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微变

汉阳,从京城来的天使有好几拨,带来的朝廷公文各有不同。

一向都是管着报纸杂志的崔珏,这一回也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有一道公文,就是正式把汉阳、汊川、江夏、武昌、永兴等县合并,组成武汉府,效仿京兆、河南等都城之所。

只不过品级上,要低一级。

“武汉”两个字,从此不再是人们嘴里的口口声传,而是正式的政治、地理名词。

对小老百姓来说,没什么感觉,但对政府部门而言,仅仅是改个名,就是头大到了极点。

“还好早有准备,否则要是秋收时来这一遭,怕不是人都要累死。”

崔娘子在那里抱怨着,虽说有助手帮忙,可本部门的凭证、通告以及一应对外文书,都要重新制版。

这个事情,是她要负责的。

每天在外面排队等着领取新的部门文档的官吏,没有一千也有五百。

看上去永远忙不完的样子。

“如此业务也能把持下来,娘子当真是能吏。”

“梅姬,隆庆宫中,难道就要轻松不成?”

略作休息的时候,办公室里一群女郎在那里凑着喝茶,中午要休息一到两个小时,这也算是正式的规定。

“长安和武汉,自然是大不相同。”

梅姬想了想,又道,“隆庆宫用人,并不追求效率。”

“唔……”

身份有别,对隆庆宫之主来说,用人致死,也就是致死,并不需要承担额外的攻讦指责。

但在武汉,不敢说每一条人命都要被尊重,但至少人命还是值钱的。因为大部分人命,不归某一个主人所有。

“如今张郎仍旧逗留京城,也不知道甚么时候返回武汉。”

“听早上过来的天使说起过,说是弘文阁学士交通大臣杜公,提拟筹办‘动力所’。这‘动力’是个甚么?”

“兴许是蒸汽机车?”

崔珏也不太懂,她只是偶尔听老公提起过,所以记得一些名词。

在老张哪里,很多名词她认识,但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这些年武汉重组的词汇量极大,若非曹夫子推动的“雅俗之争”在地方上有了结果,武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信息传达效率。

“若是如此,阿郎留在洛阳,倒也正常。”

梅姬微微点头,本来还奇怪,荆襄都已经被摆平了,怎么还不回武汉主持大局。要知道整个湖北省诸县,都是嗷嗷待哺的模样,就等着贞观二十六年的投资到账。

没钱,很多州县的官吏,根本不敢破土动工早就规划好的大工程。

更何况,江西和江东,各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主持大局,二地资金雄厚,人力充沛,远比湖北要强得多。加上又有天王级大佬的镇压,根本不会有什么乱子。论起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做这种主持大局的活儿,难度系数要更小一些。

而张德,更多的是依靠胡萝卜和大棒,本质上来说都一样,但前面十几年都是胡萝卜,后面几年全是大棒……这种用法,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湖北是奇葩,武汉是奇葩,张德也是奇葩。

“今年武汉用人,还是捉襟见肘。因李奉诫之故,如今各省、宣政院、都护府,都在筹备本部报纸。只是外间编辑之才甚少,多在《扬子晚报》和武汉,京中《洛阳日报》能够一时风头无二,也是李奉诫连发三篇雄文的缘故。”

崔珏叹了口气,清河崔氏徐州房那点人,以前要过来,还没什么难度。但从贞观二十四年开始,这两年难度极高。崔弘道自己也要用人,徐州房本身也确定了发展方向。

当交通部流传出来铁道大计划之后,徐州的江湖地位水涨船高。

本来就是南北要冲,南方队伍过了淮河,徐州就是最大的人口聚集地。不但传统物流商业发达,农业规模放在整个河南道,都是排在前十。

两条大运河像一个人字形,分别往南南北,整个徐州,刚刚好就卡在人字形的中间。

什么时候修好铁道不知道,但只要修好,对帝国高层的精英们而言,一眼便知未来的发展状况。

要知道,此时此刻的沧州、扬州,分别是渤海和黄海两地的最大城市。贞观朝发达的海上贸易,境内的贸易量,尤其是北方,主要就是在这两个超级城市之间。

但是,海贸的货运量固然大,但时效差风险高。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不足,一旦遭遇重大事故,就是血本无归。

与之相比,铁道运输优势极大。“汉安线”这个样板工程展现出来的运力、抗风险能力、潜力以及时效性,都不是现在海上运输可以比拟的。

哪怕从人祸来考虑,五百里的钢铁轨道全部被偷了,对正在到处扩张的大小钢铁厂来说,并没有到伤筋动骨要死要活的地步。

再者,“汉安线”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铁道维护和安保经验。

警察卫在其中,充当了另类的角色。

与之相比,海上贸易,哪怕只是近海航行,一旦遭遇比较狡猾的海贼,几乎就是不可挽救的局面。

所以不难看出,当京杭大运河还是跟一条大裤衩一样分为两条,陡然冒出来一条铁路经过徐州,本就是上等雄州的徐州,前途一片光明不用怀疑。

有鉴于此,崔珏还指望想要和往年一样,从娘家轻易地调动合用之人来帮忙,不付出更多的代价,几乎不可能。

就算是父女,这时候也是算得清清楚楚。

“也不知道这‘动力所’,会是个甚么光景,居然弘文阁学士特意提拟。莫不是个大政?”

梅姬嘟囔了一声,却听外面来了人,门帘被掀开,是竹姬抱着一只食盒进来。

“怎地都没精打采的?家里来了人,说是阿郎还要留在京城一段时日。”说话间,竹姬将食盒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一边取出其中的食物一边道,“是阿郎让人从京城带来的零食,有些桃酥甚么的,这光景歇息,就食吃茶,也是个消遣。”

“可有甚么说道?”

梅姬走了过来,拿起一块桃酥,咬了一口,然后略显慵懒地坐在一旁,“阿郎那边。”

她又加了一句,仿佛是怕竹姬听不懂一样。

“事情甚多,除了公务,似是大哥要结婚了。”

“跟小杜相公之女?”

“正是。”

“良辰吉日可曾定了?”

“这良辰吉日倒是没听说,阿郎也没让人说,只说是皇帝帮忙选的。”

听到竹姬这话,崔珏也是一愣,抱着茶杯走过来,很是奇怪:“皇帝怎么又这般热闹了?又不是他嫁女儿。”

“唔……”

梅姬和竹姬都是表情尴尬,崔珏猛地想起来两人的身份,也是面红耳赤,连忙道:“我非是有意,两位勿怪。”

见她如此,梅姬也是掩嘴窃笑:“这有甚么,说起来,殿下也是时常抱怨。当年若非陛下犹豫,何来今日我等共坐饮茶?”

崔珏仔细琢磨了一下,也是笑道:“还真是如此。”

要是李皇帝在张德少年时再强硬一点,兴许还真就没那么多屁事。

十岁的张德,能有什么反抗能力呢?

只是皇帝又怎么可能想到二十年后的事情,玄武门一事之后,忙不迭地笼络功臣,再者,宝贝女儿当时才几岁,真要这么干,除非张德是尉迟恭之子,还得是嫡长子。

“大哥还是真是好命,如今小杜相公红得发紫,交通部简直就是全国第一油水衙门,别说做上三年五载的,只消一年,便是个清风也似的官吏,也是家中广夏万千。”

一声感慨,崔珏何等的羡慕,自己儿子想要有这么个机会,难如登天啊。

“说起来,也是奇怪,听说还有温氏的女郎掺和其中。”

家中知道张沧事情的,其实不算多,竹姬也是有点八卦,“是太原温氏。”

“嗯?”

崔珏猛地一愣,然后笑道:“这怎可能,且不说温氏名门,便说张郎自己,跟温氏之间的嫌隙,那是有二十年之久。”

不过她笑了一会儿,却又愣住了,京中的事情,发生什么都不奇怪。要知道,这光景何坦之不在武汉、江阴,而是一路暗中护送张沧。

前头何坦之让人回来说起过一些事情,主要是伺候孕妇的注意事项,还从武汉带了人。

脑子极为聪明的崔珏顿时暗暗琢磨:这大哥……莫不是跟温氏女郎早有……

“不会不会不会……”

连连摇头的崔珏在梅姬、竹姬奇怪的眼神中在那里自言自语,半晌,崔珏又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未必不会!”

第五十七章 执着的人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事业无人知晓第十七章 半日闲第六章 震惊第七章 那人却在(大家多投票啊!)第三十八章 最后指望第十九章 工程第八十六章 急流勇退第七十七章 贞观第七十章 分析第四十一章 淮扬新风第五十二章 上升渠道第六章 “责任感”之外第八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二十九章 请客吃饭第十九章 再叹娶妻娶贤第六章 露面第八十二章 贞观禽兽第七十七章 愿景第三十三章 耍心机第九十五章 已非当年少女第一章 换个流程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八十八章 让利第六十一章 给个机会第六十一章 铁板虎贲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六十五章 有妖姬(第二更)第八十章 免税成兵第五十二章 好手艺第五十章 星星点点第七十章 旧年缘分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渐(大年初二第一更!)第十九章 需求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九十三章 爱的距离第八十章 冬季第三十章 这一届熊孩子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三十七章 人事变动第三十九章 灰糖(第二更求票)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第四十七章 传说第四十三章 求稳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五十九章 凛冬将至第六十九章 魔幻韭菜第七十四章 常态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经验第二十八章 浪费感情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钻第三章 四大天王有五个第七十五章 风气不同第四十四章 放松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十九章 投石问路第九十六章 内海第七十五章 奋斗第十四章 飞扬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五十几章 今天太平无事第十二章 振作家门第五十二章 就是直接(第三更)第九章 喜事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十四章 另外一个孩子第十章 这是祥瑞第三十一章 闻弦知雅意第四十四章 这他娘的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二十三章 再起高楼第九十八章 贝州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十四章 增长点第四十二章 五斗米太少第九十八章 朝野“合流”第八章 期望第三十四章 有价无市香辛料第八十章 讲究人第十章 瞬间第二十七章 继续流芳百世(求推荐票)第八十二章 成就第三十八章 帮人搞事第七十九章 比烂第七十二章 随意第十四章 都是坏种第四十二章 一个误会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十五章 帮衬第十八章 取名秦怀道第五十三章 知己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馈第九十六章 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