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国宝金匮直万

锦盒一开,余耀便也没有客气,直接上手从里面把东西拿了出来。

“国宝金匮直万?”

滕昆吾点点头,“是个稀罕玩意儿。不过,我其实没什么兴趣,也是做得最快的一件。”

国宝金匮直万,一般来说,是被当成古币的。不过,滕昆吾说用途有争议,是严谨的说法。因为当时到底是不是当成货币来用,确实还不能完全定论。

或者说,即便是当成货币来用的,也肯定有其他的特别用途。

国宝金匮直万的造型也很特别。

它是王莽新朝时期的产物。本来,从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圆钱方孔就成为主流,少有什么刀币、贝币之类的奇形怪状的货币了;西汉的“五铢”,也是圆钱方孔。

但是国宝金匮直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圆形方孔,和普通铜钱差不多;下半部分却是一个方形,带着两条竖棱。而连接圆形和方形的,是一处“小短脖儿”。

在圆形方孔部分,和普通铜钱一样,环绕四字篆书:国宝金匮。

而在方形上,则是竖着的两字篆书:直万。

如果是当成古币来看,这几个篆字可以简单直接地解释一下。上面的“国宝金匮”那就和某某通宝、某某元宝一样,是这种货币的名称;而“直万”,直通值,就是一枚能顶一万枚。

古币收藏,一般是不会归在铜器收藏里的,因为它比较特殊。说实话,艺术价值也相对不高。

不过,新朝王莽时期的货币,很有特色,铸造精良,字体优美,而且出现了很多特别的造型。

比如著名的“金错刀”,也就是“一刀平五千”,整体像一把钥匙,圆形“钥匙头”上,有铸金的“一刀”两个字。“金错刀”也是古币中的珍品,拍出过百万以上的高价。

“王莽时期铸币花样翻新,什么“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层出不穷,钱币的艺术性的确是增强了,但老百姓倒霉了。”余耀看着这枚国宝金匮直万,不由感慨。

“是啊,新朝短短十几年,居然有过四次币制改革,每一次都是把小的换成大的,通货膨胀,民怨纷乱。”滕昆吾点了点这枚国宝金匮直万,“不过,这一枚还是比较神秘的,据说只造了六十枚。”

“就像您说的,只有六十枚,所以是不是只做货币,还真不好说。”

余耀回忆了一下曾经看过的史料,“王莽时期币制改革,有过‘金货一品’的钱制,一斤黄金价值一万钱;这‘金货一品’钱,等同一斤黄金,也值一万钱。不过,这‘金货一品’钱,还从来没被发现过。”

“你怀疑,‘金货一品’其实就是‘国宝金匮直万’?不过前者是另一种称呼,后者是币面文字?”滕昆吾虽是铜器高手,但是对古钱却并不是很在意,也没有具体想过这个问题。

余耀点头,“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比如,‘一刀平五千’是币面文字,如今收藏界不也叫‘金错刀’么?国宝金匮,有两个称呼也有可能;而且只有六十枚,那还有可能是试铸的样钱。可这面值太高了!便可能导致试铸之后,没有推广发行,就此搁浅。‘金货一品’有名无实,‘国宝金匮直万’也成谜团;实际上呢,就是一种东西的两个说法。”

“你倒是爱琢磨!”

“我才琢磨多点儿啊。关于‘国宝金匮直万’的说法太多了,有说是放在钱库里镇库用的;有说是当时官府收集黄金,这就是兑换黄金的凭据,等等五花八门。”

“这些我都听说过,所以才说用途有争议。”滕昆吾想了想,“不过,你这个挂钩‘金货一品’的说法,好像最靠谱。”

“这个其实也没法真正考究了。不过,确实稀罕玩意儿啊!要不然,也不会收到秘藏里!”

如果按照当时只铸造六十枚的说法,就是在两千年前,那也是稀罕玩意儿,更别说现在了。而如今市面上出现的,哪怕是拍卖会上成交的,其实基本是后世仿品的可能性更大,很难被公认为是真品。

如今,国内作为馆藏文物确定的,是华夏历史博物馆的一枚;这一枚,肯定是得到公认的。

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一枚。

据说,在清末,长安附近一农民刨地,刨出了两枚国宝金匮直万,后来他转手卖出。这两枚中的一枚,历经辗转,最终在华夏历史博物馆落地开花;而另一枚,下落不明,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是被一个欧洲人买走了。

余耀想到这一层,不由脱口而出,“老爷子,鬼眼门秘藏的这一枚,不会就是民国年间下落不明的一枚吧?”

滕昆吾却摇摇头,“这个,我师伯没有交待,当时时间紧张,他是挑重点说的。”

说到这里,滕昆吾却也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师伯最后还对我说过两句话,但是我一直没琢磨明白什么意思;当时就追问过,可他说完之后,已经闭眼昏迷,没法回答了。当天也无甚转机,就此驾鹤。”

“噢?他老人家说什么了?”

“咱们出去说吧!这地方太逼仄,你不难受么?”

两人随后回到了第二进院的正房客厅,滕昆吾还吩咐上了茶。

本来,余耀看完了这四件重器,是想说说贺文光的事儿的。这翁婿之间的疙瘩,确实不太容易解开;可人死不能复生,贺文光的悔恨和孝心也是真的;对滕昆吾来说,若是怨恨一直不解,最后带着进棺材,其实也不是个好事儿。

但此时,滕昆吾突然又说了这个情况,余耀一时也不便突兀插话。

余耀抿了口茶,只见滕昆吾端着茶杯开了口,“他当时抓着我的手,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五行穿金,鬼眼穿金’,两个‘金’不一样。”

余耀心道,这第一句很容易理解,五行穿金的“金”,指的是铜钱;鬼眼穿金的“金”,指的是金性;一实一虚,当然不是一个意思,不一样。

“第二句呢?”

第752章 一时僵局第464章 皮特安第610章 万字不到头第135章 无款辨铭第365章 桥头劫第329章 半块玉佩,许家后人第111章 后错金,洞察入微第37章 一封家书(求收藏)第642章 封侯挂印琵琶尊第374章 半路出家第442章 三合一第536章 奇怪的徒弟第194章 西湖十景第332章 唐画,半印第536章 奇怪的徒弟第243章 谭家第61章 御制鼻烟壶第764章 局中局第241章 文帝信玺第729章 雪山老僧第488章 印章犹在第138章 持莲童子第106章 真佛难请第387章 他不是一个人第142章 偷跑出宫的玉雕大师第673章 火字口补遗第667章 难道?第372章 北齐佛头第602章 水月镜天第84章 大掌眼第682章 贯虹第206章 冤家路窄第715章 阵符第708章 古墓第155章 一纸乾坤(第三更)第533章 身份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213章 大宅门第119章 国宝金匮直万第241章 文帝信玺第690章 买玉遭劫第183章 复仇者联盟第438章 密码错误第6章 连环套第368章 进展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432章 四大高手会“观音”第477章 提名上官雨第631章 繁花似锦,五彩龙腾第59章 失态的钟毓第467章 杨锐给的惊喜第736章 月牙江滩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291章 祝枝山第378章 我哪是什么行家第193章 麻烦第72章 玉壶冰心,三友梅瓶第468章 夺盒,收网第81章 这东西是你的么?第710章 鞭辟入里第20章 龙马相会第31章 皇宫赌具第587章 符与图第629章 我也是靠鼻子第370章 送上门来第540章 标字斗彩杯第492章 失忆第189章 一组天珠第799章 会长第152章 借我一用第696章 三江并流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185章 没白忙活第607章 左右羽林卫第191章 拿下镇纸,又遇蹊跷第63章 顺便捡个漏儿第797章 起飞第345章 图书馆员的工作笔记第384章 你不了解许太炎第725章 江龙第403章 挨千刀第330章 你就是真正传人!第703章 煞气第710章 鞭辟入里第164章 入局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床,竹臂搁第521章 对不上第693章 会面圆明园第140章 鸠首第568章 小宋何许人也第39章 杀猪第307章 鸡油黄第21章 崇祯官窑第492章 失忆第261章 传国玉玺,和氏璧第417章 真假参半第128章 我不是演员第723章 龙门第724章 泸水米擒第255章 石渠宝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