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传国玺易手

“还请主公屏退左右!”

袁涣眯着眼睛,环视殿内一众人等,向袁术说道。

袁术皱了下眉,看着殿内诸人,思忖片刻,还是挥手言道:“诸君,若是无甚要事,先且退下吧!”

殿内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看着袁涣很是不爽。这算什么嘛~难道真以为汝袁曜卿是主公心腹,别人就不是了吗?

不过,袁术既然发话了,那诸人也可奈何,只好拱手言道:“吾等告退!”

待一众人离去,袁术这才大松了一口气,冲着袁涣说道:“曜卿,吾等缘何如此麻烦,演这么一出,蒙蔽诸君?”

“主公,昨日某已与周使商议过了。骤时粮草一至穰县城外,其便送上奉告,以显主公之天命!”

袁术心中顿时大喜,言道:“好好好,此事交由曜卿,术心中安矣。传国玺,哈哈哈~真没想到啊!”

“唉~高子明不愧是枭雄之辈,此等重物竟也毫不留恋。”

袁涣不由感叹一声,那可是传国玺啊!

“嘶~照这么说,当年那个传闻是真的喽,董仲颖还真是舍得呢!”

“董卓当年乃是为战局所迫,今日高诚则是为国情所迫,时也命也!”

袁涣这么一说,袁术心中更是喜上一层楼。好一个时也命也,传国玺有德者而居之,果非传言。

щщщ⊕ тt kán⊕ ¢ ○

那董卓和高诚,因缘而得传国玺,却无德而弃之。日后,这传国玺便是自己的了啊!

嗯,看来要多修德政了!

或许,称帝如何?

袁术眯着眼睛,想起当年传遍洛阳的谶语。

代汉者,当涂高!

当今天下,唯自己与高诚,应此谶语。而且高诚先得传国玺,然后又是自己得到传国玺,天命也。

高诚失了传国玺,这谶语自然是不再应之,剩下的就只剩下自己了啊!

天命在我啊!

在一切的谋划之下,次日周国使臣,便与袁绍交换盟书,盖印互之。随后,五十万石粮食从汝南郡出发,直接发向穰县。

穰县城外的傅燮等大军,在三日后便收到了第一批次的十万石粮食。直到手握三十万石粮食后,傅燮才派遣千余精骑,护送传国玺前往汝南平舆。

而收到粮食的傅燮等人,立即退兵三舍,同时派遣民夫将粮草送往长安。

一日后,一千精骑抵达平舆。

次日,袁术召集帐下诸君,再会殿内。

周国使臣,持一卷锦帛,正身畅言:“值此危难之机,周国百姓,深受天灾之祸,处若水火。今幸得左将军术,心怀仁义,德施四海,援以周国万千百姓,诚心甚感之,再三拜谢!”

言毕,周使躬身行大礼,大言:“左将军威武盖世,仁厚爱民,外臣替关中百万口众,拜谢将军!”

“外使请起,天下百姓,皆为吾子,术念关中百姓之苦楚,自当施以援手,乃本份之责!”

“报~”

袁术刚说完一句话,便听闻殿外传来一声高呼,心中顿时激动起来。

只见一侍臣飞奔而来,手中端持一物,覆之锦绸。

“启禀将军,今日辰时,城外渔户,于澺水得檀盒,内敛光芒,甚是珍奇,特献于将军!”

侍臣说完,袁术当即嗯哼一声,问道:“何物也?”

“请将军一观!”

说完,取下锦绸,一方玺印正卧于上。

袁术当即面色大喜,探手托之,细细观察。而后望向侧下袁涣:“曜卿,此乃何物哉?”

袁涣上前,再三观之,又察其印字,言道:“恭贺将军,此乃传国玺也!”

袁术表情一懵,摇头言道:“此乃国之重器,怎流落至此也?”

一听是传国玺,殿内诸君都是面露诧异,不敢置信。现在他们也看明白这一出了,感情昨日周使所言宝物,竟是传国玺?

“正是如此,莫非此玺乃仿之。不若,请诸君察之,以免有误。”

“当得如此。”

于是,众人一一亲眼目睹传国玉玺,国之重器。

“如何?”

“吾等恭贺将军!”

殿内诸君齐声应道,大家都是第一次见传国玺啊。您说是真的,那便是真的。况且,周王应该也不会拿一个假玩意,来糊弄主公。

传国玺当然是真的,昨夜袁涣可是观阅再三,岂能有假。

“唉~如今天子尚在,传国玺却流落于外。只可惜,途路逆贼所绝,术不能归重器于朝,惜哉!”

“主公乃国朝重将,沿途受阻,当妥善保管传国玺。待他日,为天子扫平天下,再归不迟!”

“传国玺,德者方可居之。术德行不足,岂能藏于私室?”

“非也,将军威布四海,仁义广传中原,更兼德才俱备,为国朝之重。存传国玺,乃是为国朝所虑,免国贼所窃,非将军不可!”

就这样,袁术每谦虚一次,殿下立马有人奉承一句。三推三就下来,传国玺还是归入袁术私室。

周使就这样看着属于王上的传国玺,亲自被袁术纳入囊中,心中滋味驳杂。

“王上,真明主也!”

心中暗叹一声,周使随着诸人散去,也回到驿馆。

同时,袁术得到传国玺的消息,也四处传扬。

刘表得到消息的时候,大惊失色,当即便命人传讯黄祖,退兵回防襄阳。

传国玺一直在高诚手中,可现在突然出现在袁术手里。这其中,容不得刘表不多想。

而伴随着周使的消息,张任亦是率领精骑,与徐荣告别后,退兵自京畿回到函谷关。

傅燮、李堪大军则是退回武关,严颜第一军也在与牛辅一通犟气后,率兵退回函谷。

徐州陶谦得知此消息,没有任何表态,现在的他正全面抵挡曹操的进攻。

曹操没有任何举动,依旧默默的进攻着徐州大地,劫掠着能看到的每一粒粮食。

董卓咂吧了下嘴,有点难为情的看着李儒。可李儒也没办法啊,早就说过了,别把高子明逼得太急了。现在好了,府库内高达二三百万石的粮食,却换不回传国玺了。

丁原则是气呼呼的乱砸一气,这传国玺果然在高子明手里。哼,当初几次着天使去取,一个个给孤推卸,可恨!

刘虞,派人送去一份制诏,加封袁术为卫将军,陈侯。另外,这道路通畅,传国玺还是交由天子好。

袁绍嘛,少不得暗骂一通袁术,顺便还埋怨了一句高子明。

拿八十万石粮食换传国玺?

卧槽,吾袁本初出一百万石啊啊啊!

第477章 联姻第59章 焚营杀贼第676章 逐利第568章 一朝丰腴,一朝困苦第826章 张郃、高览第928章 久违的杜伯侯第64章 试探攻城第869章 军议(上)第731章 儒林第232章 煮酒论天下第499章 失五阮关第574章 国灭国起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101章 低配版具装甲骑第903章 破势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588章 结外第277章 望风而降第592章 应对第94章 何苗第545章 盐利第580章 谋划第852章 天子行营第806章 回师第877章 无题第912章 破势(终)第2章 终有离别第438章 烽烟四起第289章 国士第464章 长大了自然会认字了第869章 军议(上)第423章 韩怋、赵承第31章 危局第551章 临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178章 美阳之战(18)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515章 郭全父子第574章 国灭国起第904章 破势第116章 夜袭第117章 羌骑踏阵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738章 落子第764章 朝会 废佃除旧第485章 离间计第73章 败彭脱于西华第846章 劝言第608章 庙算第528章 献计第303章 两难第740章 聚私成军第523章 复汉庭第107章 勾搭第65章 蚁附第226章 孰轻孰重第206章 廖化第208章 无题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794章 冬季攻势(20)第74章 分兵南下第103章 围城第149章 明斗第630章 漫漫长夜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49章 论兵第633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92章 对峙第501章 晋王死讯第680章 江州第818章 宗员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588章 结外第272章 意欲何为?第802章 冬季攻势(28)第866章 乡里第758章 议兵第136章 惑敌第575章 汉中王玺第238章 平襄第36章 程包谏招安第443章 逃荒第655章 局第248章 天劫第47章 婚后四礼第395章 军民九例第124章 去职、削食邑第608章 庙算第104章 削发代首示众第45章 天下纷扰第929章 严、律、密、令第316章 虢亭会战(2)第798章 冬季攻势(24)第54章 百里无人烟第609章 甘泉宫第280章 并州牧丁原第270章 偃师易帜第192章 对峙第191章 独掌军权第750章 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