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贺礼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贺礼

见到兄长这般模样,毕观不禁觉得好笑:“兄长无需着急,当年随大叔回可龙里替八公守孝,师傅送了我一笔嫁妆,足够了。”

“苏山长?”毕仲衍有些怀疑:“她和陈学士都是沉迷学问的人,会有多少积蓄?这可太不合适了……”

毕观将苏油和土地庙七子的创业故事给兄长讲了,这才说道:“师傅认为她名下的那些资财本来就应该属于大叔,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还给了他,不过大叔也懒得理会这些小事,便让我管着。”

毕仲衍说道:“这样就好,就好,就苏山长此举,也能见到苏家人的人性。不过这份资财到底属谁,妹妹心理要有数,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找了个好人家,为兄欣喜得很……”

虽然说欣喜,但是表情依旧不是那么回事。

毕观听着自家老哥哥不停地絮叨,不禁拉起他的双手:“兄长不用担心我,倒是你又见瘦了……”

毕仲衍说道:“别说我了,现在的大事儿是你的事儿,苏家那边怎么说?”

毕观说道:“如今大叔成了首相,他的意思是一切从简低调,我也不贪图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毕仲衍有些犹豫:“这事情肯定得依国公的,我是说以后,苏家女子不忌惮抛头露面,这个士林风议……”

毕观浅浅一笑,神色中充满自信:“哥哥不必担心,大叔说了,毕竟大宋士林对贡献杰出的女子,如婶婶和师傅那般,风议都是很宽容的……”

毕仲衍心中震动了一下,这妹子也是心大,啥意思?你今后的成就还想要超过苏县君和蜀国夫人?

扁罐要结婚了,苏油如今都在操心这事儿。

现在的麻烦是婚礼要办得热闹容易,要办得低调,太特么不容易了。

不说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就是真交情的师长朋友,士林门生,军中旧部,商界大佬,艺术媒体,甚至是医卜僧道,那都是多得数不清。

于是苏油只好偷偷瞒下了吉期,只告诉了几位至亲和赵煦高滔滔。

但是却瞒不过聪明人,比如蔡京。

蔡京如今对苏油有些怕,在他心里,苏油是半神。

司马光入相,蔡京一度有些犹疑,也想过要攀附捷径,还自认做得非常完美,即便是苏油都说不出什么来。

结果送别自家弟弟使辽的时候,“莫学饥鹰饱便飞”那句诗文,在别人看来只是寻常,但是在蔡京这里,却堪称灵异事件,不啻洪钟巨鼓般的敲打。

蔡京不知道苏油是如何做到的,但是越是不知道就越是可怕,联想到当年蔡确的旧事,不由得更加胆战心惊。

当年蔡确风头正健的时候,在宴会上给苏油挖坑,苏油谈笑风声,让蔡确将旧作写出来,自己挖坑自己埋,是不是也是类似的敲打?

再看蔡确今天,是什么样的下场?!

诛心是最可怕的,蔡京思前想后,重新拜谒司马光,言明差役法有问题,算是保住了立场。

事后苏油就跟没事儿一般,对他一如既往,还予以重任,理清大宋三个军事机构的责任,如此大事苏油都放手交给他。

如今改良后的免役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实施,这事儿就算是翻篇了。

此后蔡京终于想明白了,决心不再反复,哪怕苏油这条船最后要沉,那自己也要当这条船上的第一个烈士!

政治就是这样,改弦易辙搞投机的后果,甚至比当烈士更可怕。

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案例,不绝于史。

调用火车,需要经过军机处授权,有两趟来往于郑州和汴京之间的列车是空载,蔡京审批的时候只一转眼,便知道了扁罐的婚期。

对司徒最好不要玩心思,有话直说是最佳方案,于是蔡京上门恭贺,贺礼也不敢太重,只是自己已故长辈,如今公认的有宋一朝书法第一名家蔡襄题写的一柄斑竹折扇。

“玉京仙子爱春芳,弄遍琼枝嗅尽香。只有此花知旧意,又随风色过东墙。”

这是一首吟咏晚开的李花的诗歌,虽是旧作,却给蔡京送出了新意。

将苏油比作神仙,奉承他想找什么样的儿媳妇都找得到,最后千挑万选,却在众家女儿里边选中了毫不起眼的毕观,只因为毕观身上,有苏家人的影子。

春风入户,作为婚庆礼物,倒也妥帖。

如果换一种解读,就是如今朝中杰出的人才很多,可以让苏油尽情挑选,但是自己毕竟是最早跟你的人,如今下定决心死跟你,绝不会想七想八了。

还想借着你的东风,再跟着进步进步呢……

放下折扇,苏油对蔡京笑道:“元长太客气了,这礼物真是别致,可惜苏轶如今籍在右班,每日操练打靶,夸雄称健,怕是要辜负元长一片心意了。”

蔡京说道:“司徒实在太谦隐了,子超贤侄大喜,别人不告诉,连我也不告诉?我这忝为世叔的,可有些生气了啊……”

苏油哈哈笑道:“元长这份聪明我实在佩服得紧,到底还是被你看出了端倪,有你在军机处,我是一万个放心。”

蔡京说道:“军机处是跟着司徒做老了的差遣,现在王学士主了枢密,军务精通,那就更是顺当,河北军制,不至于劳司徒过分操心。”

苏油说道:“此番分割军事,说起来军机处的权力是被削减了一部分,而且军机处是战略参谋之地,是朝廷打通武臣晋升通道,荣遇宿将的地方,以后文官在那里只能是副手,元长总呆在那里,对今后的仕途不利。”

“这次提举四路都转运,我与太皇太后推荐了沈存中、元长,还有韩师朴,太皇太后认为元长精敏,军机处暂时离不开你,最终还是选择了存中。”

“我辈中人,既以许国入仕,便当以事功见进,以元长之能,终应当去能够建功立业之地,辛苦是辛苦,但是却能积累功勋,稳健扎实。”

“这就是我以前的路子,元长在朝中日日纠缠于文章条例,终究是轻用了人才。”

“而如吕惠卿、蔡确、邢恕那般攀援幸进,那就如烈火烧秸秆,来得快,去得也快。”

“如今朝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外放就是贬谪,太皇太后不任元长和师朴,也有这考虑在里边。”

“但是我不太认同这种看法,王禹玉也就是运气好,蔡确虽然心思诡谲,但治政上终究过得去,加上先帝英明神武,才让他这个宰相当得顺当。”

“若是昏君佞臣加上王禹玉这样的词臣宰相,天下事还有何可为?”

“我觉得,趁我还在朝中,元长就应该争取外放,去一路施展长才,如果政绩斐然,三年后我离朝之日,一定会向陛下举荐,总有元长主政之时。”

蔡京这才明白苏油一力推荐自己外任的用心,不由得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蔡京惶恐,今日受教矣,不过太皇太后和陛下对司徒倚赖日重,必然会荣宠不衰的。”

苏油笑道:“就算太皇太后和陛下荣宠不衰,我也会坚决请辞。”

“我朝宰执,尽是被劾而去,好像就是一个咒怨一般,差不多都成了制度。”

“我入相之前就跟陛下言明,京官五品以上,三年一转,待有到期者方才举荐。”

“到了宰相之位,那就更要以身作则,干满一任还不走,那就是贪眷禄位,非要等到御史找茬弹劾,很光彩吗?”

“到时候我会奏请太皇太后和陛下,立为成制,以免前朝覆辙,为相者权倾天下,翻成大患。”

蔡京想了想:“国朝不被非毁而去的宰执,的确也不多……不过三年时间太短了,都来不及展布经纶,四年五年方为妥当。”

苏油哈哈大笑:“我就说元长是宰执之才,现在就已经操上这心了!”

蔡京脸皮再厚,这一刻也架不住闹得满脸涨红:“司徒此言可出不得这间书屋,名声至重,岂容污毁!”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锏第三百六十三章 掌心雷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三十一章 徒弟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游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费第一百零九章 几本书不如二十字第二百三十三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爷爷第一百三十三章 铜镜(求推荐票)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歼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战争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会第六百零四章 刘嗣当官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击升龙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对策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们该打什么战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两赋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见面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愈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张方平走了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万事俱备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贤妃第四百七十二章 进京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长疮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苏亭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侦查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顼的家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四十三章 张象中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复杂性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四百章 物尽其用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旧城改造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蛳第三百零七章 水转大纺车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三百九十一章 梁屹多埋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税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谏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绷孩儿第八百八十二章 论功过第九百二十八章 巡视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来访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谈判第四百八十五章 诛叛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谋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八百一十章 联军第四百七十五章 谁改变谁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视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会第二百六十一章 欧阳修第五百零六章 阿云案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四百章 物尽其用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岳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报第八百八十四章 议定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来钱的路子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战第五十七章 瓷码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四百五十四章 渡口镇第八百二十七章 杀戮第四百一十八章 义勇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宝丹第七百五十七章 笔名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谁是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