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换个流程

“三州木料仓在此地有几个码头?”

规模宏大的仪仗,当前一匹神骏之上,身穿宝甲手持硬弓的李世民远远地看着连绵不绝的船帆,然后从彀中抽了一支箭,远远地指着河口穿梭往来进出港口码头的船舶。

“有三个大仓,五个小仓,共计八个。”

马周对这里熟的很,当年在蓟县还专门收拢过一批羊毛,过手的还是幽州都督府都督李客师。

“当真是快啊。”

感慨了一声,李世民又指了指不远处斜插过来的北运河,“朕记得,北地运河如今是允许民船出入的?”

“主要是粮船、石材船、木料船还有肉食船。”

“幽州开了恁多毛纺厂,这几年河北河南多用幽州毛毯,怎么,不用船运的?”

“毛毯多去漠南漠北赚头大一点,后来直接海运到海州或者扬州,从南运河走要便当一些。”

“绕恁大一个圈子。”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忽地扣拉弓弦,砰的一声响,箭矢疾射而出,噗的一声,青绿的芦苇荡中,竟然一只绿头鸭被当场射爆了脑袋。

一箭爆头,这等箭术哪怕放在军中,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左右卫骑打了个唿哨,顿时一条黑色细犬蹿了出去,几个呼吸,就见这条黑犬就叼着那只绿头鸭到了御前。

“赏!”

“谢陛下!”

“哈哈哈哈……”

李世民将手中的硬弓一抛,卫士立刻策马接住,却见皇帝骑着马一路小跑,到了渡口才停下。

“这地界,往后往来的人就多了,还不如盖座桥。”

“弛道过蓟州,想来桥也差不多能动工。”

见皇帝兴致高,马周还小小地捧了一句,“不若陛下给这未建之桥取个名?”

“有个甚意思,宾王也是学坏了。”

笑骂了一声,指了指马周,但李皇帝还是横马临河,傲然道,“这津渡是天子下旨要建桥的,就叫‘天津桥’吧。”

“谢陛下赐名,择日勒石立碑,以供后人瞻仰。”

“你这跟蒙兀人学的拍马屁,当真是炉火纯青。哈哈哈哈……”

五十岁的李世民较之当年,更加的自信自负,那种不可一世的霸气,竟是让一众随员都是心悦诚服,只觉得一代大帝便是如此的。

御赐“天津桥”之名,很快就从幽州先行传递到了京城。

在人们奇怪皇帝怎么突然有性质跟桥梁工程过不去的时候,弘文阁内一帮老夫子小夫子都是脸红脖子粗地在那里互相瞪着眼珠子。

连一向处事微妙的褚遂良,竟然也犹如好斗的公鸡,挺着个细长的脖子,不时地说话又不时地喝着茶水。

“朝廷再缺钱,哪能打仗还问民间去借的?”

“不借如何?就干等着?”

“等等又何妨?”

“何妨?时不待我啊孔公,如今皇帝是个甚么意思,诸位都是知晓的。那些个庄园,不出意外,想来就是返乡老卒厮杀汉的。皇帝省了一笔钱不说,还攒了恁大名声。若是早年,也不消武德朝,贞观十七八年之前,这庄园有个甚用?但今时不同往日,世道不同了啊。”

“番邦的事体,怎可能是个长久之计?”

“怎么同日而语?”

弘文阁内,除了诸学士,还有个胖子也在那里静坐开脑洞,李泰心里寻思着,朝廷现在没钱,而民间有一笔款子,够数不说出借人还不散,最重要的是,出借人底子干净,怎么也算是国朝栋梁,里头跑腿的,最次也是个“乡贤”。

这笔钱不烫手啊,拿了又有什么干系?

不过死胖子也清楚一个道理,钱烫手不烫手是一回事,拿了钱办事,事情有没有办好,是另外一回事。

诸学士现在看似吵嚷着要不要借,实际上就是怕担责任。

拿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拿了钱没办好事情。

到时候问罪问责,怎么算?治一个“乱开边事”总不会有错吧。这个锅,弘文阁这帮“人精”,怎么可能去背。

真以为一代贤臣是那么好当的?“房谋杜断”的办事能力并没有超越这帮弘文阁学士几倍,但他们能扛得起压力,担得起责任,这才让皇帝倚重。

固然现在是不行了,但一码事归一码事,正如褚遂良说的那样:怎么同日而语?

死胖子忽地觉得,这帮看上去很好说话的弘文阁学士,怕不是就等着他跳出来说可以借,只管借,不要怕……

毕竟,他是个连小贷裸贷都不放过的亲王,在世人眼中,大约这种钱放在他李泰面前,等于就是“打赏”“分红”,拿了就是拿了,出去浪还不是美滋滋?

想到这里,死胖子顿时觉得恶心,仿佛吃了一碗生蛆,想了想,便起身先行告辞。

寻了一处僻静地,招来杜楚客,李泰决定向他问询办法。毕竟,跑来他这里说项的,就是杜楚客。

死胖子琢磨着,杜楚客心里肯定是有办法的。

“楚客,可有甚办法能圆满一些?”

“大王的意思,是让弘文阁诸学士,好方便开口说项,是么?”

“若是没个便利处,怕是不行。”

“那……不若让兵部问工部借一笔钱,而工部再去发个债票,借钱来做个工程。京城河道疏浚,或是翻修东行弛道,总能找个由头。”

借钱打仗,小规模搞搞可以,但现在这不是三五万贯的事情,而是几十万贯搞不好还是上百万贯。到时候朝廷公文昭示天下,识文断字的一看,卧槽你们居然借钱打仗,简直是疯了!

皇帝可以借钱打仗,皇帝甚至可以借高利贷打仗,但朝廷就不行。

不过朝廷借钱搞大工程,倒是瞬间让人接受,而且很容易被接受,不存在有失朝廷体面的地方。

皇帝借钱打仗,那是皇帝“雄心壮志”,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豪情万丈。最多就是一帮被皇帝坑了的倒霉催的,心里默默地怒吼日狗。

可朝廷要是借个几十万上百万贯去打仗,那就不是倒霉催的喊着要日狗,连吃饱了没事干的也会一起喊。

“让兵部问工部借钱?”

李泰眼睛一亮,“好主意!”

“大王莫要急切,便是如此,也要先行禀报陛下。此事,当由圣裁。”

“对对对,说的对,此事,有个首倡之功,便是够了。”李泰一脸兴奋,更是摩拳擦掌看着杜楚客,“弘文阁诸学士帮忙运作兵部从工部借钱,想来也是能开口的。而工部问民间借这么一笔钱,也不会有失体面,如此一来,倒是都照顾到了。”

“大王禀明圣上之前,最好同弘文阁诸学士先行沟通,然后联名上疏。”

李泰是亲王,甭管诸学士如何牛气,他名字肯定是头一个。功劳是不会少了他的,假如除了幺蛾子,也不会就打他一个人的板子,名单上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不能少。

第九十六章 平稳第八十八章 性质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谈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四十章 大局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五十七章 色变第四十二章 准备还价第五十八章 一群鸭子(第三更)第二十五章 别人不知道第十一章 兴旺第五十八章 最恶世代第五十四章 文风颇盛务本坊(三更)第十一章 大开发第十三章 旧年福地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九十一章 慢慢来第十七章 来打仗的兵部尚书第九十八章 君臣之谈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十五章 张德取字(第二更)第二十四章 刷新认知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八十一章 闲王第六十四章 事发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八十四章 多年结果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七十七章 请人第三章 缓冲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三十七章 人事变动第九十二章 事业第九十章 太年轻(第一更)第六十章 朝会一本道(票呢?)第八十八章 难论输赢第二十一章 马周请客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二十九章 朕有点乏了(求推荐票)第六十几章 泡汤第六十六章 开饭了第三十五章 不简单第五章 大丈夫第九章 集体赶工第九十五章 决心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六章 正义的铁拳第五十八章 公子哥第六十九章 魔幻韭菜第二十章 科学规划第五十章 定局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汤第三十六章 buff背后第六十章 仁者爱人第八章 瓜分无份第四十七章 决心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八十九章 扒第五十九章 温家堡的人(求票)第八十五章 螃蟹相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六十二章 情何以堪第九十章 功劳靠捡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五十一章 无豚不成家第四十二章 风口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个第四十一章 保佑第三十章 谋生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二十一章 俯卧撑第三十四章 要优雅第四十五章 活灵活现第六十三章 拜访第十四章 野性第八十七章 小娘子们第七十二章 萧二公子第五十四章 犹如关东之门户第六十二章 圆桌好汉第九十章 隐藏的躁动第八十六章 盼着第九章 安全出宫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三十九章 真会玩第八章 特进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四十八章 阳光依旧灿烂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二十七章 给人添堵第九十七章 这节奏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