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赔了夫人又折玺

“说你急,你还更急了。”吴臣摆摆手,“这事儿,得先看乾隆是不是真得到了传国玉玺,又是不是真有可能丢失在京杭大运河。因为,从常规情况来看,他不太可能带着传国玉玺路过大运河。”

余耀接口道,“其实,我也是因为吴处先说了这是勾连传国玉玺的线索,才借此理解刻字的意思。这‘内位’容易理解,应该是皇后;这‘定龙’,若是事先不知,且得好好琢磨一番。”

吴臣点点头,“推理这个,也能更好地判断谢流斋在民国时期的线索。”

杨四海笑而不语,杨锐抽了口烟,“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辛苦老吴磨豆腐。”

吴臣听出杨锐是拿“辛苦娘子磨豆腐”的梗来调侃他,也不在意。

其实乾隆这事儿,确实值得推敲一番。

从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投身熊熊大火之后,传国玉玺就再也没有一个相对确凿的消息了。后世虽然出现了各种传说,但都很难让人采信。

而乾隆曾经得到过传国玉玺,这个连传说都没有过。

不过,正史上,却有乾隆认定伪玺的记载。

根据《清太宗实录》,皇太极掌权以后,派多尔衮攻打察哈尔的过程中,多尔衮曾经很意外地得到了“传国玉玺”;皇太极拿到“传国玉玺”之后不久,便借着这个由头,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帝。

这件事儿记载很明确,而且根据后续几代皇帝的“实录”,从皇太极,到顺治、到康熙、到雍正,这方“传国玉玺”一直于皇宫存在,而且有使用记录。

但是,到了乾隆时期,这方“传国玉玺”,却就此弃用了。

因为在乾隆十一年,乾隆亲自认定,这方“传国玉玺”是假的。

其实,认定是“假的”,从眼力上来说,并不难。这几代皇帝,也并不是没眼力。

这一方所谓的“传国玉玺”,很有可能是皇太极为了显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正统真龙,从而策划多尔衮演了“一出好戏”;而后续几代的皇帝,不管真假,估计也只能配合到底。

那乾隆为什么突然不“配合”了呢?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认定这一方“传国玉玺”为假,不是独立的,前后几年,他先后排除了三四十方假玉玺。

乾隆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相反,肯定要比一般人聪明。结合他认定大量玉玺为假的情况,大致可以推断,他极有可能得到了真的传国玉玺。

即便没有得到实物,应该是得到了线索,而且是很有希望有结果的线索。

从乾隆十一年的情况,再看乾隆十三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带着富察皇后出宫了。

这里面有两个情况,第一,乾隆对富察皇后“钟爱异常”;第二,富察皇后当时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受到打击之后身体很差,否则也不会在路上就去世了。

明知道心爱的皇后身体不行,还要带着她长途劳顿,有史料说是乾隆为了让皇后散散心。但是,富察皇后不是心情不好,是悲伤压抑加身体受损,散心有毛用啊?

而且,这一趟的行程也不像是“散心”的行程,因为乾隆去了孔林,又登了泰山到了岱庙。

前后联系推断,就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管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是得到传国玉玺还是确凿线索,那么在乾隆十三年离京前往孔林和泰山之前,他应该是已经确实得到了传国玉玺!

之所以此前没有“声张”,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想以天子之礼,拜谒孔林、祭祀岱宗,极为正式地宣告天下。

所以,才带上了富察皇后。这样的盛事,不仅对于乾隆来说是无比激动的时刻,对皇后来说,同样如此。

但是,这次出行,不仅没有“普天同庆”地宣告结果,富察皇后也死在了路上。

现在可以回到那句刻字上了:失定龙于运河!

这件事情夭折了,是因为乾隆带着传国玉玺出行的过程中,丢了!

从出行的路线来看,从京城到泰山,和京杭大运河产生交集是必然的。

如果真是丢失在了大运河之中或者沿岸,那么乾隆之前对于得到传国玉玺的事儿秘而不宣,这时候就更不会“宣”了!

这一趟出去,本来是天大的喜事,结果却赔了夫人又丢玺!

而且,在乾隆八十多岁的时候,又刻了这“遗恨”在传国玉玺上,说明他从丢失到刻字,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再找到。到了八十岁,想必也彻底死心吧。

当然,这只是余耀和吴臣两人在讨论中得出的分析。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证。

不过,渐渐地,杨锐也被他们的分析给吸引了,时不时插话投入其中。

“如果这事儿成立,那刻字的工匠估计刻完就被赐死了。”杨锐感慨了一句,接着又问道,“不过,这方玉玺应该是在清末才流出清宫,之前的几个皇帝,就没有根据这条线索继续寻找么?”

“这就不好说了,有可能是找了一样没找到。总之乾隆以后,再也没有相关消息流传下来。”吴臣话锋一转,“但是,这方玉玺流出清宫,为人所得,最后落到了谢流斋手中之后不久,运河附近的一个小县城,也传出了一个消息。”

杨锐忽而嘿嘿一笑,“还是这样介绍有意思!”

“这个县城并不是直接毗邻运河,相距还有个一百多里,不过,有一条与运河交汇的天然河流,下游附近则连通一个湖。这个湖,在县城的边缘。当年,有人在湖中,挖出了一个巨蚌,到底有多‘巨’不知道,但是撬开似乎合不拢的蚌壳,没发现珍珠,却发现了一个七宝琉璃匣!上面镶嵌了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吴臣说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此事太过离奇,而且没有明确史料,所以暂且存疑。”

杨锐却沉吟,“佛家七宝?乾隆笃信佛教,这是众所周知的。”

吴臣接着说道,“不过,这个七宝琉璃匣,被很多渔人和当地人争抢,据说当时就被打个支离破碎,散落的七宝被哄抢,分头卖出。大部分被京城的古玩商收走。”

余耀接口道,“别人可能不会多想,但是谢流斋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他有线索在前,估计会推测,这个七宝琉璃匣,有可能就是当年装传国玉玺用的!”

吴臣点点头,“他当时虽然在沪海,但应该是收到了消息,而且还去过这个县城,了解了事情经过。不过,这个湖面积不小,而且谢流斋恐怕还有别的想法,他掌握这个‘重大线索’秘而不宣,可以抛出诱饵,和倭国人、英国人谈价。”

第538章 你变了第110章 徐夫人第309章 兔毫盏第219章 吃着饭就组了团第620章 鉴墨第488章 印章犹在第581章 云青花第446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义之财第199章 两两相对,云里雾里第508章 带瓶来,珐琅彩!第577章 下三滥的后账第29章 宣德青花第254章 手卷共赏第278章 最难仿的古玉第444章 三球五行第217章 意外收获第541章 青花瑞兽盘第190章 天珠落定,留意镇纸第376章 六方瓶,骗局否?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170章 竞拍青铜敦第350章 选择题第436章 我懂了第797章 起飞第426章 诸葛碗第434章 顺藤摸瓜第739章 飞熊坐骑第18章 这不是作死么?第455章 鸡心罐,不是杯第11章 买的不如卖的精第624章 拓片识杯第689章 感情问题第204章 辽白鸡腿瓶不得不解释几句第110章 徐夫人第32章 郎世宁第669章 举重若轻第14章 考校第155章 一纸乾坤(第三更)第612章 顺便撮合第102章 钟仿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128章 我不是演员第359章 碧玺印章第113章 真正的传承第612章 顺便撮合不得不解释几句第496章 赴港第20章 龙马相会第460章 完美除锈,唯此一人第234章 英雄合卺杯第535章 故宫五线第39章 杀猪第543章 一善堂第536章 奇怪的徒弟第6章 连环套第673章 火字口补遗第300章 白色宝石,小插曲第222章 线轱辘,无挡尊第148章 梨园翘楚,江宁遗工第542章 搭个香炉也是漏儿第419章 扎手的官窑第632章 扬州八怪第796章 莱布卡图第693章 会面圆明园第12章 被退货的玉舞人第42章 鬼市钟馗第560章 伙着拿下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涤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涤第319章 面授机宜第564章 黑色戒面第121章 唐镜昆仑奴第171章 程咬金,架子床,竹臂搁第227章 琥珀之圣第285章 圣旨玉牌第730章 洞府第25章 白釉执壶第32章 郎世宁第565章 明代云子第788章 开棺见重器第639章 他是谁?第395章 他还是个孩子第183章 复仇者联盟第176章 土字口掌眼第413章 取珠第354章 及时雨沈歌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35章 真真假假第802章 太爷爷第769章 接盘第253章 谭公子第561章 哪儿都能碰到他第632章 扬州八怪第607章 左右羽林卫第708章 古墓第46章 技高一筹第332章 唐画,半印第194章 西湖十景