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枕戈以待

丰州的黄河并不宽阔,宽不到百丈,突厥军已经学会了汉人搭建浮桥的简易办法,先拉出一根钢索,牢牢固定在两岸,然后迅速沿着钢索拼接大型羊皮筏子,只用五十只羊皮筏子便拼出一座浮桥,再连续加宽成五排,将它们紧紧捆缚在一起,士兵迅速在上面铺设木板,便架设成了一座宽阔而平稳的大型浮桥。

不到两个时辰,突厥军便搭建成八座这样的大型浮桥和两座更为坚固的辎重渡桥,三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浩浩荡荡向大利城杀去。

始毕可汗咄吉骑马立在黄河南岸边一座高高的土丘前,土丘前还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的大字由于风沙侵蚀而变得有些模糊,但依旧勉强辨认得出来,上面有三个大字:‘警告碑’,旁边是突厥文,下面一行中字:‘犯大隋天威者,严惩不殆’,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记事,这就是十年前薛延陀入侵丰州后,丰州隋军立下的警告,后面高高的土丘,便是埋着数万人头的京观大丘。

十年前的薛延陀惨败一直是草原人心中的噩梦,大利城也是草原人心中一座不可触犯杀戮之城。

咄吉冷笑一声,他知道杨元庆就在大利城内,若不将大利城夷为平地,草原人就永远不得翻身,薛延陀人办不到的事情,就让突厥人来办。

咄吉当即兵分三路,命令兄弟阿史那咄苾率军七万攻打永丰城和河口城,打开突厥大军南下的通道,又命叔父阿史那昆吉率军三万横扫丰州,将丰州的农田、乡村、城池全部踏为平地,他自己则率二十万大军向十里外的大利城杀去。

突厥大军终于兵压大利城,杨元庆站在城头上,默默注视着远方黑压压的突厥大军向大利城缓缓开来,他不由想起十年前一幕,薛延陀十万大军也同样出现在城外的旷野里。

但薛延陀远远不能和突厥大军相比,远处突厥大军内军旗铺天盖地,鼓声震天,尘土飞扬,凭着经验,他迅速判断出,这至少是二十万大军,那么其余十万军队呢?

杨元庆明白了咄吉的策略,他并不愚蠢,没有把军队全部压在大利城上,而是分兵各进。

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军队,城墙上同样也站满了密密麻麻的隋军士兵,大利城也是隋军防御的重点,有三万隋军和一万民团,共四万大军,正如大利城是草原胡人的噩梦之城,大利城同样也是丰州乃至大隋的精神之城,只要大利城不倒,那么草原人就无法南下中原。

经过十几年的扩建和修葺,大利城的面积已经比从前扩大两倍,分为外城、中城、内城,中城和内城便是从前的半圆型城池,和十几年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而外城是后来修建,呈长方形,周长十余里,集中居住普通居民和各种集市,此时城内已是一座空城。

外城城墙高四丈,宽三丈,可同时容纳四辆马车在城头并行,都是用烧制的大城砖砌成,高大坚固,每隔六十步就有一座马墙,宽四丈,凸出墙体外三丈,因墙面外形像马面而得名,主要是为了与城墙互为配合,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

外城城墙直接抵在山壁上,和中城城墙并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空中木制吊桥和中城相连,即使外城失守,隋军也可以迅速通过吊桥退到中城继续防守。

大利城已经被打造成一座防御能力极强的巨型城堡,突厥军队想攻下它,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十万突厥大军在三里外驻扎下大营,一座座突厥穹帐在旷野里拔地而起,宽八里,向北延绵数里,密密麻麻的穹帐一顶挨着一顶,气势壮观。

“总管,敌营内有大型攻城器!”一名亲兵校尉指着突厥大营中一个个矗立的巨大物体低声喊道。

杨元庆点点头,他也看见了,那是巢车和云梯,还有牛皮斗蒙和攻城槌,很明显,这一次突厥是有备而来,不像上次攻打雁门,临时制做简易的攻城梯。

这时杨元庆还看见了排梯,这是一种大型攻城梯,类似云梯,但比云梯更宽,下面是一座一丈高的木台,上面是用十余根五六丈长巨木拼成的排梯,直接搭在城墙上,并装有抓城铁钩,军队便可以成群结队地沿着梯子冲上,阴山内有的是这种笔直高大的巨树,这也是逃入突厥的隋朝工匠教会了突厥人。

杨元庆的心情变成沉重起来,以大利城的坚固或许勉强能防御住这种攻城器,但永丰城和河口城就危险了,他不由低低骂了一声,“该死的汉奸!”

咄吉也在大营前注视着这座令草原人心惊胆颤的城池,看起来确实比中原的城池要高大坚固,城楼上飘扬着一面巨大的大隋赤旗,城墙上站着密集的隋军士兵,至少有一万五千人。

“你们说,杨元庆在不在这座城池之内?”咄吉用战刀一指远处的大利城问身后众将道。

一名万夫长躬身道:“卑职认为,以杨元庆身先士卒的性格,他应该在大利城。”

另一名万夫长也道:“他是主将,他若不在大利城会影响军队士气。”

咄吉笑了笑,“你们说得不错,他确实该在大利城内,这么坚固的城堡,他不躲在这里面,会在哪里?”

这时一名部落俟斤上前建议道:“可汗,攻打这座大利城恐怕会死伤惨重,我建议可以绕过这座城池不打,我们继续向南进发,去攻掠别的城镇,这样可以避免突厥军队过多死伤。”

俟斤是大部落酋长的称号,这名俟斤叫阿木台,是突厥第四大部落塔塔部的首领,他的意见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这次南下他们是来掠夺财物、抢夺女人,而不是来血战拼斗,损失人马,同时也是他们骨子里对杨元庆的一种惧怕,再加上大利城的种种传说,使他们攻打杨元庆没有了信心。

咄吉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你的意思是不是在提醒我,把大旗上的金狼头改成金羊头?”

阿木台的脸蓦地红了,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先不用和杨元庆血战,应该先去收获战利品,等最后满载而归时,再攻打大利城,顺便把杨元庆的人头带走。”

他的话刚说完,咄吉便抡起鞭子狠狠一鞭抽在他身上,怒斥道:“战都没有战,何来战利品?突厥人是狼,不是羊,看见强大的敌人我们是要冲上去咬死他,撕碎他,而不是夹着尾巴逃跑,我知道你害怕杨元庆,今天我就让你打第一战,你若不敢,就给我滚回草原做去,将塔塔部改名为羊部。”

后面的十几名万夫长都笑了起来,刺耳的嘲笑声使阿木台的脸胀成猪肝色,耻辱和激愤使他失去了理智,他大吼一声,“塔塔部不是羊,塔塔部是勇士的部落,从不畏惧敌人!”

“好!你们就表现出来让我看看。”

咄吉立刻回头令道:“塔塔部要攻第一战,给我击鼓喊杀!”

‘咚!咚!咚!’的巨鼓声震天敲响,突厥大营内的喊杀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是突厥人的催战方式,阿木台已经恢复了理智,他心中暗暗懊悔,但他已经下不了台了,这时候怯战会使他颜面丢尽,他只得一咬牙道:“塔塔部可以出战,但我们部落只有三万军队,攻城只能是送死,只让我们出战,这不公平!”

“我也会派三万军队与你一同出战!”

阿木台万般无奈,只得猛抽一鞭战马,向自己的部落奔去。

咄吉冷冷地看着他的背影,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这个阿木台也是前段时间反对自己的人之一,他早就想收拾塔塔部了。

........

突厥大营内的战鼓声使大利城上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杨元庆注视着突厥大营内的军队调动,在突厥大营的东南角,一支五六万人大军在迅速集结。

杨元庆也回头喝令:“击鼓备战!”

隋军的战鼓声也轰隆隆敲响了,一万隋军在城墙上迅速部署,一万民团军作为操械手,也进入了各自的位子。

这一次隋军的防御准备得非常充分,不像雁门城守军没有大型防御武器,只能靠人肉博命,大利城外城十几里的城墙上部署了二百四十架大型投石机,可以将数百斤的巨石抛出去四五百步远,这种两丈高的重型投石机至少需要一百五十人挽拉,但经过张雷改良后,将前拉的老式投石机改为后拉型,利用投石机上皮带弹力射出,并利用水井轱辘的原理,将拉拽发力变成双绞盘,这样,一架投石机只需要二十人便足够操纵。

张雷不仅是大隋第一弩匠,他同时也是一个军事机械奇才,不仅设计了绞盘式投石机,还设计了类似连弩的排弩,就是利用床弩,一次射出十支兵箭,威力强大,三百步外可洞穿盾牌,这种床弩只要两个人便可操作,也是用绞盘上弦,城头上有四百部这样的床弩,对付密集的攻城军队,杀伤力惊人。

此外还有石砲,这种石砲是配合投石机,是一种短距离重型发石机,优点是准确性高,号称巢车杀手,五十步内,可将巢车击碎。

在隋军激昂的鼓声中,一万隋军和一万民团操械手已经枕戈以待,杨元庆目光冷酷,他要用最残酷的杀戮使突厥人几代人都难忘这一战。

..........

【周一,老高现在历史推荐榜上排第三,大家投票保持住!】

第29章 情理之中第27章 各有心思第9章 绿茶疑踪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4章 府门遭遇第71章 血色之夜第3章 小妹何名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14章 新的兵器第37章 密室收获第19章 严厉警告第32章 谁有骨气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23章 辽城之殇第10章 将帅交心第5章 敦煌布棋第33章 官场暗斗第49章 唐军西撤第4章 启用暗线第33章 大军压境第28章 交换战俘第31章 果断杀伐第65章 北市买珠第22章 井陉遇警第33章 攻城前夕第86章 最后通牒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7章 大举东进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8章 旧情难动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9章 严厉警告第46章 落井下石第6章 发现端倪第48章 东线突破第24章 海寺之战第53章 暗通消息第49章 重甲破术第16章 危机前夜第26章 讨要说法第13章 胜利逃亡第53章 暗通消息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5章 卫南渔翁第37章 内卫情报第45章 不为我用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5章 分忧之臣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章 谁是凶手第1章 营州之变第27章 留条后路第26章 柴绍心机第70章 汉中内讧第30章 蛇打三寸第37章 一记反抽第5章 可汗金箭第18章 玄感野望第25章 抢人事件第16章 危机前夜第38章 上元灯会第124章 窦氏之忧第26章 严厉警告第2章 冤家路窄第31章 军机决策第28章 二次谈判第22章 井陉遇警第39章 泄露天机第23章 唐廷决策第14章 武周示弱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0章 兄弟和解第8章 斩断后路第31章 夜访云氏第41章 屈突中计第24章 各有所学第30章 宫中毒蛇第55章 江陵变天第60章 赵郡太守第4章 启用暗线第5章 出海远征第5章 公主请客第51章 将星陨落第17章 发现契苾第28章 杀人无形第58章 宫乱之根第13章 收复齐郡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3章 都市买礼第7章 兵压关内第5章 上兵伐谋第109章 兵临宫下第7章 贺若之怒第59章 心有不满第22章 南压李渊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7章 独孤家将第22章 公主夜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