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贼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弘文阁里成天念叨这句话的学士并不少,但无一例外内心都在默默地吐槽:有的捞管尼玛的大不大安不安。

“‘李大胆’当真愿意?”

“他如何不愿意?这工部尚书,难不成能坐稳了?”

“当真不愿意,那‘湖南土木学院’也不必建了。”

“嗳……不可以国事要挟。”

嘴上这么说,内心却是很淡定的。他们都是李皇帝的“秘书”,主要工作就是给李皇帝汇报。要成什么美事儿,可能有点难度。可要是坏别人好事儿,这个把握还是很大的。

说到底,李皇帝还是要用人,不信弘文阁的走狗,难不成信那些没有入阁的“外人”?

当年的李大亮敢在朝堂上狂喷温彦博,现在的李大亮还有这胆子没?固然有,可皇帝“变了”。

弘文阁诸学士也不介意做反派坏人,反正都已经沦落到给皇帝做狗了,还有什么好介意的。逮着哪个倒霉鬼咬一口就是,之前怕李大亮喷人怕李奉诫婊人,那是因为反抗不过,怎么干都是惹一身骚。

可现在皇帝老子回来了,还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事儿,咱们是给皇帝老子办事啊,忠孝的事儿,那能叫不要脸吗?

“再说了,他‘李大胆’在凉州交州都是厮混过的,怎么不知道这其中的要紧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如今突厥覆灭,残党都逃离了河中,这光景,正是扩大战果复我汉皇天威之际。陛下万世英明,岂能为其所阻?”

大帽子一顶抛出来,除了来点政治正确之外,也是给自己壮胆。

万一他妈的李大亮是个“李大傻”,就是要正面刚,这不是蛋疼么。

“西军休整数年,历年无甚大事,多是在碛西维持安定。不过,郭孝恪旧年上疏,言河中可效仿漠南故事,划分草场定牧减丁。只是,此事要成功,粮秣糜费何止万千,止漠南漠北,安北都护府历年支出,都是一百二十万贯以上。朝廷如今钱粮用处极多,修路修坝,围圩造田……总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吧。”

“西域地力贫瘠,旧年查阅典籍,汉时有西域大城,屯田收粮甚多。只是,不几年滴水未有,乃至人地两失。”

“再者,西域诸国遗民甚多,西军又是虎狼之师,钱粮不可留存西域。”

“屯田之处,当另辟他方。”

“鸿胪寺倒是有个奏疏,是河中发来的。”

“长孙冲的那道奏疏?”

“皇后留存了,大约就是等陛下班师回朝,才会禀报。”

一时间,诸学士来了精神,要是能把皇后捎上,这事情就能成了。李大亮算个毛啊,皇后才是大拿!

自从朝廷开始宣传鼓吹长孙冲的高尚“节操”之后,河中的风土人情,就陆续通过西军、敦煌宫、关陇世族,在丝路的东段一路流传到中国腹心。

当代苏武,贞观耿恭……各种美誉都是不要钱的往长孙冲头上砸。

早先几年其实还好,但是伴随着青少年逐渐成长起来,长孙冲已经不仅仅是长孙冲,他是大多数青少年的“英雄梦”,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图腾”属性。一如那些在铁杖庙麦公祠旁边开了会馆赚了钱的商贾,忙不迭给麦铁杖上香,长孙冲就是知道自己是“唐人”的青少年的现实偶像。

大表哥可比旧时长安少年的“及时雨”“呼保义”可强多了,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长孙冲也不是吃干饭的,当年在鸿胪寺和礼部留下来的交情,加上当年去东北走了一遭,各地关系留存下来的老部下没有一千也有五百。

虽说都是中下级官吏,但这年头,嘴炮要的就是数量。老部下们本来就想着自己单位特么就是个屁,想要发财升官,还是得看老大带。

现如今老大在河中一窝就是好几年,声望刷的简直不要太足。可以这么说,长孙冲只要返转中国,尚书之下随便挑,资历妥妥的够。

整个长孙氏,除了长孙皇后,连长孙无忌都没有儿子现在的声望。

要是只有声望,那也只能算有一条麒麟臂,长孙冲在河中“榻上苏武”的名头也不是白混的。河中诸国诸邦诸部塞女郎给长孙冲,图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依靠上国公子,寻求庇护。

三百里开外就是程处弼那个恶魔,怎么看都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这时候不抱紧上国公子的大腿,难不成还要装逼摆谱不成?

连景教老法师都跪舔了,他们算个鸟。

长孙冲美女收了一堆,金银财宝自然也不能少,自波斯故地霍拉桑往东,至乌浒河南北,几年经营,大多数番邦小国已经有了确实的感受,突厥佬是彻底完了,波斯废物也是没可能卷土重来。

“唐人”就是亲爹。

凭借这种特殊的声望,长孙冲借助某些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测绘狗之力,历时数年,将河中各地风貌,大致都描述了出来。甚至连河中南北,哪里可以种豆麦,哪里可以放牧,都一一标注描述。

除几个特殊的矿点,其余金银铜铁铅煤等等矿藏,都是尽数记录。

风土人情、地貌地形、特产生物、水经山经……汇总罗列出来,仅文字就超过一百五十万字。

全系列经过休整编纂,定名《河中书》,直接发往长安。

到长安之后,先行复刻一百余套,然后二次编修,才送往京城。

只凭这本书,长孙冲的历史地位就超越了苏武,因为这已经超过了“气节”的层面,此举贴在贞观皇帝的冕梳之上,那就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属于贞观朝绕不过去的一个社会学壮举。

《河中书》给唐朝能省多少钱是不可估量的,原本经略河中,只是有强烈的意愿,但面对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复杂的人文关系,唐朝要付出的军事政治成本,很难用一个数字来估算。

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陷进去。

但是现在,有了《河中书》,事情就变得大不一样。唐朝等于是拿到了一份“河中攻略”,遇到什么怪打什么装备卡什么bug心中有数,剩下的就是展现真正的技术。

“长孙伯舒似是也同意用兵?”

“可那是河中,如今王氏、蒋氏,去的是天竺。如今天竺大乱,正值‘战国’,倘使涉入北天竺,以其地力,自可供养碛南。如此,敦煌宫历年承担,也要小上不少。”

“依老夫所见,还是先行禀明圣上之后再说。经略河中还是北天竺,交由圣裁。”

诸学士都是点点头,然后目光一转,齐齐露出一个微笑,看着不远处正坐的一个死胖子。

来张月票。

第四十八章 此间节操第十章 祸害乡里第五十几章 生儿生女都一样第四章 我见犹怜(争取再搞一章出来)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九十四章 捐躯第八十八章 口嫌体正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为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艺第二十七章 好机会第七十八章 溜须第二十四章 无奈第五十九章 算你狠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七十九章 老国公寻欢又作乐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三十二章 诱惑力第六十章 搓你狗头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四十七章 翁婿会第六十六章 贤王不闲第七十三章 调查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七十一章 稳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三十四章 大动作第三十一章 勇气第十四章 鸡汤有毒第五十几章 一窝能生十几个第六十五章 从未见过第七十一章 洛阳渐变第七十九章 正道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七十一章 靠山吃山第三十五章 来个buff第三章 江山如画第二十三章 麻烦第十章 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三十二章 法不传六耳第六十二章 特殊对待第七十二章 为兄长考虑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第十五章 帮衬第四十章 过山东第四十三章 有点意思第八十七章 汊川县令第八十二章 贞观禽兽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七章 予其誓第九十四章 奇葩局面第七十六章 发现第五十九章 冷静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经验第九十七章 这节奏不对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七十三章 凭本事吃饭第五十几章 一窝能生十几个第五十八章 一群鸭子(第三更)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意识第九十六章 变换第五十六章 硬性需求第三章 群策群力第二十六章 串联(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有教无类第八十七章 劫营第四十五章 有利可图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六章 上意第三十六章 卫公人情第二章 简单答复第四十三章 照猫画虎第四十六章 运数所至第七十三章 变化无常第五十八章 公侯万代第五十三章 送财童子2.0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十九章 采风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九十章 宰第七十一章 沔风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十二章 东风氏第三章 海阔第七章 前程似锦第六十五章 诱之以利第八十九章 残暴第六十九章 杀猪看时机(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九十九章 广而告之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七十章 旧年缘分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九十三章 “一视同仁”第二十四章 幸福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七十章 老兵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