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秉持

“今年劳力缺口较之去年,依然是扩大趋势。大头还是矿场、冶金厂、纺织厂、缫丝厂……尤其是缫丝厂,女工缺口今年有没有五万?”

“接近六万,五万四千几的缺口。今年黄州桑应该也能起来,安州、隋州新增桑田、蚕房和贞观十八年同期相比,增加百分之十七。眼下武汉本地已经两班倒,鲸油用量也高,缫丝厂是严重缺人的。”

听到幕僚的汇报,张德点点头,也有些严肃,“今年压力会很大,江西这里,房相既然要用到武汉,抽丁还是要比照贞观十九年。大工程能快不能慢,这个你们心中有数,现如今也只能说,诸君群策群力,除了砥砺前行,我等也别无他法。”

“观察放心,必不然观察失望!”

会议厅内幕僚、佐官、属官纷纷表态,大小目标设定好之后,“事业心”随着团队的气氛,自然也就越发强烈。

和别处官场逐渐沉淀不同,因为风格迥异别处,武汉的官场内部,“思变”反而一直是属于主流。对内审视的中下层官吏,多少有点“精神分裂”。“家国概念”从原本具备单一的效忠对象,变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

之所以说是“精神分裂”,因为武汉官场出来的官吏,一旦被借调别处,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武汉系的风格十分强烈,又因为技术能力相对卓越,便更加显得“特立独行”。这种体会,对“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而言,还算不错。

但对武德朝陆续“渡过”到如今的武汉官吏来说,这就有点太招人眼目,和他们一贯的秉持,是大相径庭的。

对这种情况,张德没有疏导,这种“精神分裂”只会越来越强,他是乐于见到的,也是原本的期望。

本该“国泰民安”的贞观朝,因为某条土狗的乱入,被人为地干扰成了“大争之世”,只是这种“争”,和士大夫们的一贯所思,大相径庭罢了。

“对于武汉,本府是不担心的。这十几年官吏培养,咱们武汉官吏之能,本府是看在眼里的。百姓所识有限,看不出端倪,但当朝诸公,如房相、杜相等当世英杰,也是心中有数。再进一步,皇帝陛下那里,在座的各位,也是上了内府遴选名单,说不准哪天就调去洛阳任用也未可知啊。”

说笑间,张德伸出手指点了点,“你们看,‘皇庄’缺稼穑令了,从武汉挖人;辽东缺工程队了,从武汉挖人;扬州缺造船厂了,从武汉挖人……外朝内府嘴上说不要,身体倒是挺老实的嘛。”

整个会议厅顿时传出一阵嗤笑声,显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作为府内长官,诸君能从武汉走出去,我是乐于见到的。但走出去不是说做个高官就算了账,光耀门楣是要紧的。但还是要记着,在武汉砥砺前行,经年累月的加班,难道就只剩‘前程’二字了吗?前头有人问我,说那个北地来的端木原,是什么来头,怎么我这般看重?”

张德手指收拢,重新握成拳头,“端木平之是什么来头,我只说一个,以他的才能,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和房相都几次招揽,皇帝那里也是挂了号的,监督辽东弛道的薛公,也是数次招募他,只不过人志不在此。”

“用一句话来形容端木平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不是说端木平之不好功名,只是于他而言,功名是为其‘志向’服务的。”

众人听得,都是一愣。

张德继续道:“我对诸君的期望,也是一句话:莫要卖身为奴于功名。”

功名欲望,可以是工具可以是动力,但不能是目的。老张并非是劝说他们不要功名要“理想”,正相反,老张就是希望他们“鱼和熊掌”兼得。那是功名也要,理想也不放下。

这样的话,哪怕临时两条腿一蹬,理想可能没实现,但至少还有功名在手不是?

可如果纯粹的只有功名,那人生的“贤者时间”就会来得太快。

连小老百姓都能朴素地懂一个道理,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所以赚钱,和为了赚钱顺带让家人过得舒服一点,就是两回事,哪怕表现形式是一样的。

“谨记使君教诲!”

武汉官场环境虽然同样有上下级关系,但等级森严的程度没有别处那么凶残,诸如京城那般上官使唤下官犹如奴婢的状况,在武汉不敢说杜绝,但是明文禁止坚决打击的。

这和个人尊严倒也无关,纯粹是等级可以有,但按照别处体制,根本没办法让武汉出现“野蛮生长”的现象。

尽管“野蛮生长”并非是什么好事,但在这年头,“野蛮生长”相较周围“按部就班”的温吞模样,绝对是好的不能再好。

会议结束之后,不少官僚自己也在琢磨,当然哪怕武德朝就开始厮混的老鸟,也若有所思,毕竟从动荡年代过来时,他们青少年时期,何尝不成琢磨过“涤荡浊世”。哪怕为官之后,也会想着将来是不是也能立德立功立言?

无论有没有某条工科狗乱入唐朝,这些个官僚最初的念想,大约就是将来退休之后教教书或者写本书……

只是万万没想到,教书著作的事业仿佛是遥遥无期,一转身,你说怎么就在武汉一干就是十年八年呢?

“去年黑齿部说是牛总管在朝鲜道抽丁抽的厉害,如今朝鲜道男丁轮流要上工,迫于生计,女子发卖成风,不过价钱也是抬高了不少。”

“新罗婢现在紧俏,价钱太高的话,怕是愿意赎买的也少。要是水土不服死上一个,就是血亏。”

“现在就是要想办法么。”

“‘海角奴’也不成,少少的还行,人一多就出疫病,上回死了一船,全抛尸东海喂鱼。这光景也都是怕了,照我看,还是琢磨近处的。”

“去江淮招工也是不成的,淮扬如今用人也是紧张。”

“使君说的那个端木原,如今在‘湖南’,何不从‘湖南’想想办法?”

“一时也救急不得吧?”

“也是未必,我听说几个事情,若是妥帖,不若咱们就走一趟湘乡县,去‘湖南’看一看行情。”

“什么事情?”

因为短期内的劳动力缺口,让武汉上下都是小小地折腾起来。贞观二十年的行情,全国都是相当忙碌的,各地“大工程”普遍动工,还想和以前一样能够低价收购海外奴隶,已经不太可能。

价钱稍微比一比,还不如就近租赁,只是招工也是个磨人的差事,一地人工能不能用,武汉官僚不去实地考察,也是无法交差。

大约都是凑了巧,张德刚提过端木原,事后为了招工,几个部门的官吏,几乎就是前后脚到了长沙,然后转道湘乡……

儿童节求票……

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九十九章 圣裁第七章 靠山第六十七章 “招股”第三十五章 疯了第八十一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四十四章 麻烦事第五十五章 拜门何求第九章 皇后让利第八十四章 不会这么做第八十六章 烦心事第六十九章 进取第六十六章 进步第九十章 隐藏的躁动第十一章 两证第十六章 饼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听第五十章 定局第十六章 倒逼第五十章 白糖仓第五十一章 洛阳来人(第二个更)第十一章 天气太热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四十八章 变化第八十六章 排队第二章 震荡第三章 孔祭酒前进第九十五章 再议第七十章 不同的鸟儿们第二十七章 读书的方法第八十四章 多年结果第五十五章 黑脸老汉技术强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十章 物流业第九十一章 心思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脑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十章 名额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绽第十五章 张德取字(第二更)第三十四章 杜氏生产三要素第十章 乾坤莫测第十六章 这勾当第十三章 猪肉炖粉条第十六章 幽州来客(第三更)第五十五章 热闹第八十五章 激动的杨都督(二更求票)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第八十九章 都是坑第五章 忠孝后辈第四十一章 天后宫第四十五章 人杰第六十七章 货币变化第三十一章 闻弦知雅意第三十五章 横槊赋诗(第三更)第五十三章 成长第七十四章 常态第五十章 改名第五十四章 业余爱好第七十七章 所为何来第二十八章 时代嘲讽第九十章 查探第七章 命令与征服第九十一章 罢了第四十四章 福泽几代第三十三章 东海共识第四章 忠心耿耿老太监第三十三章 耍心机第五十六章 不可思议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岳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七章 赛尉迟呀小张飞第三章 洒脱第六十七章 斗法第四十一章 夜杀第九章 不如叔父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四十二章 蹲草丛第十五章 张德取字(第二更)第五十二章 这不重要第七十三章 凭本事吃饭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二十五章 闲谈第十五章 影响力第二章 温彦博的刀第十二章 商议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觉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四十六章 运数所至第二章 简单答复第六十章 吾皇圣明第八十一章 来不及伤感第八十五章 准备回长安第三十六章 有活力社会团体第七十四章 胸大有脑第三十四章 史第三十五章 灵醒做事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