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

刚从前线撤回来的百战宿将叹口气,没再发牢骚,手指一移,又指向离吐谷浑王后帐幕不远的另一处较小帐篷:

“那里住的是他们国相天柱王。可汗一家离了国都千里奔逃,原是留天柱王带主力抵御我天兵的,也是就打了一仗,那天柱王的手下死的死、跑的跑,他自己也受伤被俘。路上走得辛苦,他前几天还发起烧来,躺在槛车里不醒人事。我真怕他撑不到长安就病死,害得张某还要受责。唉!”

李元轨眼力很好,能看到一个头裹黑巾穿长袍背着草药筐的人从那帐篷底下走出来,又回身向帐内说着什么,想是张士贵找来给天柱王治疗的医士。

天柱王是王后的兄弟,当了二十年宰相,深受老可汗信任。兄妹俩挑拨得慕容伏允一心跟吐蕃亲近,年年挑衅大唐袭边掠地,唐皇李世民终于一怒发兵,于是吐谷浑可汗国破家亡只身逃窜。伏允一家是活该,只可怜两国百姓,打起仗来哪边日子能好过?

“吐谷浑的王后国相都被俘了来,他们那太子尊王呢?”李元轨又问张士贵,“此刻是在他母亲身边?还是跟着他父亲一起逃了?”

张士贵摇摇头:“这张某也不清楚,王后身边有二女一子,那小男娃娃才六岁,应该不是尊王。攻克伏俟城以后,药师公查问过尊王的去向,人人都说他早就离开国都,去自己的领地牧场了,也应该没跟他父伏允在一起。药师公分析,那大概是伏允布下的局,故意让父子分处而居,万一有一个被我军抓了,另一个也能继续聚拢他国民顽抗。”

这确实是一桩麻烦,李元轨想。等他三姐夫柴绍在长安训练好那假王孙,送到伏俟城,去辅佐现今被唐军立为吐谷浑国主的慕容顺,他们父子需要面对不知生死、不知藏匿何处的正牌太子尊王挑战。

慕容氏在吐谷浑统治已逾三百年,各部落敬惧王室如天神。尊王既有大义名份,那么煽动各部族起反、不服慕容顺父子统理,应该是很容易的事。他父亲慕容伏允当年就是这般,被隋军打散以后又趁中原大乱死灰复燃的。

“就是为了断绝那太子尊王的念想,元轨才在京师奉敕公干,又欲在这群俘虏当中选人先送回去……”李元轨还想乘机再劝说张士贵配合他,但张副总管一听他又提起额外耗费人力的计划,大手一挥,极不耐烦地连连摇头,干脆背转身子望向另一边,不看不闻。

我又不是为了自己找这麻烦……李元轨暗自翻个白眼,还想再纠缠,忽然看到自己这边下方,天柱王那帐篷里,又走出一个少年,抱着木匣跟在医士身边往外走。那少年身形有点眼熟,而脸容一转侧间,竟肖似自己曾与之勾结、在大安宫作乱的那吐谷浑小王子“桑赛”。

李元轨大吃一惊,揉揉眼再看,那少年已跟着医士走远了,再看不到脸庞。他伸手指住二人背影,转头刚对张士贵“哎”了一声,土堆下方突然传来喊声:“大将军!”

张士贵扭头问:“什么?”下方一个传令兵喊道:“那批贡马运到秦州了!赵刺史让人来禀知张总管!”

这是他们一直在等的吐谷浑马匹到了。张士贵大喜,拔脚就下坡。李元轨抓着他叫“等等”,还想说刚才好象看到了桑赛的事,张士贵却反手一把钳住他手腕,扯着他往城外走,口中语气严厉:

“吴王恕罪。军情紧急,耽误不得,张某没空陪郎君闲逛谈说了。也请吴王勿误公事,即刻上路!”

城门残基坡高路陡,这么用力拉扯着走,一不小心二人会一起摔跌下去。李元轨又生气又惊惧,一时顾不上说话,趔趄着平安落地以后,又欲开言,张士贵却扬声叫人来“送客”,向他拱手一揖而别,匆匆向自己坐骑跑去。

这就是摆明架式要轰人了……李元轨心里有气,也不跟他拉扯,自己叫杨信之“去把刚才进城那个医生和他带的人找来”。但张士贵的随从却依奉主命,执意要李元轨主仆立刻离开此地,又在城门跟他们纠缠好久。等杨信之能抽身去问那医生的事,那二人早离开成纪故城没处去找了。

李元轨还不死心,上马带了自己的人,在附近转着圈子搜索那二人踪迹,边骑行边向杨信之说了仿佛看到桑赛。杨信之也是既惊讶又慎重,说“如果桑赛当时逃出了长安城且能自由行动,那他确实很有可能就在此地”。

据桑赛自己和康苏密的说法,那少年正是天柱王之子、王后的外甥,又与吐谷浑太子尊王交好。李元轨脱狱之后,曾向程咬金查问那晚大安宫翠云峰望楼内外得获的刺客形状,得知桑赛并不在内,而除他之外,其余黑衣人几乎全数战死。那么桑赛应该是逃掉了,至于他如何逃出大安宫和禁苑、又如何在长安城内外隐身消失,那还是个谜。

吐谷浑小王子在长安的任务失败、带去的人手折损殆尽,剩他自己一人,潜回吐谷浑的可能性很大。他没有公验,走不了官道,一路躲藏遮掩的话,行程速度会较慢。今年五月唐军在吐谷浑大胜,露布一路报捷过来,西北道上各处皆知,对这一战无比关心的桑赛没理由打听不到。他父亲和姑母都被俘了,他来想法营救,再正常不过。只可恨张士贵怀衔旧怨,不肯好好听李元轨说话……

在成纪故城外转着圈搜索,圈子越兜越大,四人一直搜到夕阳西斜,也没发现什么可疑踪迹。这倒越发坐实了那医士和少年有蹊跷——寻常百姓哪会如此快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元轨勒马想了想,又回往成纪故城营地。张士贵已经骑马去秦州接那一批贡马了,看时辰今晚赶不回来,不过他可以向张士贵留下的副将等人示警,提醒他们看到了疑似奸人,可能会接应这些俘虏脱逃,叫他们小心看守。

可他连这一点都没能做到。他赶回营地辕门时,天色已黑,所有人都关门守寨,缩回故城残垣布了营地监守。他在门外喊话,回答总是“军门不夜开,这是规矩,请明日天亮再来。”

总不能把什么桑赛,什么吐谷浑小王子的事隔着门喊过去吧,何况那事说来还挺复杂,又牵扯到城内那些俘虏,谁知道当众喊出来会有什么后果……李元轨又气又恼,一扯马缰,招呼杨信之等:

“走!我们回秦州!”

“啊?连夜赶路?”杨信之一咧嘴,看府主神情不好,忙又改口:“要是今晚出了事,那怎么办?还是说动他们开辕门放我们进去住一宿吧!有事也能帮一把手……”

“别做你的春秋大梦了!”李元轨冷笑,“走夜路而已,这点苦头都受不住?今晚准保没事,我知道桑赛那猴崽子会什么时候动手,也知道他打算怎么干、往哪里跑!”

附注:1、描述的“成纪故城”,亦有实物原型,即甘肃省今瓜州县境内的“锁阳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作者鹿与友人实地探访过,照片图1大致能看出内城古城墙的规模范围,以及城内的部分院落建筑基地。图2图3都是保存较完好的城门和瓮城部分,夯土痕迹清晰,这么厚重高大的残墙,下面搭建筑还是比较能挡风保暖的嗯。

这座城,在唐代是西北那个“瓜州”的县治所在。因为离得近,敦煌文献里也经常提及。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的壁画,保存良好画风精美价值极高,目前最早的有孙大圣的玄奘西游故事壁画就在这里。历史上的玄奘取经,还真的经过这座古城,在此说法一个月左右,不过那是贞观元年的事。贞观九年,玄奘应该已经到了印度,在那烂陀寺修行精进中。

2、本章地方官吏说“全靠前几年积储的义仓粮食周济”,“义仓”是贞观经济史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设置,立于贞观二年。当时朝廷考虑,水旱凶灾造成农业收成不稳定,大乱之后户口凋残,百姓家里大多也没有储蓄渡灾。所以由朝廷出面,在各地设立管理仓库,半强制要求田主们每年每亩地向仓库交纳二升粮食(并不多)。这个“义仓”存粮专门用于凶年赈济当地饥馑,一开始管理得还比较严格,《旧唐书食货志下》:自是天下州县,始置义仓,每有饥馑,则开仓赈给。以至高宗、则天,数十年间,义仓不许杂用。其后公私窘迫,渐贷义仓支用。自中宗神龙之后,天下义仓费用向尽。

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下)第二十四章龙马鎏金壶(下)第二十一章长空之恋(下)第三章三味真火炼灵药(上)第三十四章吐谷浑遗孤的挣扎(下)第四章慕容氏混血王子第二章人间不如意事(上)第九章眼睛深似湘江水第二十九章玄武门(下)第二十五章李元轨束手(下)第二十章往生寺第一章附注:第一章李元轨求婚第十七章附注:第二十章忽梦少年事(下)第二十三章宫斗法式(下)第十一章赵王妃第十章附注:第六章李元轨殉葬(下)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上)第七章一娘是我杀的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乱斗(上)第二章人间不如意事(上)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三十章唐国公家庙(下)第十六章永安宫词(下)第十二章李元轨典身借贷(上)第二十九章血玉韘的主人(下)第十三章锄下水与井中金第三章三味真火炼灵药(下)第二十章附注:第十四章血玉韘的来历(上)第二十六章平阳昭公主(上)第三十三章王子们又要造反(下)第二十一章宫人斜第十章前保母与肥猎豹(上)第二十四章龙马鎏金壶(下)第九章咸阳渡西市(下)第三十一章太上皇山陵崩(下)第三章公主和亲与王孙寻亲第二十八章杨家有女(下)第十六章尘埃不见咸阳桥(下)第三十九章列女传屏风美人(上)第二十二章桃花林里一白猿(下)第三章李元轨的出路(下)第十六章一只叫“阿豚”的猛兽第五章附注:第十五章魏叔玢勒索借贷(下)第二十四章皇太子和太子妃第六章叔侄图穷匕见(上)第二十一章赵氏孤儿第十二章李元轨典身借贷(上)第二十一章赵氏孤儿第十五章娜娜女神第二十一章附注:第四章翠云峰望楼(上)第二十六章平阳昭公主(下)第三十七章投生帝王家(下)第四十五章尾章(5)第二十四章皇太子和太子妃第四十四章尾章(4)第三十三章王子们又要造反(上)第三章公主和亲与王孙寻亲第十二章附注:第十三章尘世樊笼(下)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乱斗(下)第三十二章假父假母(上)第十八章天子之私(下)第十三章大唐第一美男子第三章公主和亲与王孙寻亲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乱斗(下)第十五章娜娜女神第二章人间不如意事(下)第六章找王子?找公主?第十七章半路杀出程咬金(下)第六章皇后亲赐缢索第二十五章尹德妃第二十四章龙马鎏金壶(下)第三十一章杨信之的身份(下)第四十章真凶(上)第二十二章桃花林里一白猿(上)第七章洗不掉的血污(上)第十章附注:第十章前保母与肥猎豹(上)第十二章附注:第二章紫虚观情事(上)第三十五章太子大乱斗(下)第十四章血玉韘的来历(上)第十六章永安宫词(上)第四章赵王妃成礼(下)第十九章君前讨价还价(上)第九章附注:第五章程咬金逼婚(下)第二十二章新入宫的魏妃(下)第二十七章万善尼寺(上)第十章十七长公主驸马(下)第二十六章冤家路窄(下)第二十四章龙马鎏金壶(上)第一章附注:第十二章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