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最后一断

皇帝在进门之前,想过很多种场面,君臣一场,多年情分,到眼下这个地步。他李世民是不想的,但李皇帝却又不得不如此。正如当年“玄武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只是出乎李世民预料的是,他本以为自己或许会说一句“克明,是朕来晚了”,但“来晚了”没轮到,反而是杜如晦坐了起来,腰靠背靠垫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屏风处。

“陛下从何而来?”

反复在昏迷和苏醒中挣扎的杜如晦,前所未有地吐字清晰,然后面带微笑,看着一脸错愕的李世民。

这当真是“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只这刹那,皇帝下意识的以为,此间有诈,杜如晦莫不是在算计他!

情不自禁地按住了腰间的宝剑,这等动作,反应过来之后,皇帝自己尴尬不已,而杜如晦还是一脸微笑,仿佛都没有看到。

“朕……从朝鲜归来。”

“陛下坐吧。”

等走的近了,皇帝才真正确认,杜如晦是真的不行了。眼窝深陷,面色灰白,那种“尸居余气”的感觉,强烈到不能再强烈。

但正是这一口气,却支撑着杜如晦“气定神闲”,展现出一如往昔的“风采”。

“克明……”

“陛下。”

杜如晦打断了皇帝的话,“臣所剩时辰不多了。”

当……

话音刚落,屋外的时钟突然就响了一下,杜如晦记得,这是很早张德送他的物事。想到这里,面色略带凝重,抬头看着皇帝:“时人多拿玄龄同臣并称,‘房谋杜断’,臣再为陛下断一回。”

“克明……”

五十而知天命,李世民眼睁睁地看着寿数耗尽的杜如晦,终究还是没把持住情绪。眼眶瞬间湿润,他是知道的,杜如晦固然有私心,但还是个忠臣。“房谋杜断”再如何失望,也没有背弃了他李世民。

“旧年一把白糖引出的‘祸事’,纵使再如何后悔,也是无用。所幸,本朝疆域虽大,丁口却不甚繁盛……”

白糖甜归甜,于李唐皇室而言,却也不必砒霜好多少。

各路权贵巧取豪夺,最终那些被夺走血汗钱的,也是不见拉帮结伙扯旗造反,他们大多都是选择跑路,慌不择路地找个地方,重新过活。

除非到了无路可逃了,这些个没权没势的,大约才会最后奋起一把。

杜如晦看得穿,李世民自然也明白。

但是,这终究只是理想的状态,恶狗吃肉啃骨,肉和骨是不能反咬,连说话都不能的。可恶狗并非只有一只,恶狗争食,总要咬上一场。

杜如晦不认为一群肉能如何威胁李唐江山,但是,此时此刻,这杜宅外庭站着的那几百个上千个东南西北过来的恶狗,却是未必。

倘使洛阳的恶狗得了皇帝的首肯,便去武汉撕咬,便去苏杭拼杀,这世上岂有不护食的恶狗?

和关陇的地主老财不一样,这些恶狗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花不完的粮饷物资。

皇帝听到白糖这个词,就已经脸色一变,“巡狩辽东”一事,是他进一步集权的手段。彻底剪除了相权的存在感,整个六部都化为了走狗,一应大政,皆出于中枢。弘文阁的存在,就是建设一个帝国最高权力机构的秘书班子。

效果很好,成果斐然。

军政大权尽数掌握在手中,这是有史以来,空前强大的皇帝。

更加令人畏惧的是,他手上攥着金山银海,汉武帝几辈子都梦想不到的财富,他短短二十年就积攒了出来。这一刻的大唐,只要一军,就能平灭当年如日中天的不曾分裂的突厥!

皇帝有这个自信,羽林军有这个自信,朝野上下有这个自信,甚至连大漠南北曾经的突厥附庸,同样有这个自信。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就是当下的唐军。

然而杜如晦的一番话,却是让李皇帝回归到了现实。

二十年来的财富积累,终究绕不开一个拷问,这些财富,绝非农人地里刨食积攒的几代税赋。

“陛下耳目遍布天下,自是知晓武汉之变化。所谓‘地上魔都’,乃是一应变化,迥异中国。至今年……最多明年,武汉南北常驻人口,必有二百万。古往今来,可曾有何处何人,有此壮举?旧年平灭突厥,陛下言‘十年生聚’故事,如今较之武汉,当如何?”

“朕必杀之!”

“国必乱之!”

杜如晦猛地瞪着李世民,“那江南子就在外面,陛下若真要杀他,又有何难的?但陛下也清楚,武汉能有如此局面,岂是一人之力?旧年功臣,涉足其中者,不知凡几。陛下又能杀几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百万丁口,数十万勇夫,争一个鱼死网破,便是陛下所图?图一个痛快?”

说出最后一句话时,杜如晦突然笑了,因为之前张德来见他,便说了这么一句,图什么?图一个痛快!

杀张德只不过出一口恶气,但引爆整个武汉的后果是什么?没了江南土狗镇守,整个武汉释放出来的能量,能一口气冲垮整个大唐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想要做“独夫”,又想好处净赚,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更何况,张德跟杜如晦交流,透露出来的东西远比李世民了解的还要多还要复杂。

杜荷是跟着张德一起在工地上走过一遭的,开山修路筑坝垒田的场景,对杜二郎来说,用惊天动地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这种超出他认知的力量,在杜荷那里,也就是个稀奇,也就是听个响。但对杜如晦而言,能够开山裂石,这是何等伟力?

二十万府兵纵使如何搏杀,武汉的苍头黔首再如何不知兵事,杀上几回或是被杀上几回,那就什么都会了。

“克明同朕……难道就只想说这些?”

李世民神色复杂,他双手按住膝处,有些恼怒又有些不甘。

“陛下啊陛下,须知晓,若无当年白糖,岂得五都宫室?兴修太极宫,换做旧时,须税赋几年?三年?还是五年?!”

钱真是个好东西啊。

不管是杜如晦还是李世民,都是承认这一点。可是钱怎么来呢?换做武德朝,只能等着地里刨食,等着积攒税赋。朝廷的财政收入,现钱永远不够数,一年下来两百万贯有没有还要打个问号。

贞观二十二年要是还明白现钱还流动起来才有意义,那这对君臣也是浪得虚名。

李世民不甘心的地方,便是杜如晦的一言一语,明知道这些钱是怎么来的,来钱的方法,偏偏和江山社稷的稳固有着冲突。

这犹如饮鸩止渴……可偏偏,他贞观皇帝成瘾了。

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八十三章 博大胸怀第四十一章 吃面第十五章 自由第五十四章 真的不是圣经?(第二更)第十一章 站队第三章 千里驹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六十三章 好处第三十二章 如鱼得水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为了煎饼果子(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抉择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六十几章 有远见第六十一章 给个机会第九十九章 草原风物大不同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五章 很像(求票)第四十七章 来客吃什么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历险记(求票)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第七十八章 天下谁堪为敌手第二十五章 又来?第四十四章 没见过第一章 势第九十一章 太年轻第六十六章 拿来教学(第三更)第五十三章 赞第八十一章 秋战第七十七章 所为何来第三十六章 有活力社会团体第六十一章 领会精神第十四章 讲文明爱卫生第六十一章 走对了路第八十七章 表哥有大志(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七章 那人却在(大家多投票啊!)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遥控器(求票)第四章 心情复杂第九十四章 闹公府第十七章 谜一样第五十三章 多一个不多(第一更)第二章 西行第二十八章 无语第六十四章 榨干良心第三十三章 另请高明第二十一章 杀第六十章 搓你狗头第四十八章 阳光依旧灿烂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十四章 都是坏种第八十七章 鱼饵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九十一章 发动第五十八章 看破说破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三十六章 称宗道祖第二十五章 藏得深第二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第四十八章 魄力第一章 换个流程第七十章 战栗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五章 忠孝后辈第八十七章 勇猛精进第十五章 念苍生第二十四章 基本套路第三章 躁动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有趣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个第二十三章 奇特画风第八十章 一身正气第六十四章 清修不易(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长孙的矛盾第三十二章 如鱼得水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七十九章 杜断之断第一章 挫伤第八章 故人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二十六章 铁路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十七章 光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四十章 过山东第六十八章 一支穿云箭第九十八章 贝州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酱缸第九十三章 怀德碑第四十九章 扩散第九十章 眼界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