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勇气

“快!快把这封信送抵回家,务必亲手面呈梁县令!”

喜不自禁的向城县县丞刘若英急急忙忙地找来伴当,“现在就去,找一匹快马,到鲁阳关不要不舍得使钱,这是两枚银元,你揣在身上。”

“少尹放心,夜里之前一定传达。”

伴当将信件揣到了怀里,抱拳行礼之后,立刻出去寻了一匹快马,直奔朱雀门去了。这光景,郏城县别的没有,大牲口多不胜数。

这一场“招商引资”座谈会,谈了几天下来,每天光黑豆都卖了不知道多少出去,米面粮油都是大大地消耗,本地商贩赚了个盆满钵满。就是临时做客舍的,竟然几天时间就攒了往年大半年才有的现金,简直是匪夷所思。

郏城县里里外外无比热闹,除了极个别本就富贵的人家,大多数郏城县百姓,恨不得天天开座谈会。

“好你个刘雄,当真是藏得深,竟是有这般口才,倒是把武汉人的钱都从口袋里掏了出来。请客,必须请客!”

刚吩咐了伴当回去报喜,向城县县丞刘若英正琢磨接下来要干点什么的时候,几个绿袍官员到了他入驻的客舍拜访。

在大门口嚷嚷开来,倒是让刘若英很是诧异。

“哎呀,是几位年兄,请请请,里面请……”

“请个甚么,如实招来,这回向城县谈下来个甚么大买卖?”

“非是我等铜臭味,若英兄,后年你必为正堂矣。”

说刘若英后年必为正堂,意思就是县丞这个二当家,要变成大当家,绝对的吉利话。听到朋友夸赞,刘若英乐呵呵地笑道:“我若升迁,梁县令也必高升啊。”

“会说话!”

“哈哈哈哈……你说你刘雄行伍出身,怎么就成了治政能吏了呢?”

几个绿袍小官和刘雄一样,都是掏钱搞来的官身,每一个花费轻的。而且这些绿袍小官,原本也不都是平民百姓,最少也是流外官,本来就是体制内的。掏钱,不过是在内部补缺的时候,优先运作一下。

这些人,本来就是精英中的幸运儿,绝对的万里挑一。

“若英兄,快些说说,武汉的阔佬准备在向城县搞个甚么?”

“对对对,一边吃一边说。”

“行,那就边吃边说,这些个业务,刘某也不必藏着不说。”

刘若英也坦荡,武汉那边投资了什么,其实过两天都会知道。早一点知道和晚一点知道,不过是抢先搞多少好处这点区别。

而且武汉的投资也不是那么好黑的,寻常行脚商,他刘若英抬手就杀猪,根本不用担心后遗症。

面对武汉这个“地上魔都”,他还真是没胆子。

尤其是站在张德跟前,刘雄只感觉自己就是个孙子。他以前从没见过张德,只是听说江汉观察使如何如何。

可每每想来,也就是个文士模样,不说衣带飘飘,怎么地也有点儒雅的气度。

结果一看,嚯,也不知道谁是军汉出身。张德比他壮了两圈都不止,站在跟前,原本身份的差距就已经够让他低头哈腰了,岂料还是这么个“巨兽”,更是让刘雄有一种“弱肉强食”的悲凉感。

更让刘雄畏惧的是,这个张德前不久还遭受了刺杀,结果半点屁事没有,依然大摇大摆地跟客人会面,全然没有遇刺之后小心翼翼的姿态。

这种顶级枭雄的气场,当真是让刘雄觉得“霸气绝伦”!

可惜刘雄并不知道张德内心压根没想那么多……

郏城县的快马在官道上一路奔驰,到了鲁阳关,多掏了点钱,出关也就快了不少,鲁阳关镇将看在一个银元和老朋友前向城县县尉的面子上,还给换了一匹好马。

晚饭之前,被刘若英叫回来报信的亲随就抵达了向城县,然后马不停蹄前往县衙,通禀之后,亲随见了向城县县令,立刻大声道:“明府,大喜!大喜啊!少尹在郏城县得了武汉青睐,不日就有考察团前来向城县!少尹命下走前来传信,信件在此,明府过目!”

向城县县令梁处一愣:“甚么?若英兄竟然办下恁大事体?好本事!信呢?快快给老夫过目!”

原本他是怕在郏城县添堵,得了好处还则罢了,倘若半点甜头都没有,就灰溜溜地从郏城县回转,岂不是被人耻笑?

派刘若英前往郏城县,也是本着有好处少不了县令,丢了人黑锅县丞来背。结果没曾想不但没有丢人,反而异军突起啊。

作为河东梁氏出身,梁县令也很清楚,这几年光靠“劝课农桑”,很难再搞多好的考绩出来。

尤其是邓州在山南道顺流直下也能去武汉,荆襄土豪跟武汉新贵明里暗里斗法,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在梁县令之前,已经有走了三任县令,都不是高升,而是平调他处。

甚至有一个连平调都没捞着,如今还在京中待选。

这山南道只要是贴着荆襄的,就是个坑,时不时就要卷入争斗之中。

不过眼下谁都知道江汉观察使要成为湖北总督,接班邹国公张公谨。这荆襄和武汉的斗法,一定会有一个结果。

而且很有可能是武汉胜出,准备投机武汉卖好武汉的,不知道有多少。

只是这年头想要卖好武汉,你也得有机会有门路,平日里别说什么向城县县令,就算你是邓州刺史陈君宾,跑武汉又能如何?江夏王也就那样,何况还是南朝遗族?

如今向城县县丞刘若英办事漂亮,不说能捞着多少,至少让向城县在武汉那边亮了个相,将来湖北总督老大人张德要开始整人,怎么地也不至于把向城县给整死。

“好!好啊!大大地好啊!”

抖开信纸,快速地扫了一遍,梁县令大喜过望,“好!若英兄当真是辛苦了!”

信中客套话基本没有,主要就是把初步谈好的内容说了一遍,武汉那边的投资项目,大体上在初步考察过后,就会着手签订合约。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就是修桥铺路、疏浚河道、开山采石、开矿采煤、垦荒种麦。

几个大项目以往都是要动用政府权力,通过征发民夫来完成,现在多少都是要赚点钱,那动员的民夫数量就大大增加。

而且梁县令万万没想到,本地居然还有煤矿的?

作为河东梁氏,这几年五都烧煤是常态,皇帝各大行宫,虽然木炭还在用,但一般日用,还是用蜂窝煤。

洛阳城北人均烧煤,一年大概在三百斤,城南比城北多一倍,大概在六百斤左右。像武汉一年人均消耗煤炭,只有一百来斤,连京城的四分之一都没有。但是这个数据一直在增长,不仅仅是武汉,直隶近畿以及其他各大城市都是如此。

仅长安、洛阳两个都城,光蜂窝煤、煤球、煤饼销售商,就有四千多家,这四千多家,还都是拿到“营业执照”的。而没有拿到“营业执照”,自行挖煤、做煤球、晒煤饼的乡野人家,当真是多如牛毛。

整个直隶近畿,除了大型煤矿之外,基本上每个县的乡间,多多少少都有很小的煤矿点。只是以前没人利用,现在有利可图,自然就有人去发掘。

“这一次,当真是辛苦若英兄了。他是向城县的大功臣啊!”

亲随见梁县令这般称赞,心中大喜,连忙道:“少尹差下走前来报喜时便说了,若非有静如公在向城县鼎力支持,他也无甚勇气在郏城县‘舌战群儒’,这其中,静如公之功,不可或缺啊。”

“哈哈哈哈……”

梁县令大喜过望,刘县丞的亲随这般说话,就证明功劳还是有他梁某人的。说不定明年州内考绩,就是第一,升迁在望啊。

至于他升迁之后,只凭今日刘县丞的“友谊”,他怎么地也要在离任之时,举荐刘县丞啊。

第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求票)第七十四章 土王不土第四章 遛弯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意识第十三章 别来无恙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五十二章 这不重要第九十三章 变数第二十一章 就是这么直接第七十四章 踏浪而行第九十八章 三震第八十七章 劫营第三十七章 小行会第八十三章 憋闷第六十六章 难也不难第四章 所图第三十二章 暗斗第九十章 落脚(年初三第三更!)第五章 大买卖第三十章 隐疾(第一更)第二章 弄巧成拙第十六章 君无戏言第九十八章 变脸第六十八章 贩卖人性第三十八章 吃鱼不易第三十四章 怂恿第三十七章 天命难破第八十一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二十四章 不同凡响第四十三章 喜事第四十三章 纷纷请战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七十三章 过路费第七十六章 两个成语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五十六章 柴嗣昌的忧郁第二十一章 后路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进尺第七十三章 时机第十五章 成交第九十二章 胆大心细之辈第九十三章 耿直的尬聊第四十七章 日子第二章 名动第十一章 站队第四章 所图第八十三章 阉人不易第五章 有所预见第十二章 春天要骑马(一更)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六十三章 红包第八十四章 挑战来临第九十一章 罢了第九十章 眼界第五十章 我们A过去了(第二更)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二十八章 简在帝心第九十章 壮志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十章 提督第四十八章 加速时代第六十七章 疯了第十四章 增长点第三十四章 仗剑第四十七章 传说第九章 喜事第三十二章 喜剧葬礼第十章 残酷的机会第五十四章 一个答案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七十六章 质变第八十一章 张德赠书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第十三章 暴打第二十六章 正义的铁拳第四十二章 跑不了第五十五章 少年行第七十八章 远西风云第六十六章 北上第三十二章 郑大娘子的焦虑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三十章 奥杜之杖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九十二章 事业第九十一章 马车问答(二更)第三十九章 谈感情第五章 大买卖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不想追的女孩第八十四章 温文尔雅第六章 其乐融融第五章 遗留第八章 期望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七十五章 感觉身体被掏空第八十章 鸡肋第二十一章 取悦之道第六十二章 特殊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