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君心似虎

宇文述和段文振都退下去了,房间里只剩下杨广和杨雄两人,杨广背着手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黑沉沉的夜,杨雄不敢吭声,房间里十分寂静。

也不知过了多久,杨广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有点嘶哑,?“朕只恨可以相信的人太少。”

杨雄不知道圣上为何感叹,还是不敢吭声,杨广轻轻叹了一口气,为了高丽战役,他殚尽竭虑,数月的操劳终于使他显得有点筋疲力尽了,他坐回了龙位,疲惫地闭上眼睛。

过了良久,杨广又徐徐道:“甘州总管屈突通、凉州总管樊子盖、丰州总管杨元庆、代州总管冯孝慈、幽州总管元弘嗣,这五大边镇总管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了二十万,都是精兵强将,可中原腹地的军队已经所剩无几,边重而腹空,国之大忌,朕很担忧啊!”

杨雄心中有点受宠若惊,圣上能对他说这些心里话,就足见对他的信任,他也隐隐感到,圣上召他来,极可能和这件事有关,他小心翼翼道:“陛下,臣觉得他们都是大隋栋梁之臣,不会有不臣之心。”

“不是这个问题。”

杨广又叹息一声,“若他们胆敢有不臣之心,朕早就把他们杀了,他们这五人,每个人在其位皆呆了五年以上,都有了根基,假如他们的部将欲图富贵,拥戴他们谋逆,朕就担心他们身不由己。”

杨雄之所以在皇族中能一直受宠,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就是他摸透了杨广的心,杨广表面宽容,实则猜忌心极重,尤其对皇族猜忌尤甚,他最终信任的皇族,也只有自己和兄弟杨达。

杨雄心里很清楚,杨广看似犹豫,其实已经做出了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沉默就是最好的态度。

杨广又道:“屈突通和樊子盖都是老将,资历深厚,樊子盖可为兵部尚书,段文振则调为幽州总管,屈突通为右骁卫大将军,兼长安留守,冯孝慈资历稍浅,朕准备任命他为清河郡太守,就是杨元庆,朕有点犹豫不决。”

杨雄已经明白杨广说得是三儿子杨师道,他更不敢多言。

杨广看了他一眼,缓缓问道:“如果朕让师道兼任丰州总管,观王认为他可能胜任?”

杨广的态度并不肯定,带着一丝试探的语气,显示出他内心的犹豫,虽然齐地的匪患并不严重,可以暂时不用元庆来剿匪,但宇文述的暗示却又让他生了忧虑,杨元庆在丰州呆得太长了,长得足以让他建立起对抗朝廷的威望。

以前他就有这个想法,但那时他对杨元庆颇为信任,但自从他决定征高丽后,他对杨元庆就有了猜忌之心,这种想法也就更加让他不安。

他已经决定把杨元庆调走,可如果调走他,又由谁来接任?杨广心里委实拿不定主意。

杨雄却吓了一跳,原来圣上竟然想让自己的儿子来接任丰州总管,如果是凉州总管或者甘州总管他都千愿万愿,可是丰州......

且不说杨元庆给他送了一笔厚礼,若夺杨元庆之位,使他面子上过不去,更重要是他儿子是文官,武力不足,而丰州又是突厥南侵的重点区域,一旦突厥南侵,他儿子挡不住,丢了丰州,免官是小,万一死在丰州,他可承受不起这个打击。

他很清楚自己儿子的状况,毕竟资历不足,让他为五原郡太守最为适合。

杨雄脑海里迅速闪动着应对之策,他知道不能明着拒绝,但他也不能答应。

“陛下的厚爱臣感激不尽,师道从小好文厌武,不像长兄文武双全,若让他带兵守丰州,臣担心他守不住丰州,尤其现在圣上要打高丽之战,中原兵力空虚,突厥人必虎视眈眈,这时候更需要能镇御突厥的大将戍边,杨元庆威震突厥,若把他调离丰州,臣担心丰州有失。”

虽然杨雄的话很有道理,但杨广却不是这样想,他微微冷笑一声道:“当初朕试探他,想把丰州分为数郡,他却以不便防御,汉朝旧制来搪塞朕,说到底他是不愿其他人来分享丰州,可丰州是他的吗?朕本来很信任他,可他却经不起试探,让朕怎么能放心他?”

“还有!”

杨广不准杨雄插嘴,又冷冷道:“他是杨素的孙子,就凭这个,朕就不会让他独镇一方。”

杨雄心中叹息,杨元庆任丰州总管已近六年了,圣上从来不说他是杨素的孙子,现在却又提起此事,说到底,还是杨元庆没有利用价值了,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千古不破的至理。

但杨雄还是想着要还杨元庆一个人情,他沉思片刻道:“陛下决定调走杨元庆,臣当然不敢反对,但从对付突厥来考虑,臣推荐一人为丰州总管,可同样能抵御住突厥人的威胁。”

“你想推荐何人?”

“臣推荐工部侍郎鱼俱罗接任丰州总管。”

“鱼俱罗?”

杨广笑了笑,“朕把他从调出来,现在又把他调回去,他能接受吗?”

“陛下,老臣和他关系颇好,他对老臣说过,他不习惯官场,很怀念从前的戍边生活,如果陛下再把他官职升一升,再调他回去,他必会感恩不尽。”

杨广也知道鱼俱罗在突厥中也有威名,确实是戍守丰州的最佳人选,可是他是杨元庆的师父,让他去似乎不太合适,杨广有点犹豫。

杨雄心里明白圣上的犹豫,又诚恳劝道:“陛下,所谓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鱼俱罗虽是杨元庆师傅,但他对陛下却是忠心耿耿,公私分明,陛下信任他且重用他,他心中只会感激陛下,绝对会忠心于大隋,忠心于陛下,而且让他去丰州,杨元庆也能顺利交权,不会生出事端。

杨雄的苦劝终于使杨广接受了,他点了点头,“好吧!朕同意由鱼俱罗出任丰州总管。”

杨雄又连忙道:“陛下,杨元庆为大隋戍边多年,也应善加安抚,以安其心。”

杨广笑了起来,“这个不用你担心,该怎么安置他,朕心里比你清楚。”

大业七年二月底,杨广发布了一系列的重大人事调动,几乎都是针对边疆掌军权重臣,将他们调离边镇且皆被重封,甘州总管屈突通加封为右骁卫大将军兼长安留守,凉州总管樊子盖为兵部尚书,幽州总管元弘嗣改封纳言,加太子少师,代州总管冯孝慈改任清河郡太守,封爵雁门县公。

而丰州总管杨元庆则出任御史大夫,加封柱国、太子少保,执节监察冀、兖、青三州。

丰州总管改由工部侍郎鱼俱罗担任,同时封鱼俱罗爵临河县公,加官银青光禄大夫。

.........

三月下旬,鱼俱罗终于回到了他梦萦魂绕的边疆,当年他被调离丰州时,喜不自胜,以后终于走上了青云官道,可一入京城深如海,他才知道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根本不是他这种人能适应,他出任工部侍郎五年多,基本上就闲了五年,现在又调他回丰州,还被升官加爵,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九原县郡衙内,由杨师道主持,杨元庆和鱼俱罗举行了交接仪式,将兵符、令箭和印绶正式移交给了鱼俱罗,杨元庆随即又在九原县著名的北雁酒肆里设宴款待鱼俱罗。

一间雅室内,杨元庆和鱼俱罗对坐饮酒,鱼俱罗见杨元庆始终有些闷闷不乐,他心中颇为歉疚,便对他道:“元庆,我们二人师徒一场,你有什么话都可以对我说,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照办。”

杨元庆苦心经营丰州多年,眼看大乱将起,他准备拥丰州自立,却没想到,杨广在这个时候对边疆重将进行大调整,打乱了他的计划,令他心中颇为恼火,但不幸中又有万幸,竟是师傅鱼俱罗来接任,这样他打下的班底和根基就能保住。

杨元庆也听说这是杨雄的推荐,看来这是他的十万亩蒲桃园发挥了作用,才在这个最关键时刻没有让自己功败垂成,使他暗暗庆幸。

“师傅,我手下将领跟随我一场,都是热血正直的好男儿,我只希望师傅能继续任用他们。”

这是杨元庆最关心之事,他的七名铁卫分别出任鹰扬郎将,掌管着丰州最精锐的一万骑兵,另外杨思恩出任丰州副总管,马绍出任大利城镇将、胖鱼出任乌海城镇将,还有长史杜如晦,司马张庭,这些都是他的心腹,也是他的根基,他不希望鱼俱罗破坏自己的根基。

鱼俱罗心里明白,他笑着点了点头,“你师傅我已是五十余岁的人了,还能再做几年?我其实只想在自己的喜欢的地方度过最后几年官宦生涯,你的东西我会替你保护好,你就放心去。”

杨元庆很了解自己的师傅,忠君爱国,在他面前不能说造反,更不能说自立,只能说师徒之情。

但还是有一些话他要明说,否则鱼俱罗以后知道了会很恼火,他沉吟一下便道:“去年十一月,圣上曾下令调丰州一万人赴辽东备战,但最后丰州只去了一千人,这件事师傅知道吗?”

鱼俱罗点点头,“这件事我知道,听说是因为西突厥大举东进,你们的军队已经到了马邑,又撤回了丰州,圣上最后也就取消了丰州的调兵,对吧!”

杨元庆苦笑了一下,“事情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是我的计谋。”

“计谋?”鱼俱罗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是计谋,因为我不想让丰州军去辽东送死。”

杨元庆叹息一声道:“师父可知道圣上发动高丽战役的真正用意吗?”

鱼俱罗犹豫一下道:“我听说一种传言,说圣上实际是想对付关陇贵族。”

杨元庆摇了摇头,“这不是传言,这是事实,是圣上亲口告诉我。”

鱼俱罗黯然,他知道杨元庆和圣上的关系,既然杨元庆这样说,那这个传言必然是真的,可是这个赌注也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事关大隋的生死存亡啊!

杨元庆又道:“这件事圣上不准我告诉任何人,我连岳祖父都没有说,但我却告诉了师傅,因为我希望师傅能明白,现在朝局异常混乱,大隋甚至会有崩溃的危险,留下丰州一块净土,让它成为大隋最后的擎天之柱。”

鱼俱罗默默点头,低低叹了口气,“你安心去吧!我完全明白了,假如真有那一天,我会把丰州还给你。”

.........

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41章 想走不易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32章 窦氏抉择第45章 兵压江陵第4章 启用暗线第43章 苛刻条件第38章 知微见着第25章 寸步不让第36章 太原之变第36章 斗智斗狠第4章 不露声色第54章 彭城兵变第19章 夜攻河内第4章 启用暗线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23章 独木难支第76章 隋唐大战(六)第27章 垄断漕运第24章 草原天鹅第30章 娶妻当慎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9章 齐府隐忧第2章 谁是凶手第13章 御房嘉奖第5章 初到幽州第88章 争锋相对第102章 血战沙场第80章 隋唐大战(十)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7章 路遇李渊第16章 解囊救窘第42章 是功是过第2章 齐郡召将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4章 酒楼告别第76章 裴府问策第22章 井陉遇警第13章 引导消费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30章 关中应对第61章 联盟分裂第25章 意外收获第33章 缘定三生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26章 一条记录第27章 会宁换帅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06章 雪夜踏关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34章 裴矩之策第47章 意外溃营第24章 目光深远第120章 绝妙好计第92章 李靖初战第14章 府门遭遇第3章 情报暗战第35章 佳人同舟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4章 李渊之忧第31章 船中飞箭第35章 亡国之恨第28章 连环布套第8章 太原募兵第70章 北方消息第30章 宫中毒蛇第49章 干戈玉帛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7章 幽州之忧第8章 分配不公第2章 意外收获第10章 将帅交心第10章 一路追杀第56章 王妃烦恼第24章 各有所学第49章 敦煌风动第8章 违规卖酒第40章 孤胆英雄第16章 宇文告密第10章 谁是刺客?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23章 杨家祸根第34章 突破之口第42章 被迫求援第9章 贸易之利第61章 南阳事件第27章 垄断漕运第97章 伪汉毒计第16章 欲盖弥彰第36章 形势严峻第39章 巡视塞北第7章 金刚引狼第26章 初战王薄第44章 中秋异月第7章 大利望族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章 南华之会第53章 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