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迎头痛击(上)

西客堂内,徐世积正背着手观赏墙上的字画,这些都是百年内裴氏子弟的作品,有上百幅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精品,其中裴政的几幅字画更是堪称绝品,看得徐世积啧啧称赞。

西客堂属于贵客房,一般人不能呆在这里,也是因为杨元庆的缘故,裴家才把徐世积领到这里来休息,徐世积也不知道杨元庆领他来裴家做什么,杨元庆来裴家是他的私事,应该和自己无关,这令徐世积心中十分困惑,但他又不好多问,只得耐心地等待。

这时,门外传来匆匆的脚步声,杨元庆如一阵风似地走了进来。

“我们立刻走!”

徐世积吓了一跳,“发生了什么事?”

“我刚刚得到亲兵的消息,李叔良的两万军队正在前往正平县的途中,我们前晚在稷山县和他们失之交臂。”

徐世积又惊又喜,他们这次南下就是来找李叔良的军队,派出了十几支斥候,一直没有消息,却没有想到来闻喜县一趟,便得到了消息。

“那我们快走。”

话刚说出口,徐世积便觉得有些不妥,杨元庆来裴府还不到一个时辰,就要离开吗?

“你看要不要裴府打一声招呼?”

“我给他说过了,有紧急军务,我这里无妨,倒是你.....”

杨元庆歉然道:“本想带来你好好看一看裴学,却来不及了,真的很抱歉。”

徐世积内心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原来杨元庆是想带自己来参观裴学,就因为自己路上说的那一席话,他放在心上了,徐世积不喜欢把自己的情绪外露,他克制住内心的感激,笑道:“下次吧!希望下次我再来时,裴府待我为贵客。不再需要总管陪同。”

杨元庆明白他的意思,便点了点头,认真地注视着他期待的目光,“一定会的!”

两人告辞了裴府,翻身上马,带着三百亲卫向城外疾奔而去,等他们走远,裴寂慢慢走到裴府门前。望着远去的队伍。他很清楚杨元庆去做什么,心中的胆怯使他最终不敢跨出裴府大门。

他心中的胆怯既有来自于杨元庆的威胁,但同时也有对李叔良军队战败的担忧。他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这时,他的随从首领跑了上来,“裴长史。我们回去吗?”

裴寂摇摇头,“主公交给我的事情还没有完成,暂不回去。”

他又取出一张纸条,递给随从首领,“你立刻派人去通知李元帅,就说杨元庆出现在闻喜县,他的军队很可能在附近,让李元帅千万不能大意。”

“卑职明白了,立刻就去!”

随从首领接过纸条。飞奔而去,裴寂轻轻叹口气,他已经尽力了,李叔良如果还战败,那就和他裴寂无关。

.......

战马奔腾,杀气凛冽,一万骑兵冲过了原野。冲入一条浅浅的小河,激起一片片水浪,杨元庆跃马上岸,赤鹰大旗在他身后飞扬,在稻田里忙碌的农民们眼中露出惊恐的神色。下午还悠闲走过的骑兵此时却变得杀气腾腾,不少人尖叫着向远方逃去。

战马在官道上疾速奔驰。卷起滚滚黄尘,只大半个时辰骑兵便冲出了闻喜县,向西北方向的正平县疾奔,如果一切顺利,那今晚就能抵达正平县,杨元庆必须要在李叔良军队抵达正平县之前截住他们,如果让敌军入驻县城,那他们这次机会就失去了。

现在他们还有希望,因为天快要黑了,如果不是战争时期,军队不会夜晚行军。

.......

正平县也就是绛郡郡治所在,是一座城墙高大坚固的城池,城墙周长三十里,人口二十余万,是河东南部仅次于河东县和上党县的第三大城,驻扎有唐军五千人。

李叔良的两万军此时正前往正平县的半路上,离正平县还有二十里。

他们是两天前从龙门渡过黄河,经过两天的行军,他们从河东郡进入绛郡,中午时从稷山县出发,前往正平县,他们要在正平县等裴寂回来后,再继续行军北上。

主帅李叔良今年约四十余岁,弓马娴熟,自幼熟读兵书,可谓文武双全,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他正在长平郡募兵,便直接在长平郡起兵响应,也因此被封为长平郡公。

李叔良虽然文武双全,但他的实战经验并不多,只参加过对毋端儿的平叛,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周密,任何有风险的事情他都不会去做,而且防御严密,各方面都考虑得极为周到,李渊正是看中他谨慎周密这一点,希望他能进太原主管防御,守住太原城。

天色已渐渐黑了,副将刘弘基奔上来道:“大帅,离正平县还有二十里,要不要一鼓作气行军?”

李叔良看了看地形,这一带地势开阔,南面两里外是汾水,而前方十余里外便是一条黑黝黝的山脉,他摇摇头,“夜间过山比较危险,还是就地扎营,天亮后再过去。”

刘弘基主要考虑正平县的条件好一点,一直在野外驻营,他有点厌烦了,他还想再劝,李叔良的态度却很坚决。

“既然到了河东,就要随时防御杨元庆的骑兵,你吃过薛举的大亏,应该懂得骑兵行军之快,前方是山峦,森林茂密,夜间过山是兵之大忌,我们应该万分小心才对,不要再说,传我的命令,就地驻营!”

杨元庆的丰州骑兵,刘弘基也考虑到了,但他觉得可能性不大,丰州军主要是攻打太原,或者是围城打援,即使部分军队南下,也不可能这么快,这里是绛郡,已经快到河东最南部了。

不过李叔良是主帅,既然主帅已经决定,刘弘基也不能再反对,他立刻传令道:“主帅有令,就地扎营!”

“主帅有令,就地扎营!”

....

一声声命令传了下去,士兵们开始就地驻营,搭起一顶顶帐篷,将十几万根长矛围着大营反插,又用大车围拢一圈,李叔良亲自率领亲兵检查防御,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如果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立营栅,只可惜营栅难以携带,他只好放弃。

“立十座哨塔,南方汾水也要立哨塔,防止敌人从水上过来。”

“粮库营必须在火箭射程之外!”

李叔良非常仔细,一连找出五六个漏洞,责令士兵整改,这次他率领的两万军队是唐军精锐,三千骑兵,一万七千步兵,所有士兵都装备明光铠甲,配制式长矛和横刀,每个士兵都有弓箭,还有一面圆盾,连战马也突厥马,这也是大隋军队最精良的装备,这两万军队几乎都是关陇府兵,战斗力很强,李渊虽然不能派出更多的军队,但他却能派出最好的军队。

队伍有条不紊地扎营休息,夜越来越深,一更时分,哨塔上忽然传来了刺耳的警报声,‘当!当!当!’

在寂静的夜里,警报声格外清晰,能传出数里之外,李叔良从梦中被惊醒,他腾地跳起身,大喝道:“发生了什么事?”

一名士兵飞奔而至,“禀报大帅,前方出现大队骑兵。”

“有多少骑兵,有无盔甲?”

“回禀大帅,黑夜中看不清,大约在八千到一万人之间,全身盔甲。”

李叔良一激灵,这不是乱匪,这只能是杨元庆的丰州骑兵,果然被他料到了,前方有伏兵,他立刻下令,“命令士兵做好战备,调五千弓弩压住军营!”

一队队弓弩手奔向军营东面,张弓搭箭,严阵以待,刘弘基心中也紧张之极,对方是将近一万骑兵,而他们只有两万军,绝大部分都是步兵,近两万步兵对付一万骑兵,这将是一场极为艰苦的战斗。

不过刘弘基也暗暗庆幸,主帅李叔良的谨慎使他们避免了被丰州军偷袭,躲过一大劫,这使他又有了几分信心,正平县还有五千驻军,如果他们能赶来支援,这一场战役不说战胜对方,至少也不会败。

刘弘基手执一把硬弓,催马向大营门口奔去。

就在唐军大营数百步外,杨元庆率一万丰州隋军列队而立,他率军一路疾奔,终于抢在对方进驻正平城之前拦截住了他们,他们也并不着急发动攻击,利用天未亮的这段时间休息,恢复士兵和战马的体力。

杨元庆远远注视着敌军大营,他在从一些细节处观察敌军主将的性格,仅从对方哨塔分布,他便能推断出对方是一个极为谨慎之人,如果是他,他会建六座哨塔,四角各一座,前后营门各一座,但对方却建了十座,李叔良是想消灭一切死角。

这时,一名斥候队正奔来禀报:“启禀总管,我们观察敌军大营,对方大营无懈可击,火箭也射不到他们的营帐,四周长矛密布,草地上撒满了铁蒺藜,我们无法靠近。”

杨元庆冷笑一声,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这李叔良谨慎得太过分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谨则无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他要让李叔良败在他谨慎上。

“传我的命令,大军向北撤二十里!”

一万骑兵调转马头,向北方飞驰而去,片刻便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之中。

..........

第35章 卫南渔翁第7章 羽翼已成第42章 暗流汹涌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51章 玄霸之锤第21章 长孙又至第60章 大战悄至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8章 反间之计第7章 古怪心思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0章 鸿门酒宴第27章 监察御史第40章 孤胆英雄第4章 佳夕如梦第46章 激战码头第49章 江都惊魂(下)第120章 绝妙好计第6章 裴府家宴第28章 时机成熟第5章 突厥野心第19章 离别之酒第37章 南郡出事第124章 窦氏之忧第46章 拖住主力第35章 佳人同舟第18章 调兵遣将第30章 骄将争功第6章 养虎生患第6章 西秦霸王第34章 紧急应对第49章 唐军西撤第97章 伪汉毒计第15章 遭遇之战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5章 关键人物第14章 内部奸细第1章 戍堡闻警第21章 生俘雄信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0章 孤胆英雄第28章 捉奸在床第17章 君心难测第27章 义成公主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11章 夜袭仓城第25章 初查齐郡第36章 铁血柔情(下)第50章 波诡云谲第26章 杨素归来第68章 西域来客第58章 李渊出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49章 赵郡小村第36章 朝会危机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53章 四子巧郎第26章 奸商本色第45章 四面皆敌第18章 契苾助力第6章 小事化大第43章 关键人物第5章 可汗金箭第38章 抛出诱饵第1章 返回太原第39章 泄露天机第56章 王妃烦恼第1章 漳南小村第34章 泊舟九江第43章 战船立威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4章 朝堂对质第13章 深巷小宅第49章 西陉关前第40章 权贵施压第15章 遭遇之战第66章 寻找时机第91章 隋唐大战(二十一)第27章 接风酒宴第69章 一触即发第34章 紧急应对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18章 血腥镇压第116章 洛阳沦陷第32章 谁有骨气第37章 内廷献策(下)第35章 再战大利第6章 战前会议第9章 一名小兵第27章 会宁换帅第31章 裂痕初现第22章 战略撤退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4章 长孙求救第31章 意外挟迫第50章 县衙对质第38章 皇后之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