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重新部署

萧云贵的信并没有写的太露骨,他只是平平淡淡的交代了一下自己和韵儿的身份问题,并且稍微提了一下他和韵儿成亲生子的事。这厮还是一惯的泡妞手段,他知道什么叫欲擒故纵,第一封回信并不急于表露什么,而是稍微挑起清韵的醋意,在萧云贵的想象中,假如清韵还有情义,知道自己的未婚夫被好朋友抢走,应该会醋意大起。

当然萧云贵这种泡妞老手不会一味的挑起醋意,关于他和洪韵儿成亲的是他也写了一些实际情况,比如两人的肉身萧朝贵和洪宣娇一开始就是夫妻,而且还有了儿子,这些实际情况萧云贵说的没错,当时假如不是两人有这一层关系,也不会这么快走到一起。随后萧云贵还别有用心的关心了清韵一下,他知道有时候简单的嘘寒问暖也能哄得女孩子开心。

于是这厮动机不纯的完成了一封信,反复修改之后,照养誊为汉语拼音,然后让送信的李丁前来。

至于李丁这个人,白泽堂自然不会放过他,京城分舵被清廷瓦解,而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这本来就很说明问题。李丁送信到了京城之后,童强胜就亲自审问了李丁。李丁知道自己已经很对不起死难的兄弟了,也只想着速死而已,便一五一十的交待了所有的事。

得知李丁做了叛徒,童强胜自然是万分恼火,但李丁送来的信是来自满清太后,童强胜还是暂时没有处死李丁。他知道西王一定会亲自问李丁话的。

果然西王在看完信函不久之后便命人带李丁前来,童强胜并不知道西王单独对李丁说了什么、问了什么,最后西王让童强胜进书房。让他送李丁返回北方去,并告诉童强胜,李丁的死罪暂时赦免,准许他戴罪立功,但白泽堂必须对这件事保密。

童强胜知道西王想用李丁为反间,但李丁做了叛徒而没有受到惩处,这件事若是传出去必定会影响白泽堂。所以西王让他保密。但这些都不重要,童强胜好奇的是满清的太后为什么会写信给西王,而且西王一定是回信了。否则他不会单独召见李丁。

好奇心人皆有之,童强胜也不例外,但他很聪明,他知道什么可以打听。什么不能打听。于是他依旧选择了领命而行,并未多问。

李丁走后,萧云贵的目光又转向了挡在肇庆的江忠源所部身上,这个问题始终要自己解决,他并不会报太大的希望在宋清韵身上,回信有多大的作用萧云贵并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封信多少都能干扰宋清韵一下。可惜萧云贵并不知道此时的宋清韵腹黑程度和自己有得一拼。于是萧云贵和宋清韵的互相算计就此开始。

负手看着地图,萧云贵也觉得有些头痛。闪击广东的要诀便是一个快字,这次满清的反应速度比他想象当中快了数倍,宋清韵很大胆的就近启用江西的江忠源接任叶名琛的位置,早知道是这样,萧云贵觉得还不如放叶名琛回去,好歹这个两广总督没有江忠源那么难缠。

江忠源这人毕生都在剿匪,他从开始发迹就是剿灭了雷再浩的起义,随后他让太平军吃了第一场大败,蓑衣渡之战差点就让太平军全军覆没,随后救援江浙等地也是让太平军吃够了苦头,接着镇守南昌,让太平军三打南昌才最后攻克了此处,这厮是出了名的善守啊。

想到这里萧云贵觉得在肇庆的张文祥部一个师对付江忠源很是吃力,而且江忠源一定会从广西调集劳崇光部清军赴援,说不定还有可能向湘军借兵。第三师虽然号称赵子龙师,但也不可能有三头六臂,而且第三师分散在广东西部,在肇庆的兵力严重不足。

萧云贵知道李秀成一定会及时调整部署,调集第一、第二师赴援,他作为西王要做的就是立刻派遣第二梯队南下,同时石达开部必须发起湘北战役,牵制湘军,务必令曾国藩不敢分兵南下广东。

随后萧云贵召见了兵部参谋司,参谋司的将校们推演得出的结果和萧云贵的判断差不多,江西和福建大部分由乡兵组成的第二梯队原计划是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才南下,但现在情况有变,第二梯队要迅速南下广东,接手占领的地盘,担负起肃清残敌的差事,同时江西、福建的正规新军需要再抽调两个师组成新的兵团南下,归入李秀成的指挥序列中,以保证对清军的优势兵力对比。

至于被围困在颍州的捻军和赖文光部太平军,兵部参谋司建议苏北的林启荣部发起凤阳战役,苏北兵马攻打凤阳、泗州等地,争取将庐州与苏北连成一片,同时还可以牵制围攻颍州的清军。

近代军队和古代军队最大的不同并非精神上的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古代军队不知为何而战,所以在作战意志上和近代军队有很大的差距。其实不然,任何时期的军队都有各自效忠的目标,古代军队的忠君思想未必比近现代军队的爱国思想要差,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军被德军闪电战击败后,照样有数十万的苏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战斗意志并不能区分近现代军队和古代封建军队的差异之处。两者的差异之处其实在于科学在军队当中的运用。

现在的太平军自从办了军校之后,就已经开始了科学建军的思想。首先士兵必须参加识字班培训,这些培训班大多是在夜间进行,而古代军队到了夜间就基本没什么事做,除了睡大觉之外,也只是增加了炸营的可能性而已。太平军士兵夜间参加识字班或是听训导员做思想工作,既打发了慢慢长夜,又增加了士兵的学识。

其次就是各种学科在军事当中的运用,炮兵的弹道学、海军的水文测绘学、后勤的统计学、侦察兵的观测学、行军的气象学等等学科都在太平军中开始广泛运用。不得不说战争的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第一加速器。

再次便是参谋制度和后勤与军队剥离,古代军队的统军大将什么都要管,而太平军自从苏福新政新军编练之后,参谋制度建立起来,军队后勤也单独剥离开来,这也是近现代军队区别于古代封建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

萧云贵很满意参谋司的这些年轻军官们,虽然他们某一个人可能想不到那么周全,但他们集中在一起的集体智慧就完全能够胜过任何一个名将。萧云贵接到消息之后,思考的应对之法虽然有了个大致的雏形,但参谋司经过十多个人的集体智慧,已经编写出了大致的作战计划。

这份作战计划只是初稿,当中还有些细节需要完善,但这些工作是配属到军、师、团级参谋应该做的事情,随军参谋更加了解战场的实际情况,他们有权力修改参谋司的作战计划,但必须完成参谋司下达的战役目标,同时参谋修改的计划必须得到师长、军长的同意。

太平军参谋司很重视计划的可修改性,他们知道自己只是提出理想化的作战方案,具体执行还需要靠前线的军队,所以参谋司的计划并非不能改变。参谋司就流传这这样一句话,不能修改的计划?就不是好计划。

参谋司和萧云贵的作战思路大致相同,萧云贵当即命参谋司以兵部名义开始调配部队,太平军现在已经很像一支近代军队了,他们的效率远远超过了满清的封建军队。

就在萧云贵发出调集第二梯队进入广东的时候,美国新任公使列卫廉来到了天京,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

萧云贵是在晚饭时分接见了列卫廉,萧云贵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中国大餐招待列卫廉。列卫廉是乘坐美国最新式的风帆蒸汽混合动力战列舰明尼苏达号来到上海的,颇有些炫耀武力的意思。但列卫廉在登岸后看到吴淞口以及两岸密密麻麻的海军炮台后,列卫廉确定自己带来的舰队数量太少了。

列卫廉选择了乘坐火车先到苏州游览了一番,他主要是去参观苏州的几个美国商人投资的工厂,然后才赶到天京的。萧云贵招待列卫廉吃饭的目的很简单,这厮打算趁美国佬经济危机的时候好好的赚一笔。

饭后两人开始了愉快的交谈,英国佬的传统英语太过蹩脚,萧云贵更习惯美国式的口语,所以列卫廉惊异于这位太平天国西王的口音,居然有明显的牛仔腔调。

还没等萧云贵开口询问美国国内经济危机的情况,列卫廉首先却感谢了太平天国对美国经济危机出现后的帮助。这话让萧云贵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厮只得笑着慢慢套话,最后才弄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胡雪岩的杰作。

胡雪岩带去了贵云商号一半以上的资产,这差不多是萧云贵一半的私人财产。重新回到美国之后,胡雪岩并没有按萧云贵的意思,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美国西部铁路的建设上去,他通过美国情人得到的一些消息,加上他敏锐的商人判断能力,发觉美国各大钢铁公司存在生产产品销售不足的问题,同时在查看铁路工地的时候,他发现用来建设的铁轨居然七成以上是进口英国的铁轨,这让胡雪岩大吃一惊,他马上意识到这将会带来一场很严重的商业危机。

第141章 武昌城破第159章 英人要求第42章 突围下岭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234章 和春误我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435章 继续杀人第237章 接舷之战第229章 宁波海盗第36章 渡口浮桥第63章 阴险小人第70章 胡搅蛮缠第579章 若有所思第617章 外有强援第588章 随即释怀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12章 初阵夜战第179章 传教之士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394章 对日合作第340章 南昌大雾第370章 联合出兵第324章 海禁海贸第170章 唯今之计第75章 下诏罪己第253章 权衡利弊第43章 宜欢不哭第708章 失魂落魄第736章 细细红线第403章 大案初显第625章 冒险侦查第341章 雾中恶战第42章 突围下岭第707章 秋后算账第563章 初次冲突第461章 坐以待毙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522章 群雌音波第451章 破釜沉舟第296章 分赃不均第646章 败退之后第435章 继续杀人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211章 背水一战第508章 诸事不顺第729章 制造麻烦第347章 无慢檄文第54章 城南书院第623章 向东向西第594章 神秘来客第140章 势如破竹第642章 两虎相争第69章 道冠古今第303章 减租减息第619章 天宁寺外第547章 桂林城破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58章 同是一道第246章 兴王十二第742章 艰难谈判第116章 夜战湘潭第157章 文翰勋爵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407章 拉帮结派第283章 内外联手第270章 大江密会第417章 算无遗策第568章 云南会师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211章 背水一战第646章 败退之后第267章 地方政权第83章 村坊团练第599章 联军困境第671章 势如破竹第75章 下诏罪己第655章 难以为继第682章 雷霆手段第410章 制造麻烦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29章 设伏包抄第423章 得意忘形第519章 分兵西进第59章 反客为主第213章 清军登岸第394章 对日合作第383章 家和事兴第20章 未知之数第98章 必有近忧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124章 定计留客第210章 吴淞水战第585章 一个希望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368章 不动如山第687章 蚁多咬象第685章 竹山恶战第83章 村坊团练第378章 兄妹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