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犍为之战(31)

峨嵋秀丽,居益州之首。

邛崃大山南端余脉,形成了这座名传后世的风景胜地。

此时的峨嵋地区,人烟稀少,除却东面山麓下,数百户人家居住外,谓是深山老林亦不为过。然其秀色,早已名传,尤其是益州本地,多神鬼之信徒。觅此神山,自是往向而来。

山麓间,也立起了一座道观。

这所谓的道观,自是与后世道观所相斐然。

金碧辉煌,耀目四方。

是为峨眉一名处,山中百姓,多畏其名,皆奉之如仙。

仙长道名为什,无人得知,只晓得其道术高明,妙法渊深,左近益中士族,皆趋之若鹜。

当任岐来到峨嵋山脚下时,帐下诸官吏早已安排十几万,于山中四处立下村落。又引领百姓开垦荒地,引水修渠。又以壮勇,南巡北察,堪觅良地,以筑坚城。

诺大的峨嵋山,自是不缺少可以垦荒的土地。尤其是东面,方圆数十里,广为原野。砍伐树木,烧林覆田,不消两岁,必有良田万顷。

两岁时间很长,幸运的是义军并非没有准备。

囤积在南安城内的粮秣,多数运送到山中储藏,再加上依山傍水,勉强还能支撑半年。再往后,就只能期望大周并没有放弃他们,使得他们能够从荆州或者汉中,获取一定的粮食。

任岐在下船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了这座道观,见到了居于此间的仙长。

葛玄!

江淮术士,一心向道,喜好游览名山。

峨嵋,作为蜀中名山,葛玄亦是趁机游历至此。再加上天师道张鲁,亦对这位后进之辈,多有欣赞,资以财富,结以诸士族,成此仙观。

潜居峨嵋数年,葛玄亦是深深体会到这座益州名山的风采,流连忘返。

“仙长,任府君到了!”

一名道童,素衣麻布,来到正在打坐的葛玄身前,执礼言道。

葛玄深吐一息,这才缓缓张开眉目,嘴角微起,笑言道:“好,玄当自出庭见吾好友。汝且先去烧些山茶,再采些果子。”

“谨遵仙长嘱咐!”

小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折身而退。

葛玄一跃而起,宛若轻羽浮风,闲庭漫步拐入偏室。

不一会,再出现时,身上麻衣换成锦袍,松散的束发,也齐整扎住。又于腰间,挂上佩剑,宛如蜀中名士一般。

出了坐室,来到院中,凉亭之间,正有一人端坐静候。

“子峻兄,好久不见!”

葛玄相距甚远,便拱手虚向,喜意连连。

闻声,任岐亦是起身回首望去,见是葛玄已出,匆忙走出凉亭。

“孝先贤弟!”

任岐阔步至葛玄身前,抬手把住葛玄手腕,慰慰而言:“昔日与贤弟一别,岐自孤意,今终食苦果矣!”

“子峻兄,可曾悔之?”

葛玄心知任岐不过是心有忧愁,心中郁气难解,于是问道。

这一问,任岐倒是愣了下,沉索良久,才徐徐说来:“并无悔意。虽一如贤弟所言,战事不利。然,为李君等诸贤士,巴蜀之万民而奔波奋之,岐纵身死无悔!”

葛玄侧目相望,颇是有些不理解任岐。被刘焉所害的李权等十余益州名士,与任岐并无过好的交情,委实不止于此。

最先知晓二人举事的,莫过于己。那还是在三年前,益州士族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威胁。但是李权的身死,却让不少人义愤填膺。

可贾龙与任岐并非没有选择,比如向赵韪一般,顺服刘璋,未尝不可。

君不见今时今日,益州士族再度执掌大权,东州士人多为逃散。

又何必冒着三族夷灭之危,铤而走险?

“贤兄,吾等且安坐细谈!”

葛玄心中虽有疑惑,但事已至此,任岐等人也败退峨嵋,多言无益。于是,请其回入亭间,端坐详叙。

二人落座,只有清茶两盏,熏香一柱。

“兄长,玄观百姓,皆至峨嵋。不知日后有何打算,毕竟十几万生民,粮草不济,仅靠峨嵋,难以支撑啊!”

葛玄将话题引到迁徙百姓上面,任岐面色转而凝重,无奈的叹了一声,言道:“兄亦无法,杨洪在蜀中聚义兵十余万,反为蜀兵趁机一战破之。武阳坚城,也是士气日渐低落,坚持不下。好在,过江之际,送来了四十余万石粮秣,撑到年末不成问题。”

葛玄眉头一紧,撑到年末?

那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刚刚进入八月份,距离明岁秋收尚有一十三月呢。这么长的时间,区区四十万石粮草,怎么都不足够。

再看向任岐,果见其面色有异,似乎欲言不发。

“贤兄,十几万百姓,为重中之重,但有用的到玄者,大可言来!”

任岐回首端望,感概言道:“贤弟甚至吾心,过江以来,岐日夜操劳粮秣之事。然不论入山狩猎,下江捕捉,皆不足需。而今,犍为四周,敌军云集,凡辈不能轻易出之。闻贤弟与汉中王、荆州牧皆交情不浅~”

“兄长放心,举足之事,玄必尽心竭力。”

任岐话音一落,葛玄就明白其意。以犍为义军的能力,想要突破蜀军重围,抢夺粮食根本没那个实力。剩下的唯一一条路,就是求援了。

去汉中,必是请周军南下,以缓解压力。去荆州,即是为打开粮道。

“贤兄,自荆州发粮,一走水路,一走牂牁。水路有鱼复、江州扼守,荆州水军实力虽盛,未必能进。只能走陆路牂牁郡,牂牁朱氏,玄有交结,其是否放行,犹未可知。”

葛玄略带担心的说道,毕竟现在围攻犍为的也有牂牁朱氏兵马。且南中以雍氏为大,朱氏敢冒此不韪,必然索以厚利。

这一点任岐倒是不担心,面色一缓,言道:“无妨,贤弟尽力即可。且牂牁朱氏,久居雍氏之下。贤弟可于其,只要朱氏暗中相助,待他日周王平定蜀地,必以其氏居南中之首。”

许下大话,还不简单。

任岐不知道周王会如何处理牂牁朱氏,但想来最多就是迁居长安,弱南中大族。可南中地势复杂,蛮夷众多,若无厚望者居之,必无法抚诸部民心,安南中之局面。

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他大族,代替雍氏的位置,来稳定南中局面。日后,民心一定,再迁豪族入中原,方为上策。

而朱氏,挡不住这般诱惑。因为,谁都看的明白,只要大周全力以赴,蜀中根本挡不住。

第794章 冬季攻势(20)第613章 大战前夕第386章 鞠义第772章 天子气第107章 勾搭第719章 犍为之战(28)第389章 界桥之战(下)第705章 犍为之战(14)第566章 大军入城第459章 休养生息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378章 军民一心第506章 易水之战(2)第838章 溃第244章 使者为谋第139章 朱儁请辞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44章 佳人第639章 坐视天下第817章 借道第735章 漩涡第228章 君入瓮矣第619章 襄阳第403章 丁原丁建阳第488章 无题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345章 纸第109章 杨府聚众第910章 破势(9)第68章 愤!第724章 犍为之战(32)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627章 具装甲骑神威第907章 破势(6)第917章 粮站第827章 大戟士第15章 杀俘第921章 成都交锋第437章 奇袭西鄂第714章 犍为之战(23)第778章 冬季攻势(4)第417章 春耕第209章 国事第775章 冬季攻势(1)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707章 犍为之战(16)第329章 虢亭会战(15)第526章 破城第552章 进第580章 谋划第344章 甲乙种军第508章 易水之战(4)第274章 大业第234章 回归冀城第470章 无题第643章 休整第676章 逐利第6章 大权旁落第706章 犍为之战(15)第394章 仁义之师第614章 下阳城第423章 韩怋、赵承第936章 乱战第687章 临阵倒戈第40章 京观第335章 席卷第697章 犍为之战(6)第322章 虢亭会战(8)第319章 虢亭会战(5)第520章 封驳之制第467章 李义第28章 碧玉年华第712章 犍为之战(21)第902章 破势第557章 势气第881章 长安行第870章 军议(中)第176章 美阳之战(16)第197章 疲兵第370章 合纵连横(3)臆想第668章 失利第35章 惨淡之状第9章 远赴荆楚第187章 局势突变第346章 布置第246章 战况第381章 撤退第698章 犍为之战(7)第214章 军政民务第328章 虢亭会战(14)第747章 事势时转第602章 重订盟约第371章 合纵连横(4)第904章 破势第20章 汉中战事第719章 犍为之战(28)第553章 平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889章 决议第732章 金榜题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