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凌晨偷袭

丰州的战争已经进入到第十二天,十二天内,突厥大军一共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进攻,但四次进攻都惨遭失败,突厥军的死伤已经高达四万人,而大利城的守军死伤也超过六千人,战争逐渐进入白热化。

旷野里尸横遍地,到处是残肢断臂,鲜血染红了大利城外的土地,数以百架的巢车、云梯坍塌在旷野中,它们就像战死的勇士,绝望地看着大利城头上依旧在飘扬着的大隋赤旗。

突厥军的战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天还没有亮,大利城内外笼罩着浓浓的白雾,这是仲春季节常常会出现的天气,和秋天的风沙一样,都是丰州的特色,但雾不会长,天大亮后便会消散。

战争停止了一天,城上的八千守军垫着羊皮,盖着厚厚的毯子,蜷缩在墙边沉睡着,这时,一阵剧烈的震动使士兵们纷纷从梦中醒来,城头上的警钟也敲响了,‘当!当!当!’刺耳的钟声使所有的士兵都醒了过来,在城下休息的民团士兵也迅速冲上城头,进入到各自的战备位置。

牛乳般的大雾弥漫在城墙内外,数十步外便看不见任何东西,只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在响动,士兵们议论纷纷,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和警惕。

如果是敌军攻城,为何没有进攻的鼓声?他们和突厥人交战无数次,没有鼓声的进攻从来没有发生过。

在大雾中指挥塔上的旗帜失去了作用,只能靠传令,守城主将骑马杨思恩骑马飞奔而至。他大声喊道:“这是敌军偷袭,投石机发射!”

在命令声中。一架架投石机开始吱嘎嘎绞动了,长长的臂杆猛地弹起,将一块块巨石飞射出去,射进了茫茫的雾气中,瞬间,惨叫声从雾气中传来,真是有敌军来了。隋军士兵纷纷振奋起精神,拉弓放箭,一片片箭雨向城外射去,几乎在同一时候,铺天盖地的箭矢从大雾中飞出,数十隋军士兵措不及防。惨叫着被射倒。

在一阵呼啸声中。数百块巨石也从城下飞射而来,‘轰!’地砸在城头上,一块巨石击碎了城垛,将十几名隋军砸飞出去,另一块巨石击中了一座投石机,投石机轰然散架,巨大木头向隋军头顶上砸来。惨叫声不断响起。

弥漫的大雾使战局发生了逆转,一直处于不利状态下的攻城方开始占据上风,突厥军没有击鼓吹号,而是无声无息地发动了偷袭战。两百辆投石机投入了战场,突厥军的投石机要比隋军小,属于人力拉拽式发射,一架投石机需要上百人拉拽,射程可达两百五十步。在大雾的掩护下,它们已经抵达了两百步外。向大利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经过十几天的鏖战,突厥军也渐渐发现了隋军的一些防御漏洞。隋军的投石机射距大多在四百步左右,最短也是三百步,而石砲的距离最长不超过百步,那么在百步和三百步之间,就出现了一个空档,百步外还可以用弩箭来弥补,但在两百步到三百步之间是隋军打击力量最薄弱的环节。

在这个防御环节隋军是使用床弩,但床弩的破坏能力毕竟不能和投石机相比,而且突厥军使用了斗蒙防御,所谓斗蒙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型皮盾,外型像斗而得名,一只斗蒙高一丈两尺,宽达两丈,用巨木做支架,上面覆盖数十层熟牛皮,除了千斤巨石的冲击力能砸毁支架外,而床弩和石砲都无法洞穿它,这是十几名逃到突厥的马邑郡工匠的发明,对防御隋军的弩箭非常实用。

在大雾和斗蒙的保护下,隋军的床弩失去了威力,而突厥军的两百架投石机开始发威,一块块巨石沉重地砸在城墙上,使城砖破碎,墙面凹陷,守城隋军和民团士兵在巨石的冲击出现了大量死伤,城头不断有隋军的投石机被击中摧毁。

杨元庆已经出现在城头上观战,他目光严峻,眼中有了忧虑之色,这是进攻十几天,突厥军第一次动用了投石机攻城,而且利用大雾为掩护,不再使用人海战术,突厥军这种微妙的战术变化使杨元庆感到了一种无形压力,他很清楚,这种大雾天气至少还会持续半个月,这会使守城遭遇极大的困难。

杨元庆并不是担心大利城,他是担心其他几座城池,其他几座城池的防御能力都不如大利城,他们能否支持得住?

突厥人向来是攻城能力薄弱,但这次突厥军所表现出的强大攻城能力出乎杨元庆的意料,也完全颠覆了他的观念,在大业五年以前,突厥人攻城武器都十分粗陋,从当年薛延陀的攻城武器便可见一斑,但只有短短数年,突厥人制造能力便突飞猛进,这只能说明逃亡隋民给突厥人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也是每次中原大乱都会给游牧民族机会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中原防御能力降低,同时也使各种先进的技术传入草原,使草原人的力量变得强大。

杨元庆微微叹了口气,中原人所信奉的防御国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匈奴走了,来的鲜卑和柔然人,鲜卑人南下又来了突厥人,突厥去了,将来还有回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草原的霸主总是层出不穷,防御国策永远只会处于被动之中。

这时,一块巨石击中了东段城墙的一个凹陷处,沉重的撞击使城墙再也坚持不住,轰然崩塌,露出了一段宽十余丈,高一丈的坍塌面,守卫在此处的数十名隋军和三架床弩惨叫着摔下城,从城内倾泻出的大量泥土瞬间将他们掩埋。

与此同时,城头上的隋军大喊起来,大雾中出现了十座黑黝黝的庞然大物,突厥军的攻城槌出现了,这些高达两丈、长四丈的巨兽正缓缓向城墙开来。

攻城槌是用阴山内的千年巨木制成,槌头装上铸铁,用铁链安挂在巨大的支架上,上面装有顶棚以防御弓箭,下面有六个巨大的木轮,一般由百余头牛拉拽,在进入弓箭射程后,便改由千余人推动。

这种攻城槌一般是用于撞击城门,但大利城有高高的吊桥,城门后也用巨石封死,攻城没有意义,突厥军便改用撞击城墙,使城墙坍塌,便于后面的突厥大军冲上城头。

密集的巨石撞击使城砖已变得松垮,如果再用攻城槌撞击,城墙必然坍塌。

杨元庆目光严峻的注视着这十座巨大的攻城槌,他早安排下防御之策,就等待着那一刻的机会出现。

护城内已经干涸,突厥人在上面铺上了厚实的宽木板,使身躯庞大的攻城槌能够顺利通过护城河,城头上箭如雨下,千余突厥士兵用巨盾掩护,推动攻城槌继续前进,终于顶住了城墙,但护城河到城墙的宽度只有一丈五尺,这便使得攻城槌庞大的身躯横跨在护城河上。

杨思恩目光紧紧地盯着这十辆庞然大物,当它们都先后跨上护城河之时,他下达了命令,“点火!”

数百支火把扔进了干涸的护城河内,顷刻间,护城河大火熊熊燃烧起来,火势汹涌,火焰升腾,铺架在护城河上木板先后被烧断,四五辆攻城槌陷入护城河中,头朝上,竖陷在沟渠中,槌体脱落,滚落一旁,一座座攻城槌迅速被大火吞没了。

一万余突厥士兵死伤无数,在大火中嚎叫挣扎,最终被火魔吞噬,剩下数千人调头便跑,却忘记了防御,被隋军箭矢射倒了大片。

在腾空的火焰中,雾气渐渐消散,突厥人的两百架投石机也赶在大雾消散前退出了战场。

阳光驱散了雾气,火势慢慢消褪,突厥士兵烧焦的尸体和十座攻城槌的残骸陷在护城河中,袅袅冒着青烟,散发出刺鼻的臭味。

空旷原野再次出现在隋军面前,突厥军已退回大营,始毕可汗咄吉骑马立在大营前,远远地凝视大利城,尽管八天内他已损失了四万余人,攻城槌进攻也遭遇失利,但清晨出现的浓雾使他找到了进攻大利城的时机,他心中又开始在酝酿着下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疾速奔来,翻身下马上前禀报道:“启禀可汗!三王子已经攻下了永丰城。”

咄吉大喜,攻破永丰城,意味着他的丰州之战打开了缺口,他当即令道:“命咄苾大军继续南下,务必攻克河口城!”

咄吉心中又燃起了信心,只要攻下河口城,就打开了南下的通道,他便可以率军去攻打灵武郡,杨元庆守大利城就没有任何意义,他必然会弃城南下。

丰州的地形并不像草原那样一望无际的平坦,尤其是南部,几乎都是低缓的丘陵和大片森林,当然对于突厥骑兵来说没有半点问题,但对于大量的帐篷、羊皮筏、攻城器等辎重车辆却无法翻越,只能走丰州境内平坦的驰道。

大利城是南北驰道的起点,而永丰城便是扼守在北驰道上的一座重镇,九原城是扼守在南驰道上的大城,最后南北驰道的汇接点便是河口城,夺下河口城便可以直接渡南黄河,再向南便是一马平川,直接杀向灵武郡。

相对于九原城的坚固高大,永丰城就好攻得多,所以突厥军选择了走北驰道,进攻永丰城,现在永丰城被攻下,就只剩下一座河口城。

咄吉望着坚固的大利城,他心中开始犹豫起来,杨元庆知不知道永丰城已经失守?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只从南方飞来苍鹰上……

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44章 被迫抉择第32章 被迫西撤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5章 少年双猛第85章 隋唐大战(十五)第99章 意外收获第29章 回马一枪第18章 百战之功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11章 意外发现第85章 隋唐大战(十五)第93章 待君入瓮第54章 西域战略第41章 局面被动第8章 临战前夜第114章 关内空虚第17章 大举东进第54章 西域战略第22章 庶叔积善第18章 百战之功第21章 建德逼反第22章 帝王心术(下)第1章 返回太原第38章 知微见着第106章 雪夜踏关第41章 想走不易第40章 意外之礼第19章 阴山夜袭第45章 兵压江陵第31章 宿怨爆发第2章 冤家路窄第35章 孤家寡人第10章 李密抉择第38章 风雨欲来第20章 王妃请客第19章 心理之战第27章 夺取河阳第8章 临战前夜第51章 八百壮士第44章 公主阿蛮第49章 西陉关前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27章 关中之变第42章 局势混乱第30章 关中应对第18章 两肋插刀第17章 大举东进第25章 不速之客第3章 黑脸魏刀第23章 丰州东扩第89章 胡马烟尘第40章 痛苦抉择第10章 君廓献计第6章 王府夜话第66章 罗家有喜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5章 十猛之计第30章 太子杀招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23章 杨家祸根第92章 隋唐大战(二十二)第40章 权贵施压第47章 线娘进京第23章 都市卖豹第47章 意外溃营第3章 水势渐深(上)第4章 威逼利诱第16章 杨府争权(下)第36章 各有选择第89章 胡马烟尘第27章 京城家信第25章 反夺虎牢第3章 南华之会第21章 借口送礼第82章 隋唐大战(十二)第18章 投票表决第31章 宿怨爆发第117章 关内急变第30章 蛇蝎毒心第11章 兴风作浪第26章 宿将抉择第59章 暗度陈仓第22章 井陉遇警第75章 谋主之策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43章 河口反击第69章 一触即发第51章 范阳卢氏第5章 两个使者第29章 萧后召见第33章 官场暗斗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4章 各有所学第36章 走出迷惘第51章 玄霸之锤第29章 风过雁门第27章 金口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