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茶会

和自己的嫡亲兄弟不同,张大安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受到老张强烈独特风格影响的。尽管血脉联系上来讲,江阴的两个亲弟弟可能更亲密,不过出于种种原因,从一开始这两个亲兄弟,就有着不可明言的“牺牲”。

有江阴的两个嫡亲兄弟,那么,他张德和其它的江南世族,也没什么区别,至少在苏杭淮扬人家看来,江阴张氏是没什么独特之处的。

能到千里之外看一眼武汉的,终究是少数。

至于张大安,甚至是张大素,英俊潇洒的张叔叔能影响他们多少,还是个未知数。传统上来说,邹国公的头衔与他们无关;回归现实,“忠义社”远比琅琊公主府能够提供的渠道多得多。

是人就要取舍,终究是社会性动物。

“今年全国丁口增长,三百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终究还是能养活的。”

汉阳的茶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与会的人来历复杂,皇亲国戚地方官吏不一而足。常在中枢的长孙无忌如今比较感兴趣的是统计,尽管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但宰辅天然会有这种敏感和冲动。

“若是中国腹心,二百二三十万,差不多就是了。只是这几年,掠夺东海女子无算,只说扬州,倭女在册共计六万有余;登莱新罗女在侧十二三万;河北至石城,室韦、靺鞨及诸胡诸部女子约九万……哦,这个是贞观十六年的估算。”

将老花镜推了推,长孙无忌正色道:“今年皇帝巡狩辽东,大约是能补一补淮扬劳力,运河开掘山东段,也就是年底的事情。”

大运河重整是“国策”,是用来消耗山东士族力量的一个大工程。当然其灌溉、排涝、运输的现实作用也是存在的,消耗山东士族力量,不过是其一举多得中的一得罢了。

而且中央这几年也是风头变换极快,大约是程处弼为首的西军战果辉煌,人力物力财力的“加速”流动,导致了大工程的劳力缺口极大。皇帝重臣都“不得不”想要迅速地把军事成就转化成经济果实,而掠夺劳动力,不过是其中一项。

旧年皇帝带头大兴土木,正所谓皇帝老子做得初一,老子做个十五做不得?就兴你家盖皇宫,老子翻修翻修草屋,这没问题吧。

上行下效,洛阳地区普遍“奢华”,而且是皇帝带头,谁也说不得什么。

大兴土木,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

中原本就巨木稀少,在李董修建洛阳宫的时候,若非辽东成果转化,根本难以获得大量优质的参天巨木来败家。

北运河当年拖拽的巨木,累计二十万根是有的。

一根巨木,足够四世同堂之家饱食一年。然而这样的木头,洛阳宫随处可见,只做廊柱之用。

到今年,洛阳宫还有二十几万斤朱漆的账没有平,内府也没有平的意思,而且事涉皇后,实在是不好搞。

“这个东海女子数量,倒是填补了不少。早先妾生子是个甚么光景,不必多说,如今么,总是当人看的。伊予铜山那个‘眷村’就是如此,中国官吏到了扶桑,将来总归是要治理的,用什么人?总不见得用倭人吧。照我看,还是要用中国之人。倭女生的也是中国之人,也要当中国之人。”

众人深以为然,放从前,在座的大多数官吏,对此都是不屑一顾的。甚至还会嘲讽妾生子,但是作为事务官多年,想法见识早就“剥离”了社会情感,从官本位的实际效益出发,不管是嫡子庶子奸生子,在“官”的眼中,都是劳动力、青壮、丁口。

所有的社会人际关系,都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门面装点,只是有好有差。

“皇帝巡狩辽东,于中国洛阳有个甚么变数,俺们武汉就不消去多想了。紫微令在此,俺们也不必班门弄斧。只说辽东稳妥,东海自起变化,高句丽余孽,如甚么苏文之流,纵使能掀起波澜,也不过是硬挺二三年,至多五年。”

一人放下茶杯,看其打扮谈吐,显然是北地来的,而且操着一口河东口音,兴许还是北都来的“外戚”之流。

“如今已新置汉州、熊州,恢复汉四郡,不过是须臾之间。不过这不是甚么要紧的,真正要紧的,还是在扶桑矿藏之上。伊予铜山,还有那个甚么新得金银大矿,这不是甚么三五年的经营,少说一二十年,乃至百几十年,是能传上几代的物业。几代经营,就需要用人,用倭人不是不行,但不能全看倭人,还是要看中国之人。”

“所以,今年就要说动朝廷,这鼓励生产的福利,也能照拂海外百姓。”

“想要说动,怕是不易。如今皇帝一言而决,三省犹如秘书监,外朝那点声响,怕是还不如内府阉奴放个屁有用。”

“不要盯着外朝内廷嘛,外朝不行找后宫,皇后说话总归比阉人好用。再有像钱谷这等爪牙,只要能喂饱,他于我等有个甚么厉害?新设警察卫羽林军,都是要紧之处,说个‘老成谋国’之言,也无伤大雅……”

“说来赤道岛宣慰一事,倒是不谋而合啊。”

“皇帝是个甚么胃口,天下谁人不知?南海宣慰使不过是投石问路,南海金银铜铁能得最好,得之我幸么;失了也没甚么,失之我命么。朝廷不过是出了一个杜秀才,真正拿命去拼的,多是广州人,冯氏哪怕是表忠心,也要填些人命进去,这是尽人事,更是尽人臣。”

冯盎一大家子的心态,跟李靖是差不多的,内心上来说,他们是想做“南霸天”,可到底是不能做的。十几年前,兴许还能琢磨,可也不知道哪年就刮起了妖风,朝廷南下的船,一条比一条大,这谁受得了?赶紧缩卵表忠心,能抱住岭南基业,就算是谢天谢地。

至于将来冯氏要不要迁转洛阳,全听皇帝的,全听中央的,绝无二话。

李董是属于那种能把名声转化成现金的顶级天才,实际上他半句恐吓岭南的话都没有放,全程不过是操作交州、欢州、爱州这跟广州不挨着的地方。

可李道兴在交州大开杀戒统合洞寨,杜正伦开拓河谷镇压占城,简直跟玩儿一样。放以前,哪有那么容易?兵丁转运适应气候,都是需要人命狂填。可现在……简直了。

交州新设二县,其中一个县的县令居然是黔中獠寨出身,怕个屁的“瘴痢”,就差表演活吃蚂蟥,养蛊咬人了。

世道艰难,不好混啊。

第九十一章 众望所归第七十九章 安排第三十三章 事秦第一章 保利营造第五十七章 何来不妥第十二章 春天要骑马(一更)第四十章 争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没?)第十六章 饼第十一章 抗税背后第三十八章 钱老板故智第四十五章 来去两匆匆第三十八章 校书郎(一更求推荐票)第六章 顺利南下第六十几章 王氏第八章 故人第三十几章 纯洁的友谊第二十六章 都在酒里第七十六章 发现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汤第四十一章 吃面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五十九章 有迹可循第七十九章 经验第六章 心态第十三章 豪门稻草第九十五章 押宝第四章 最后问对第七十几章 生命第五十几章 杜断第十九章 这个腊月很火第八十八章 明察(求票)第九十四章 基调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四章 喝汤第二十章 小白师兄有进步第六十四章 现状第五十八章 理解错误(迟来的一更)第十二章 乱第八十四章 多年结果第二十六章 变化第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六十九章 干货第五十三章 多一个不多(第一更)第二十五章 闲谈第十八章 求援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一章 放手第七十一章 传家第五十章 数百年风流第五十三章 赞第九十二章 双赢之法第四十二章 风口第十五章 以李为礼第五十一章 讲义气的寄生虫第九十四章 人味儿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三十六章 危机易转第九十九章 宣纸第二十二章 逼迫第十一章 过分第九十八章 不夜城第七十二章 分家第二十五章 无言第十五章 想做官第三十八章 前程出路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十三章 娘舅亲第七十三章 群龙无首第八十七章 栽得不冤第六十九章 明枪易躲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来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二章 温彦博的刀第六章 极品飞马1第一章 换个流程第四十一章 淮扬新风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夺(二更)第八十九章 思路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样第十一章 轻重不知第八十九章 思路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十六章 大礼第五十三章 掏钱花钱第八十一章 挑战第八十九章 女子当自强第六十七章 怎么看第五十四章 伤别离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九十二章 房二郎的事业第十一章 天气太热第九十二章 事业第六十五章 套套决定地位第八十章 想开点第二十九章 “狂妄”第三章 时代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