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南苏州

“大人,‘苏河’的船工都到了,等着大人训话。”

虽说是冬月,但在“天竺地”,人们也就是穿了个长衣,高原上下来的武士,更是有不少还穿着短褂,若非规矩让他们必须穿鞋,脚上的芒鞋早就不知道甩到了哪里去。

王符此时有些疲惫,“昆仑海”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大抵上就要在明年迅速“减丁”,几个大部族,都已经抽了不少男丁前往西天竺修长城。路上死得人很多,消息是瞒不住的。

不安分的高种姓武士阶层一直在煽动叛乱,王符虽然挂着官身,但手中掌握的力量,还不足以稳住局面。

这是个比较头疼的事情。

若非投献在他门下的象雄人不少,这些象雄人是常年生活在“象泉河”一带,本就和天竺人极为熟稔,否则也没办法这么快在“象泉河”南岸站稳脚跟。

本地最大的两个部族,一个叫“尤德哈”,一个叫“拉其普特”,但因为政治动荡互相攻伐的缘故,衰败得很快。

不过“象泉河”南岸有其特殊性,神庙密布,上百个宗教流派的圣城,就集中在这里。顺着“象泉河”往东,进入坡地,也就是喜马拉雅山,就是“狮泉河”,这里是各大宗教的圣地,地位相当的特殊。

只是这几年因为“太昊天子”凌驾诸天,伐山破庙的李淳风已经干掉了最少五百座大大小小的寺庙。大量的金银铜器被熔融重铸,整个“象泉河”最大的人造“圣遗物”只有龙骸,以及寄存龙骸的“斩龙台”。

天竺人口中的“苏河”,实际上叫做苏雷雅吉河,不过唐人觉得绕口,直接以“苏河”称呼。象雄人原本称呼它为“象泉河”,但如今也不管圣河不圣河的,汉人怎么称呼,他们也怎么称呼。

因为汉人说了,只要都是唐朝人,那就都是唐人……

“有多少船工?”

“纤夫有十五个队,船伙有五个队,一共二十个队。”

“一千人……”

能够组织起一千人的船工队伍,已经相当的不错。这一片广大地区除了高产麻料作物之外,还高产水稻和小麦,甚至在坡地上,还能有亩产一石半左右的大麦,运气好的话,碰上雪水恰到好处,亩产甚至能到两石半。

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王符估算过,养活三四百万人不成问题。

不过很可惜,因为各种动荡,战争、瘟疫、减丁、贸易……整个地区的巅峰人口从两百五十万,锐减到现在的四十万不到。

而且不出意外还在减少,北地原本有十几个佛国,现在一个都没有留存,尽数灭亡。

佛国的上层统治者已经换了三四茬,不仅仅是底层流离失所,哪怕是中间的武士阶层,也大多变成了赤贫,不得不流浪在“苏河”流域寻找工作机会。

为了巴结唐人,不管是“尤德哈”人还是“拉其普特”人,不仅仅出卖财富、土地、美女给前来“天竺地”谋生的唐朝权贵,整个地区最大的粮食商人群体和奴隶贸易群体,就是他们本身。

而王符这种“外来户”,则是中间商、物流商,把“商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实际上,不管是尤德哈人还是拉其普特人,低种姓的贱民,每天都只能勉强一餐,而劳动强度,则是变着花样地提高。

占据最多人口比例的低种姓,大量劳力在三十岁左右就会死于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

这种极端压榨劳力的行径,在唐人看来是行不通的,只是天竺本土自有一套运行的逻辑在,并且普遍低种姓贱民都能够接受这套思考逻辑。

死亡并非是终结,死亡仅仅是开端。

这一世的低贱,是为下一世的富贵作积累……

王符初到此地的时候,整个人都为之而几欲绝倒,这种极尽愚昧的手段,在王符看来根本骗不到几个士大夫,而士大夫也不信能够骗到多少愚夫愚妇。能骗个一二百年,差不多就要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动荡。

偏偏天竺地这地界,大动荡居然并非来源于低种姓,而是不同的外来户高种姓在互相打出狗脑子。

“把罐头、肉干、粮食,都拿出来。”

“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吩咐。”

象雄武士嘿嘿一笑,忙不迭地小跑过去,手按腰刀刀柄,然后用本地的方言大喇喇地说了一通,呼吼了一番之后,二十队船工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欢呼声。

只有这欢呼声,才让王符刮目相看。

在“苏河”这一带,低种姓贱民能够有这种精神头的,也只有“苏河”上给唐人干活做工的船工。

皮肤黝黑,眼球有点向外鼓着的船工们都是兴致勃勃地簇拥在一起,若非有象雄武士用棍棒维持着秩序,他们大概是要一拥而上。

乱糟糟的人群中,有的船工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跪在地上用极为滑稽的口音,喊着“太昊天子在上”,听得王符一愣一愣的。

“入娘的……这叫个甚么事体!”

念叨了一声,不多时,有一辆马车远远地奔驰而来,“苏河”上是有浮桥的,马车过关之后,立刻到了南岸。

很快,就看到了马车上的标志,有着新的符号,还有程处弼原先在西军时候用的五星旗。

“大人,是‘冠军侯’的使者!”

“蕃人喊大人,你也跟着瞎喊?!”

王符瞪了一眼兴冲冲的亲随,然后道,“你去接人,我先在这里把奖赏发下去。”

“是!大人。”

“……”

也谈不上入乡随俗,自从鲜卑人和契丹人把“大人”这个称呼用烂了之后,连带着中国奴婢,也都跟着这样喊。

“广交会”中更是“大人”声泛滥,尤其是根脚不济的商人,见了官员,张口闭口就是“大人”,有心劝诫,谁曾想商人用一句“君为地方‘百里侯’,视治下百姓之亲,犹如子女,百姓亦视君为老父母,称呼‘大人’,实乃拳拳之心”,让地方官还真是没什么好反驳的。

你总不能说我没有把治下百姓当子女一样呵护,而是想要刮地三尺,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吧。

建立了这套逻辑之后,那么治下百姓既然像子女……给老子来点孝敬,也就是应该的。

劣币驱逐良币,这个“劣”为什么会胜出,绝非是因为“劣”的本身,而是有便宜不占……特么的不是王八蛋是个啥?

贞观朝的二零后,现在虽然最大的也就五六岁,但“父母官”这个词儿,却是已经知道了的。

中国的纲常伦理还算略有压制迟滞这种变化,但在中国之外,尤其是东海、南海、河中、漠北、辽东、朝鲜等地区,土著们的生活水平实在是低到令人发指,他们根本没有去建立纲常伦理的物质基础。

哪怕是王符现在所在北天竺精华区,除了人口稠密区,在很多自治的乡村级土邦中,有些部族至今还维持着高频的近亲繁殖行为。

究其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资源的集中,以求更多的资源再分配。

船工们原先的排列顺序,是按照身体的强壮程度来排,但是唐人来了之后,则是按照长幼秩序。

此时在“苏河”河畔,准备领“奖金”的船工们,排在最前面的,除了队长之外,就是白头发的年长船工。

说是年长,但年纪最大的,也四十岁不到。满头花白的头发,唐人初到见了若是不懂,便会以为这是耄耋老者,不仅仅是须发皆白,还身体佝偻。

“肉干!”

象雄武士拿起一挂肉干,不大,但也有半斤重,提起来之后,用奇葩的“洛下音”高声喊道。

船工们听得懂,他们也都非常羡慕地看着肉干,然后领了肉干的队长或者长者,就会跟着用古怪的口音,念叨着“肉干”“肉干”,然后美滋滋地离开。

他们住得地方都紧靠“苏河”,只不过唐人来了字后,严禁随意把排泄物排入河流之中,所以低种姓贱民们的住处,也就从脏乱差的窝棚,转移到了唐人修建的大通铺中。

条件依旧恶劣,但已经有了公厕,简直的卫生秩序,只要是在唐人手中干活做工的,都会认真执行。

而教育这些低种姓贱民学会听话的方式不是棍棒,而是王符想出来的一个损招。

王符跟低种姓贱民们说,你们现在讲卫生,来世就会成为唐人……

嗯,很有道理,很接地气,很“天竺化”,哪怕王符自己听了都想吐。

“罐头——”

象雄武士自己都有点兴奋地高喊了一声,“罐头!八队一!”

“八队一!八队一!”

所谓“八队一”,就是第八队的队长,他原先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但是现在,他姓八队,名一。然后整个第八队五十个人,分别是八队二、八队三……八队四十九、八队五十。

这是姓名,唐人作为高种姓,自然有这个权力赐予低种姓姓名的权力。

每次听到这些奇葩的姓名,王符自己都觉得尴尬。等到各种“奖金”发放完毕之后,程处弼的使者这才上前,将一封信递交给了王符:“玄策公,这是将军的亲笔,不日正式公文就会下达。不过将军希望玄策公能够尽快在‘苏河’先行建制,附近诸国英才,都可遴选为我所用。”

“噢?!”

王符顿时一惊,他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把信打开之后,王符微微一愣:“本地是要设置一州?”

“不错,将军建议玄策公自行命名,上报敦煌宫之后,明年就会定下。”

“唔……既然在‘苏河’之南,就叫南苏州好了。”

“……”

“怎么了?”

“玄策公,下走……苏州虎丘人。”

“……”

第三十九章 真会玩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第三十几章 纯洁的友谊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六十章 同样水深第九十七章 积德种树第八十八章 顾问第九十六章 内海第六十章 仁者爱人第七十三章 官声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八十七章 巡狩辽东第七十四章 卖方市场第九十一章 马车问答(二更)第九十一章 顾忌第六十六章 南行之利第六十一章 领会精神第十八章 放任乱象第四十一章 时代变化第三十二章 改变第五十八章 羡慕嫉妒恨第二十五章 义商仁心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第九十章 眼界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四十章 凯旋白糖(第一更求推荐票)第三十几章 下注第六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二十九章 畅想第七十二章 富矿(推荐票!)第四十五章 身怀绝技第三十五章 皇帝的迂回第五十七章 长安来的信(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势第六十三章 人生大起大落的张叔叔第六十八章 印证第四章 大惊喜第六十八章 热闹非凡第四十八章 见者有份(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沙悟敬第八十二章 损招第六十三章 开拓第十三章 等级差距第三十七章 忧虑第十九章 数学第八十五章 准备回长安第七十三章 过路费第七十五章 另类孤臣第十章 提督第六十四章 南郊直道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十章 瞬间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第一章 挫伤第八十八章 难论输赢第六十五章 从未见过第四十八章 忠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七十七章 未现之书第三十一章 告于皇天后土第一章 拜佛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门生意第五十三章 普通刺杀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三十五章 正当红第五十章 扩散第九十三章 爱的距离第二十九章 特殊贸易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三十一章 南京第八十三章 小本经营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十八章 取名秦怀道第九十八章 讲究第十一章 轻重不知第六章 哟第五十四章 犹如关东之门户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三十四章 日常惊喜第六十五章 从未见过第七十三章 歪风邪气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识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声第三十二章 抉择第四十九章 我们优势很大(第一更)第二十章 科学规划第六章 一个人的毕业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六章 上意第九十六章 放马屁第八十五章 筹谋第九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九十五章 威震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