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中学

嗒嗒、嗒嗒、嗒嗒……

芒鞋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踩出了独特的声响。伏天过后洛阳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饶是平整的石板街,也有残留的水洼。低头看去,倒映的是瓦蓝瓦蓝的天空,还有白如棉絮,团成一团,这一片那一片的云。

“十一郎,慢一些,急个甚么。”

街坊的坊口门柱一侧,手中还捻着抹布,围裙烟灰油渍的妇人,踮着脚张望着一个小郎,飞也似地踩着芒鞋在飞快地跑。

“要开学啦——”

嘴里叼着一块黄澄澄的糜子面窝头,那小郎肩头的挎包,被甩在了身后,跟个风筝也似。

“这让人操心的碎娃,不省心!”

嘟囔的妇人皱着眉头,叹了口气,才转身回了坊内。

“周娘子,你家十一郎可以啊,竟然去了新南市中学进学,了不起啊。”

“就是学个算账,甚么了不起,俺只是指望他莫要在南郊和青皮厮混罢了。旧年大柳树有个吴家的九郎,俺是亲眼所见,被人堵在新南市的西门,剁成了酱一般,到今年,俺见了肉都想吐,连给铁杖公进了一旬的香。俺连频婆果都没吃过,全给庙里了……”

说着,她又朝着铁杖庙方向遥遥一拜,“麦公保佑,千万保佑啊。”

“痴女子,你怎么忘了,去铁杖庙拜神的,青皮哪里少了?往常新南市的无赖,不都在身上纹个铁杖公么?”

“是哩,是哩,这些个不要脸的,怎么好意思去庙里求神的。”

周娘子在那里抱怨着,但街坊却还是目露羡慕,无它,说到底,还是周娘子的儿子,在新南市中学进了学。

新南市中学,它是很有特殊性的,学堂的一应开销,都是新南市所有铺面来供应。而这个学堂的唯一要求,就是给新南市的所有商号、行会等,提供合格的账房。

洛阳受新学王学影响的私塾极多,新南市诸商号,便不愿意再弄一个类似的。就想着,要比这些开蒙的私塾,强上那么一点点。当年长安塞了一撮二代子弟的地界,叫做务本小学,新南市这里守着的二代们,便想着,你叫小学,我就叫大学。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名头引来了一堆的十八学士殴打:你也配,你也敢,你也算?

新南市一众耀武扬威的牲口顿时瑟瑟发抖:不,我不是,我没有……

于是,大学是不能叫了,那就降低一下,改叫中学。当然了,能在新南市耀武扬威的货色,肯定也是有脾气的,于是中学里面出现一本名叫《大学》的课本,是非常合理也非常符合逻辑的事情。

孔祭酒听说之后,这次没有发飙,反而跑去给新南市中学提了字。

就两个字:诚意。

提了字拿了钱,然后就对凑钱该学校收学生的牲口们横眉冷对。还放出话来,什么叫做大学,最起码,你得做到诚意、修身、齐家。

一票不学无术的二代牲口纷纷表示孔祭酒说得对,然后还发挥了想象力:莫非大学就是要先成家?

屈突诠为此,还给武汉的老张写了封信,老张浑身难受地吐了个槽:在大学,不抓紧解决个人问题,还等什么呐!

但新南市中学的成立,还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它具备一定的官方性质,但又有强烈的市场需求。商号需要账房,且是大量的账房,这是因为水陆商贸越趋发达的直接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靠内部培养,或者对外挖墙脚,前者吃资源,后者吃关系。于是商号、行会等组织自然而然的,在一个共同需求下,进行了沟通,然后每一方出一点点资源,一起有组织地建设一个人才输送基地。

而朝廷面对人力资源的累积,是乐见其成的。只是在教育内容上,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其直接体现,就是《礼记·大学》。这一块,朝廷是不会允许民间妄加解读,新南市中学并不涉及解读,于是朝廷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说到底,在民间需要大量账房的同时,朝廷一贯以来的需求,已经持续了十年之久。

唯一不同的是,这十年来,朝廷一直没有有效地推动,仅仅是把数学塞进了国子监,或者说,塞到礼部,由得老学士们去折腾。

效果么,还不如从某条江南土狗那里挖人来得好。

新南市中学,原则上是受新南市监督管理,这就具备了官方性质。将来如果效果好,李董以及外朝,不介意主动培养一个什么“钦命洛阳第一中学”或者什么“皇家煎饼果子中学”。

至于现在,横竖旱涝保丰收,也就由他去吧。

于是新南市中学,虽然谈不上建校过程多舛,但也有些磕磕绊绊,不过总算结果很完美,顺利成立了。

招生考试的生源,主力就是洛阳地区收拢寒门以下子弟的私塾蒙童。因为《音训正本》的缘故,大唐大城市的识字率迅速提高,鲜有地让市民阶层甚至普通小有产者,其受教育的数量,大大增加。

而其中大量的普通市民阶层,他们的生计来源,便是在工场中做工,只有少部分本地市民,才会选择服务性行业。

因此,当新南市进行定向建校的时候,在新南市驻扎开店的各商号、行会等,纷纷向所属雇工传达了这个“福利”。

这也导致了,新南市中学,有着浓重的“新南市”属性。学堂学生的归属感,远远高于普通私塾蒙童对于其私塾的感情。

“宾王,朕觉得,这个新南市中学,大有可为啊。”

听到老板的话,马周微微点头,同样非常认可:“陛下明见万里,臣亦觉得如此。新南市中学,学生多为寻常百姓之家。便是不入科举,于新南市之中,维持一个小康之家,绰绰有余。旧时长安少年,十二三岁时,便多有寻衅滋事拉帮结派。迁都之前,长安少年街头私斗拔刀相向者,不知凡几。往年长安令所收卷宗,举凡伤残,多有流血扑街少年。若有新南市中学收拢,此类事体,定能削减不少。”

李董一愣:原来还能从这个方向上思考?没想到啊。

第八十三章 猜测第七十七章 风雪送鸡汤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十二章 糊里糊涂第十五章 以李为礼第九十四章 一地鸡毛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五十一章 奇观背后第三十章 食肉动物第六十章 令人感动第四十九章 床笫之语第八十六章 继续寻思第五十九章 有迹可循第九十六章 随口一说第六十二章 毁的彻底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九十七章 地方变化第七十七章 荒诞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第六十八章 印证第十四章 狗何必为难狗第六十九章 互相安慰第四十三章 照猫画虎第五十章 工程意义第五十七章 李董需要遥控器(求票)第三章 海阔第二章 始于贞观第四十七章 来客吃什么第五章 有所预见第二章 胡汉三的威力第六十章 鸵鸟发怒(第二更)第二十七章 资本第七十八章 实利第二十二章 何来体面第十七章 光第七章 羞愧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六十章 安心糟心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二十四章 纠结的人选第二章 简单答复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六十六章 良心(良心票!)第四十四章 放松第八十章 长孙之谋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酱缸第五十六章 李哥第三十章 食肉动物第二十章 做官不易第二十九章 捷报第六十八章 热闹非凡第九十三章 新酒第二十八章 简在帝心第八十二章 此事无关金钱第三十四章 要优雅第八十一章 简在帝心(求票)第七十六章 小冲突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五十几章 今天太平无事第七章 谋事在人第二十四章 不同凡响第七章 百年大计第十九章 采风第五十八章 雅事第八十九章 直言第四十八章 此间节操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八十章 鸡肋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会儿还有)第八十五章 有教无类第四十五章 活灵活现第十六章 交配权第七十四章 借来一用第七十三章 戏言不戏第五十九章 闲云野鹤第九十四章 闹公府第六十五章 农事院第四十六章 “寒门”崛起第四十八章 精神分裂第六十三章 点到为止第三十五章 始作俑者第十九章 采风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八十二章 贞观禽兽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九十七章 粗鄙老汉第八十六章 打听消息第十一章 看透第六十九章 张公来啦第九十二章 分水岭第九十四章 二次问对第五十四章 信心第六十六章 丰厚回报第七十八章 进京打牌第八章 期望第九十三章 要领会精神第四十七章 阶级属性第四十七章 良心第二十九章 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