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特赦

两人正说笑之间,就见张麒拿着一封贴子进来,脸色沉重:“少爷,吕公有召,请你立即入朝调停。”

苏油这几天请假在家,也不知道吕公著说的是哪件事儿,等接过贴子看了,又打开随信而来的敕黄,顿时脸色变得郑重起来:“韩公这事做差了!”

见蔡京眼巴巴地在一边看着,苏油将信件和敕黄递给他:“元长也看看吧。”

蔡京接过,先看御札,就见上边写道:“门下侍郎韩维,尝面奏范百禄任刑部侍郎所为不正。辅臣奏劾臣僚,当形章疏,明论曲直,岂但口陈,意欲无迹,何异奸谗!可罢守本官,分司南京。”

语气非常严重,可见高滔滔写这封御札时的怒气值。

蔡京也是精明人,一转眼就明白高滔滔盛怒的原因:“韩公是谏议太皇太后将特赦之权下移中枢?”

这又是一桩公案,范百禄也是华阳范家之后,和范祖禹是堂兄弟,不过两人一个走上了法家的道路,一个走上了史家的道路。

范百禄在当任刑部侍郎的时候,曾经就一起斗杀案的断案结果有所不平,认为杀人者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上章要太皇太后决断。

高滔滔要做“女中尧舜”,行事讲求“宽仁”,因此便签署了特赦令,将死罪改成了流放。

大理寺的官员们见范百禄得了彩头,纷纷跟进,翻出很多死刑的案子来,想尽千方百计鸡蛋里挑骨头,找理由送到高滔滔御前,也要求特赦。

高滔滔倒是来者不拒,但是朝中正直之臣却看不下去了。

于是韩维在密奏高滔滔的时候,便提出此事,认为高滔滔最近特赦太多,有乱法之嫌,要她放弃特赦权力,将之交给两省来商议执行。

道理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事情得分开看,首先特赦权交给两省就没毛病吗?而且扩大相权减束君权,这无疑触犯了高滔滔的逆鳞。

吕公著给苏油送信,便是要让苏油赶紧调和一下,争取保住韩维。

蔡京看完信件和御札,一句话就下了定性:“救不了。”

苏油已经在换朝服了:“为何救不了?”

蔡京神色淡然:“有吕公装铺席,救韩维作甚?”

这话就说得诛心了,“装铺席”是大苏《放鹤亭记》的典故,有人指出大苏文章里云龙山人就是个普通农夫,称不上隐士,大苏解释那就如同铺席上能看不能吃的装饰品,自己只是为了引出后边的议论,让文章更好看而已。

蔡京将吕公著和韩维都定义为朝堂上的“装饰品”,太过分了。

见苏油沉思,蔡京又道:“多少大业等着司徒展布,岂能以一韩维启圣主疑心?”

苏油猛然惊醒,对呀,韩维要求增广相权,而自己却是首相,要是死保韩维,搞不好高滔滔还以为是自己唆使的。

想了想说道:“我明白了,韩维不可救,却不可不救。”

蔡京听苏油如此说,不由得笑了:“蔡京正是这个意思。”

张麒在一边听得云里雾里,他已经够聪明了,不过离奸臣二字还差着一层。

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苏油要摆出营救韩维的姿态,但是前提是要让高滔滔满意。

等到苏油赶到崇政殿,范纯仁站在一边,而吕公著已经在苦劝了:“自来大臣造膝密论,未尝须具章疏。韩维素有人望,忽然峻责,罪状未明,恐中外人情不安。”

苏油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吕老头也不敢明说这是高滔滔要捍卫权势,只说是“罪状未明”,韩维这就还有救。

当即拱手道:“陛下,朝廷论人,须得谨备奏章,这一节上,韩公的确有失。”

“然这是朝廷新制,韩公才从外路回来,一时间走了老规矩,以韩公持重,当不是故意为之。”

“设若有朝臣以韩公对太皇太后论议之语,制章奏而达御前,则是去一韩公,来一韩公。”

“韩公与太皇太后的奏议,臣等不得全知,臣只想请太皇太后三思,韩公密论,是见诸章奏为好,还是造膝密论为宜?”

这话就说得艺术了,首先肯定韩维有错,给了高滔滔发作的理由。

然后指出高滔滔这样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是让高滔滔衡量韩维的建议,通过公文上达与私下密论的政治后果孰优孰劣。

如果密论优于公议,就说明韩维还是老成持重,照顾到了皇室尊严的。

这事儿高滔滔也不能说,因为把揽权势跟她现在的人设不符,不过苏油的意思她也明白了过来,说道:“终是言辞不谨。”

范纯仁说道:“古者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岂必具案牍为事!今陛下责维徒口奏而已,遂以为有无君之意,臣恐命下之日,人心眩惑,谓陛下以疑似之罪而逐大臣。”

这尼玛的猪队友,跟你家爹一个德性!

苏油在心里狂翻白眼,赶紧奏道:“范公此言有失,韩公违反制度,这一条毋庸置疑。”

“太皇太后这是知道韩公乃先帝淮阳潜邸就一路跟随的旧臣,故而曲为包容,未肯尽言而已,臣要谢太皇太后隆恩,给元老留足了体面。”

高滔滔这才舒服了,也明白了苏油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语气开始轻缓了下来:“还是司徒明白。那此事当如何?”

苏油奏道:“前刘挚等攻韩缜益急,太皇太后出内批与给事中,曰缜自以恐妨贤路,故乞出外,为得进退之体。”

“太皇太后慈恩,待韩缜尚且如此,韩维乃反不及也?”

高滔滔说道:“然终不当在朝。”

苏油赶紧躬身:“韩维有失,固自当去,然臣请太皇太后待以优礼,升除一阶,诏中书省慰以均劳逸意,使得优退如何?”

高滔滔只要将韩维赶出朝廷就行,见苏油如此上道,说道:“那就除资政殿大学士,至于知何州,公等自行拟定吧。”

吕公著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士大夫的名声是最重要的,要是韩维落一个逐出朝堂,不是高滔滔名声不保,就是韩维名声不保,这事情可就麻烦大了。

赶紧说道:“臣这就下去重拟词头,命中书省以均劳逸意,改……汝州,未知太皇太后钧意以为妥否?”

高滔滔也不为己甚:“便如此吧,命舍人苏辙为词即可。”

韩维和苏辙都是保守派里边的温和派,同受欧阳修的影响,当年欧阳修的墓志铭是韩琦撰,宋敏求书,韩维题盖,苏辙作神道碑。

另一时空的“元祐党人碑”上,两人的名字也紧挨在一起。

苏油赶紧说道:“汝州好,大苏也刚从汝州回来。”

高滔滔不由得噗嗤一笑:“司徒在假还特意入朝,苏轶的婚事料理妥当了?”

苏油躬身:“多谢太皇太后关怀,臣贪图轻快,因此简单,其实也差不多了。”

高滔滔当年也是养在宫中,与赵曙共同生活多年,然后结为夫妻的。

赵曙一生未晋妃嫔,虽然有几个妃嫔,却都是赵曙死后才得以追封的,身前却是高滔滔独霸,两人足足生了五个孩子。

这也是高滔滔高看苏油的地方,苏家除了大苏纳了一妾外,其余都是一夫一妻,感情和睦,而且苏油还明言理学伦理之道,阐述一夫一妻才是人情之理。

这就叫“识于内而行于外”,知行合一,实践不悖。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报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时辰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义第六十八章 大苏小苏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击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扑第五百八十二章 胜利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遗香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视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鸡毛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发现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间反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确方式第九百三十章 世家的养成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见第三百九十章 被吓和吓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禅师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锅第八百八十八章 舆情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一千二百章 准备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梁乙埋的顾忌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县令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议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六百六十二章 职田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潜归第九章 风投第一百二十七章 胜利的大会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壶第七百九十一章 吕惠卿贬官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际遇第四百四十一章 众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韩琦墓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银币第四百八十九章 游玩第一百四十章 危机与对策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认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药局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三十七章 羽毛纹的花钢第九百九十六章 种山药的道理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风华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诗会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东胜祖地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对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无双国士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三百四十七章 潜移默化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难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间府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诱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军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蛳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进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处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六百一十四章 检查组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论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温暖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戏精聚会第三百四十八章 军靴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四百八十一章 种谔的攻略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毡第二百一十五章 铂金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战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