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恩诏不念栋梁材。

袁州州城宜春,当朝都官郎中郑谷亲族聚居的郑氏大宅当中,也有人在翻阅着一册来自潭州境内刊行的新册子。

其中的主要内容却是出自韩非子的《五蠹》之论,也是如今太平政权当中新补吏员和将官迁转,所需要修习的内容之一,简明直白大意就是:

那些著书立说的人,称引先王之道来宣扬仁义道德,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

那些纵横家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

那些游侠刺客,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

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

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

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

而现在在太平军的论调当中又增加了第六蠹,也就是豪族大户、田主缙绅之流;

他们虽然广占土地,而贪得无厌兼并和强取豪夺的掠夺弱小平民和贫户之产。令广大劳动者几无立锥之地,耕者尤饿死,织者几与冻毙;哪怕卖儿卖女尚不得已供奉,只能在卖身为奴或是辗转于逃荒之途,竞相填死于沟壑。

所以只有追随太平军的旗下,逐一打烂这些趴在广大百姓身上吸血的蠹虫,及其所罗织和缔造的吃人规矩与枷锁,在《太平田亩制度》的主导下重开颁田故事,才有可能回到古时人人有地种有工作,依靠努力与勤奋就能得以自足衣食的好时代。

“他果然尊奉的是法家的故彀,崇尚暴秦之严刑峻法以为先的商君、韩子源流啊。骨子里行的还是古时军功田爵的故智啊。。”

满脸皱纹如沟壑的郑氏族长,对着另一位在府上做客的对方名士徐东野恳声道。

“只是商君变法乃以秦孝公之邀,自上而下重金悬柱以为立信,屠戮公族旧贵以为立威,遂得以泽及世代的强秦之法。而这为太平贼之主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乃以自下而上蛊惑和鼓动草民、氓首为前驱和造势;杀戮豪强大户以为威势,收聚田土财帛收买饥民、贫家以为附骥,做的乃是倾覆天下的混沌之道啊。。。“

“如今眼见州城易手在即,我郑氏身为首当其冲的城中大姓,只怕在所难免了。。只能寄望他是法家的门徒之下,不至于残横诛连和恣意滥行过甚了。。”

“这些年在世事艰巨之下,我郑氏行事虽然称不得问心无愧,然而还是有一些子弟算得上是洁身自好而与诸事无干的啊;是以还请先生带他们出走去,且与本家撇清干系才是啊。。”

“如今本家已有守愚(郑谷)闻达朝中,家门宗嗣且得指望了。故而,日后无论先生是令他们前往入幕,还是就地事贼都无妨了。。这样至少日后天下重新安定,我家都有一直血脉可以传续而下啊。。”

然而他话音未落,就有人跌跌撞撞的冲进来哭喊道,

“阿翁大事不好了,突然有人开门迎了贼军入城,已然控制了诸门出入,而引众正向本家儿来了。。”

半响之后,

随着破门而入的惊呼和哭喊,怒骂的喧闹声,曾经在袁州根植绵延十数代至今号称“小半城”的宜春郑氏,就这么灰飞烟灭于轰然而至的时代大潮之间了。

而被从后门给带出来的徐东野,亦是不由的有些隐隐的兔死狐悲和怅然感伤起来。然而他这副心情刚刚体现在脸上,却被自己昔日的学生,如今负责联络他的陈彦章瞅见了,不由开声相询道:

“先生是否觉得有些不忍呼,说实话,当初我也是有些不忍和不解,为何有些颇有名声的积善之家也不得幸免呢。。”

然后他又自言自语起来继续道。

“然而当我随义军中,眼见和接触到了那些辗转于道途的流民饿殍,那些弃置于沟壑的累累童骸,那些枷具在刑房和地牢的田户、佃客,那些视若猪犬而被肆意打杀弃尸的卖身奴婢。。。我就再没有困惑和惶然了。。”

“这世上所谓积善之家,得以创下累累名声的家当又是当何来,还不是堆砌在世世代代被穷剥罗尽之后,无数氓首小民的累累尸骨之上么;先生敢说这家大宅里的多数人,就对底下那些奴仆役使的作为毫无知觉么。”

“他们只是对这其中的弊情和苦难,装作不知道或是视而不见而已,这样才能心安理得的受用那些家中聚敛而来的膏血,维持他们富贵体面的日常行举;然后再吟诗作对感叹一番民生艰巨和官府暗堕,相互吹捧传唱揶揄了名声之后,就是一方颇有良心的家世门第了。。”

“是以,太平军中时常有句话叫做,累势山崩之下岂又完全无辜,或有毫无干系的任何一块土石么;是这世道已经容不得这些虚有其表的积善之家,在盗世欺名的继续苟存下去。然而,那位大人又有句话令我深以为然的,便是:一家哭乃至数家哭,总是好过万家哭。。千万家哭,总好过天下具哭。。。”

“而今这天下之患,最缺少的便是这种令一家、数家哭而万家得笑;千家、万家具哭而天下尽然欢颜的,改换天地经纬的不世之人啊。。”

“而先生素来洁身自好而安贫乐道,唯以教化初衷不改;难道还会替这些吃尽生民膏血的蠹虫之辈,有所感同身受么。。他们逼得无数人家破人亡而令亲眷族人得以安然受用的时候,可曾有想起过先生的教导和交情呢。。”

“如今的太平军上下虽大多起于微寒,却是矢志践行上古先贤‘有教无类’的大道,而令万千氓首、小民都有泽及教化、启蒙开智的机缘。。正需要先生的这一身学识和志向,共襄盛举尔。。。”

。。。。。。。。

时间就像是指间沙一般的轻易流逝而过,开春的江上依旧是寒风料峭,周淮安却站在船头上巡阅着自己阵列在江边的步队。

在这段时间里,相对于湖南境内忙于生产和建设的有限平静;荆南境内向着山南全力渗透的外围;位于江东诸道可谓是遍地烽烟再起。

得到了支援而安然度过了战后最初的疲弱期之后,黄巢亲率的东路大军再度势如破竹的沿江而下所向披靡,挥师掠夺饶州、信州、池州、宣州、歙州、杭州等十五州之地,部众又发展到二十万人。

当然了,这短期内扩充起来的号称二十万之众,其中有多少水分又有多少真实的成色就完全不好说了;但是不管怎么将在黄巢的兵锋之下,大江以南的江东、江西、两浙诸道,已经是没有明面上可以阻挡和限制他的存在了。

就连号称东南强镇之一的镇海军节度使周宝,也只能勉强分兵保住自己理所在内的几处名城大邑坚守不失,而对于其他地方彻底放弃治疗,而任其自行兴灭了。

至于江东三镇之一的宣歙观察使裴虔余,更是麾下宁国军大败亏输之后弃城潜逃了;直接把治所宣州丢给了黄巢的本阵;

乃至江东另一镇的浙东观察使柳瑫麾下就更加不堪了;当初他是朝廷委派着渡海前来收拾地方局面的,除了几船的犒赏之物意外,就再没有多少军卒以为凭仗了。就连麾下的义胜军也是近年重建起来的新师之选。

因此,在失去了淮南军为外援和呼应,又在黄巢大军压境之下,他麾下的义胜军却闹出了犒赏不均的纷争。然后被他已经投贼的前任崔缪给劝诱和说动了旧日的部下,而乘他在城门观战鼓舞士气的时候,暴起发难给捆拿送出去开城投降了。

城中义胜军的大部因此一哄而散,一部分就低投降和归附了黄巢的本阵,还有一部分而流散四窜道乡野当中变成新的匪患和寇盗来源了。而接下来的时间里,义军阵营中所面对的主要战斗和冲突,反而是发生在与那些土团、镇戍兵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之间。

比如通过海上一直与广府往来不绝,位于杭州的地头蛇八都团练使董昌,就击败了好几支轻掠其境的义军别部,反而乘机在官军失去控制力的越州(今浙江绍兴)和湖州,扩大了不少地盘和人口。

在此期间也有一个名为钱镠的石镜都副将,以勇猛善战而开始崭露头角名闻当地。然后不出所料的引起了董昌的忌讳和提防,被委任称为水军都将而负责往来广府之间的船舶护航。

至于长江北岸的淮南军则在这冬天里,就像是失明了一般的对着对岸的烽火各种不闻不问。唯一比较明确的消息就是,扬州方面开始召集各地的守臣和驻军将领。

事实上,如今太平军在大将军府当中,其实也是有着相应的消息来源,和比较稳定的交流渠道的。

道理很简单,虽然大将军府名下,很多义军将领在明面上对于太平军所属实力,各种羡慕妒忌恨和不以为然之类的,但是私底下通过部下之间交通往来,却是一直就没有断绝过的时候。

尤其是在这段时期,更是有着爆发性的增长趋势。原因也不难理解,他们大多数有争战和抄掠的经验,但是却没有生聚和产出的观念、手段。

然而在战争当中的死伤需要抚恤和补充,日常的军队需要供养,并维持训练和装备的状况,将领们也需要维持较高水准的奢侈享受和相应待遇。更别说前些日子信州大战之后,各部义军扩充起来的巨大资源缺口。

因此,在每一次战斗之后将所获尽可能变现,而不是白白堆积在帐房里霉烂、朽坏,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掌握了长江中游和岭外地区的太平军,私下进行打交道以获得相应的所需物资和财富。

虽然他们处于明面上的一致立场,大多数在口头上与太平军之主势不两立云云;但是私底下通过曹师雄、朱存、张居言,或是级别更低一些的高季昌、王重霸、李响之流,都有的是相应名义下进行暗地里交通的故旧渊源;也就是郭言没有人勾搭而已。

所以,当黄巢的大军席卷东南而势如破竹遍地征战之期,大江之上往来于江陵满载各色物产的船只,也是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络绎不绝,其中经营的项目也从原本基本的粮秣军资,迅速扩大到了方方面面。

对于太平军而言这也是一件好事情,用清空陈年积压的库存,来换取义军本阵手中掳掠的财货和其他资源,还能变相的支援和扶持义军的势头,也是一本万利而好处颇多的生意。

以至于,甚至有胆大不韪的义军将领,开始贩卖起相应的官军俘虏和义军的伤病员来了。当然了,前者算是平均水准尚好的壮劳力,可以用来承担一些危险而繁重的劳役,后者则是买一送一搭配的添头。

因为对于某些义军将领而言,除了少数亲族出身的精锐、秦兵之外,大多数伤病员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拖累和负担。但是为了整体的士气人心着想,又不能随便丢弃他们;因此一旦太平军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之后,就迫不及待打着各种旗号和借口,暗地里给安排过来了。

至少对他们而言,用节省下来的钱粮物用,又可以招募更多吃不上饭的丁壮来给自己卖力。虽然也有人觉得这样做是不对路,但是却无法抗拒眼前利益所带来的迅速见效整体势头。

所以,作为大将军府中高层为首的核心机要,固然是没那么容易打探到的,但各种源自军府中下层和外围各部的消息却是委实不少的。是以就连来自黄门八子中人,或是左军师李俊儒之流手下的消息都有;

就算是有人讨厌行事和作风异于常人的虚和尚,及其所代表的太平军势力,但是却基本没有人会讨厌从太平军这边获得的财货;或者说是掩藏在各种名义和关系之下,所直接或是间接获得利益和好处,已经足以让人选择性无视了。

是以,在经过了将近半个多月时间准备工作,收集和打探消息往来的过渡和缓冲之后。公开婉拒了来大将军府任命和封赏的周淮安,还是决定前往江州与这位天下义军的共主会晤一时;也是谋求盟定一下日后的势力范围和经营方向的打算。

当然了,这一次肯定是带着足够规模的军队前去参加会盟,亦是一种相应的武装和实力宣示手段。虽说受到邀请的,同样还有其他已经在地方上形同自立的别部义军势力;但是实际上的阵营格局当中还是以太平军和黄巢的本阵为主导才对。

藉此展示一下太平军日新月异的肌肉,也可以避免日后义军阵营当中更多的摩擦和冲突;乃至一些来自于暗中的无端恶意和麻烦。招人嫉恨是一回事,但是能够让对方觉得得不偿失,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五十七章 城下 (续二)第一章 活着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会第638章 齐唱离歌愁晚月(中第715章 一朝祸起萧墙内,第五百零四章 将军仗节镇巴邱第641章 齐唱离歌愁晚月(续二第667章 马嘶深竹闲宜贵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迹未干人去近(下第682章 遥想万家开户外(续二)第二十九章 哨粮(下)第865章 驽马徘徊鸣(4000字,真不容易)第665章 独看征棹怨秋风(续第二百八十六章 绿杨悄悄香尘灭(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悠悠卷旆旌(续第二百八十八章 行路雨纷纷(中第938章 杀气凌穹苍第一百六十七章 复起第912章 戎车森已行(下第887章 虏阵横北荒(下)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1008章 行歌归咸阳(中第657章 丰年长与德相随第996章 羽檄起边亭(续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辗转第二十八章 哨粮(中)第1050章 鱼贯度飞梁(续第二百零一章 南天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平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思荃兮路阻长第四百零十章 犹记登坛日(中)第八十章 心想第850章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第一百七十章 馈礼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804章 黄昏塞北无人烟(续二第二百三十章 乱动2第943章 列卒赤山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弓矢新韬士马残(续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柳营时把阵图看第791章 孤魂流落此城边(中)第三百二章 后事尚维艰(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建牙新睹靖岩疆(续第五百八十三章 弓矢新韬士马残(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渐变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闲平地起波澜(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乱动第三百五十五章 红旗捲日鏖水战(中第七十六章 回归第989章 种落自奔亡(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千岩烽火连沧海(续二)第二百九十章 南北路人绝(上第四百七十章 此时顾恩宁顾身(续二)第五十九章 两地第765章 问之耆老何代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等闲平地起波澜(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虏乱如麻(续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辗转(下第916章 明主不安席(续第三百四十八章 岂信长江有逆流(续二第725章 遥闻鼙鼓动地来第722章 此时顾恩宁顾身(下)第835章 思子良臣诚可思第一章 活着第1053章 箫鼓流汉思(中)第652章 花满东南圣主知第二百二十八章 惊雷5第四百七十一章 蹄迹未干人去近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续十第一百四十七章 渐变二第893章 胡星曜精芒(续第641章 齐唱离歌愁晚月(续二第992章 羽檄起边亭第743章 为君一行摧万人(续第二百四十一章 乱投3第二十章,活着不容易啊(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仇寇三第635章 紫泥远自金銮降(续第917章 明主不安席(续二第三百零四章 前路各用心(上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国浸强胡浸灭第四百八十章 惟德被生民(中)第738章 长安少年无远图(续第748章 一生惟羡执金吾(续)第1040章 使者遥相望(续第961章 旌旗飒凋伤(续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定5第671章 马嘶深竹闲宜贵(续)第五十四章 路上(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谁肯相为言(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发端2第771章 长安道傍多白骨(中第二百一十章 交州5第825章 愿为忠臣安可得第三百二十七章 长恨人心不如水(上第974章 挥刃斩楼兰(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近闻群盗窜诸邻第四百七十八章 千里卷戎旌(续第903章 烽火昼连光(续第1055章 箫鼓流汉思(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