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犍为之战(32)

离开道观,任岐回到山下。

一座军营拔地而起,数不尽的百姓正在忙碌着,往来不休。

左右,十几个村落已经形成,简单的一道木栅栏,围起数百步的村庄。庄外,一条深壕,蜿蜒而过。

其内,两座高高耸起的哨塔,伫立在村落出口。两名半大小子,正谨慎的盯着四周。村口,一名名壮妇、老丈扛着农具,朝着外面的田埂而去。

在东面一片山林中,一队队的丁壮砍伐着树木,削去粗枝碎叶,辗转下山。伴随着森林的成片减少,储备在山外平原的树木愈来愈多,直至堆积如山。

半月过后,光秃秃的山丘上,留下一根根及腰的树桩。而在树桩之中,一条专门留下的道路,直通山下。

道路的起点,是一座军营。

军营不大,方圆二百步,三里之余。营内驻扎着五百手持长矛的士兵,扼守着周围数里内的最高处。站在哨塔之上,放目远眺,低矮的山谷间,尽在眼中。

不只是此地,延绵十余里的这片谷地,所有的树木几乎被砍伐的一干二净。甚至最前沿的一处营地,站在哨塔上,都能望到曲折直下的长江以及北面的青衣江。

在山谷的南边,一处平坦地区,数万百姓正在构筑着一座城池。

城池还未显现出其应有的面貌,只有东西两面,正依靠山势,立起两道一人高的栅栏。

栅栏根处,钉入土石之间,或是以巨石压住,牢固非常。而在栅栏之后,数十处搭建的木质平台,如同津边码头,伸至两道栅栏中央。

“都起来干活了!”

一声高呼,激起千层浪。

平静的栅栏之后,顿时无数人从地上一跃而起,奔走往来,准备继续下午的筑城工作。

百余名甲士,在人群之中,不断的嚎嗓着,给这些巴蜀百姓安排工作。安排完了,还少不了一顿埋怨。

这要是放在大周,哪需要他们吼个不停,嗓子都快冒烟了。

不过,没办法,上面当官的要在一月之内,筑起四周城墙,他们当兵的只能使出吃奶的劲了。

很快,一人挑着扁担,将两筐土石放到桥架下,将落下钩锁,挂在竹筐两侧。冲着上面摆了下手,而后返回身后正在拌着土石的人群之中。

桥架上,四名壮汉,两人负责一张绞盘,迅速的把两筐土石提了上来。而后,早已准备就绪的汉子,拖着两筐土石扔到下面栅栏之中。

栅栏内,足足有四五百人,两人成组,倚着夯木,安静的候着。

竹筐一被扔下,就有人倒出其中半湿半干的土石混杂物,还有些碎丁的白石以及江中细沙。

延绵近两里的栅栏间,皆是在如此工作,数之不尽的竹筐倒下,土石逐渐堆积。不到两个时辰,便有半人高左右。

接着,土石停止这一段的运送,栅栏内的汉子开始一点点的夯实这土沙石的混合物。上面桥架,一捆捆的竹篾带了上来,悉数送到下方。

其余的架桥,还在继续工作,充实着栅栏之中的沙土。

约莫至傍晚,天色欲暗之际。

四丈宽的墙基已已经有了四五寸高,一名名汉子正坐在平坦些的基础上,吃着干粮,喝着温热的茶水。

几名军吏,骤然出现在眼前,周围的丁壮立马起身,让开地方。

“老胡,来试试如何!”

身着铁甲的马超,冲着身旁年岁比自己大上不知多少的汉子唤了一声。

那屯将二话不说,拔出腰间佩剑,拱手吼道:“军候,多大力?”

“八成力就行,没掺蛋清,肯定比不上咱关中。”

“好嘞!”

屯将双手倒握剑柄,剑尖直指脚下的墙基,抬至胸间,猛吸一口。

“嚯!”

“嗤!”

剑尖刺破夯平的土层,入内八寸,便再下不去。

马超瞥了一眼,沉吟一声点了下头,勉强说道:“还行。”

考虑到只是防御蜀兵,再加上地形限制,条件如此,能有这般也算不错。

“军候,这以后筑起来,倒能抗住冲车。可若是由有投石车,撑不了多少下啊!”

屯将嘟囔一声,有些不甚满意。

马超摇了下头,别说投石车了,说不定冲车撞下几下都能掏出个大坑来。不过也无所谓,这里防御的是山林方向,蜀兵想要用冲车撞城,那也得把冲车拉上来啊!

“行了,这就不错了。一会吾等去东墙看看,那里可马虎不得。”

“诺!”

听到马超将去东墙,军吏中负责北墙的队率明显大松了一口气。

这质量放到关中、凉州,铁定不过关,负责监造的军吏不呗砍脑袋都算好的了。

拐到东墙。

马超跳进基坑之中,十几步宽的基坑,竖满了一根根二三丈高被劈开的竹竿。成排成列,一步一根。

跨过刚钉上的横杆,约有尺高,倒也不耽误通行,头顶上的横竖杆,都暂时没有用木铆钉钉上。

脚下夯实的城基,踩着就有一种实在感。

“来,试试,十成力。”

马超一发话,屯将抬剑蓄力,猛地戳下,径入三寸。

“三寸,刚刚过!”

“不用汝说,本军候看的到。干的不错,让后面弄些酒水,赏赐给东城的汉子们。”

“诺!”

看到东城墙基的夯筑合格,马超心头也有些喜色,毫不吝啬的赐下酒水。

没一会,后面拉来足足两缸酒水。

“二三子,吾等干的卖劲,将军特意赏下的,尽情喝!”

似乎是民夫的头头,招呼了两声后,闻声围来的壮丁们立即欢呼了几声。

而后,酒水散下。

事隔三日,南北两道城墙已经初露狰狞。一根根五六寸粗的树木,斜撑着一块木板,正顶住城墙。尾端处悉数用巨石卡住,一动不动。

内外皆是如此,足有千余根。将包在城墙外面的木板,结结实实的固定住。而其内,壮丁们正在夯筑着东汉的三合土。

这筑城之法,并非高诚这位来自后世之人的杰作,而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杰作。

黏土、白石、沙子。

而在此之前,用的蜃灰,并非白灰。在此之后,用的糯米浆加羊桃藤汁,而非水。

高诚提供的唯一帮助就是,改进建造工序以及对于人力的安排分配。也就是分工,因为筑城所需要的三合土量非常大,峨嵋山城拌制三合土的工作就是三班倒。

位于城池后方的拌制工人多达数千人,源源不断的为前方工地提供主要材料,这才能够保证四段城墙的同时进工。

高诚也不是没有想过用糯米浆和蛋清,但整个周国只有正在完善内部防御设施的潼关是如此。余者,皆依旧制。

没办法,需要的糯米和蛋类量太大了。

仅是一座潼关,就耗费了不下十万石的糯米,还有数之不尽的蛋类。

大周也经不起如此大规模的消耗!

第143章 出城第870章 军议(中)第927章 深夜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510章 易水之战(6)第711章 犍为之战(20)第397章 韩遂所择第637章 河西第339章 损失惨重第716章 犍为之战(25)第386章 鞠义第627章 具装甲骑神威第312章 失心第915章 定略(下)第559章 予军第632章 战事酣酣第391章 救灾第295章 关东群雄第281章 请才第879章 二事第540章 弥留之际第828章 进军第17章 拜将授爵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456章 蓟县内外第369章 合纵连横(2)第678章 诸路伐蜀第402章 至离石第606章 骁骑校尉第854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566章 大军入城第194章 阵前赠酒第561章 设伏第492章 诸变第131章 清剿第382章 骊山第11章 杀人第220章 生恨第63章 攻城军械第880章 驻军弘农第673章 氐兵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94章 何苗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708章 犍为之战(16)第217章 甜秫杆第621章 诸蔡第610章 斩将第596章 新城第28章 碧玉年华第135章 朱儁丧母第643章 休整第539章 承嗣第147章,羌骑走三辅第326章 虢亭会战(12)第119章 青石岸之战(下)第174章 美阳之战(14)第745章 军威赫赫第807章 伐蜀之议第274章 大业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210章 回归冀城第798章 冬季攻势(24)第160章 周慎兵败(下)第322章 虢亭会战(8)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161章 美阳会战(1)第410章 长治久安第900章 赵国内权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347章 上林苑第912章 破势(终)第361章 被打惨了第686章 汉夷自治第557章 势气第289章 国士第885章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第603章 两军交错第587章 青州第172章 美阳之战(12)第350章 三官通宝第928章 久违的杜伯侯第445章 战火倾九州第278章 定关中第689章 天变第852章 天子行营第573章 洛阳!第417章 春耕第364章 钱币第162章 美阳之战(2)第784章 冬季攻势(10)第149章 明斗第59章 焚营杀贼第503章 赵大大的第一次独自作战(中)第28章 碧玉年华第848章 究竟谁在第五层?第476章 订盟第152章 两军对垒第737章 废佃户除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