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壮胆

入京的武汉队伍分了批次,规模都不小,营造土木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各层级的技术官僚都在百人以上。

技术人才有一部分是长孙皇后改制的学校聘用,给了正八品博士的待遇,理论上吏部有权调用,教育部大差不差也能摸两把。但毕竟是长孙皇后淘换来的人,也就根本不是走程序的事情。

官僚主要是参加这一次的秋季遴选,本身和京城的同行并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保不齐二圣心血来潮,可能就像再弄几个武汉官吏在京中任职。

像早先入京的“稼穑令”,以张乾为代表的这一批,普遍都有奉议郎、承议郎的散官职称,返乡死了,墓碑上至少也能写“皇唐承议郎”或者“皇唐奉议郎”,逼格地位是绝对有了。

至于说爵位,按照功劳,张乾也攒够了足够的功劳。凭他给皇帝这么多年的辛苦经营,怎么地混个男爵不成问题。

只不过李董收买了几次,张乾这中年老汉始终没有松口,这才僵持在那里。

李董又不可能跟一个庄稼汉较劲,于是作罢。

皇庄经营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张乾的“蓄电池”作用,大概也就是到此为止。爵位没有,官位还是有的。

至于下放一个上等县做七品县令,还是留在京中做个闲散衙门的六品老干部,就看张乾的个人需要。

类似张乾这种情况的很多,也就导致最近几年外朝的低级官僚,往往都带着南方口音,大白话说的也就更加多了。

武汉的队伍进京,京城知道消息的,动静也不小。这次过来,结果是注定的,张德肯定是接班张公谨,成为湖北总督。

但是,“湖北”这个名字,到底包括多少地盘,还要重新说道。

毕竟之前出现了巡抚四州及流求诸岛的状况,直接把某些州给一脚踢开,摆明了这世上是有官方玩人这种丧心病狂做法的。

只是在京中权贵们议论纷纷之前,张德再一次遭遇刺杀这个事情,顿时让京中大佬们又是心惊肉跳。

不懂行情的,寻思着这事儿还是不是公司老板和老板娘有想法,准备做掉武汉这个半独立的部门?

大佬则是知道,这一次刺杀之后,必定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刺杀张德儿子和刺杀张德,天差地别的事情。

当年张德苏州遇刺,直接导致了太湖豪族的洗牌。尤其是张德老师陆德明所在的陆氏,借着这一次刺杀,完成了内部大清洗。

不愿意跟着陆飞白走的,那就跟着陆德明走,很简单,很粗暴,很有那个文化人的气质。

孔夫子曾经说过:能动手就绝不逼逼!

京城震动的时候,武汉的秋季运动依旧热闹非常。在闭幕式之前,大量的座谈会也趁着这股热潮在开办着。

座谈会就是个交流平台,楚地各处州县有点能量的坐地户、地头蛇,都可以坐在一起交流。

比如说武汉有专门的生丝码头、丝绸码头、棉绸码头,那么针对生丝,各地能够生产优质丝绸的,就能坐下讨论。

远安县毗邻沮水,地势虽然复杂,却也是积累了不少桑林桑田。但利润基本就是被下游的荆州豪门吃了个干净,哪怕有心扩大规模,扩招人工,也没有这样的基础和实力。

这时候,武汉方面就可以提供贷款,不但提供贷款,还可以帮忙打通渠道,甚至可以培训远安县的桑农,提高养蚕效率的同时,还能建设缫丝厂、织布厂甚至是刺绣工坊。

仅丝绸业,就能最少养活一百户左右的远安县人口。

除此之外,像远安县的紫砂陶土,原本是可以制作高档茶具以及生活器皿的,但没有技术也没有销售渠道,甚至连紫砂陶土有什么用处都一无所知。

这时候武汉或者苏州扬州的商社,就可以和远安县的本地农户或者地主合作,各自以技术、土地为股本,就地生产高档茶具以及生活器皿。一个五十人左右的陶器作坊,最少连带着要养活两百人以上的相关产业工人。

只是这一切,都需要技术指导和支持,以及更加重要的资金和市场渠道。

远安县可以这么做,长林县、荆门县同样也可以这么做。

甚至一个县吃不下的小部分市场份额,可以几个县通力合作。

原本每个县都是两眼一抹黑,对外界的事情,对市场的发展是一无所知。

但趁着武汉秋季运动会,几个座谈会下来,不会作诗也会吟。懂不懂技术先两说,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搞头,这年头能够做官的,真心没几个笨蛋蠢货。

“淳于兄,你们长阳县,怎么说?”

“这采煤的事情,用人太多,我们长阳县,现在不是很好做。夷水不比汉水,去宜都县都是九曲十八弯的,长阳县没有恁多好船,也只能干瞪眼。”

“那小弟看淳于兄连赴几个煤炭座谈会,又是甚么意思?”

“长阳县不做,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啊。我不是不知道这卖煤的生意好做,永兴县现在不就是靠着煤矿么。只是这光景,自己来捡不到便宜,这煤肯定要用船,还不是要走扬子江,鬼知道那群荆州的王八蛋会怎么干。”

言罢,此人又道,“这武汉或者哪里的过江龙过来采煤,我是绝对欢迎,矿税我说了不算,但各种方便,长阳县还是有的。”

“那淳于兄近期是另有打算?”

“不错。”

一身绿袍的“淳于兄”微微点头,然后道:“我走访了江夏和汉阳,还有汊川也去看了看,这酒市丰沛,可以搞。”

“酿酒?”

“陈粮多啊,除税赋之后,也还是多,又卖不上价。本地做酒,能喝死几个人?但武汉这里,我看了看,光一个咸宁市,一天两万力工有的吧。一人一角酒,这就是武汉制度的两千斤酒。光一个咸宁市,就能养活我长安县,这煤矿的事情,我又何必下死力呢?”

“言之有理啊。”

听着也是连连点头,“酒水蒙混过关也有办法,沉船底即可。即便不走水路,走岸上也便当的多,绕一圈也是值得的。”

“正是这个道理,老子日他娘的那帮龟儿子祖宗八代,反正往后就盯着武汉,老子再去江陵伏低做小,老子就是这个……”

说着,“淳于兄”两只手交叠在一起,左右飞快地摆动,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受惊的老鳖,正飞快地挥舞着爪子逃窜。

“唉……还是淳于兄胆子大,小弟那边,邹县令不敢触怒蔡氏,小弟便是有点想法,如今也只是想法。”

“怕个鸟,等张湖北从京中回转,到时候……哼哼。”

第十九章 平淡是福第二章 西行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九章 套路第九十二章 春雨春雷第三十八章 畅想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业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八十六章 烦心事第三十一章 物理、地理、生物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二十七章 关爱老年人第九十四章 抵达第二十八章 时代嘲讽第七十一章 未来第三十二章 诱惑力第六十三章 机遇第十九章 工程第四十四章 红口白牙第八十章 冬季第九章 斗智斗勇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七十五章 保护费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证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七十八章 内在联系第四十章 探底第十三章 话不能乱说第五十二章 程处弼又来了(一更)第十四章 讲文明爱卫生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二章 浪里白条第七十一章 哄第二十七章 关爱老年人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五十四章 体面第六十几章 王氏第九十七章 疲惫不堪第二十章 不能比第七十二章 丝织竞争第三十一章 烦得很第二十九章 兴师问罪第一章 拜佛第九十六章 会晤之前第七十几张 把李董吓尿的大新闻第七十七章 未现之书第九章 一点点区别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听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六十八章 印证第三十九章 搞事!搞事!第八十二章 学业霸业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七十章 不同的鸟儿们第五十九章 温家堡的人(求票)第二十九章 畅想第九十七章 赶巧第三十一章 不一样的长安城第七十八章 远西风云第六章 顺利南下第六章 茫然热闹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五十六章 拆了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四十七章 现实需要第四十七章 现实需要第九十七章 方向问题第七十七章 愿景第十三章 娘舅亲第二十一章 取悦之道第八十七章 劫营第三章 缓冲第十六章 荒诞时代第二十七章 读书的方法第二十二章 躁动的闹剧第九十三章 以“义”之名第七十一章 沔风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八十章 吴王要来第八十三章 形象第二十八章 一视同仁(第一更)第五十一章 此物有玄奇(第一更)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九十章 宰辅难当(一更)第四十九章 我们优势很大(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二章 贼第十七章 少年立论第六十四章 讲道理第十八章 进献第七十五章 南苏州第十九章 这个腊月很火第五十章 改名第九十七章 皇后想的有点多第三十几章 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