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节 论民论佛

王文斌看着来人,龙行虎步的,气场不俗,后面跟着的那人气质儒雅,一看也知道不是个普通人,不由得站起来对赵大庆摆了摆手,示意他等会,然后看着来人道,“不知这位先生的话所谓何来?”

李世民虽然是道家老子的传人,但是对佛教也不是没有好感的,自古做坏事的人总是需要心理安慰的,这种安慰来自宗教,也叫做让人心里麻木的安慰和自我调控。

“我就是个过路的,刚刚在戏台那里看戏,就看到了这个和尚被你们抓来了,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你们要如此折辱他?”李世民的话让房玄龄翻了个白眼,大哥,你说话也得有人信啊,你一个过路的,跑到县衙里指责县令大人办案,要是按着规矩的话,你得被拉出去先打一顿再说。

“过路的?”王文斌看着这人更像是微服私访,不过呢,不让他现身是不行的,自己这个县令也是需要面子的。

“是的。”李世民就站在那里宛如泰山一般,话不多,双手背在身后,看着王文斌。

“本官是九里铺的县令,代替朝廷掌管这里的一切,做事看人一律依法办事,你一个过路的人跑过来质问本官,不觉得荒唐吗?”王文斌故作不满地看着李世民说道,你要是不现身,我就挤死你。

“你!”县令这样的官在李世民的眼里,还真的不是个官,因为太小了,自己带领军队,气吞万里如虎的时候,可不会想到自己竟然可以被一个县令问倒了。

“我什么,本官看你初犯,就不再计较,你先出去,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王文斌心中暗笑道,我看你还给我装?

“放肆。”一个侍卫突然走过来,看着王文斌怒斥道。

“怎么,你打算打本官吗?你不过是个护卫,怎么,大唐的律法有这样一条的吗?”王文斌怒视护卫一眼,然后看着赵大庆道,“赵捕头,现在将人带下去,谁敢阻拦,报松洲府衙门备案。”

“是,大人。”赵大庆说着就要动手,却被李世民拦住了,看着王文斌道,“县令大人,你看看这个是什么?”

王文斌暗自笑道,你能有什么东西啊。

结果,一看到那块牌子,直接就跪下了,“是秦王殿下,下官参见秦王千岁。”

赵大庆正准备动手呢,一听到县令的话,也跟着跪下来了,然后剩下的人也都跪下了。

李世民将牌子收回怀里,然后坐在大堂上,看着王文斌道,“看清楚了?本王是不是过路的?”

“看清楚了,看清楚了,殿下果然是过路的。”王文斌擦了擦汗,心中暗道,真的是衰啊,听说秦王殿下来了,可是谁能想到来这么一个地方呢,不过之前叶檀跟他说的话,他更加记得,所以也不是特别的害怕,就慢慢地站起来道,“不知殿下前来有何吩咐?”

“就是刚才的事,你说说,为什么那么判?”李世民双目如炬地看着他,大有一言不合就动粗的架势。

“殿下,这个嘛。”王文斌还是有点拿不住到底说不说,有点迟疑。

“你放心,只要是你说的有道理,本王一概不追究。”李世民的老婆叫什么,观音婢啊,对于佛教的感情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这个慧聪虽然人猥琐了一点,可是白马寺可不是开玩笑的,属于破船还有三斤钉的主。

“谢谢殿下,那我就说了。”王文斌擦了擦汗,然后看着跪在地上的几人说道。

“此案很简单,就是有人殴打了人,然后碰坏了别人的东西,下官这么判,有什么问题吗?”

李世民本来还想等着王文斌说点金玉良言,最好来点引经据典之类的话,可是没有想到人家就一句话,让他愣了一下,随即怒道,“可是他是出家人,出家人怎么可以和普通人一样?”

李世民的这话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实话,在太多的时候,出家人和普通人还真的是不一样的,人家代表的势力可不一样哦,可惜,王文斌已经被叶檀洗脑了,曾经叶檀说过,你就应该对你下面的人好,如果你不对他们好,那么以后你如何当你的县令啊,一个不被老百姓支持的县令,还想要有以后吗?当然啦,这句话有点偏颇,有的时候你只要讨好了皇帝和读书人也是可以的。

“殿下,在大唐律法面前,只有皇帝和子民,没有出家人和不出家人,只要是还在大唐领土上生活的人,就得遵守。”王文斌的话让房玄龄眼里闪烁着精光,这个人是个好官啊。而李世民的脸色则是五色乱飞,非常难看,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可能会随时暴起。

“你不信佛?”李世民的这句话是从鼻腔里蹦出来的,可见对方的怒火。

“我信夫子,信陛下,信唐律,信百姓,其他的都是不太相信的。”王文斌说这话的时候很慢,却很坚决。

“你不怕我杀了你?”李世民这句话就是威胁了,而那个慧聪却得意的大笑。

“怕,但是下官更怕以后睡不着觉。”王文斌的士子风流,文人风骨,表露无疑。

“你……”李世民的状态真的是让房玄龄害怕啊,担心他会突然暴起,然后将王文斌给弄死了,打仗多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毛病。

“哈哈,好,好,好,王文斌,你真的是个好官。”李世民的表情有点扭曲不知道是真的高兴还是假的,说完这话之后,看着一边的赵大庆道,“还不快点将这个祸国殃民的和尚抓起来?”

赵大庆此时却有点无语了,我到底是听谁的啊,不过王文斌的话,让他听明白了,“带走吧。”

等到慧聪傻眼地被拉走之后,王文斌有点幽怨地走到秦王李世民的面前,行礼道,“殿下,何必戏耍下官呢?”

“尊上而不辱下,看来本王这次的松洲城之行,收获很多啊。”李世民高兴地拍着桌子说道,然后看了看时辰,问道,“王县令,我现在想吃红烧肉,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

王文斌愣了一下,随即看着他道,“殿下,你不知道那个东西是用……”

“猪肉嘛,我们早就知道了。”房玄龄说完就笑了起来,看着有点郁闷的王文斌,他们心情舒畅哦。

第三十三节 都回来了的惨胜(2)第一百三十九节 你也好意思说是鬼?第一百零零节 狩猎惊魂(8)第三百零一节 凤凰山大会第三百六十四节 奴隶人口(3)第一百七十四节 佛不是道(1)第五十九节 羽绒服第二百三十五节 嚣张跋扈第一百七十三节 分一杯羹(5)第二百二十九节 不是产业的产业(1)第一百三十节 不讲理的占有(31)第四十一节论道德与吃饭第三百五十三节 仁义的皇子与太子(8)第二百二十七节 朝堂争辩(2)第二百四十四节 戈壁大雪(2)第一百七十二节 读书要读有用的书第三百三十三节 叶氏家族(13)第一百八十四节 抠门的人可以发财(2)第十八节 破屋也好第三十二十四节 杀人放火只因为一巴掌第一百四十一节 不讲理的占有(42)第一百九十八节 虚情假意 (3)第一百六十二节 李泰的糗事和皇后的笑声第六十八节没有证据的凶手第九十八节 叶家村很神秘第一百二十九节 不讲理的占有(30)第三百九十四节 砍树也不是容易的事(2)第四百零一五节 粗暴的开始(7)第三十五节 创造不如输血第九十四节 治病与生病第三百五十六节 自作孽不可活(2)第十七节信与危机第三百九十三节 砍树也不是容易的事(1)第一百四十六节 奴隶们的实力第六十四节 镜铁山(20)第二百九十一节 肃清第六十一节 曲江宴第二百八十四节 人性的冷暖(2)第五十七节 抄底李元昌(1)第二百二十五节 无言而又无耻第一百八十节 太原家族(31)第三百零三节 血蛇出,人命殁第一百四十九节 冬天不冷第九十二节礼物(14)第五十五节开会讨论第三十八节 杂而乱全第一百三二节 上路第三十五节 创造不如输血第三十三十五节 不速之客(4)第三百三十一节 没有准备,我们就不会下手(1)第一百九十八节 虚情假意 (3)第九十二节礼物(14)第七十八节异常带来的麻烦第九十三节 狩猎惊魂(1)第一百四十一节 承诺与给予第四十七节 松洲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第一百七十五节 太原家族(26)第九十四节 前手还是后手(2)第一百三十节 中秋宴会第三百十一节 青雀之怒(5)第七十四节 神仆山庄第十六节人设塌了第一百五十八节 相谈甚欢第三百三十二节 没有准备,我们就不会下手(2)第四十一节 将计就计(1)第二百四十一节 上赶着去斗(4)第二百六十八节 这个夏天的风第九十八节 刺杀出名了马车第三百四十八节 仁义的皇子与太子(3)第四十一节 将计就计(1)第二百七十六节 吐谷浑的来回(26)第二百五十八节 破案(4)第七十节 镜铁山(26)第二百二十八节 回家第三百五十二节 仁义的皇子与太子(7)第二百三十一节 不是产业的产业(3)第1304章 叶氏家族(21)第四百四十一节 年关总结(6)第五十四节 镜铁山(10)第十四节大户人家的规矩第二十三节 一个馒头,两斤军粮第一百四十七节 下马威第十九节家具与老实男人第三百五十六节 自作孽不可活(2)第二百二十四节 过把瘾就死?(2)第八十九节礼物(11)第一百七十二节 读书要读有用的书第三百六十五节 奴隶人口(4)第一百六十九节 分一杯羹(1)第一百六十九节 太原家族(20)第七十二节 端了碗,不服管的,一律不管死活第三十六节悔婚第九十四节 狩猎惊魂(2)第一百九十四节 李大路家被洗劫了第三百零零六节 水脉与女儿(1)第三十三十节 灾后凝固人心(3)第八十九节沿途见闻第一百四十四节 自私的人是不能讲理的第一百二九节 挖掘(1)第一百五十七节 女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