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农田

第五百五十七章水利农田

王安石不解:“何意?”

苏油耐心解释:“蜀中盐务精工兴盛之后,吴地商人多用江南两路的物产,运至夔州用于交换。”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他们联合了蜀中商人,在荆湖南北路进行土地开发,种植稻米,苎麻,繁育桑蚕。”

“荆湖两路,除了彭蠡,洞庭两个大湖之外,还有庐巢之间的巢湖;桐,池之间的菜子湖;湖口,彭泽以北的雷池;彭蠡西南,覆盖江南西路的整个赣江水系,都是大有可为之地。”

“不过受瘴气影响,如今开发出来的田地,多还在城镇周围,而且因为没有国家主导,没法兴造大型水利工程,故而发展比较慢,规模比较小。”

“凡事有利则有弊,同理,有弊也有利,江南水泽之地,蚊虫蛇瘴固然很多,但是一旦排去多余水潦,其地肥力十足,而且耕作比北方容易太多。”

“野泽化为良田,则蚊虫消散;荆棘变作乡村,则瘴疫无踪。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配合乡村卫生防疫条例,个人卫生防疫条例,蚊帐,蚊香,药品等保障。”

“蜀中如今也开发了不少耕具,比如眉山,乡田依山而上,就不宜牛耕,力田者,以锄代耜,不借牛力。”

“还有育秧床,植秧马,耘躺、耘爪,这些皆蜀中新制,古无此器,而劳逸不啻天壤。”

“两人以杠悬耜起泥,可敌一牛之力;两人以磨耙耙轧,可敌三牛之工。”

“水下淤泥,翻耕极易,且一年两收,此稻田之利也。”

“收获完毕后,将稻桩踩入泥中,来年就是基肥。此外还有田中鱼虾,田边鸡鸭,人畜粪肥,绿草沤肥,掏疏河塘的积泥,以及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因为南方气候温和湿润,也非常容易变成农肥。”

“至于大型水利工程,或由朝廷拨银,招募民夫;或督率厢军,以工代赈;地方官府配合,将农具、牲畜、种子,减免赋役等作为奖励。以刺激地方上修筑塘堰,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借《农田利害条约》的风潮,几处大工程可以建立起来了。”

王安石说道:“明润你为何如此热中于此法?”

苏油说道:“因为此乃万世良法!厚培国本之道!”

“刚刚说的,是论证可行性,但是要注意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地区选择,在农业发达地区,比如蜀中,两浙,农田水利之事,已然周明,要在这上面挖掘潜力,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在这些地区行此法,只能以疏浚,巩固现有设施为主,要开新田,事倍而功半。”

“刚刚我说的那些地方,却是开发未足,不费力而可得利的地区。地近平湖,交通方便,气候温和,收效容易。”

“参政,此法的好处还有很多,不光光在农事。”

“首先,是可以化军为民,解决大宋如今相当部分的冗军问题。”

“汰裁军队,精选士卒,提升战力,事在必行。但是如果不给汰减的军队找好出路,必然生乱,因此需要有大量可耕之地,作为汰裁下来的军队安置之用。”

“其次,大宋待选官员日益增多,冗官也是大问题。”

“有差遣在身的官员,要他们干这些,必定偷奸耍滑,但是让待选官来做就不一样了。”

“朝廷可以借此事考计他们的能否,作为人才储备,扩大治理范围,解决部分冗官之弊。”

“之前议青苗法的时候我就曾说过,要将那些具有劳动力,却因为缺乏生产资料而闲置之民,从国家负担,转化为于国家有利之人,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之道。”

“这些新区,如一张白纸,对摸清田政亩产,也有极大的好处。”

“管理官员的寄食田,也可仰赖于此,这些地区规划必须细致——官员的寄食田,和官员的私田,必须分划清楚,寄食田外的私田,必须一体纳粮!”

“这举措在大宋旧有地界施行起来,盘根错节,举步艰难,但是新田开发,就是契机!”

“这其实是眉山的旧政,之后我在夔州,渭州这些兼并不烈或已废的地区施行,成效卓著。”

“第一步,可以利用国家开发荆湖,重建河北之机,内廷屯田都监,和外朝屯田员外郎共同举事,相互监督,将计量,丈量,统核诸多条例料理得当。”

“如果有效,第二步,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丈量田亩,考核人丁户数,将公田,私田,官员寄食官田料理清楚,将免税的土地,与非免税的土地严格划分开来!”

“官田,公田之外的田亩,本就不该在免税之列,这是有律例支持的!”

“大宋升朝官员不过数千,其中品官免税之田,一品五十顷,至九品五顷,早有律例可查。则免税之地,不过数万。”

“加上各地用于地方杂务,学廨的公田,地方官寄食的寄食田,则免税之地,也不过十数万顷。”

“那我朝应当缴纳赋税的田亩,到底该有多少?当不在五百万顷以下!那么一年赋税,该是多少?都入了谁的私囊?!”

“国家许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给士大夫这么优厚的待遇,是因为他们治政料民的功劳,是因为他们保国兴邦的政绩。”

“给众人尊爵崇位,不是残民肥己,巧取豪夺,贪赃枉法之用!”

王安石:“可是何人来丈量?!上下相欺,狼狈相隐,朝廷如何可得实情?”

苏油都气笑了:“犯罪还犯得理直气壮?参政,他们这是在干犯国法啊!”

“给个期限,限期自己去官府报备,那就既往不咎。过期不报,到时候就照册丈量,多的那些通通纳入公田。这叫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不过旧地可以慢慢来,先利用荆湖开发吹吹风,新地却一定要严格,不能再让国家损失了。”

王安石问道:“为何要让商贾豪强参与进来?由国家直接出动厢军开发不行吗?”

苏油笑了:“国家开发当然可以,但是国家如今还有多少可用的资产?均输法,耗去了内藏八百万贯;青苗法,耗去国库一千六百万贯。两者合计二千四百万贯。如今又开始了《农田利害条约》,加上这些年国家财政赤字,参政,不能再急了。”

“再说,国家能管理那么细致吗?不可能的,还不如让出部分利益,抓好大工程,坐享其成就好,至于边角,交给社会力量就行。”

“参政,我还是那个观点,一项制度要得以推行,不人去政息,就要尽量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还要完全占据大义,否则就算得行一时,也难以持久。”

“我觉得,其余诸法,可以缓一缓了。”

王安石站起身来:“一鼓作气,再衰三竭。明润不必再劝,成仁取义,虽千万人,吾往也!”

苏油有些无语,倔驴还是那头倔驴。

不过他实力弱小,人微言轻,算了,能保住大宋的基本盘就行,爱听就听,不听也是蜀中商人大捡便宜,巩固自己的群众基础。

不敢奢望更多了。

……

如今苏油多在郑州,连京城都几乎不怎么回去,就怕惹一身骚。

就连石薇,现在也是在这边的时候居多,因为军方成药,很多时候都需要她的指导,算是编外医药司勾管。

石薇好武,对新式武器非常喜欢,所以还是武器测试员,天天打靶,没事儿还去嵩山深处找寻猎物。

石富对这幼妹那是言听计从,要什么弄什么,精度最高的一支神机铳,如今就在她手里,还不惜工本弄了二十个黄铜子弹壳,每次打完回来亲手给她复装弹药。

第五百零二章 解决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报中央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五十九章 河帮雏形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奖第六百零六章 模范村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战争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许炫富诏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一百五十七章 斗智不斗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爷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断天都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献策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灵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二百八十九章 救日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返京第一百三十七章 风筝诗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刘奉世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后生可畏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头第三百七十七章 诚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学讨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体系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怀心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战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收关第六百四十八章宰相马,一样打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确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铁路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桨第六百六十一章 苏油是好同志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话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军器监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归位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五十三章 讹诈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七百二十九章 祢衡第一百八十八章 挨揍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铜矿第三百七十章 演习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确的下场第五百五十四章 贷与赈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会第三十三章 账本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确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乡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八百九十六章 结案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义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六百一十四章 检查组第三百七十七章 诚意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第一百九十六章 虚惊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九百九十八章 鱼惊石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种树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确的料理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讲解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报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国天下第八百一十章 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