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拓边

绍圣元年的恩科,在一众目光中,有条不紊的收尾。

朝廷的抢人大战也直接掀开,进入白热化。

朝廷各级衙门都急需人手,尤其是年轻的新鲜血液,哪怕有赵煦定调,对这些人的去向进行了划分,可细节上还是有诸多可操作的。

政事堂,枢密院,六部,国子监,大理寺,御史台等等,一些主官都亲自下场抢人。

除了一甲,尤其是敏感的孟唐外,其他三百人,近乎被瓜分一空。

面对这种情形,吏部尚书林希坐不住了,这着实打乱了吏部的计划,不得不拒绝各部门的要求。

各部门又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公事,理直气壮的与这位林相公辩论,要求吏部走程序放人。

这种情况,政事堂的几位也不好说话,打起了太极。

最终,这场抢人大战,变成了御前官司。

赵煦也没料到,着实是花费了一番力气,才将这些重臣安抚住,顺手将今科士子的前程给安排了。

绍圣元年,三月初。

垂拱殿。

章惇,章楶,蔡卞,文彦博,王存五人正襟危坐的坐在下面。

赵煦同样身形笔直,他的桌上,摆放着三份国书,分别来自辽国,西夏,吐蕃。

赵煦拿起辽国的国书,又再次认真看去。

辽皇的开篇很老套,很是热情的赞扬了素未谋面的赵煦一通,溢美之词溢于言表;中间是回顾了两国友好交往史,大谈两国历代贤君,尤其是宋仁宗。最后,才是‘乐见息戈,免祸灾劫’。

辽皇的态度从这份亲手所写的国书里可见一斑,对于大宋极其热忱的‘互市’,他们并不感冒,即便在边境问题上向大宋退让,‘互市’是一点没有松动。

赵煦审视着,心里也是暗自摇头。

若是辽国能答应互市,那对大宋来说,绝对是巨大利好,可惜,辽国也不是傻子。

沉吟良久,赵煦抬头看向王存,道:“王卿家深入虎穴,勇于抗拒契丹,不堕我大宋威仪,朕深感欣慰,赏!”

王存已经洗漱过,还是难掩风尘仆仆之色,连忙站起来,抬手道:“臣不敢当。”

王存之所以去辽国,是赵煦对他‘抗拒新政’的惩罚,本就没打算他会活着回来,当时萧天成刚刚被赵煦给杀了。

王存活着回来了,是以,现在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格外小心谨慎。

赵煦又看向章惇,道:“大相公,你怎么看?”

章惇道:“官家,辽国这种态度,我们事先已经知道,无非是在等这份国书。辽国不想打,我们也不适合打,暂且就放置。请官家手写一封国书,回馈辽国,已定辽国边境之安宁。”

赵煦面色不动,目光看向章楶,道:“章卿家?”

章楶侧身,道:“官家,臣已经对燕云十六州等进行布置,对辽国进行严密的渗透与监视,确保他们不是诈和。”

章楶这是‘就事论事’,秉持着他‘不参与朝政’的原则,没有发表看法。

“文卿家?”赵煦又看向文彦博。

文彦博老的不像话,身体枯瘦,他动了下,与赵煦道:“官家,臣认为,即便辽国要和,我大宋也需要保持对辽国的压力,北方的兵力,不宜撤回太远,还需不断提醒辽国,我大宋军队的存在。”

赵煦双眼微微眯起,看着文彦博,伸手拿起身边的茶杯。

蔡卞也有些意外的看向文彦博,这位老相公,居然不劝息兵?

旋即,蔡卞就心头若有所动,道:“官家,臣认为,水师,可以动一动。”

赵煦喝茶的嘴一顿,抬头看向蔡卞,面露异色。

“不错!”

赵煦放下茶杯,看向章楶,道:“章相公觉得?”

章楶面露推敲,片刻就道:“臣认为可以。”

赵煦道:“好,在朕出京之前,命郭成率水师北上,沿着半岛北上,转一圈,必要的话,火炮狠狠的放!”

王存神色犹豫,还是道:“官家,水师本来是奇兵,若是辽国知晓,跟着新建水师,怕是……得不偿失。”

赵煦笑容更多,道:“我就怕不建,他要是建了,我还得帮忙!简单来说,辽国不应该修生养息,要穷兵黩武,要年年征战不休!至于他们新建水师,哼,徒劳无功,有的他们哭的时候。”

王存见状,便没有再多说。

赵煦见他们都不说话了,又拿起西夏李乾顺的国书。

李乾顺的国书,就相对来说‘恭敬’了,先是大谈辽国与西夏的翁婿关系,澄清了大宋才是西夏的宗主国。接着是含糊其辞的请罪,请求‘以民生为念,望万世太平’。

后面还有进贡的礼单,除了金银丝绸之外,还附赠了三百头牛羊。

“李夏,你们怎么看?”赵煦拿起刚才未遂的茶杯,再次喝茶。

蔡卞瞥了眼章惇,道:“官家,李夏还有存在的必要,暂时不能灭亡,否则辽国必然会调转枪头,于我来说,弊大于利。臣以为,暂且弃置不顾,等我大宋国内的变法稍稳,再兴讨伐之师!”

赵煦微微点头,忽又看向文彦博,道:“文卿家?”

文彦博拄着拐,微微侧身,道:“官家,臣认为,吕惠卿在成都府路讨伐吐蕃,李夏与吐蕃素有冤仇,又在吐蕃侧翼,可命李夏从侧翼先行进攻。从,则大利。不从,便坐实李夏不臣,随时可讨伐。”

这次不止是蔡卞了,哪怕是王存都向文彦博投来异样的目光。

章惇回头看了文彦博一眼,目色平静的与蔡卞对视一眼。

他们回朝已经两年了,与前面这位年轻官家相处日久,哪里会察觉不出,文彦博的话,太像这位官家的手段!

实际上,赵煦也意外,这老东西莫不是成了他肚子里的蛔虫?

赵煦放下茶杯,道:“好。就按文卿家的意思办。现在,吐蕃?”

三份国书,在场的几人都已经看过。

相比较于辽国,西夏,吐蕃是最不再大宋眼里的。

章惇道:“官家,吕惠卿已经准备的差不多,预计四月初发兵,争取一战拿下青塘!臣等已经计划,一旦拿下,就挪百姓七十万,以彻底站稳脚跟,以此为基,不断拓边,收复故土!”

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发的大战第二十六章 复杂难明的局势第两百四十九章 杀机暗藏的鸿门宴第四百三十章 疲敌第一百四十四章 御前争辩(为‘漫云舒2020’掌门加更)第四百四十六章 憨第三百七十一章 重修旧好第五百六十八章 青天大老爷第三百六十一章 辽国内乱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来第一大奸佞第十二章 畜生(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七章 绍圣伊始第三百章 官场百态(求订阅)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惮第六百八十六章 恶性事件第六百三十八章 扩大第两百二十九章 交子银行第七十六章 千万人吾往矣(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去他娘的祖法第十六章 出宫第两百零一章 天下大事一言决之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路第两百九十六章 触及儒家礼教第三百零六章 谶语第七百零二章 难第一百零三章 厄需变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夏人疯了第五百三十章 边境第两百八十一章 新法的第一个困境第一百九十五章 拽(求订阅~)第两百九十九章 压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暴露第一百七十八章 面红耳赤第六百五十四章 面圣第三百三十九章 简约的丧礼第一百一十八章 你爹不怀疑娘能怎么办第三百五十四章 杀气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太后的愤怒第三百八十六章 求和信第六百八十八章 进村第五百五十八章 南北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四十六章 权力熏心者第六百六十章 环绕第五百九十三章 小人的作用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一百五十八章 背锅侠第六百八十章 去向第五百六十八章 青天大老爷第一百九十一章 谣言误我第六百零九章 棍棒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的天子亲军(求订阅)第六百一十七章 重塑第三百零七章 难如登天的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捆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杀气第六百零一章 千丝万缕第两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两百二十章 官家三问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情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涡第六百零四章 难耐第四百六十九章 宦海人第两百九十七章 和和气气过日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钓鱼第六百六十章 环绕第两百三十六章 新的热点第两百二十二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五百七十二章 亲信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阶段的开始第五百二十章 备案第三百零一章 元祐不佑第两百三十五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第一百三十七章 党争祸国第五百五十章 没了没了第六百零九章 棍棒第三百零六章 谶语第三百零八章 邀天下民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苏州府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第六百四十三章 狠招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交子发工资第三百五十七章 章惇的人头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图越大第一百零八章 竞相入场第两百八十九章 清算第七十七章 久等的一刻第六百九十七章 民退国穷第七百二十七章 似水流年第五十一章 封官许愿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一百六十章 天地间的一把刀第六百八十章 去向第五百一十一章 岂有意乎第八十章 不从(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九章 事始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四百三十三章 上京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