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终始

“陛下,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孰能逆天行事?”

闭着眼睛说话的杜如晦语重心长,皇帝年纪“小”,心气尚在。一代帝王怎可容忍天下遍地的“反贼”,杨广都不能忍,何况李世民?

只是杜如晦很清楚,和杨广那个蠢货比起来,李世民是可以劝说的。贞观皇帝为江山永固是做过努力的,但是伴随着“封建”解体,毫无疑问理性占据了上风,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此时此刻的贞观皇帝,他是决计不会相信有什么王朝可以万世永固。

“能留身后名……便是不错了,陛下。”

奢求太多,不怕早亡吗?

见杜如晦双目紧闭,李世民神色变幻阴晴不定。他须髯打理的极好,但此刻须髯微动,显然是胸腹之间有着不可散去的抑郁之气。

君王不可行大快意,他是知道的,但这种“无力感”,却让他一世争斗,显得可笑起来。

倘若是被人用大智慧大勇气战胜,他便也服气,可这种莫名其妙温吞水一般的顺势而为,充斥着不可名状的荒诞!

憋屈啊。

他本来就有“气疾”,遗传性的支气管疾病使得他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呼吸越发的不稳定起来,但是杜如晦那只干枯的手,艰难地抬起来,然后“用力”地握住了他握成拳头的手。

“陛下啊,论及功业,后世的帝王,岂能不以陛下为榜样?这贞观朝,雄盖两汉,古往今来第一盛朝,陛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后人瞻望先人,纵使当下武汉如何繁荣,于后人而言,何尝不是陛下的功业、伟业呢?”

这番话陡然震动了李世民,作为当代帝王,他自然是想要干掉所有“不服王化”的敌人以及潜在的敌人。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武汉、苏杭、淮扬……打掉一个,还会冒出来另外一个。

因为这些人,并非是凭空冒出来的,曾经的老臣子被抛弃之后,自然就成了武汉、苏杭、淮扬……新的臣子被更新的臣子替代,那么新的臣子,又会效仿老臣子,再次化身武汉、苏杭、淮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对君臣,一人用了一句太史公的史家之言。但情绪转变,却是让李世民的拳头松开,再次将杜如晦的手紧紧地握住。

“克明,有劳了。”

说话间,李世民眼泪终于抑制不住,缓缓地流淌而出。

只是杜如晦却看不见的,他没有气力再睁开眼睛,只是面带微笑,就这么坐着,仿佛是在休息,仿佛是在小憩。

他大概是睡着了一般,被皇帝握着的手,就这么没了力道,若非皇帝紧紧地握着、攥着,手大概是要滑落,大概是要无力地垂下。

“陛下……”

身后,康德同样流着泪,小声地唤了一声。

“出去!”

背对着康德,没有人能够看到他落泪。

康德感觉到了一种威慑力,他持着拂尘,缓缓地后退,绕过屏风,轻轻地掀开珠帘,站到了门口,缓缓地擦着泪。

“康大监!里面……”

杜构在门口浑身发抖,看着康德出来,他就预感到了什么。一旁杜荷脸色一变,顿时煞白起来,他知道,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克明……君臣一场,汝侍奉朕数十载,这一回,便让朕照顾汝吧。”

言罢,李世民流着泪缓缓地扶住了杜如晦,让他安逸地躺下。

“父亲大人——”

伴随着杜构的一声哭嚎,整个杜宅,里里外外,不管是杜氏还是旁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变化。

站在人群之中,张德目光凛然,他知道,杜如晦说服了皇帝,一个时代,就这么过去了。一个时代,就这么开始了。

杜断,他断了一个时代。

“老叔。”

周围的人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开始哭了起来,唯有张德,就这么站在,牵着李象的手,神情虽有悲伤,却没有流泪。

“象哥是要做甚么?”

“我有点害怕……”

“那老叔带你去外间吃点东西可好?”

“好。”

言罢,张德也不理会周围人惊异的目光,牵着李象的手,缓缓地转身离开了外庭,左右回廊,庭前庭中,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他牵着李象,就这么不喜不悲面无表情地向外走着。

“操之!”

李震和张大象紧张无比,愣神片刻,立刻喊住了张德。

张德转过头看着他们,然后露出一个微笑:“怎么?忘了杜相之言?要热闹!要热闹!要热闹啊!”

“哥哥们,该操办事体啦,这光景,可容不得我们哭哭啼啼!”

年长的还在犹豫,年纪最小的尉迟环,反而是头一个跳出来的,跟着张德就走。

有人牵头,自然有人跟着,举凡是“忠义社”中的,居然都是神色一变,一咬牙,跟着张德就往外走。

此时此刻,里面的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出去,外面的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出来。

但是很快,四面八方早就准备妥当的队伍,都忙活了开来。

不明状况的长安百姓,哪怕是刚刚搬去隆庆坊的,一见有热闹,都是围了过来,明明晓得皇帝在里面,可也不知道怎地,忽地有人高呼“嘿,杜相给咱们派糕饼小礼呢”。平地一声雷,炸了半个长安城!

唢呐、琵琶、胡琴、优伶……吹拉弹唱的名角儿,广为人知的都知,一股脑儿就像是塞到了小小的逼仄屋子,果然是热闹了起来。

“嘿!崔莺莺果然重出江湖啊!”

“屁个崔莺莺,那是她调教的小娘,因跟杜相同姓,是杜相特意点了的角色,能唱三十几出戏,六七八种强调,甚是了得。”

“咦?莫不是崔都知手里的‘十色’之一,行十的杜娘子?”

“正是杜十娘!”

“这光景……请个杜十娘,这合适吗?”

“杜相特意点的,你待怎地?杜相的事体,还要你来指摘?”

“不敢、不敢……”

热闹之间,却听得一处戏台传来了腔调婉转的女郎之声。

“自古道,食君禄当报君心,怎能够图安乐享受太平……”

正啃着一只鲜肉馒头的李象歪着脑袋,嘴里含糊不清地问张德:“老叔?那女子唱的是甚么?好像在哪里听过。”

张德笑了笑,抚摸着李象的脑袋,正要回答,却听旁边尉迟环手里也拿着个鲜肉馒头开口说道:“殿下听过的想来有点不同,这是诸葛武侯的《出师表》。”

“噢,果然我听过。”

而此时,杜宅深处,李世民同样听到了这里的唱腔,纵使早有心理准备,可当真有人按照杜如晦遗愿这么操办葬礼的时候,他的表情还是变得相当难看。

第六十九章 张公来啦第六十章 指路第八十七章 汊川县令第二十四章 不同凡响第四十一章 政策空子第六十七章 怎么看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九十三章 “一视同仁”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意识第三十九章 爱把柄的人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钻第四十五章 大唐胡儿(求推荐票)第二十章 吃苹果第四十章 科学拍马第二章 梁丰县男第九十六章 平稳第七十八章 起用第二十四章 刷新认知第五十三章 不罢休第八十三章 一桩“富贵”第五十一章 杀人者第十三章 猪肉炖粉条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简单第六十九章 明枪易躲第十四章 野性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门生意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七十七章 钱太多第九十章 宰辅难当(一更)第二十四章 气死第七十二章 刁民偷铁第八十章 免税成兵第四十一章 时代变化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十七章 大局为重第八十六章 标志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馈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第三十七章 不懂第七十六章 为了民主(一更)第一章 放手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二十一章 俯卧撑第九十六章 狗运滔天第四章 没想到的人第九十四章 基调第一章 定策第十一章 轻重不知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五十三章 结果论第六十几章 有远见第二章 简单答复第五十五章 长者赐第六十二章 毁的彻底第八章 金子第三章 群策群力第八十章 有恃无恐第八十章 外劳办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三十九章 神威如岳第七十八章 实利第十章 歪脑筋第九十八章 西域钱粮第十六章 心灵港湾第七十七章 凉州行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三十五章 正当红第七章 总督第二十九章 福寿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十九章 温文尔雅第十八章 传信第八十四章 跟我学作诗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声第二十四章 又是坑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五十几章 今天太平无事第七十二章 水墨画第七十八章 纠结的老阴货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十八章 热情似火第四十八章 江阴来船第五十七章 何来不妥第四十章 巨响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九十五章 威震华夏第二十九章 特殊贸易第五十五章 黑脸老汉技术强第九章 集体赶工第五十四章 老头乐第七章 前程似锦第七十六章 贵族气质第六十四章 老王头第八十八章 再来一罐第三十八章 功劳第二十章 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