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湖建议

第五百五十六章荆湖建议

来了就要做事,人多了嘴就杂,在赵顼那里就不容易造成偏听,内部公开,处事公正,有没有小弟弟,一样公平,这样君臣都对对方放心。

所以赵顼对御史的弹劾一点也不感冒,私人那也是老子的私人。

苏油也没有辩解,现在的他,可以说稳如泰山,只要自己不挑事,基本身处不败之地。

因为霹雳炮铳管镗制成功了。

石富到了,霹雳炮后装方式改造就提上了日程。

之前的霹雳铳,就是明代子母铳的样式,子铳从上方装入,贴合不紧密,苏油只简单在其后加装了一个螺旋杆底塞,提供慢射模式了事儿。

有了石富这个大匠作,与陈昭明,库罗,艾尔普三个数学家,加上自己从后世知道的装填方式,后装炮的炮闩设计,便提上了日程。

经此改造,母铳变成了后世身管炮,子铳则变化为了带底火的炮弹,霹雳铳在图纸上的模样,与后世意大利炮,越来越接近了。

朝堂上,三部新法相继推出,一部得到了众口一致的好评,一部没有引起大家重视,一部引来了极大的争议之声。

《裁宗室授官法》,《农田利害条约》,《青苗法》。

《裁宗室授官法》,属于太岁头上动土,王安石不惜先拿皇族宗室开刀,以宣示坚定不移推进变法的决心。

皇亲国戚授官过滥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大宋几十年之久。

宋代统治者对待皇族相当优厚,只要是赵氏皇家宗亲,不管有无真才实学,都可以凭借血缘“列之高爵,置之重位”,享受高官厚禄。

尤其是皇室成员,从七岁开始就能“赐名授官”,连襁褓中的婴儿也受封成为朝廷命官。

他们长大后升迁迅速,“自初除小将军,七迁至节度使,遂为定制”。

王安石制定的《裁宗室授官法》,明确规定赵弘殷、赵匡胤、赵光义三族后裔中的每一支,每一代只能保留一个名额,选择一位贤良为公爵,其他公爵全部废除。

另外,不再给予五服以外的宗室子弟赐名、授官、享受国家补贴的特殊待遇,宗室子弟从此一律经过考试选拔后方可任官。

这几项规定出台后,朝廷财政开支一下节省将近百分之四十,成效十分显著。

但王安石对于皇族宗室的裁抑改革,使皇室成员的既得利益严重受损。

这些人不敢去与赵顼争辩,经过一番密谋后,宗室子弟们集体守住王安石下朝的必经之路,一拥而上拦在王安石马前,高声呼喊哭诉:“我们都是宗庙的子孙,奉告相公要看祖宗的面子。”

王安石不为所动,义正词严地厉声喝斥道:“即使祖宗世代远了,也得从祖庙中迁出,何况你们!”

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凤孙哭闹无望,只得无奈散去,但对王安石产生的切齿仇恨却一直埋在心里。

而这次宗室改革,却罕见地收获了广泛赞誉,就连富弼、司马光等人都认为此举深得民心,表示坚决支持。

苏轼更是用“深计远虑,割爱为民”八个字,给以高度评价。

在宗室们一片哀声之际,苏油出手了。

苏油上书,宗室之中也不全是寄生虫,其中中上之姿,管理一个工坊,问题是不大的。

他们需要的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如果宗室子弟中有愿意从事理工之学的,可以来嵩阳书院进行就业培训,然后量能授职,作为今后皇室诸多产业的管理人才。

赵顼可算是松了一口气,士大夫颂扬有屁用,太后和太皇太后在后宫中给他施加的压力,让他快要顶不住了。

大手一挥,去嵩阳书院干什么?我们干脆就在京中成立一个皇家理工学院!

皇家理工学院,旨在解决宗室弟子再就业问题,帮助大宋培养致用之学的人才,不过赵顼点了一个人的名,封苏小妹为华容县君,由她来担任这个皇家理工学院山长!

以前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太大了!

在所有人都将目光盯在《青苗法》上的时候,苏油却将重点放在了《农田利害条约》上。

这特么给蜀中量身定做的升官发财之道啊,拥护,大力拥护!

之前就有动静,赵顼有诏:“诸路监司访寻州县,兴复水利,如能设法劝诱修筑塘堰、圩堤,功利有实,当议旌宠。”

然后知唐州高赋,蒙赐敕书奖谕,因为他在唐州五年,增户万一千有奇,辟田三万馀顷,岁益税二万二千有奇,作陂堰四十有四。

《农田利害条约》规定,不论官民,只要熟悉农业耕作技术或兴修水利工程技术,均可向各级政府陈述自己的意见。

经各级官员商定,或经中央派员按视清楚后,如果确实对农业生产有利,立即将这些人的意见由州县官府实施。

等到工程完毕,按所修水利工程功利的大小,予以条陈意见者一定的奖励。

兴利极大者,由官府量材录用。

各州县将所辖区域内的荒田,以及需要浚修或可以兴建的水利工程如陂塘、堰埭等,作出详细的调查,绘制成图,同时制定出修造具体方案,呈报上级官僚政府,等待批准。

一州一县不能处理的问题,也可以陈述己见,听候朝廷处理;

各项工程,按照居民户等高低出工出料,如地方政府因财力不足而不能兴修某项水利工程,由路一级发运司,贷给一定数量的青苗钱;

路级财力不足,还可以采用集资的办法,允许一些富裕的地主出钱借贷给贫民,按照惯例交纳一定的利息,官府负责为地主们催督;

私人能出钱兴办水利工程者,视其功利大小,由官府加以奖励。

这法太好了,尤其是对蜀中商贾来说。

蜀中人经过都江堰千年水利工程维护保养的训练,加上十几年的大造梯田运动,如今工程技术发达,方法科学,机械先进。

你说的,俺们都会!

条例一出,立刻就有无数工程队,打着为各州县谋政绩的幌子,沿着长江一路而下,早早地开始与吴中商贾,荆湖坐地虎勾结,一起盘踞荆湖南北两路的有利地区。

苏油上奏,表示农田水利为国家之本,这是开源之计,利在后世。

大宋还有一个巨大的区域,环洞庭,彭蠡两湖及周边流域地区,古楚之地,号称泽国。

其地如今开发不足,半为洪荒,鼋鳄所占。

其泽多瘴气,经研究发现,其实所谓瘴气,乃蚊虫所致,准确的说法,是疟疾。

军器监如今开发出了一味神药——黄蒿素,是抵御疟疾的良方。

另外发明了一个简单的玩意儿——蚊帐,能抵御蚊虫的侵袭。

其地气候,尤其适合种稻,且水运方便。

经营得当,以后转运北上,又是一个江淮。

开发土地的人力,可从渭州,河北,京中各路禁军厢军中抽取,组成一支部队——屯田寄食厢军。

凡身具功勋,年迈当退的都头以上军职,可以充任骨干;

至于士卒,则为诸军年迈当退,身具残疾,不利久在军中者,抑或兼并严重地区的五等户和客户,还有以前朝廷收容的诸路流民。

所需资金粮秣,许各地豪商上户进献,所得新地,按两成归商贾上户,三成入政府公田,五成用于安置军伍的比例来分配。

所有田土,免税五年,为将士兴家之资,也为商贾投资之利。

各路待选官员,愿做报效者,许其随军充任管理者。

五年之后,这些人自动转为编户齐民,设立县,军,这些待选官员,自动转为地方县令,监军。

中间突出人物,按《农田利害条约》叙功升进。

王安石得到奏报大喜,然后又大惊,将苏油叫了过去:“明润,这个,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苏油说道:“介甫公,这不是异想天开,而已经是实际操作了。”

第五百九十二章 纵横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郑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发展路线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发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讨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五百二十七章 赵郡李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布置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际遇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苏亭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二百三十四章 赵忭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八百七十三章 矿区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给脸不要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见沈括第二百一十五章 铂金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斗碗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鹤军(为本书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账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桨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九百五十一章 乌台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对话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养屁股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迹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六百九十一章 吐蕃智将第八百二十六章 决战第九百九十三章 论教育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会第四百六十六章 欧阳修出事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锅第六百一十四章 检查组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问题才是大问题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试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运改革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场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准备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经略六路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汤第三百七十章 演习第三百二十章 驾崩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传承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准备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谏第七百一十章 为君之道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杀鸡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矿藏第七百九十九章 枢密副使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歼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战第三百二十章 驾崩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计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连累的朋友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谣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九百一十章 商议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对皇帝的要求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兽不如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战役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礼物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张叔夜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一千六百章 代笔第六百零六章 模范村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笔收入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软模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质良才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三百三十八章 冲突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八百八十七章 铁板钓鱼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八百八十四章 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