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尝鲜

毗邻胜业坊,隔着一条坊街,更加靠近皇城的崇仁坊同样热闹了起来。只是和胜业坊不同,坊墙内外都是府兵卫士,往来进出的车马,无不富贵豪华。

“域外、海外,以老夫拙见,就不必介入进奏院。毕竟,朝廷草拟‘宣政总制院’,自有体制衙署,令出多头,非是好事。”

作为弘文阁的老江湖,孔颖达作为“文化界”魁首开了口,大厅内到处是人,有坐着的有站着,有交头接耳的,有探头探脑的,还有不断传递小纸条的。

“阁老之言,老成谋国。”

泾渭分明的两拨人,一拨多是洛阳老臣,另外一拨,则是地方雄州的刺史、长史,甚至是极个别上县县令。

这些人“不约而同”地前来长安面圣或者吊唁尚书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

此时开口说话的,正是扬州都督府长史,老李没有看离着不远的老张,仿佛两人都不认识一般。

海外的业务主要还是攫取利益,在没有彻底榨干之前,怎么可能松了手中的刀子。至于纵横江湖的海外英豪,想要登上帝国的政治舞台,老天是他们亲爹?平白给他们这个机会?

扬子江两岸的“反王”,那都是憋了十几年才有了今天的机会。饼子就这么大,自己都未必够吃,还分给别人,这是要行善积德不成?

不管是老大贵族还是两朝老臣,跟扬子江两岸的新生力量,在这个利益点上,是保持一致性的。

除非海外收益变成负的,否则是不会停歇松手的。

而对扬子江两岸的豪强来说,他们通过“宣政总制院”,也可以洗白现在手头的物业。从“无主”变成“有主”,合法化的包装,总归要安全的多。换做以前,海贼上岸抢上一波,只能靠自己硬抗。

现在海贼想要上岸,就不是抢过路的倒霉蛋,而是背靠大唐,有着朝廷合法外衣的海外人士。

固然说原本“王下七武海”主要营收是无本买卖,但海外力量,毫无疑问朝廷是处于“弱势”的,这就需要交换。扬子江两岸需要洗白需要合法化,而朝廷则是让“王下七武海”的收入减少,交换扬子江两岸不支持海外巨头介入到“进奏院”。

“进奏院”是地方势力的发声筒,也是角斗场,这一次一炮挣来的权力,不可能轻易地交代出去。

只是毫无疑问,更进一步的难度不小,“进奏院”拿到的那点权力,主要还是在地方法律法规的建设上,“弘文阁”是有权力封驳的。至于如何让“弘文阁”不封驳,这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政治上的公关,千几百年都没有停歇,这对政治生物而言,是无师自通的事情。

“进奏院”的首席长官并非是钦定,而是由“进奏院”能够获得席位的“院士”来公推。然后“弘文阁”同意批复,递交皇帝盖章。

理论上来说,“进奏院”可以公推一条狗出来当首席长官,但这种可能性……也就只存在理论上。

此次“进奏院”公推的人选不少,有三个,分别是江西总督房乔、江淮总督魏徵、湖北总督张公谨。

不过最后结果则是江西总督房乔全票通过……

唱票的时候,整个会场都是相当的淡定,显然是早就预见了这个结果。而“弘文阁”递交给皇帝之后,当天就下达了委任状,第一任“进奏院”院长,就是江西总督房玄龄。

“进奏院”几百条恶狗满意,“弘文阁”诸位学士满意,皇帝满意,六部老铁也满意,长安百姓也很满意,总之……都很满意。

因为“进奏院”草创,第一届的“院士”,大多还是地方长官出任,只有极个别反应灵敏的,直接扔了“代表”出来,可以说走位相当的风骚,让老张都有点猝不及防。

比如普州的“进奏大使”,就是让程处寸做了“院士”。而程处寸现在也就是“选人”级别,本职尽数解除,理论上就是个“无业游民”,是典型的“待业青年”。

但程家现在还担着“普州刺史”的头衔,虽说是个封赏,并无实际用场,但这个头衔在普州的用场,有比没有,是两回事。

而且能在“进奏院”发声的,多是天下雄州,诸如苏州杭州扬州常州之类,普州这年头就是个穷逼地方,能够以“雄州”的身份混进去,自然是有能让它“雄起”的有力人士在背后支持。

初次尝到挖皇帝墙脚的甜头,饶是时常把“为皇上尽忠”挂在嘴上的“忠臣良将”,此时此刻,也顾不得脸皮廉耻,忙不迭挥舞着锄头。

这是一场有所准备但准备不够充分的狂欢,事件的核心人物有三个,其中一个还是死人。

而“众望所归”的某条土狗,却是“冷眼旁观”一众恶狗的表演,在不断地撕扯退让互相狂吠之后,热情逐渐“冷却”下来,诞生了“进奏院”这个怪胎。

所有的恶狗都以为,这是他们的胜利,而且还获得了前尚书左仆射房相公的“鼎力支持”!

这个鼎……可真够粗的。

只有极少数几个,才知道那“九鼎”,也不过是张德转交给房相公的。而房相公掏出“九鼎”,从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那里,买了一张“进奏院”院长的委任状。墨汁未干,玺印鲜红,钱多办事就是快啊。

“进奏院”草创一事,又反过来刺激了“弘文阁”,皇帝准备扩充“弘文阁”,外臣拿到资格,自然就是弘文阁“学士”,但皇帝准备新扩充的“阁臣”,却无一例外,都是来自皇亲国戚。

准入门槛的最低标准……尚公主。

原本尚公主是一个极为亏本的买卖,“与国同休”固然很爽,但这个国要是亡了,也得跟着殉国。

长远来看,几辈子富贵,不是白瞎了?

然而此时此刻,“进奏院”的成立倒逼“弘文阁”的改组,而准入门槛的设立,使得一众游离在夹缝中的豪强,闻到了福利的气息。

谁叫“弘文阁”有封驳“进奏院”奏疏议案的权力呢,这种权力……只要玩好一次,就能富贵三代啊。

可问题又来了,两代皇帝的公主,实在是不多了。而能够尚公主的人家,又不是地里的芋头,挖两下就出来。

在崇仁坊内疯狂讨论“仁义道德”的时候,坊外忙着活动成为“驸马”的雄性牲口,正排着队准备面圣。

面见女圣。

因为女圣长孙皇后说了,她有办法多弄一点公主出来,只是公主的“聘礼”……要改一改规矩。

求个票吧。

第八十七章 巡狩辽东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四十章 自发性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七十九章 读书人的事第六十九章 魔幻韭菜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六十七章 老干部(第四更)第四十六章 娶对老婆第十五章 上山行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三十一章 烘炉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五十章 功绩第二十四章 刷新认知第三十九章 终始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十八章 既然舍得死第七十五章 “灭国”第十三章 猪肉炖粉条第十八章 进献第四十二章 刑天舞干戚第三十六章 王福畴之思第十一章 轻重不知第九章 道生一第三章 躁动第十二章 大韭菜第三十五章 给道士算命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七十六章 小冲突第二十章 定下章程第十七章 半日闲第六十三章 好处第三章 三观问题第二十二章 又丢官(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历险记(求票)第九十九章 抵临第八十九章 洛阳生态圈第二十九章 请客吃饭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员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七十四章 珍珠弘忽(票!)第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四十九章 善后第十九章 课业第八十一章 来不及伤感第九十二章 双赢之法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第三十六章 buff背后第九十八章 变脸第二十二章 勤奋做事第五十六章 老规矩(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四十四章 为了艺术第五十二人 诗人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九十八章 讲究第十五章 唐代闪婚(一更)第十三章 大哥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五十三章 迷之尴尬第九十五章 大无畏第八十二章 旧时之言,今日之见第五十章 家生子第五十八章 时来第十章 残酷的机会第十六章 饼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二章 浪里白条第四十六章 “寒门”崛起第五章 有所预见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五十章 都不甘心第七十五章 感觉身体被掏空第十五章 帮衬第四十七章 决心第五十章 信号第九十四章 抵达第四十八章 江阴来船第九十五章 已非当年少女第十九章 人才难得第三十三章 药不能停(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态度第八十三章 老马识途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十五章 念苍生第四十五章 不谋而合第七十一章 要做鸡头第二十四章 不同之处第五十一章 讲义气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