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还得再快

经过这段时间发酵,尚书省被查封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开封城大大小小每个角落。

一些不知内情的人,完全懵逼了。

三司衙门还能理解,到底是有罪证的,尽管手段有些过了,但朝野勉强能接受。

但三司使苏辙‘自杀’的消息,朝野还没来得及消化,尚书省又被封了,他们的神经再大,这会儿也有些承受不住。

开封城简直乱了套,各种谣言满天飞,茶馆酒肆,青楼歌坊到处人满为患,却少有名妓陪同,而是一群达官贵人凑起来,紧张忐忑的窃窃私语。

而或多或少知道一点的高门显贵,一样不安宁。

最近发生太多事情了,令他们目不暇接,紧张忧虑,辗转反侧。

至于最高层的相公们,则讳莫如深,紧闭门户,谁也不见。

梁焘等人则最为惊喜,在他们想来,这是官家愤怒于尚书省的不作为,故意敲打,助他们成事,自然更不敢懈怠。

坐镇福宁殿的赵煦,耳听八方,观察着开封城内的动静。

听着四处纷纷扰扰,但风向不断转向他,这才带着微笑,拉上被子睡觉。

深夜,朦胧月色,开封城街道上安静异常,弥漫着丝丝冷意。

一个两鬓白发,状若半百的男子,裹着黑色披风,来到了沈琦府外。

沈琦从熟睡中被叫醒,在偏庁见了这个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男子卸下披风,手里拿出一道厚厚的公文,递给沈琦,道:“沈大夫,念在蔡某曾经帮过你一二,还请代为转交给陛下。”

这个人,就是蔡京。

沈琦看着这道文书,没有伸手接。

蔡京为什么来找他,官家在紫宸殿上将发策使从蔡京改为章惇,这明摆着是一种不满,现在谁敢为蔡京说话?

蔡京脸上沧桑,不到五十却像六十,他猜到沈琦的心思,语气平平淡淡,道:“沈大夫放心,这不是辩解书,是我这些年对于神宗朝变法改制的一些心得,或许能帮得上陛下。”

沈琦作为率先倒向赵煦的人,自然了解赵煦的一些心思,听着就意动,伸手接过来,翻看几眼,又沉默一阵,道:“蔡兄,我可以为你转交,但你应该清楚,你的迟迟不归,令官家愤怒。”

蔡京当即道:“沈大夫放心,蔡某省的,当然还有其他投名状,好让陛下消气。”

沈琦听着,这才安心一点,左思右想,道:“明天一早我正好有事进宫,当面呈送给陛下。”

蔡京见沈琦提到‘陛下’二字,脸上出现一抹光辉之色,双眼闪过一抹嫉妒,忽然凑近他,低声道:“沈兄,朝野即将有大变,要做好准备。”

沈琦见蔡京说的郑重其事,也凑近一点,道:“蔡兄说的是查封尚书省的事?”

蔡京忽的缩回头,笑容意味深长的道:“沈兄不久之后就会知道,深夜叨扰,望请谅解。告辞了。”

沈琦怔了怔,连忙起身送他出去。

目送蔡京一个人的背影,沈琦还在思索蔡京话里的‘大变’指的是什么。

“是这蔡京看出些什么了吗?”沈琦自语。

慈宁殿,悄悄掌起了灯。

高太后坐在床上,喝了口茶,感慨的道:“人老了,觉也少了。”

周和小心的服侍着,别人或许没有察觉,但他能感觉到,高太后与以往不同了,看人的目光极其锐利,隐含着杀气。

等高太后喝完,周和这才道:“娘娘,外面的消息。二范相公,都告假了。”

高太后擦了擦嘴,道:“咱们这位官家终究是太年轻了,这回要吃苦头了。”

周和将茶杯放到一旁,恭谨的立着。

周和对外面的朝局是洞若观火,宰辅‘闭门自省’,计相‘畏罪自杀’,枢相‘不管不问’,三相空悬,加上中书省的范百禄,尚书省的范纯仁告假。

也就是说三省,枢密院,三司衙门五位主官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视事,大宋最高层的五大衙门,空摆了!

政务,就是不停也得停!

高太后坐着,望着福宁殿的方向,久久不言。

周和等了许久,开口道:“娘娘,明日就得下诏,关于向太后的葬礼了。”

高太后平静的神色骤然一冷,哼道:“我没夺了她的封号就不错了,一切从简!”

周和连忙应着,道:“是。”

这种事,就不需要赵煦的玉玺了,高太后可以直接下诏。

这一句落下,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偌大的慈宁殿,孤灯双影,静悄悄的。

赵煦的好觉并没能睡成,天色未亮就被陈皮喊了起来。

赵煦在洗脸清醒,陈皮在身后道:“是枢密院的消息,环庆路的催饷急报,并且夏人可能真的要来。这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章楶的密本。”

赵煦连忙擦手,拿过来。

密本,不算是正式的奏本,是一种比较正式书信,非官方却又严肃,是给枢密使苏颂的。

赵煦拿着坐在灯边,仔仔细细的看。

章楶这道密本写了很多东西,大概就是他在西夏有细作,获知西夏有备军的迹象,并且日益明显。

赵煦皱眉,盯着这道奏本,仔仔细细的思量。

他并不清楚这段历史,一点印象都没有,他只知道,宋夏之间的战争没有停过,还有就是‘岁币’!

赵煦决然不会答应‘岁币’这种东西的,盯着这道奏本,心里飞速思忖,不但要准备钱粮军饷,还得派兵支援环庆路。

从章楶的奏本来看,西夏的动作很大,少说也有十几万人,而环庆路满打满算不过五六万,还分散守卫各处。

赵煦双眼眯起,道:“看来,动作还得快。”

陈皮听了眼皮直跳,还快,还能怎么快?

三相去了其二,三司衙门,尚书省被封,即便想要换人,也得给那些人回京的时间吧?

赵煦没看陈皮,心里闪电般的闪过种种念头,忽然道:“第一,明天一早,将梁焘,苏颂叫到垂拱殿见我。第二,立刻动用内库,直接拨付一百万给户部。第三……命楚攸尽快回来。第四,我要的那些人,你以我的名义发信给他们,命他们全力赶赴京城。另外,加快搜集朝臣的资料,没有时间等了。”

陈皮连忙一一记下,还是忍不住的道:“官家,是不是,过于着急了?”

赵煦摇了摇头,道:“司马光对夏,辽的策略是‘斥地求和,绥靖苟安’,现在朝廷的想法也是这样,环庆路的态度不明朗……我怕会出事。”

‘旧党’的态度大概就是一味‘畏战求和’,能不打就绝不打。即便最后打胜了,还是割地求和!

赵煦,绝不允许继续这样!

陈皮登时明白了,道:“是。小人这就嘱咐,天一亮就出宫。”

赵煦点点头,依旧看着章楶这道奏本,忽然道:“这个章楶……我记得,与章惇是一家的?”

陈皮这个倒是知道,连忙道:“是。两人分属两房,是堂兄弟。”

赵煦唔的一声,仔细的想了想,道:“去,再让皇城司查一查章楶的生平以及功绩,尤其对待夏辽的态度,作战的方式方法等。”

陈皮应声,道:“是。”

赵煦没了睡意,翻来覆去的看着这道密本,心里越发的有些不安。

他这边还没整顿好开封城,环庆路可不能出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三百四十六章 暴露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五章 恩威并用第四百零一章 潮起潮涌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于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谁的网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势纷乱第六十三章 龙蛇起舞第两百四十八章 打入冷宫第两百三十六章 新的热点第三百一十八章 居心叵测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对浪潮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六百七十章 制衡第五百零九章 来了第三百九十章 强硬第三百二十五章 冥顽不灵第两百四十六章 对皇后出手了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圣旨第一百零九章 得力臣子(求收藏~)第十五章 受惊的兔子第八十一章 好戏(求收藏~)第六百三十章 监审第五百二十九章 坚定意志第五十六章 发策使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路第七十三章 千层浪第四百七十章 旧事新说第三百九十八章 诏书:顺诚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日进斗金第四百七十章 旧事新说第一百一十六章 蔡京的闷棍第十九章 查封康和宫第一百九十七章 高太后出手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来自边帅的奏本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下士人会疯的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势纷乱第八十六章 困顿第五百八十一章 对峙第六百八十六章 恶性事件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变第六百五十三章 界限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来袭第六百三十六章 惊觉第六百一十七章 重塑第两百二十二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六百一十三章 两可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九十一章 谣言误我第一百二十九章 沉沦与奋起的抉择第三十六章 换个玩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非我既敌第两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兵变第七百六十一章 边患第六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十六章 出宫第六百六十章 环绕第七百五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熬第六百三十四章 抵达第一百八十七章 赵煦之威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家第七百六十(一)章 捷报第两百五十四章 大祸临头第一百三十一章 来自边帅的奏本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击第四百零二章 请辞的巡抚第五百八十七章 口供第十九章 查封康和宫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换思想就换脑袋第四百一十八章 特别时机第六百二十七章 豪情第三百零二章 妖魔鬼怪第两百七十三章 醒来(求订阅~)第五百四十六章 昭告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火如荼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四百二十八章 眼前一黑第五百零四章 严肃整顿第一百八十章 讳莫如深(第三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凝结如冰第三百七十九章 是时候了?第两百零六章 出城十里相迎第六十一章 从未有过的事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个复杂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头所向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心第五百零六章 国事家事天下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全面宣战(求订阅)第三百零六章 谶语第六百七十三章 三点第一百八十章 讳莫如深(第三更~)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聊第三百八十九章 李乾顺的野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