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邹时阑

第九百三十四章邹时阑

这情形也非常类似后世民国租界时的乱象,市易务所在的会安镇,各路牛鬼蛇神横行,大宋的引伴使们在那里就好比情报掮客,间谍,军火贩子,有时候还接杀人的单。

王韶,诃黎,王珍,张令从,都有代言人在那里进出交通,纵横联络。

所以镇上,有多重身份的人很多。

刘蛟的身份便是如此,有引伴的身份,那就是有宋国军方的背景。

但是他本身是占城土著,而且还是南海上小有名气的海盗。

在会安镇这个苏油刻意营造出来的“特殊”地区,在有心人的刻意塑造下,刘蛟海盗强徒的身份,盖过了其引伴的身份。

千金一诺,季布一样的人物。

替占城大佬们干了不少脏事,占城大佬们也信任他。

刘蛟到了王城后,发现另一股势力也在准备控制达官贵人们家眷集中居住的妙音坊。

所以他也不救良保故伦两家的家眷了,直接先下手为强,发动自己的势力,封坊而守。

邹时阑晚了一步,却利用子弟在军中的势力,先控制了王城,然后包围了妙音坊。

刘蛟直接将邹家的家眷们当做了挡箭牌,让邹时阑投鼠忌器不敢强攻。

诃黎覆灭,邹时阑才真正下定决心投宋,直到交趾路转运司的敕告下到王城,邹时阑在四门张榜,宣称投宋之后,刘蛟才解除了妙音坊的对峙,不过依旧将邹家人控制在手里。

邹时阑无奈,但是多少大事刻不容缓,现在是抢占空白政治版图的时候。

不过邹时阑也极有政治家的魄力,只身去见刘蛟,让他贴身当自己的“侍从”,王城的运转才正常了起来。

刘蛟非常谨慎,喝水只喝自己打的,吃东西只吃自带的干粮罐头,一刻不离身地守着邹时阑,其实就是盯死他,活活坚持到了接管王城的新军到来。

整个吞并占城的行动中,邹时阑没有一点作妖的机会,刘蛟绝对是大功臣。

曹南是军方正面人物,以后皇帝肯定是要他独当一面的。

而刘蛟有勇有谋,忠诚也经受住了考验,这就是曹南去后最好的情报分司扛把子。

当然明面上苏油还是要给邹时阑面子,然后还要把大宋的干系撇清。

大家都是阴谋家,啊不,政治家,所以这一套邹时阑也明白得很,知道考验演技的时候又到了。

端起酒杯连称不敢,只道在风雨飘摇时局混乱的时候,有刘蛟守住家眷们,对自己掌控王城反倒是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大家的心思本来都是一样的,合作起来也非常默契,这才能这么快平定大局。

所以刘蛟不但是大宋的功臣,还是占城旧官们的恩人。这杯酒,该敬刘蛟才对。

苏油这才将刘蛟重新招进来,给两人来了一出将相和,给刘蛟赐座,就在自己身边,大家其乐融融地讨论起新州这块大饼来。

新州港,肯定还要扩建,大扩建,至少得能够同时吞吐四艘泰山型那样的巨舰才行。

同时还要造干船坞,用来维护保养舰船。

铁轨码头,马拉轨道车,仓库,蕃坊,贸易区……通通都要扩建。

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管理设施,部门,也要建立起来。

光基建就是一个恐怖的大工程。

邹时阑看着苏油交给他的规划图册,才知道这个城市的规模有多大。

这是一个比之前的旧王都还要大三倍的巨大的城市,这个城市建造起来之后,将成为仅次于汴京,杭州,成都之后,大宋第四个巨大的城市。

人口,会成为大问题,因此新州还会成为一个巨大的移民城市。

从大宋人口稠密的地区移民,以增加对南海四路的控制力,苏油估计前后总计得五十万人口以上,才能勉强满足掌控地区的人口基数需要。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因为现在的丁税制度,导致了人口的迁移,会让地方财政出现巨大的变化。

而要解决丁税问题,就需要改革税制,推行摊丁入亩。

而仅仅摊丁入亩也还不够,因为一旦采取这样的措施,那朝廷对人口的掌控力,又会大大减弱。

这又会不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产生多米诺效应?会不会引来皇帝的担忧和朝臣们的反弹?

所以在现今的格局下,这个问题也不好解决。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问题是制度问题,阻力并不在老百姓那里。

能够去更好的地方生活,享受不纳钱粮的初期优惠,耕作一年三熟的土地,对于无数贫苦的佃农,附庸豪强的庄丁来说,当然是天大的福音。

所以直到现在,南海四路都还是在偷偷摸摸采取走私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充实内地人口。

这是一个很好笑的问题,也深刻地反应出中央和地方的冲突,以及相关政策的滞后。

比如两浙路,川峡四路的官员们,其实是非常乐见其成的,因为这两处地方人口负担太重了。

拿蜀中来举例,成都,利州,眉山郊区,人均土地甚至零碎到了分,房前屋后都利用了起来,田坎上都栽种了桑树,坎壁上都刨出了小坑,种上了豆子。

更多的人口,集中到了城市里做工,真正的农人,十分之一都不到。

随着工业手工业的持续升级,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蜀中渐渐出现了大量的冗余人口。

这些空闲人力,会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所以蜀中官员们,对移民政策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反正田赋丁银也从这些人身上也收不到,白白拉低gdp,全都滚去交趾日南才好!

人口增长的政绩,只有陕西河北荆湖这样穷得一逼的地方才需要,我们川峡四路,两浙路,还需要这个来粉饰?

我们只需要多搞俩学校,每届多出俩进士,就能在政绩上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而且现在有一种新算法,把人口和经济捆绑起来,理工学派们将这个指标称为——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子不变,分母太大,会让商变小,这种学问我会告诉你?!

所以到现在,除开移民湄洲的厢军和河北难民不算,四路过来的内地人口,已经悄悄突破了五万。

先期都是商贾,坊主,之后是技工,农人,再之后是他们的家眷,乡亲……

邹时阑给苏油添上了一杯酒:“少保,二郡新附,很多制度还在调理之中,事务繁杂,有失当之处,还望少保多多指导。”

苏油笑道:“邹公客气了,你在日南郡,那就是交趾李公那样的人物,苏油还要多多仰仗才是。”

说完又道:“大宋本不禁官员子弟行商,现在的新州,价值还未凸显出来,邹家好像事务还多在田亩,香山之上是吧?”

邹时阑心中暗喜,苏油这意思,就是在递梯子,嘴上说道:“出息的子弟,自然实在仕途上发展,至于不成器的,多是管理田庄,店铺。”

“不瞒少保,邹家的人丁也不少,这个大族长,不好当啊……”

苏油笑道:“现在新州建设,最缺的就是人才,可以说遍地都是机会。”

“今后码头相关产业必定是大宗。”

“仓储,商号,金融,财会,船坞,进出港事务,肯定需要大量用人。”

“还有就是服务业,旅社,行会,必定兴盛。”

邹时阑说道:“倒是如此,不过占城连连鏖战,邹家之前辅佐诃黎,付出了不少,如今诃黎覆灭,算是赔了个河干海净,这资金上……”

苏油信这个才有鬼,不过既然邹时阑又将梯子也送了过来,便说道:“这个简单,四通商号和皇宋银行,都有抵押贷款和担保业务,以邹公在日南郡的名望,还有家族的田亩地产做抵押,获取融通资金,其实轻而易举。”

“这样,我来替邹公担保,三十万贯的三年期贷款,商号和银行还是会给我面子的。”

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志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乱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测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药性第三百二十章 驾崩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会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第九百零三章 专业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三百零八章 炽火的开解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击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尧舜第一百零八章 无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惨状第一千三百章 评价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体罚第四百二十九章 计相学宫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员外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谥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军事之外第三百四十九章 实心任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要脸的老头第七十六章 在藜将军第九百四十章 再见吕惠卿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马彬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确方式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为止第九十九章 温度计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进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谋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对话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处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龙山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第七百八十五章 黄鱼季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鱼摸虾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游江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举改革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屁炸了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千八百四十章 坦荡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调整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赢家第九百章 缝纫机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枪舞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五百六十一章 苏大嘴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后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处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确的思量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五十七章 瓷码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兴亡第三百一十六章 灵柴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一百五十五章 伟大的航程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铠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复杂成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门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辩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总得讲道理吧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课第四百九十八章 讨论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宝钞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尧臣去世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传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调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驳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击第六百一十四章 检查组第六百零四章 刘嗣当官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种鄂的方略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四百七十二章 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