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试探底线

王仁则脸上露出为难之色,他叹息一声道:“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但我们确实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我们军粮将尽,想请殿下看在同为隋军的份上,借我们三万石粮食,叔父感激不尽。”

杨元庆心中冷笑一声,“王世充军粮实惠是想要的,可又不准自己出兵弘农,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他也不露声色,端起酪浆慢慢喝了一口,足足把王仁则的心都吊到嗓子眼上了,才慢慢悠悠道:“借粮不是不可以,但至少需要越王给我一封信,毕竟他才是军队之主,另外,我很担心,王尚书独身博双李,他应付得了吗?”

杨元庆说的双李是指李渊和李密,这一点王仁则知道,其实这也是他叔父王世充很为难之处,其实王世充也希望杨元庆能出兵弘农,协助他赶跑李渊,毕竟他一个人难以对付李渊李密两大势力。

可王世充又担心引狼入室,一旦杨元庆的势力进了弘农郡,他还肯走吗?尤其弘农郡又是杨氏的老巢,所以王世充在信上没有写赶走李渊后怎么办?他让侄儿见机行事。

王仁则连忙道:“回禀楚王殿下,因为军队之事,圣上.....”

王仁则说到这,他忽然愣住了,他这才反应过来,刚才杨元庆称呼的是越王,他根本就不承认洛阳的朝廷,王仁则挠挠头,他似乎感悟到什么,可是一时又看不清,就像雾气弥漫在眼前,他的思绪有些混乱了起来,不知该说什么。

杨元庆瞥了他一眼,淡淡笑道:“先说军粮吧!”

“是!”

王仁则连忙继续道:“因为圣上....不!皇泰帝把军权交给了我叔父,所以军粮之事他就不过问了,由我叔父直接和几个相国商议。”

“那就奇怪了,王尚书为什么不向卢楚、段达他们索要军粮,反而向我借粮。这有点滑稽啊!”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

“这个....哎!”

王仁则长叹一声,“因为叔父和卢楚他们几人已经势同水火,根本就不会给我们一粒粮食,而且含嘉仓的粮食也磬尽了,只有皇宫里还储藏着两万石粮食,皇泰帝听信卢楚等人的谗言,说是用来济民,不肯给军队。简直令人愤怒之极。没有我们拼命,洛阳城早破了,现在洛阳城危机消失。他们就把军方一脚踢开,士兵们都要造反了。”

杨元庆是何等人物,在官场上尔虞我诈十几年。一个小小的王仁则岂是他的对手,杨元庆立刻听出了王仁则话中的端倪,王世充手中肯定还有粮食,又想打救命民粮的主意,所以杨侗才不肯给他,其次,王世充故意在军中宣传皇帝和重臣无情无义,故意激起手下将士对朝廷和皇帝的愤恨,为了下一步夺权做准备。

不过王世充和卢楚等人的矛盾倒是很有意思。如果是他是卢楚,他若和王世充斗,手中必须要有军队,要么问他杨元庆借兵,要么找李密或者李渊,难道李渊入侵弘农郡是卢楚等人引来的吗?

想一想也不可能,李渊是唐帝。找李渊的后果很严重,卢楚应该知道,杨侗也不会答应,那么,应该找李密可能性更大一点了。但不管卢楚要找谁来撑腰,洛阳都要有好戏上演了。

想到这。杨元庆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王世充想向他借粮,同时又想请他协攻李渊,可又不愿意他最后占领弘农郡,但从王仁则有些矛盾的表现中,他又感受到王世充还有更深一层的目的,在试探着自己什么。

对他杨元庆而言,借粮可以,协攻弘农郡也可以,但需要王世充付出代价,杨元庆便缓缓道:“三万石粮食我可以给你们,也不要你们还,但我有条件,我要弘农郡。”

杨元庆说得很直接,当然,他并不想要弘农郡,只是他需漫天要价。

王仁则的嘴张大了,半天合不拢,竟然要弘农郡,这是他叔父最害怕的结果,他嘴唇动了动,喃喃道:“殿下,能否换个条件?”

“别的条件我就想不到了,除非......”杨元庆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王仁则精神一振,“除非什么?”

这时士兵送进来一杯热茶,杨元庆直接从士兵手上接过,他端着茶杯细细吮了一口热茶,体会着热气进入五脏六腑的那种舒服,他不急着回答,而是在观察王仁则的表现,他需要从捕捉到王世充更深层的目的。

王仁则咬一下嘴唇,他心中很焦急,叔父对他这次出使抱着巨大的希望,他也渴望自己能成功,现在就看杨元庆提什么条件,如何条件能接受,那么叔父就极可能和杨元庆达成共识,这是他们结成同盟第一步。

“殿下.....除非什么呢?”王仁则又小声问道。

杨元庆从王仁则的焦急里,看出了王世充对这次侄子出使所寄托的厚望,王仁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王世充所面临的困境,这让杨元庆明白,所谓借粮只是一个借口,王世充其实是想和自己结盟,获得自己的支持。

杨元庆这才眯起眼笑道:“除非把军器监的三千名匠人和他们的家眷一起给我。”

王仁则低头不语,这个条件虽然比占领弘农郡好一点,但也同样苛刻,他叔父把这三千名优秀军匠看得很重,这让他怎么答应,半晌,王仁则叹息道:“在下无法做主,我回去禀报叔父,如果叔父答应,我们立刻把人送过河来。”

杨元庆点点头,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为了表达我对王尚书的诚意,我可以先表个态,我支持王尚书再向上走一步,另外,李渊那边我也可以以势压他,声援王尚书对李渊的讨伐。”

.........

王仁则告辞走了,杨元庆依然在沉思之中,王世充的示好使他发现了一颗极好的棋子,王世充在洛阳的存在,可以极大牵制住李密和李渊,虽然不可能有永恒的盟友。但至少现在王世充对他极为有用。

对王世充而言,最大的敌人是李密,其次是李渊东扩的威胁,而这恰恰是他杨元庆的需要,他需要一个人替他牵制住李渊的东扩,既然有着共同的敌人,或许他们可以结为盟友。

至于王世充自立为帝,其实那也是北隋的政治需要。想到这里。杨元庆提笔写了一份命令,交给一名亲卫,吩咐他道:“把封信用信鹰送给洛阳张胜。”

这时。另一名亲兵走了进来,将一封信呈给杨元庆,“总管。这是窦建德派人送来的亲笔信。”

杨元庆打开信,只见上面只写了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杨公不死,建德不得安睡!’

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这句话中包含着窦建德的多少无奈和愤恨,但也从一个侧面承认河内郡归他杨元庆了。

他也提笔在背后写了一句话,‘各修其德、各安其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杨元庆将信递给亲兵。“让窦建德的人带回去。”

他站起身令道:“传我的命令,军队休整三天,准备开赴河东郡!”

..........

夜色中,窦建德的军队开始缓缓撤退了,一队队士兵在夜色的笼罩下,沿着坎坷不平的山路列队向东撤离,将领们沉默不言。阴沉着脸骑马跟在队伍旁边,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饮恨和不甘。

窦建德坐在一架由百余士兵抬着的步辇之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毯子,他也受伤了,在逃亡的混乱中侧腰中了一箭。不能骑马,窦建德躺在软褥上。凝视着夜空中格外明亮的满天星斗,他心中情绪起伏,久久难以平息。

这是他起事以来败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三万八千百战老兵一夜被全歼,包括他最精锐的八千龙骧军,那是他花了巨大血本打造的御林军,最坚固的铠甲,最锐利的刚矛,最强健的战马,以及十里挑一的战士,最后也只剩下三千人,令窦建德痛彻于心,他左腰上的箭疮又开始疼痛起来。

窦建德长长叹了口气,痛定思痛,他需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为什么会败,当然不能怪军师宋正本,窦建德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宋正本,他也受了箭伤,躺在一架肩舆上,郁郁寡欢,这几天一直处于自责之中。

宋正本的策略是对的,关键是自己时机选错了,他不该选择在夜间行军,忘记了杨元庆的军队善于夜战,也忘记杨元庆的军队以骑兵为主,他们不会选择山区伏击,一定会在平原上进攻,这就是知己不知彼,更重要是,他们的计策被杨元庆识破了,说到底,是他选错了敌人,他不该进攻河内郡。

窦建德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回忆起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他脑海里一一掠过,他们将长眠在河内郡的土地上,连尸体也无法带回故乡。

“王爷!”

一名骑兵疾速奔来,窦建德听出这声音,是他派去给杨元庆送信的亲兵,他睁开眼睛问:“信送给杨元庆了吗?”

“送了,他还给王爷回了一封信。”亲兵把信递给了他。

窦建德连忙接过信,几名亲兵点燃了火把,借着火光窦建德看了看,也只有一句话:‘各修其德、各安其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窦建德反复读了几遍,他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杨元庆迟早还是要谋河北,他慢慢躺了下来,仰望着夜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星,而旁边一颗星显得有些黯淡了。

凝视良久,他取出一面金牌交给一名亲兵,“速去齐郡,告诉徐圆朗,我接受他联姻的请求,可以娶他妹妹为侧妃。”

.......

第4章 入伍斥候第5章 公主承诺第28章 暗箭难防第52章 轩然大波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25章 海底之针第22章 一生一死第35章 亡国之恨第43章 苛刻条件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9章 回马一枪第6章 北地天鹅第16章 三千奇兵第49章 引发上怒第10章 裴矩辞相第7章 国事家事第52章 轩然大波第9章 应对危机第2章 敌踪初现第3章 风雨前夜第8章 夜袭敌哨第27章 夺取河阳第37章 凌晨偷袭第4章 入伍斥候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4章 京城来信第19章 首鼠两端第31章 裂痕初现第31章 重磅加码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85章 隋唐大战(十五)第17章 路遇李渊第29章 运筹帷幄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4章 临榆关下第15章 更深之秘第22章 河东绅商第33章 收买人心第24章 略施小计第38章 皇后之劝第59章 兄弟分权第36章 三策选一第24章 海寺之战第41章 高丽水师第13章 突厥消息第145章 沉重打击第40章 罗高离心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0章 太子杀招第14章 暗流涌动第39章 巡视塞北第14章 死地后生第51章 致命一击第29章 南下清河第51章 玄霸之锤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0章 仓曹参军第25章 一剑穿心第15章 貌合神离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30章 酒楼遇故第11章 秘密协议第17章 参军之谜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7章 京城游侠第42章 要何封赏第86章 最后通牒第15章 遭遇之战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43章 关键人物第14章 太守师道第40章 敏秋赈灾第45章 四面皆敌第59章 独孤之忧第97章 伪汉毒计第34章 两面三刀第45章 唐相之危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7章 迎头痛击(中)第86章 最后通牒第10章 反间之计第2章 老奸巨猾第15章 首鼠两端第14章 龙凤美玉第87章 建成态度第27章 垄断漕运第18章 尔虞我诈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50章 县衙对质第50章 平定幽州第3章 劝降建德第3章 苏威密谋第12章 大事化小?第28章 俏语解忧第13章 事态蔓延第27章 关中之变第71章 北市试钱第3章 透露底线第55章 借风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