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

“客官是往安庆、芜湖、南京的,还是往九江、湖广去的,咱家这边的船都有。”

“客官跟在下来,这边船马上满便走了,你听在下一言,最近不太平,往大江下游去的人多,再耽搁片刻功夫,或许今日的船就满了,又要等到明日,平白误了一日行程。”

“公子还是给个明白话,往江南若不是我们牙人带去的,那客船也不敢让你上船。”

“公子听小人的,小人给公子带的船,无论湖广、南京,都是跑了几十年了,路上绝无江徒刁难…”

望江县雷港码头,一群客船牙行围着庞雨几人,何仙崖在前面开路,郭奉友则不停的推搡,不让那些牙行太过靠近。

从宿松出来之后,庞雨原本是想在城外就上船,经雷水过望江县,到大江再转乘。但宿松惨遭屠城,此时的人都忌讳冤魂,来宿松的船很少,往往都是从望江贩来一些丧葬之物,卸货之后便匆匆离开,从不敢在宿松过夜,一般午后就没有什么船了。

从宿松往南,出城数里就到了雷池,雷池烟波浩渺,其中浮动着许多渔船,当日陈仕辅若是通知宿松百姓,入了雷池就脱离了危险,这些渔舟就能救活上千人。

一路没找到客船,庞雨几人只得又乘坐自己的马车赶往望江,往东绕过泊湖,泊湖和雷池半环抱着宿松,因为距离大江越来越近,沿途水系纵横塘湖密集,并不适合军队行动,所以才保护了望江县免于流寇入侵。

郭奉友抓幕友时走过这条路,带着几人第二天赶到了望江县,往江南的客船大多停泊在雷港渡口,午后赶到雷港渡口,便遇到了成群的牙行。

雷港渡口不在大江岸边,而是在支流雷水岸旁,因处于雷池、泊湖的通江口,附近的粮食、竹器、木材、药材都通过此地进入长江,是安庆境内一处重要港口。

好不容易到了江边,庞雨一眼望过去,渡口下停满各类船只,大多是两桅的漕船样式,全长九丈许,首阔约一丈出头,船身上设大蓬和头蓬各一座。

庞雨在安庆盛唐码头所见的船只,也以此种类型较多,庞雨不清楚具体的制作规格,但当日在安庆听闻的是,这种平底浅船运送漕粮,满载可达两千石。

客船很多,岸上也有很多客栈,庞雨没有急着上船,那些客船的牙人围着四人拉客,庞雨想看看渡口周围的情况,一时也不能脱身。

何仙崖一边叫骂一边推搡,那些牙人却不轻易退去,徐愣子走在最后,那些牙行见他又高又壮,不敢去拉扯他,但同样拥挤在他周围。

这些牙人长期在码头活动,眼色是第一流的,他们一眼就看出庞雨是主家,都是围着庞雨劝说。一大群牙行围着,互相争夺激烈,还有人伸手拉扯庞雨,丝毫不惧怕四人都带有腰刀。

庞雨不愿和这些地头蛇纠缠,对他们大声道,“少爷我去东流的,今日晚了,明日才过江,烦请各位明日过来。”

那些牙行一听是去东流的,脸色立刻一变,纷纷调头离开,中间还骂上几句。

何仙崖擦擦额头的汗水惊讶的问道,“那东流是何处地方?怎地他们一听便走了。”

“从雷港过江便是东流,船费就几文钱,他们不想费那个劲。”

“二哥你是怎地知道东流那地方的?我从来未听过。”

“做功课。”庞雨从怀中摸出一本书递给何仙崖,何仙崖一看,原来是那本《天下水路路程》,这本书快班也有,不过何仙崖只看了附近几个县的,此时大多数人都不出远门,农村很多人连县城都没去过,衙役办事也最多去安庆,大江以南知之甚少。

“路上你也可看看,男儿要胸怀天下。”庞雨指指前方不远处的一处官署,“你们可知那里是何处地方?”

何仙崖和郭奉友同时摇摇头。

“是雷港守备的官署。”

郭奉友诧异的道,“这书上连这官署也记了?”

庞雨得意的道,“那倒不是,是我在安庆打听的,此处设守备一人,有两三百水兵,周围没有其他官署,应当便是这里了。此处还有一个巡检司,还没发现在何处。”

话音未落,便见几个穿胖袄的士兵一路往这边走来,周围的牙行和挑夫都纷纷让开。

他们从四人身边经过时,上下打量了一番,看到庞雨等人带了刀剑,但行商带刀的人不少,他们估计见得多了,几个士兵虽脸色不善,也没有过来询问。

庞雨等他们经过之后道,“九江到雷港约两百里,雷港到安庆一百余里,安庆往下近百里就是枞阳县,雷港和枞阳都在安庆管辖之内,从九江到枞阳,有这四个点,便可控制这几百里江面。”

何仙崖赶紧记在脑中,最近庞雨似乎对大江有极大的兴趣,沿江的所有事情都在打听,他觉得自己也该多花点精力。

何仙崖对庞雨奉承道,“二哥如此勤奋,难怪什么都知道。”

“掌握讯息永远是对的,遇事方能胸有成竹。”

庞雨有些自得的说完,突然听后面徐愣子一声惊叫。

“我的钱囊不见了!”

……

徐愣子耷拉着脑袋,四个人一起出来,同样被牙行挤在中间,但其他三人的钱囊都没掉,就他一人的不见了。徐愣子在这趟出门之前,从来没出过桐城的范围,知道要去南京还有些兴奋,结果还未登船便遭遇迎头闷棍。

何仙崖和郭奉友都是快班帮闲出身,对这些套路很熟悉,小偷必定是混在牙行之中,利用拥挤偷了徐愣子的钱囊。所以他们方才都是用手捂住自己钱囊的,庞雨也同样如此。

不过即便知道了,也没法再找到小偷,好在庞雨知道徐愣子不稳妥,出差费并没放在徐愣子身上。

只得安慰徐愣子一番,几人在雷港附近考察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港口,此时日头偏西,牙行也变少了,果然有些客船是不走的,已经交钱上船的人还要在船上多呆一夜。

庞雨不愿在雷港耽搁,见到有一艘船要准备离岸,应当是夜行船,便到船边直接问价,那船家却不敢接,很快就有牙行过来。这艘船是去扬州的,要路经南京,雷港距离南京约七百里,牙行要价每人船费是一百七十文。

几人自然没带那么多铜钱,何仙崖跟那牙行讨价还价,最后一百三十文成交,又进行了一番钱银折算,用了不少时间,已经上船的客人都在上面催促。

等到何仙崖付了银子,船家又给牙行拿了中见费,庞雨四人总算上了船。

他们坐的这种客船,是普通船商所用的平底浅船,船商首先考虑的不是朝廷定的船只规制,而是投资收益率,此时船只速度缓慢,从下游返回尤其如此,他们需要更大的载重量,单趟载重足够多,才能保证他们的收入。

所以船商一般是买的军造船,按普通漕船加长了两丈,宽度加了两尺,运粮可达三千石,底仓一般装载货物,旅客都在上层舱乘坐,客舱就在首层甲板,占据了甲板的后半截,上面搭建有木质的顶棚用于遮风挡雨,此时里面已经有二三十人。

里面没有凳子,所有人都是盘腿而坐,因为这一趟行船时间不短,用自己的包袱衣物之类的东西垫在下面,好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休息。

旅客中有行商、仆人、道士、力役等各类人,有些同路的人互相高声交谈,道士在给人家算命,乘船的间隙也在做生意,舱室拥挤又嘈杂,还有人脱了鞋子,仓中弥漫着各种味道。

庞雨也曾见过这种场景,虽然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难以忍受,只得坐到仓门处,这里风大不好睡觉,但空气比较清新。

外甲板上两侧各有三四个赤膊的船夫,后面野鸡棚上掌舵的舵手大声指挥,船夫整齐的划着桨,船只在慢慢离岸,一个人坐在前桅杆的蓬巅上,两个硬帆都没有升起。

乘着天色还未黑,客船顺着雷水进入长江,此时风向顺风,客船顺流而下,庞雨就坐在仓门处,江面波光粼粼,两岸蒹葭苍苍,江风吹散了异味,庞雨顿觉神清气爽。

甲板上的几个船工开始整理船帆,这种硬帆是用篾片成片织就的,再夹了竹条,整个船帆由十多块长条块组成,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着堆积在甲板上,这样可以不用占据太大的甲板空间,但重量会比软帆大。

蓬巅上的船工提起蓬索,仰头大喊一声,“升头蓬罗!”

下面的船夫齐声喊道,“哟…呵!”

船帆缓缓升起,那船工每提一把,上下船夫都同时喊一声“哟呵!”

庞雨笑嘻嘻的看着,口中低声道,“江徒。”

第十三章 官威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鸣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八十八章 投柜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一百七十七章 质押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码头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二百四十章 炮袭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四十章 心思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队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之城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阵第七十五章 官贷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敌第一百七十九章 银庄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四十三章 汇集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十三章 官威第八十二章 马快第五十一章 凶残第六十章 迷雾第九十章 逃丁第九十二章 早课第四十三章 汇集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二十章 发愤图强第九十九章 凶恶第二百五十六章 面孔第一百零八章 城门第四章 白胡子老爷爷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备第十八章 和买第八十五章 西人第五十二章 跌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锋第六十六章 顶首第三十四章 机缘第一百零三章 同袍第八章 申明亭第一百零七章 侦骑第八十七章 不设防第八十章 静立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第十八章 和买第八十章 静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一百四十九章 远镜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八十九章 光时亨第七十一章 钞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惊魂第二百二十二章 两难第二百四十四章 战报第一百四十五章 芜湖第二十九章 催缴第一百四十五章 芜湖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备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一百九十五章 报道第六章 南监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敌第一百章 追索第二百六十一章 赛点第二十三章 小红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破阵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九十章 逃丁第一百七十章 书办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头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二百零六章 福分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备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二百零三章 气度第八十八章 投柜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敌第一百零七章 侦骑第一百九十二章 狭路第五十一章 凶残第三十章 吏目第二百零七章 整顿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十七章 站队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队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两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机第二十章 发愤图强第二百零二章 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