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重磅加码

李建成又缓缓道:“儿臣其实一直和康鞘利有往来,前几天康鞘利派人给我送信,现在突厥发生大变,处罗可汗病死,其弟咄苾登位,被称为颉利可汗,北方的乌图部已被灭亡,部分乌图余部南下投靠隋军,被安置在定襄郡。”

李渊眉头皱成一团,“这些事情朕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你为何不早说。”

“因为父皇在操心会宁郡之事,儿臣便暂时没有向父皇禀报,儿臣本打算过两天再禀报,可见父皇心情不好,所以先禀报父皇。”

李渊也并没有太在意他隐瞒自己,他关心的是突厥能否帮助他打压隋朝。

“可是当年突厥在丰州大败,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他们还有多少实力?还有,朕好像听说突厥和隋军在去年和解了。”

“父皇,突厥实力在丰州之败后大为削弱,这确实是事实,但他们是全民皆兵,当年启民可汗最强盛时有百万披甲士,所以突厥还有实力,加之乌图部灭亡,颉利可汗获得数十万人口和大量物资,康鞘利的使者说,突厥三十万军队拿得出来,颉利可汗野心勃勃,他下一步必然会引兵南下,剿灭乌图余部,这样必然会和隋军发生冲突。”

李渊沉思良久,这才缓缓道:“突厥狼子野心,一直有夺利于中原的企图,其实我们倒不必刻意和突厥结盟,免得被天下人指责我们结交异族,我们可以通过河西与突厥建立贸易往来,可以告诉他们一些情报,让他们了解中原大势,了解隋朝的内情,只要时机成熟,颉利可汗自然会南下攻隋,那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李建成精神大振,父皇同意结交突厥,这使他看到了希望。连忙道:“父皇,虽然我们不和突厥结盟,但一些礼尚往来可以做,比如突厥新可汗登基,我们可以派人去恭贺。”

李渊想了想,便欣然答应,“很好,可以让永安郡王孝基出使突厥。替朕去恭贺突厥新可汗登基。”……

萧瑀又一次来到晋阳宫前。但这一次他的心境完全和上次不同,这一次隋朝对他礼遇有加,给他住上了贵宾馆。配上宽大的迎宾马车,也不让他在风中苦等。

马车缓缓减速,萧瑀老远便看见杨师道。还有其他几名官员,恭恭敬敬地站在晋阳宫门前等候。

尽管这一次隋朝做足了礼仪,给足了他的面子,可是萧瑀心中却说不出的苦涩,他宁可住客栈,宁可在风中等候,宁可无人理睬,至少他心中不会像现在这样深感屈辱。

他昨天接到圣上紧急手令,命令他接受隋朝的一切条件。尽快结束谈判,萧瑀也知道这是因为驸马柴绍被俘带来的影响,他也能理解圣上的无奈。

但作为一个主使,就这么答应隋朝的一切条件,他心中感到深深的耻辱……

马车在宫门前停下,萧瑀和宇文士及走下了马车,杨师道迎了上来。拱手施一礼,关切地问道:“萧相国好像气色不佳,是感恙了吗?”

“我没事!”

萧瑀哼了一声,“只是心情不好,换成杨相国。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呵呵!可以理解,萧相国请!”

几名侍卫抬着步辇上前。等候他们上座,萧瑀心中叹了口气,他实在不想去紫微阁,索性就在这里交代一句,一切条件接受,然后他就走人。

虽是这样想,他却不能这样做,他是唐朝主使,代表大唐的形象,可不是普通邻里间的纠纷,而且一些文书他还要签字,萧瑀只得坐上步辇,杨师道也坐上旁边一架,侍卫抬起步辇向紫微阁走去。

“今天还是杨相国和我细谈吗?”到了紫微阁门口,萧瑀走下步辇问道。

杨师道摇了摇头,“今天我只是作陪,还是由楚王殿下和萧相国详谈,殿下已等候相国多时了。”

萧瑀心中明悟,这一切都在杨元庆的掌控之中,今天将是水落石出的日子……

杨元庆就站在窗前,以一种征服者的目光注视着萧瑀进了紫微阁,此时杨元庆心中充满胜利的得意,自从几天前裴行俨给他传来消息,歼灭柴绍所带的五千军,并俘获了驸马柴绍,杨元庆便知道,唐朝必然要屈服了。

这种屈服并不是因为柴绍有多么重要,而是唐朝再也承受不起失败,一旦唐军在关陇大败,将对唐朝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将动摇唐朝的根基。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隋军占领会宁郡也是一种试探,试探唐朝的承受能力,事实证明唐朝已承受不起在关陇的失败,杨元庆的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如果他一步步将整个关内道蚕食了,又会怎么?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已经将唐使带去了议事堂。”

杨元庆点了点头,从桌上拾起厚厚一叠文书,这是隋唐两朝今天要签署的一系列文书,他快步向议事堂走去。

议事堂在楼下,萧瑀和宇文士及已经在房间里等候多时,宇文士及还是有点心事重重,萧瑀说,今天谈完,明天就返回长安,这使他心中乱作一团,他还有机会再和妻儿见面吗?

今天萧瑀没有责怪他心不在焉,他自己都有点心神不宁,不知该怎么面对杨元庆,这时,门口侍卫低声喝喊:“楚王殿下驾到!”

萧瑀一惊,一转身,只见杨元庆快步走了进来,他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楚王殿下!”

“让萧相国久等,请坐吧!”

双方各自落座,这一次杨元庆坐在主位上,杨师道坐在他身边,御史韩寿重和符玺郎姜霁坐在下首,他们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掌玺。

杨元庆微微笑道:“这几天萧相国食宿可好,驿丞照顾可尽心?”

“多谢殿下关心,驿丞照顾得很好。”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渐渐进入主题,萧瑀沉声道:“上一次隋朝提出的条件,我又向朝廷和圣上请示,我已接到长安正式答复,我们可以接受隋朝的条件,以五十万石粮食换取所有战俘,另外,朝廷也答应割让会宁郡,换取南阳和淅阳二郡,希望隋朝能信守承诺,”

杨元庆点了点头,“上次是八月初五提出的条件,八月初五之前,隋朝俘获的所有战俘都会归还,但不包括八月初五之后发生的事,这一点希望萧相国能理解。”

萧瑀脸色大变,杨元庆的意思就是说,不包括柴绍,这怎么可以,圣上点明了要把柴绍释放回来,他有些急道:“殿下,至少应该包括驸马柴绍吧!”

杨元庆摇了摇头,“很抱歉,柴驸马是八月初八被俘,我是在八月初考虑的条件,我没有把柴驸马考虑进去,当然,柴驸马我也可以释放,但是我需要得到赎金,对等交换,天经地义。”

萧瑀几乎要绝望了,五十万石粮食还不够,杨元庆又要加码了,他恨得牙根直痒。

但杨元庆表情却十分坚决,就仿佛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萧瑀只得硬着头皮问道:“不知殿下还要什么条件?”

杨元庆伸出手掌前后翻一翻,淡淡道:“要十万两黄金,或者再加三十万石粮食。”

这个条件几乎让萧瑀晕过去,连旁边的副使宇文士及也变了脸色,甚至隋朝这边负责记录的御史韩寿重也落不下笔去。

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唐朝已经答应五十万石粮食了,现在楚王又要追究十万两黄金或者三十万石粮食,这让唐朝怎么承受得起。

萧瑀心中有数,唐朝府库存粮也不过一百一十万石,如果被杨元庆敲诈去八十万石,那各地官仓都要见底了,给五十万石已是唐朝的极限,不可能再多给。

可是十万两黄金又几乎是左藏内近一半的黄金储量,给了隋朝,将极大影响唐朝的财政开支,为一个驸马拿出国库一半的黄金,这让圣上怎么向朝廷解释,他同样也不可能答应。

尽管圣上给他的手谕上说,可以答应隋朝的一切条件,但作为大唐相国,萧瑀自有他的底线和原则,他低头不语。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又笑道:“这样吧!我再退一步,只要答应我的追加条件,我不仅放回柴驸马,同时和他一起被俘的四千多战俘也一并放回,这个条件,萧相国应该能接受了吧!”

萧瑀咬了一下嘴唇道:“楚王殿下,四千多战俘我也可以不要,我只要柴驸马一人,三十万石粮食或者十万两黄金,我们都承受不起,能否再让一步,五万两黄金赎回柴驸马。”

杨元庆微微一笑道:“再把四千多战俘的家眷也一并给我。”

萧瑀心一横,“那就一言为定!”

杨元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注视着萧瑀的眼睛,缓缓道:“我们一言为定!”

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唐朝以五十万石粮食的代价完结了中原战役,但为了赎回柴绍,唐朝又另外付出了五万两黄金和四千多战俘家眷的代价,谅解备忘录双方签署后,李世民的五万大军从会宁郡南撤陇西郡,会宁郡正式被隋朝吞并。()

第27章 李渊抉择第6章 养虎生患第72章 阔绰请客第24章 安抚江南第38章 上元灯会第19章 首鼠两端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章 出兵风波第20章 声先夺势第9章 临危下船第15章 遭遇之战第16章 伴君如虎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1章 生俘雄信第33章 拜弥勒教第13章 战争来临第32章 狼水伏击第16章 杨府争权(下)第40章 先礼后兵第3章 透露底线第6章 梳理上谷第51章 一叶知秋第113章 长安城破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42章 暗流汹涌第17章 勇闯县狱第2章 宇文义子第8章 怒极生誓第22章 不甘失矿第4章 露出破绽第28章 二次谈判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1章 不惹小人第22章 战略撤退第20章 以诈对诈第25章 燕城大战第1章 初使西域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59章 兄弟分权第64章 宫外之音第25章 掌握主动第20章 一夜军变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7章 古怪心思第25章 狭路相逢第18章 裴阀态度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1章 长孙又至第19章 蠢蠢欲动第34章 京城来信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4章 断然拒绝第21章 初次谈判第21章 谁为主将第2章 先攻内部第5章 路遇贵人第42章 长安科举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11章 发现主力第32章 龙有逆鳞第84章 连夜出击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21章 京城来人第5章 上兵伐谋第34章 发现敌踪第6章 阴山可汗第34章 京城来信第28章 迁都试探第39章 双女初见第89章 胡马烟尘第41章 卢氏桥梁第50章 县衙对质第130章 三思后行第40章 孤胆英雄第39章 齐府隐忧第15章 遭遇之战第35章 狡雄世充第66章 寻找时机第20章 留在草原第29章 危机渐至第30章 饮恨弘农第10章 君廓献计第2章 一言九鼎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1章 宿怨爆发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9章 兄弟分权第25章 分忧之臣第29章 联合施压第39章 泄露天机第31章 重磅加码第47章 关陇暗箭第21章 初次谈判第29章 太原王氏第71章 血色之夜第50章 心结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