村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六百九十四章 先斩后奏第三百四十八章 根源被遏阻第两百八十九章 清算第三百四十七章 弹压不住第四百八十一章 帝心第七百五十四章 子孙莫学我第八十五章 送你回家第七百零二章 难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歧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么(为盟主‘码字工异客行’加更)第两百二十章 官家三问第四百三十章 疲敌第六百二十七章 豪情第两百七十八章 清算司马光(求订阅)第六十三章 龙蛇起舞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第两百八十六章 刻薄皇帝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马光埋下的祸根第四百六十七章 牌序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访第五百一十四章 找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暗涌如涛第五十章 谣不可止第四百三十九章 祖宗家法第二十三章 君臣斗第八十章 不从(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五章 速战速决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个圈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口含天宪第三百九十八章 诏书:顺诚王第六十章 暗潮(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五百四十章 开不了口第八十八章 惊天动地第三百七十九章 是时候了?第三十四章 盛世年华第六百四十四章 逃跑第六百七十章 制衡第六十章 暗潮(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政祸国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慑第五百六十三章 哑然第四百二十七章 极限压迫第五百一十九章 事始第三百二十五章 冥顽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